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双层结构TiO_2薄膜空间的电子分布与接触界面转移过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伟庆 梁忠冠 +2 位作者 寇东星 胡林华 戴松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97-2702,共6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双层结构TiO2薄膜的电子积累和与电解液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制备纳米颗粒单层和纳米颗粒/亚微米颗粒双层2种不同微结构的TiO2薄膜电极,对其电容分布、局域态密度、薄膜内部电子传输和固/液界面电子...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双层结构TiO2薄膜的电子积累和与电解液接触界面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制备纳米颗粒单层和纳米颗粒/亚微米颗粒双层2种不同微结构的TiO2薄膜电极,对其电容分布、局域态密度、薄膜内部电子传输和固/液界面电子转移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纳米颗粒/亚微米颗粒双层结构电极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电子会积累在亚微米颗粒层中引起薄膜电极化学电容的增加.在纳米颗粒层上端覆盖亚微米颗粒后降低了界面复合电阻,但对薄膜电极的传输性能影响较小.因此在筛选和制备DSC散射层材料时除应具有良好的光散射性能外,还应考虑材料的化学电容和界面转移电阻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结构 电子积累 电子转移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型吡啶基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蔡墨朗 潘旭 +4 位作者 刘伟庆 霍志鹏 陈海伟 张昌能 戴松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97-1702,共6页
采用高压釜无溶剂法合成了一种吡啶碘离子液体1-乙基-4-叔丁基吡啶碘(TBEPI),并将其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中.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伏安(CV)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了TBEPI作为碘源的电解质的电化... 采用高压釜无溶剂法合成了一种吡啶碘离子液体1-乙基-4-叔丁基吡啶碘(TBEPI),并将其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中.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伏安(CV)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了TBEPI作为碘源的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质、在TiO2膜上的吸附特性及抑制TiO2/染料/电解质界面电子复合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TBEPI作为碘源可提供充足的碘离子,其电解质的电导率、电化学窗口及氧化还原电对的扩散能力都满足电池工作的需要.TBEPI可有效吸附在TiO2表面形成阻挡层,抑制TiO2/染料/电解质界面的电子复合过程,与传统的以1,2-二甲基-3-丙基咪唑碘(DMPII)作为碘源的DSC相比,光电转换效率(η)由7.1%提高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 吡啶基离子液体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InS_2量子点的介孔太阳电池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梅 朱俊 +2 位作者 李毅 姚建曦 戴松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8-1022,共5页
采用预合成法合成铜铟硫(Cu In S2)量子点并将其应用于介孔太阳电池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RD和TEM等表征手段深入研究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等不同包覆层对Cu In S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物包覆层对Cu In... 采用预合成法合成铜铟硫(Cu In S2)量子点并将其应用于介孔太阳电池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RD和TEM等表征手段深入研究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等不同包覆层对Cu In S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物包覆层对Cu In S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具有较优的性能,尤其是Cd S包覆,电池短路电流密度为13.6 m A/cm2,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7%。最后探索Cu In S2量子点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其作为空穴传输材料,电池效率可达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量子点 铜铟硫 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邵景珍 董伟伟 +2 位作者 陶汝华 邓赞红 方晓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5-680,共6页
柔性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以其重量轻、不易碎、成本低等独特的优点而备受青睐,在塑料液晶显示、可折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制备柔性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了近年来对柔性衬底的处理方... 柔性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以其重量轻、不易碎、成本低等独特的优点而备受青睐,在塑料液晶显示、可折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制备柔性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总结了近年来对柔性衬底的处理方法,最后对柔性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在各个领域的开发应用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 导电 氧化物薄膜 柔性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双烷基次膦酸作为共吸附剂修饰TiO_2光阳极
5
作者 李景哲 孔凡太 +4 位作者 武国华 陈汪超 黄阳 方霞琴 戴松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2-668,共7页
对TiO2/染料/电解质界面进行修饰是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性能的有效手段,其中引入共吸附剂有机小分子和染料共同吸附在TiO2表面是一种简单有效提高DSC性能的方法.本文合成了长链的双正十二烷基次膦酸(DDdPA)作为染料的共吸附剂应... 对TiO2/染料/电解质界面进行修饰是提高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性能的有效手段,其中引入共吸附剂有机小分子和染料共同吸附在TiO2表面是一种简单有效提高DSC性能的方法.本文合成了长链的双正十二烷基次膦酸(DDdPA)作为染料的共吸附剂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DDdPA在TiO2表面的吸附;借助电化学阻抗谱(EIS)及强度调制光电流谱(IMPS)/强度调制光电压谱(IMVS)等技术表征了电子的传输与复合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DDdPA可以很好地与染料共同吸附在TiO2表面;与二(3,3-二甲基丁基)次膦酸(DINHOP)相比,DDdPA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抑制TiO2/染料/电解质界面处的电子复合;在优化浓度配比下,DDdPA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器件的电子寿命,使TiO2导带边负移约30 mV,最终使器件的开路电压提高了47 mV,光电转换效率提升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共吸附剂 界面修饰 电子复合 次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