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OTS器件空间应用的可靠性保证技术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党炜
孙惠中
+1 位作者
李瑞莹
吕从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89-2594,共6页
为保证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器件成功应用于我国高可靠的航天产品中,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空间应用COTS器件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空间应用COTS器件的可靠性保证总体思路.该思路特点是首先进行与任务剖面相结合的可靠性评估试验,...
为保证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器件成功应用于我国高可靠的航天产品中,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空间应用COTS器件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空间应用COTS器件的可靠性保证总体思路.该思路特点是首先进行与任务剖面相结合的可靠性评估试验,再对COTS器件进行可靠性筛选.对于热环境的可靠性保证,通过研究NASA的筛选规定,提出了不同任务要求下的老练温度-老练时间的对应关系式;实例表明温度可靠性评估试验方法能够指导工程.对于电离总剂量的可靠性保证,提出了不同任务条件下的回归筛选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相对误差为1%.结果表明本文能够系统性地指导空间工程应用COTS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现货器件
空间应用
可靠性评估试验
可靠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空间应用的时间触发以太网
被引量:
9
2
作者
邱爱华
张涛
顾逸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将时间触发协议增加到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以太网业务上,且保持完全兼容IEEE802.3标准,可解决空间有效载荷使用标准以太网通信遇到的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问题。时间触发以太网基于全局基准时间,实时数据传输遵循严格的时序,支持时间...
将时间触发协议增加到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以太网业务上,且保持完全兼容IEEE802.3标准,可解决空间有效载荷使用标准以太网通信遇到的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问题。时间触发以太网基于全局基准时间,实时数据传输遵循严格的时序,支持时间和事件触发的两种通信过程。时间触发通道适合同步或周期性实时消息的传输,而事件触发通道适用于偶发或非周期性消息的传输。设计了空间应用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和协议栈,介绍了系统通信的过程,进行了时间触发协议的研究,并对同步性能和网络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该以太网在保证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时,增强了网络的灵活性,提高了网络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触发
以太网
空间应用
实时性
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载人航天工程的微重力科学实验
3
作者
张玉涵
《载人航天》
CSCD
2003年第4期53-59,共7页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无人飞行试验阶段,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把微重力科学实验作为基本任务之一给予了重点安排,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从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在"神舟"号飞船上开展的微重力科学实验项目及...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无人飞行试验阶段,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把微重力科学实验作为基本任务之一给予了重点安排,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从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在"神舟"号飞船上开展的微重力科学实验项目及基本实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应用系统
微重力科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谱写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的新篇章
4
作者
顾逸东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5期31-32,共2页
在回顾我国载人航天的伟大成就和一期工程应用领域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发展载人航天应用的目标和思路。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李宗峰
刘强
任维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共4页
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对高微重力环境水平的要求,需要发展高水平主动振动隔离技术来保证实验需要的高微重力水平。介绍了微重力振动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科学实验载荷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
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对高微重力环境水平的要求,需要发展高水平主动振动隔离技术来保证实验需要的高微重力水平。介绍了微重力振动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科学实验载荷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建立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做出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化后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空间科学实验
隔振系统
主动隔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加速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
6
6
作者
李宗峰
任维佳
王安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1-215,共5页
为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性能,需要精确测量平台的振动。首先介绍采用线加速度计测量刚体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原理,给出加速度计配置时要满足的条件,然后提出两种六加速度计配置方式并给出加速度解算公式,着重...
为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性能,需要精确测量平台的振动。首先介绍采用线加速度计测量刚体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原理,给出加速度计配置时要满足的条件,然后提出两种六加速度计配置方式并给出加速度解算公式,着重分析了两种配置方式下加速度计的测量误差和安装误差对加速度解算精度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模型和分析结论,这为加速度测量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加速度
角加速度
微重力测量
加速度计配置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空间站信息系统架构综述
被引量:
16
7
作者
陈志国
张强
《载人航天》
CSCD
2011年第1期5-9,33,共6页
国际空间站上的信息系统用于传递各种命令信息和实验数据,因此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实时性和传输性,研究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服务舱、美国实验舱和欧洲航天局哥伦布舱的信息系统构架,并对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
国际空间站上的信息系统用于传递各种命令信息和实验数据,因此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实时性和传输性,研究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服务舱、美国实验舱和欧洲航天局哥伦布舱的信息系统构架,并对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网络分层管理,基于CCSDS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模块化设计,COTS技术和开放式系统应用这四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信息系统
架构
CCS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统计能量法用于空间有效载荷力学响应的分析
被引量:
3
8
作者
林炜
吕从民
+1 位作者
任维佳
王安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针对空间有效载荷特点,采用统计能量法(SEA)进行动力学响应研究。运用该方法建立某有效载荷的SEA计算模型,仿真分析结构整体及关键单元的力学响应,并与实测值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应用于空间有效载荷力学响应分析,计算精...
针对空间有效载荷特点,采用统计能量法(SEA)进行动力学响应研究。运用该方法建立某有效载荷的SEA计算模型,仿真分析结构整体及关键单元的力学响应,并与实测值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应用于空间有效载荷力学响应分析,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统计能量法(SEA)
有效载荷
力学响应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空探测自主运行的一种可信性技术体系
9
作者
党炜
骆军委
+8 位作者
郑作环
敖亮
李博
李鹏
熊盛阳
许鹏程
宋恒旭
胡剑桥
冯业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未认知与不确定性是深空探测任务的基本特征.本文基于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建立了一种面向科学价值最大化的探测场景和以可靠性为核心技术基础的深空探测自主运行可信性技术体系.分析研究了深空探测场景下的可靠性概念;面向精确感...
未认知与不确定性是深空探测任务的基本特征.本文基于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建立了一种面向科学价值最大化的探测场景和以可靠性为核心技术基础的深空探测自主运行可信性技术体系.分析研究了深空探测场景下的可靠性概念;面向精确感知、最优计算、准确决策、快精准执行的目标要素,提出了深空探测自主运行的可信性体系框架以及“需求-认知-工程”总体技术架构;针对自主运行可信性的关键技术难点,开展了可靠性导向的多物理场、强耦合白盒建模,复杂网络故障传播机制分析,COTS元器件深空探测应用的高可靠保证,以及“模型+数据+知识”一体的融合机制分析等研究.对该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验证策略及其最小系统在卫星星座中的应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技术体系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自主运行
可靠性
可信性
多物理场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总结
被引量:
6
10
作者
高扬
祝开建
+1 位作者
李恒年
车征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3,共8页
简要地总结了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的题目、评价标准、各参赛队设计结果以及从设计结果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
竞赛
深空轨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火箭星际航行:技术进展、轨道设计与综合优化
被引量:
23
11
作者
高扬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1019,共29页
早在1963年,钱学森先生在他出版的专著《星际航行概论》中阐述了星际航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电火箭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化学推进相比,高比冲电火箭或电推进技术有望为星际航行任务承载更多有效载荷以及实现更佳航行性能.与...
早在1963年,钱学森先生在他出版的专著《星际航行概论》中阐述了星际航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电火箭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化学推进相比,高比冲电火箭或电推进技术有望为星际航行任务承载更多有效载荷以及实现更佳航行性能.与此同时,与电火箭技术应用相关的连续推力轨道分析与优化设计为航天轨道力学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并指导着电火箭星际航行的未来发展.该文将依次介绍电火箭技术进展、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以及电火箭星际航行的综合优化问题,力图描述电火箭应用于星际航行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以及应用于载人深空飞行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箭
电推进
星际航行
连续推力
轨道设计
综合优化
载人深空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舟飞船有效载荷系统集成设计与飞行试验效果评价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赵光恒
林宝军
王建一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65-71,共7页
简述了神舟飞船应用任务及有效载荷项目安排,介绍了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等内容,最后给出了飞行试验情况及试验效果评价。
关键词
神舟飞船
有效载荷
集成设计
飞行试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动隔振系统激励器电流分配优化设计
13
作者
刘伟
董文博
+1 位作者
李宗峰
彭超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5期522-529,共8页
主动隔振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由八个输出单方向洛伦兹力的激励器构成,输出六自由度的力/力矩。针对八激励器输出力的分配优化问题,建立了力学模型和分配电流模型,并以总功耗最小为性能指标设计了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激励器分配电流解析解...
主动隔振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由八个输出单方向洛伦兹力的激励器构成,输出六自由度的力/力矩。针对八激励器输出力的分配优化问题,建立了力学模型和分配电流模型,并以总功耗最小为性能指标设计了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激励器分配电流解析解。当激励器分配电流超出电流边界时,进行二次优化,进一步提高执行机构输出零误差的能力。为保证控制系统对执行机构输出精度要求,分析了激励器各项误差允许范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激励器电流优化分配的力可以达到系统要求,变化平稳,同时计算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隔振
洛伦兹力激励器
电流分配
拉格朗日乘子法
二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舟”四号飞船轨道舱综合精密定轨任务综述
14
作者
吕从民
顾逸东
+1 位作者
林宝军
郭炯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4期53-55,60,共4页
本文对"神舟"四号飞船轨道舱综合精密定轨专项任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介绍了任务背景、总体技术方案、系统构成和任务的组织结构与分工,并简述了任务的实施情况,给出了定轨结果及综合评价。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定轨径向精...
本文对"神舟"四号飞船轨道舱综合精密定轨专项任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介绍了任务背景、总体技术方案、系统构成和任务的组织结构与分工,并简述了任务的实施情况,给出了定轨结果及综合评价。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定轨径向精度在全球范围内优于2 m,满足预定的任务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四号飞船
轨道舱
综合精密定轨
GPS
SLR
U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产高可靠控制器BM3803MG的BSP设计
被引量:
3
15
作者
凌约雷
邱爱华
+1 位作者
席隆
郝得宁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自行研制的某型号BM3803MG系统主控板为例,介绍了Micrel公司生产的以太网接口芯片KSZ8851-16mll在VxWorks中BSP的设计过程,并总结了基于BM3803MG与VxWorks的BSP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高可靠
嵌入式控制器
VXWORKS
BSP
BM3803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空探测器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全局搜索
被引量:
6
16
作者
谭高威
高扬
杨新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2期18-27,共10页
介绍行星引力辅助近似模型,包括近行星点无动力和有动力两种方式;采用开普勒轨道拼接法与双脉冲Lambert算法,建立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的参数优化模型;通过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对引力辅助行星序列进行穷举,对发射窗口和天体间转移时间进行...
介绍行星引力辅助近似模型,包括近行星点无动力和有动力两种方式;采用开普勒轨道拼接法与双脉冲Lambert算法,建立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的参数优化模型;通过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对引力辅助行星序列进行穷举,对发射窗口和天体间转移时间进行离散化网格搜索,每一步网格搜索后均采用合理的定界剪枝方法,减少后续计算量。这种全局搜索方法不需要提前指定引力辅助行星序列,并可得到对应不同飞行时间以及不同引力辅助次数的搜索结果,获得若干多天体引力辅助转移轨道初步结果,为进一步局部优化设计奠定基础。文章给出几组全局搜索算例,得到从地球到火星、木星和土星的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验证了全局搜索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引力辅助
Lambert算法
参数优化
广度优先搜索
定界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
17
作者
赵启全
赵光恒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5期26-28,共3页
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指出了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可持续发展
研究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TS器件空间应用的可靠性保证技术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党炜
孙惠中
李瑞莹
吕从民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光电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
出处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89-2594,共6页
文摘
为保证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器件成功应用于我国高可靠的航天产品中,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空间应用COTS器件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空间应用COTS器件的可靠性保证总体思路.该思路特点是首先进行与任务剖面相结合的可靠性评估试验,再对COTS器件进行可靠性筛选.对于热环境的可靠性保证,通过研究NASA的筛选规定,提出了不同任务要求下的老练温度-老练时间的对应关系式;实例表明温度可靠性评估试验方法能够指导工程.对于电离总剂量的可靠性保证,提出了不同任务条件下的回归筛选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相对误差为1%.结果表明本文能够系统性地指导空间工程应用COTS器件.
关键词
商业现货器件
空间应用
可靠性评估试验
可靠性筛选
Keywords
commercial off-the-shelf components
space application
reliability evaluation test
reliability screening
分类号
V44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空间应用的时间触发以太网
被引量:
9
2
作者
邱爱华
张涛
顾逸东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基金
国家部委资助项目
文摘
将时间触发协议增加到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以太网业务上,且保持完全兼容IEEE802.3标准,可解决空间有效载荷使用标准以太网通信遇到的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问题。时间触发以太网基于全局基准时间,实时数据传输遵循严格的时序,支持时间和事件触发的两种通信过程。时间触发通道适合同步或周期性实时消息的传输,而事件触发通道适用于偶发或非周期性消息的传输。设计了空间应用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和协议栈,介绍了系统通信的过程,进行了时间触发协议的研究,并对同步性能和网络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该以太网在保证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时,增强了网络的灵活性,提高了网络利用率。
关键词
时间触发
以太网
空间应用
实时性
确定性
Keywords
time-triggered
Ethernet
space utilization
real-time
deterministic
分类号
V1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载人航天工程的微重力科学实验
3
作者
张玉涵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03年第4期53-59,共7页
文摘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无人飞行试验阶段,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把微重力科学实验作为基本任务之一给予了重点安排,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从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体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在"神舟"号飞船上开展的微重力科学实验项目及基本实验情况。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应用系统
微重力科学实验
分类号
V41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谱写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的新篇章
4
作者
顾逸东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5期31-32,共2页
文摘
在回顾我国载人航天的伟大成就和一期工程应用领域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发展载人航天应用的目标和思路。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空间应用
分类号
V5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李宗峰
刘强
任维佳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光电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共4页
基金
载人航天领域预研项目资助
文摘
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对高微重力环境水平的要求,需要发展高水平主动振动隔离技术来保证实验需要的高微重力水平。介绍了微重力振动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科学实验载荷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建立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做出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化后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控制。
关键词
微重力
空间科学实验
隔振系统
主动隔振
动力学
Keywords
microgravity
space science experiments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dynamics
分类号
TB535 [理学—声学]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加速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
6
6
作者
李宗峰
任维佳
王安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光电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1-215,共5页
基金
载人航天领域预研项目资助
文摘
为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性能,需要精确测量平台的振动。首先介绍采用线加速度计测量刚体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原理,给出加速度计配置时要满足的条件,然后提出两种六加速度计配置方式并给出加速度解算公式,着重分析了两种配置方式下加速度计的测量误差和安装误差对加速度解算精度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模型和分析结论,这为加速度测量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线加速度
角加速度
微重力测量
加速度计配置
误差分析
Keywords
linear acceleration
angular acceleration
microgravity measurement
accelerometer allocation scheme
error analysis
分类号
TH824.4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TB535 [理学—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空间站信息系统架构综述
被引量:
16
7
作者
陈志国
张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11年第1期5-9,33,共6页
文摘
国际空间站上的信息系统用于传递各种命令信息和实验数据,因此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实时性和传输性,研究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服务舱、美国实验舱和欧洲航天局哥伦布舱的信息系统构架,并对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网络分层管理,基于CCSDS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模块化设计,COTS技术和开放式系统应用这四大特点。
关键词
空间站
信息系统
架构
CCSDS
Keywords
Space St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CCSDS
分类号
V423.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统计能量法用于空间有效载荷力学响应的分析
被引量:
3
8
作者
林炜
吕从民
任维佳
王安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
光电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文摘
针对空间有效载荷特点,采用统计能量法(SEA)进行动力学响应研究。运用该方法建立某有效载荷的SEA计算模型,仿真分析结构整体及关键单元的力学响应,并与实测值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应用于空间有效载荷力学响应分析,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统计能量法(SEA)
有效载荷
力学响应
仿真
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
SEA
space payload
dynamics response
simulation
分类号
TP27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空探测自主运行的一种可信性技术体系
9
作者
党炜
骆军委
郑作环
敖亮
李博
李鹏
熊盛阳
许鹏程
宋恒旭
胡剑桥
冯业为
机构
中国科学院
空间
应用
工程与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
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数学与系统
科学
研究院
应用
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中国科学院
可靠性保障中心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基金
中国空间站工程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应用系统总体专项(T01419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610100)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30000000)
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项目(T103201)
中国科学院可靠性保障中心种子基金项目(CRAC-ZZKT-KY-2022-03)共同资助。
文摘
未认知与不确定性是深空探测任务的基本特征.本文基于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建立了一种面向科学价值最大化的探测场景和以可靠性为核心技术基础的深空探测自主运行可信性技术体系.分析研究了深空探测场景下的可靠性概念;面向精确感知、最优计算、准确决策、快精准执行的目标要素,提出了深空探测自主运行的可信性体系框架以及“需求-认知-工程”总体技术架构;针对自主运行可信性的关键技术难点,开展了可靠性导向的多物理场、强耦合白盒建模,复杂网络故障传播机制分析,COTS元器件深空探测应用的高可靠保证,以及“模型+数据+知识”一体的融合机制分析等研究.对该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验证策略及其最小系统在卫星星座中的应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技术体系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自主运行
可靠性
可信性
多物理场
复杂网络
Keyword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Autonomous operation
Reliability
Dependability
Multi-physics
Complex network
分类号
V52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总结
被引量:
6
10
作者
高扬
祝开建
李恒年
车征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中国科学院
光电研究院
中国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文摘
简要地总结了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的题目、评价标准、各参赛队设计结果以及从设计结果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
竞赛
深空轨道设计
分类号
TU201.3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火箭星际航行:技术进展、轨道设计与综合优化
被引量:
23
11
作者
高扬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1019,共2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03005)
王宽诚教育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早在1963年,钱学森先生在他出版的专著《星际航行概论》中阐述了星际航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电火箭技术在星际航行中的应用前景.与传统化学推进相比,高比冲电火箭或电推进技术有望为星际航行任务承载更多有效载荷以及实现更佳航行性能.与此同时,与电火箭技术应用相关的连续推力轨道分析与优化设计为航天轨道力学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并指导着电火箭星际航行的未来发展.该文将依次介绍电火箭技术进展、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以及电火箭星际航行的综合优化问题,力图描述电火箭应用于星际航行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以及应用于载人深空飞行的设想.
关键词
电火箭
电推进
星际航行
连续推力
轨道设计
综合优化
载人深空飞行
Keywords
electric rocket, electric propulsion, interplanetary travel, continuous-thrust, trajectory design,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manned deep-space flight
分类号
V4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舟飞船有效载荷系统集成设计与飞行试验效果评价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赵光恒
林宝军
王建一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65-71,共7页
文摘
简述了神舟飞船应用任务及有效载荷项目安排,介绍了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等内容,最后给出了飞行试验情况及试验效果评价。
关键词
神舟飞船
有效载荷
集成设计
飞行试验
评价
分类号
V476.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动隔振系统激励器电流分配优化设计
13
作者
刘伟
董文博
李宗峰
彭超
机构
中国科学院
空间
应用
工程与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5期522-529,共8页
文摘
主动隔振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由八个输出单方向洛伦兹力的激励器构成,输出六自由度的力/力矩。针对八激励器输出力的分配优化问题,建立了力学模型和分配电流模型,并以总功耗最小为性能指标设计了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激励器分配电流解析解。当激励器分配电流超出电流边界时,进行二次优化,进一步提高执行机构输出零误差的能力。为保证控制系统对执行机构输出精度要求,分析了激励器各项误差允许范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激励器电流优化分配的力可以达到系统要求,变化平稳,同时计算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主动隔振
洛伦兹力激励器
电流分配
拉格朗日乘子法
二次优化
Keywords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lorentz force actuator
current distribution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twice optimal
分类号
TP302.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V52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舟”四号飞船轨道舱综合精密定轨任务综述
14
作者
吕从民
顾逸东
林宝军
郭炯
机构
中国科学院
空间科学
与应用
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4期53-55,60,共4页
文摘
本文对"神舟"四号飞船轨道舱综合精密定轨专项任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介绍了任务背景、总体技术方案、系统构成和任务的组织结构与分工,并简述了任务的实施情况,给出了定轨结果及综合评价。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定轨径向精度在全球范围内优于2 m,满足预定的任务技术指标要求。
关键词
“神舟”四号飞船
轨道舱
综合精密定轨
GPS
SLR
USB
分类号
V412.4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产高可靠控制器BM3803MG的BSP设计
被引量:
3
15
作者
凌约雷
邱爱华
席隆
郝得宁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文摘
以自行研制的某型号BM3803MG系统主控板为例,介绍了Micrel公司生产的以太网接口芯片KSZ8851-16mll在VxWorks中BSP的设计过程,并总结了基于BM3803MG与VxWorks的BSP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高可靠
嵌入式控制器
VXWORKS
BSP
BM3803MG
Keywords
highly reliable
embedded controller
VxWorks
BSP
BM3803MG
分类号
TP3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空探测器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全局搜索
被引量:
6
16
作者
谭高威
高扬
杨新
机构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
光电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2期18-27,共10页
文摘
介绍行星引力辅助近似模型,包括近行星点无动力和有动力两种方式;采用开普勒轨道拼接法与双脉冲Lambert算法,建立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的参数优化模型;通过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对引力辅助行星序列进行穷举,对发射窗口和天体间转移时间进行离散化网格搜索,每一步网格搜索后均采用合理的定界剪枝方法,减少后续计算量。这种全局搜索方法不需要提前指定引力辅助行星序列,并可得到对应不同飞行时间以及不同引力辅助次数的搜索结果,获得若干多天体引力辅助转移轨道初步结果,为进一步局部优化设计奠定基础。文章给出几组全局搜索算例,得到从地球到火星、木星和土星的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验证了全局搜索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引力辅助
Lambert算法
参数优化
广度优先搜索
定界剪枝
Keyword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gravity assist
Lambert algorithm
parameter optimization
breadth-first search
bounding and pruning
分类号
V47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
17
作者
赵启全
赵光恒
机构
中国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04年第5期26-28,共3页
文摘
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指出了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可持续发展
研究探讨
分类号
V5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OTS器件空间应用的可靠性保证技术研究
党炜
孙惠中
李瑞莹
吕从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面向空间应用的时间触发以太网
邱爱华
张涛
顾逸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载人航天工程的微重力科学实验
张玉涵
《载人航天》
CSCD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谱写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的新篇章
顾逸东
《载人航天》
CSCD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李宗峰
刘强
任维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加速度测量研究
李宗峰
任维佳
王安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国际空间站信息系统架构综述
陈志国
张强
《载人航天》
CSCD
201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统计能量法用于空间有效载荷力学响应的分析
林炜
吕从民
任维佳
王安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深空探测自主运行的一种可信性技术体系
党炜
骆军委
郑作环
敖亮
李博
李鹏
熊盛阳
许鹏程
宋恒旭
胡剑桥
冯业为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总结
高扬
祝开建
李恒年
车征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电火箭星际航行:技术进展、轨道设计与综合优化
高扬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神舟飞船有效载荷系统集成设计与飞行试验效果评价
赵光恒
林宝军
王建一
《航天器工程》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主动隔振系统激励器电流分配优化设计
刘伟
董文博
李宗峰
彭超
《载人航天》
CSCD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神舟”四号飞船轨道舱综合精密定轨任务综述
吕从民
顾逸东
林宝军
郭炯
《载人航天》
CSCD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国产高可靠控制器BM3803MG的BSP设计
凌约雷
邱爱华
席隆
郝得宁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深空探测器多次引力辅助转移轨道全局搜索
谭高威
高扬
杨新
《航天器工程》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我国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
赵启全
赵光恒
《载人航天》
CSCD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