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束注入选育富锗蛹虫草菌株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陶 李文 +1 位作者 陈宏伟 余增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70,73,共4页
蛹虫草具有抗衰老、抗癌抑癌等功效,而有机锗具有抗病毒、抗炎、抗癌等药用功效。为了提高蛹虫草对培养基中GeO2的富集能力,采用离子束注入蛹虫草,选育出富锗能力强的10号菌株,在不同氧化锗浓度下,其生物量比原始菌株高,总体来说,低浓... 蛹虫草具有抗衰老、抗癌抑癌等功效,而有机锗具有抗病毒、抗炎、抗癌等药用功效。为了提高蛹虫草对培养基中GeO2的富集能力,采用离子束注入蛹虫草,选育出富锗能力强的10号菌株,在不同氧化锗浓度下,其生物量比原始菌株高,总体来说,低浓度锗促进生长,高浓度锗有一定抑制作用;锗浓度为200mg/L时,菌丝体内的锗含量达1201.063μg/g,比诱变前增加61.25%;此时锗的富集率达5.298%,比诱变前增加44.56%;确定培养基内添加GeO2浓度为200~3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富锗 离子束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与检测单离子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齐学红 詹福如 余增亮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4-476,485,共4页
介绍电子开关控制单离子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分析和设计了触发器方式获取窄脉冲信号电路和F-V转换电路,信号采取分频段显示方式。对电路进行仿真,给出电路试验结果及结论。
关键词 单离子束 电子开关 触发器 F-V转换 束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束对萌发西瓜种子和西瓜花粉的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浩波 高秀武 +3 位作者 王凤辰 林茂 陈会中 余增亮 《中国西瓜甜瓜》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用低能N+离子束处理催芽萌发的西瓜种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对西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与离子束处理微生物和多数已报道的植物上的诱变效应一样,呈现“升-降-升-降”的马鞍形曲线。用这种诱变处理方法对萌动的0067西瓜种子进行辐照,第2代出... 用低能N+离子束处理催芽萌发的西瓜种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对西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与离子束处理微生物和多数已报道的植物上的诱变效应一样,呈现“升-降-升-降”的马鞍形曲线。用这种诱变处理方法对萌动的0067西瓜种子进行辐照,第2代出现了果皮花纹不同于对照的变异株。用低能离子束辐照6-01西瓜花粉,结果当代坐果率有明显下降。当代及第2代果实内种子数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种子 诱变效应 萌发 花粉 离子束 催芽 发芽率 不同剂量 处理 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离子束加速器终端电压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
4
作者 齐学红 许明亮 +1 位作者 陈斌 詹福如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9-384,共6页
设计采用旋转伏特计(GVM)控制方式稳定单离子柬加速器终端电压。分析了GVM控制方式控制终端电压的原理,设计了陷波器、低通放大器、精密整流滤波、带通滤波器、误差放大器等信号处理电路。陷波器采用中心频率为50Hz的双T型,带通滤... 设计采用旋转伏特计(GVM)控制方式稳定单离子柬加速器终端电压。分析了GVM控制方式控制终端电压的原理,设计了陷波器、低通放大器、精密整流滤波、带通滤波器、误差放大器等信号处理电路。陷波器采用中心频率为50Hz的双T型,带通滤波器为非对称结构,中心频率为35Hz,带宽为50Hz。控制电路输出0-10V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晕针放电。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系统加速器长时间运行的电压稳定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离子柬加速器 终端电压稳定性 旋转伏特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LIBB单离子束模拟检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5
作者 齐学红 詹福如 余增亮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3-686,共4页
针对CAS-LIBB单离子束装置设计了单离子束的模拟检测系统。论文详细分析了单离子束流的探测、放大、整形、JK触发器获取窄脉冲并展宽脉冲、F-V转换电路及信号的计数显示等几个部分的原理、参数的确定及相关的计算,检测精度99%以上。最... 针对CAS-LIBB单离子束装置设计了单离子束的模拟检测系统。论文详细分析了单离子束流的探测、放大、整形、JK触发器获取窄脉冲并展宽脉冲、F-V转换电路及信号的计数显示等几个部分的原理、参数的确定及相关的计算,检测精度99%以上。最后对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离子束 窄脉冲获取 F-V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生物衣藻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谢传晓 韩伟 余增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0-354,共5页
单细胞衣藻(Chlamydomonas)由于其生活周期简单,培养方法简便,易于分离得到系列的突变体,并已建立了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与遗传分析系统,成为植物光合作用、鞭毛组装与功能、细胞周期及节律、细胞信号传导与光感受、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物... 单细胞衣藻(Chlamydomonas)由于其生活周期简单,培养方法简便,易于分离得到系列的突变体,并已建立了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与遗传分析系统,成为植物光合作用、鞭毛组装与功能、细胞周期及节律、细胞信号传导与光感受、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研究的模式生物体。本文对模式生物衣藻及其相关生物学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衣藻 突变体 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 遗传分析系统 植物光合作用 生物学过程研究 模式生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花生四烯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及其产业化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袁成凌 王纪 +4 位作者 姚建铭 余增亮 贡国鸿 尚耘 钱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2-25,42,共5页
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Mortierella alpina,N7)进行诱变选育,并对获得的高产菌株进行了产业化研究。实验表明,在离子注入(10keV,3×1014N+/cm2)条件下,后代菌株离散程度明显高于自然分离。经连续诱变处理,最终... 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Mortierella alpina,N7)进行诱变选育,并对获得的高产菌株进行了产业化研究。实验表明,在离子注入(10keV,3×1014N+/cm2)条件下,后代菌株离散程度明显高于自然分离。经连续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花生四烯酸高产菌I49-N18。该菌株花生四烯酸得率高达4.66g/L,比对照N7菌株产量提高126.2%。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50吨发酵罐工业化生产,花生四烯酸产量平均达到5.11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 花生四烯酸产生菌 诱变选育 产业化 微生物发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微生物油脂中的花生四烯酸 被引量:7
8
作者 袁成凌 张鉴 +1 位作者 王相勤 余增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为满足花生四烯酸样品制备的需要,将微生物油脂中制得的脂肪酸先经尿素包合(脲包法)和甲酯化后,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其中的花生四烯酸。在C18反相柱上,以甲醇 水(体积比为95∶5)为流动相,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流速为5mL... 为满足花生四烯酸样品制备的需要,将微生物油脂中制得的脂肪酸先经尿素包合(脲包法)和甲酯化后,再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其中的花生四烯酸。在C18反相柱上,以甲醇 水(体积比为95∶5)为流动相,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流速为5mL/min时,目标产物的分离度较佳。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甲酯在纯化后的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由38%提高到99%以上,基本达到标准物质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脲包法 花生四烯酸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对离子注入动物细胞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9
9
作者 冯慧云 余立祥 +1 位作者 刘星海 吴李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2-375,共4页
提出一种方法,用低浓度甘油、适度预处理时间,可有效提高哺乳动物细胞对真空的耐受力,从而为开展离子注入动物细胞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路.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的发现开辟了辐射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低能重离子生物学.由于离子注入要在... 提出一种方法,用低浓度甘油、适度预处理时间,可有效提高哺乳动物细胞对真空的耐受力,从而为开展离子注入动物细胞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路.离子注入生物效应的发现开辟了辐射生物学的一个新领域———低能重离子生物学.由于离子注入要在真空中进行,迄今这一领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对真空有一定耐受性的植物种子和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保护效应 低能重主子生物学 AL细胞 生物效应 甘油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离子注入选育色素产生菌Monascus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洋 姚建铭 +2 位作者 虞龙 余增亮 李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应用 1 0keV的N+离子注入,对产红色素红曲菌进行了诱变选育。在确定最佳注入剂量后,经过两轮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选育出 1株高产突变株,红色素色价提高 3 8.1 %,且色调适宜。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状能稳定遗传。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也进行... 应用 1 0keV的N+离子注入,对产红色素红曲菌进行了诱变选育。在确定最佳注入剂量后,经过两轮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选育出 1株高产突变株,红色素色价提高 3 8.1 %,且色调适宜。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状能稳定遗传。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MONASCUS 红曲色素 诱变育种 菌种选育 发酵特性 天然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叶瑞 张发宇 +4 位作者 杜海明 吕凤明 汪家权 王相勤 余增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88-3189,共2页
[目的]优化改性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方法]用正交实验法对用改性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研究在最佳条件下,此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COD、总磷与总氮的去除情况。[结果]在粉煤灰与磁介质的比例,pH值,粉煤灰... [目的]优化改性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方法]用正交实验法对用改性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研究在最佳条件下,此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COD、总磷与总氮的去除情况。[结果]在粉煤灰与磁介质的比例,pH值,粉煤灰投加量,搅拌时间4个因素中,粉煤灰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极显著,粉煤灰与磁介质比例的影响显著,而搅拌时间和pH值的影响不显著。当粉煤灰与磁介质的比例为1∶1,pH=7,投加量为300 mg/L,搅拌时间3 min时,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在此最佳实验条件下,生活污水COD、总磷与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45%和80%。[结论]该研究为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粉煤灰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选育L(+)-乳酸耐酸菌及去中和剂发酵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 王陶 余增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7,共5页
为了获得可用于原位分离藕联发酵的耐乳酸菌株,以米根霉RE3303为出发菌株,在投糖浓度为50g/L,氮源为3.0g/L尿素的条件下,进行离子注入选育,得到L(+)-乳酸耐酸菌株RK4002,不添加中和剂,经30h的摇瓶发酵,L(+)-乳酸产量达32.32g/L,产率达1.... 为了获得可用于原位分离藕联发酵的耐乳酸菌株,以米根霉RE3303为出发菌株,在投糖浓度为50g/L,氮源为3.0g/L尿素的条件下,进行离子注入选育,得到L(+)-乳酸耐酸菌株RK4002,不添加中和剂,经30h的摇瓶发酵,L(+)-乳酸产量达32.32g/L,产率达1.08g/(L.h),为出发菌株的1.7倍,且可在24g/L的耐乳酸平板上生长,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米根霉 耐酸菌 离子注入 去中和剂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SO对离子注入过程中拟南芥愈伤组织失水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谷运红 程国旺 +3 位作者 吴丽芳 余增亮 秦广雍 霍裕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637-638,643,共3页
以拟南芥愈伤组织为材料 ,研究了DMSO对离子注入过程中愈伤组织失水的保护效应。结果发现 ,体积分数 1%~ 2 %的DMSO对离子注入过程中愈伤组织失水的保护效果明显 ,并且不影响愈伤组织的正常生长。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 ,失水率呈现上升趋... 以拟南芥愈伤组织为材料 ,研究了DMSO对离子注入过程中愈伤组织失水的保护效应。结果发现 ,体积分数 1%~ 2 %的DMSO对离子注入过程中愈伤组织失水的保护效果明显 ,并且不影响愈伤组织的正常生长。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 ,失水率呈现上升趋势 ,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O 离子注入过程 拟南芥 愈伤组织失水 保护作用 农作物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选育高产L-乳酸的米根霉突变株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杨英歌 郑之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2-157,共6页
通过氮离子注入获得米根霉突变株RQ4012,其利用木糖的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倍;通过多次传代,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试验测定菌株RQ4012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最佳发酵条件:木糖10%,生理盐水浸泡孢子9 h,(NH4)2SO43 g/L,接种量4... 通过氮离子注入获得米根霉突变株RQ4012,其利用木糖的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倍;通过多次传代,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试验测定菌株RQ4012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最佳发酵条件:木糖10%,生理盐水浸泡孢子9 h,(NH4)2SO43 g/L,接种量4%,CaCO3添加量6%,装液量20%,温度37℃,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乳酸产量达到79.51 g/L。对混合糖的发酵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菌能高效利用混合糖生产L-乳酸,在利用植物纤维素水解液生产L-乳酸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木糖 乳酸 米根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尿素·碳酸氢铵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春盛 胡仁健 +4 位作者 姜疆 蔡冬青 康启中 余增亮 吴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546-6547,共2页
利用高分子复配材料对氮肥尿素、碳酸氢铵进行复合改性后,采用不同施用方式,比较改性氮肥对单季晚稻武育粳12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化肥对水稻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化肥施用量与产量关系密切,氮肥施用量增加可... 利用高分子复配材料对氮肥尿素、碳酸氢铵进行复合改性后,采用不同施用方式,比较改性氮肥对单季晚稻武育粳12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化肥对水稻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化肥施用量与产量关系密切,氮肥施用量增加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但是高分子复配材料复合改性的尿素和碳酸氢铵,其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物学性状 改性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旁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单束定点辐照线虫的方法学研究
16
作者 孙洁 郭肖颖 吴李君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5,共8页
辐射旁效应的发现对传统的以线性外推方式建立起来的辐射防护学提出了挑战,其研究已成为辐射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十几年来,通过离体细胞的体外实验,旁效应的现象及其机制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近年来,随着单粒子微束装置的发展,人们的研究... 辐射旁效应的发现对传统的以线性外推方式建立起来的辐射防护学提出了挑战,其研究已成为辐射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十几年来,通过离体细胞的体外实验,旁效应的现象及其机制已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近年来,随着单粒子微束装置的发展,人们的研究重点逐渐从细胞水平转向更为复杂的组织水平和个体水平.文中对国内外有关辐射旁效应的活体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建立了一个实验体系来研究线虫个体水平上的辐射长程传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旁效应 活体 线虫 单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对生性状两个显性基因SCAR分子标记 被引量:22
17
作者 谢传晓 朱苏文 +2 位作者 李培金 程备久 余增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38-41,共4页
把与玉米对生叶突变体对生性状两个显性位点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312 3 77与S36 0 60 2 成功地转化成SCAR标记CBJ1与CBJ2。对RAPD片段的纯化、T A克隆、SCARPCR引物的设计等SCAR标记转化进行了探讨 ,并对CBJ1与CBJ2进行了验证 ,为对生玉... 把与玉米对生叶突变体对生性状两个显性位点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312 3 77与S36 0 60 2 成功地转化成SCAR标记CBJ1与CBJ2。对RAPD片段的纯化、T A克隆、SCARPCR引物的设计等SCAR标记转化进行了探讨 ,并对CBJ1与CBJ2进行了验证 ,为对生玉米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定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基因 分子标记 玉米 对生性状 SCAR标记 对生叶突变体 育手中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VB应用程序中集成MATLAB 被引量:29
18
作者 胡智文 邓铁如 +1 位作者 余增亮 陈连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4-106,共3页
该文着重探讨了在VB应用程序中集成MATLAB实现程序优化的五种方法,并阐述了集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基本步骤。
关键词 VB语言 程序设计 应用程序 程序优化 MATLAB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猕猴桃果酒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5
19
作者 郝瑶 王陶 +2 位作者 李文 李同祥 袁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75-179,共5页
通过酵母菌的分离、显微镜观察和WL培养基的筛选,初筛出酵母菌10株。采用猕猴桃果汁发酵法、CO2损失质量比较法、以及生理生化的鉴定,从中复筛出一株发酵能力好、产果香酒香浓郁的菌株Y-41。查阅《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初步鉴定该... 通过酵母菌的分离、显微镜观察和WL培养基的筛选,初筛出酵母菌10株。采用猕猴桃果汁发酵法、CO2损失质量比较法、以及生理生化的鉴定,从中复筛出一株发酵能力好、产果香酒香浓郁的菌株Y-41。查阅《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毕赤酵母属,再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对Y-41菌种进行了耐受性检测,结果表明Y-41对葡萄糖、酒精度、p H值具有较高耐受性,可作为富硒猕猴桃果酒发酵专用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猕猴桃 酵母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注入对甘草种子萌发和根发育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魏胜林 刘竞男 +2 位作者 王陶 张婉 余增亮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甘草种子注入25keV,剂量≤4.68×1016个/cm2N+对种子萌发的成活率和根发育表现为刺激效应,更高剂量的N+注入表现出"损伤—修复—损伤"的效应趋势,表明离子注入的能量沉积和动量传递效应产生的自由基伤害与质量沉积和电荷... 甘草种子注入25keV,剂量≤4.68×1016个/cm2N+对种子萌发的成活率和根发育表现为刺激效应,更高剂量的N+注入表现出"损伤—修复—损伤"的效应趋势,表明离子注入的能量沉积和动量传递效应产生的自由基伤害与质量沉积和电荷的中和效应对自由基的清除是一个动态反应过程。25keV,4.68×1016个/cm2N+注入能提高甘草种子萌发成活率,促进根发育,提高幼苗的耐旱特性,可用于沙漠植被甘草种子的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甘草 种子萌发 根发育 耐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