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塔拉 胡耀武 +1 位作者 袁靖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1期76-80,共5页
根据第九届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上所报告和收到的103篇论文的内容,对我国科技考古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内容涉及生物考古和农业考古、年代测定、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玉器及玻璃器的产地和结构分析以及环境考古、遥感考古和文物保护... 根据第九届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上所报告和收到的103篇论文的内容,对我国科技考古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内容涉及生物考古和农业考古、年代测定、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玉器及玻璃器的产地和结构分析以及环境考古、遥感考古和文物保护等。这些论文的内容充分展示了近些年来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全面反映了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考古 农业考古 年代测定 陶瓷考古 冶金考古 玉器 玻璃器产地和结构分析 环境考古 遥感考古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双桥遗址出土冶铸遗物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娟 魏国锋 +2 位作者 宋国定 李素婷 王昌燧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2,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荧光等技术,检测分析小双桥遗址出土的炉渣、炉壁和矿石等样品。结果表明,该遗址出土的炉壁残块和炉渣应为熔铜或配制合金的遗存。
关键词 冶金史 小双桥遗址 冶铸遗物 XRD SEM X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地区出土部分商周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国锋 秦颍 +6 位作者 王昌燧 刘博 杨立新 徐天进 张国茂 龚长根 谢尧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458,共14页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古铜矿,而辽西地区和侯马青铜器的铜料则可能来自大井铜矿或其周边铜矿。同时,研究指出,Au、Ag、As、Sb、Bi、Se、Te、Co、Ni以及Mo、Zn等特征微量元素组合,对识别青铜器矿料来源具有指示意义,它表明,采用微量元素示踪法,探索青铜器的矿料来源是切实可行的,尤为适用于不同铜成矿带的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矿料来源 微量元素 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庄头遗址早期陶器烧成温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理坤 王涛 +2 位作者 李珺 任雪岩 王昌燧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采用热膨胀仪高温和低温测试方法,结合模拟试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华北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所出早期陶片的烧成温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平地堆烧工艺提出较为科学的证据。模拟实验表明,所采用的热... 采用热膨胀仪高温和低温测试方法,结合模拟试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华北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所出早期陶片的烧成温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平地堆烧工艺提出较为科学的证据。模拟实验表明,所采用的热膨胀仪能适应低温法测温实验;用热膨胀高温法测出早期陶片中有一块样品原始烧成温度略高于900℃,其余5块样品皆低于900℃;通过热膨胀低温法较为准确地测出这五块样品原始烧成温度是分别介于550~650℃、650-750℃、750~900℃三个范围,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从物相成分的角度证明了测温结果的可靠性。样品总体原始烧成温度呈一种较低温、不均匀分布的情况,与民族学调查的平地堆烧工艺有共同之处,这表明当时南庄头先民的制陶工艺还在平地堆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庄头 早期陶器 烧成温度 热膨胀测温法 平地堆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窑口青白瓷瓷胎化学元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朱铁权 王昌燧 +5 位作者 李艳 毛振伟 陈江峰 后德俊 蔡路武 陈丽琼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利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对不同窑口、不同时期的28件青白瓷样品中的7种主量元素和36个微量元素的等离子体光谱法测试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箱式图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区青白瓷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明确的相似性。瓷胎中... 利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对不同窑口、不同时期的28件青白瓷样品中的7种主量元素和36个微量元素的等离子体光谱法测试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箱式图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区青白瓷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明确的相似性。瓷胎中化学元素Ti、Li、 Rb、Cs、Sr、Pb、Hf、Zr、V、Nb、Th、B和Ce的含量以及轻稀土总量(∑LREE)、重稀土总量 (∑HREE)均具有重要明显的地区特征,这种特征可为青白瓷的窑口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微量元素 瓷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青铜器产地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罗武干 秦颍 +1 位作者 田建花 王昌燧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0-675,共6页
利用岩相显微镜、XRF等方法分析了淮阴高庄墓出土青铜器中所残留的泥芯,结果表明,淮阴泥芯中SiO2、Na2O含量很低,而CaO、MgO含量较高,且含有很高的P2O5,反映出其泥芯制作工艺与荆门左冢等地泥芯的制作工艺不同。同时,利用ICP-AES分析了... 利用岩相显微镜、XRF等方法分析了淮阴高庄墓出土青铜器中所残留的泥芯,结果表明,淮阴泥芯中SiO2、Na2O含量很低,而CaO、MgO含量较高,且含有很高的P2O5,反映出其泥芯制作工艺与荆门左冢等地泥芯的制作工艺不同。同时,利用ICP-AES分析了泥芯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表明,淮阴高庄墓中青铜器的产地(铸造地)在楚国国境,此墓的墓主人为楚国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庄战国墓 泥芯 产地 科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邢窑粗白瓷胎料配方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铁权 王昌燧 +4 位作者 张尚欣 黄烘 刘启龙 李军 李恩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8,共6页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中子活化法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隋代邢窑的15种粗白瓷与粗青瓷标本以及4种不同地方制瓷原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瓷胎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的差异,推测两种瓷胎采用同一种制瓷原料;同时粗白瓷胎与...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中子活化法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隋代邢窑的15种粗白瓷与粗青瓷标本以及4种不同地方制瓷原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瓷胎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的差异,推测两种瓷胎采用同一种制瓷原料;同时粗白瓷胎与刑窑当地一种高铁钛、低铝的高岭土在主、微量元素的含量方面较为相近,暗示当时窑工有可能采用这种原料直接作为胎料进行烧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窑 粗白瓷 中子活化 胎料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图像重建在植硅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妍 姚政权 +2 位作者 龚明 赵志军 王昌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植硅体 三维图像重建 应用 测量方法 地质学研究 农业考古 上升趋势 系统演变 栽培稻 新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线探伤无损检测方法在文物考古现场应用最新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华 杨淼 +2 位作者 高峰 苏伯民 王昌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3,128,共9页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时的原理、方法、条件及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探伤 数字扫描系统 石膏包 青铜器 脆弱质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陶器测温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迎华 王昌燧 郑克祥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热膨胀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测试方法,虽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应用历史,而对其理论和实验依据却鲜有探索,以至于开始有人怀疑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是对古代陶器测温方法的一次探索。通过模拟制备不同烧成温度的陶器,再利用... 热膨胀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测试方法,虽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应用历史,而对其理论和实验依据却鲜有探索,以至于开始有人怀疑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是对古代陶器测温方法的一次探索。通过模拟制备不同烧成温度的陶器,再利用热膨胀仪重烧以获取其重烧时的热膨胀性能曲线(DIL曲线),总结规律,讨论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烧成温度判定标准等关键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温 古代陶器 热膨胀仪 烧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犬起源的DNA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翁屹 葛威 王昌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5-241,共7页
家畜的起源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的进化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观点已经没有异议,研究家畜的起源就是研究人类驯化家畜的历程。因此研究家畜起源对于了解家畜发展史... 家畜的起源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的进化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观点已经没有异议,研究家畜的起源就是研究人类驯化家畜的历程。因此研究家畜起源对于了解家畜发展史、揭示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犬(Canis familiaris)称为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发育 起源 家犬 DNA 人类生活 动物驯化 组成部分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器测温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迎华 王昌燧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热膨胀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测试方法,虽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应用历史[1],而对其理论和实验依据却鲜有探索,以至于开始有人怀疑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是对这个问题的一次探索。通过模拟制备不同烧成温度的瓷器,再利用热膨... 热膨胀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测试方法,虽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应用历史[1],而对其理论和实验依据却鲜有探索,以至于开始有人怀疑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是对这个问题的一次探索。通过模拟制备不同烧成温度的瓷器,再利用热膨胀仪重烧以获取其重烧时的热膨胀性能曲线(DIL曲线),总结规律,讨论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烧成温度判定标准等关键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温 瓷器 热膨胀仪 烧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陶水管与陶器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李乃胜 李清临 +3 位作者 郭峥栋 何毓灵 岳洪彬 岳占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6-941,共6页
采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DIL)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安阳商代陶水管的制作工艺,发现陶水管化学成分中各类熔剂的质量分数均略高于对比陶片中熔剂的质量分数,CaO、K2O、MgO等助熔剂与A l2O3的质量比进一步证实该现象... 采用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DIL)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安阳商代陶水管的制作工艺,发现陶水管化学成分中各类熔剂的质量分数均略高于对比陶片中熔剂的质量分数,CaO、K2O、MgO等助熔剂与A l2O3的质量比进一步证实该现象,而这种差异性则外在地表现为陶水管的气孔度低于对比陶片以及陶水管热膨胀曲线中出现玻璃化现象,该结果表明陶水管原料应为一种易熔粘土,或者在沉淀粘土中人为地掺和了草木灰类掺和料,这有利于陶水管烧制与成型,有助于熔剂在熔融状态下,较好地进入陶水管中的空隙,使陶水管变得更加致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陶水管的渗水,显示出陶水管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此外重烧曲线表明陶水管的烧成温度较高,基本已达1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水管 熔剂 热膨胀 掺和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地震与太阳活动的统计关系研究
14
作者 张兆鑫 杜升云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华北北部地区1970-2006年和云南省及周边地区1965-2006年的地震活动与太阳黑子、耀斑活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两处的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均不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的结论不同,本文同时对... 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华北北部地区1970-2006年和云南省及周边地区1965-2006年的地震活动与太阳黑子、耀斑活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两处的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均不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的结论不同,本文同时对产生不同结论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黑子 耀斑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泥芯中稀土元素示踪青铜器的产地 被引量:14
15
作者 魏国锋 秦颍 +3 位作者 胡雅丽 黄凤春 徐天进 王昌燧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从青铜器上所残留的陶范或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湖北、陕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古代遗址出土陶范、泥芯等冶铸遗物的稀土元素,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枣阳九连... 从青铜器上所残留的陶范或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湖北、陕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古代遗址出土陶范、泥芯等冶铸遗物的稀土元素,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枣阳九连墩和荆门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上的泥芯进行稀土元素分析,为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地提供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各地陶范和泥芯的稀土元素特征有一定差异,通过分析青铜器上所残留的泥芯或陶范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示踪古代青铜器的产地,即铸造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青铜器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泥芯示踪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产地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国锋 秦颍 +3 位作者 姚政权 王昌燧 胡雅丽 黄凤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1-715,共15页
探讨了利用青铜器内残留的陶范或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偏光显微镜、XRD、XRF、NAA等技术手段,测试分析了湖北九连墩楚墓青铜器内的泥芯,发现九连墩外来风格青铜器的泥芯,在物相、微观结构、化学成分、植硅体组合等方面与本... 探讨了利用青铜器内残留的陶范或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偏光显微镜、XRD、XRF、NAA等技术手段,测试分析了湖北九连墩楚墓青铜器内的泥芯,发现九连墩外来风格青铜器的泥芯,在物相、微观结构、化学成分、植硅体组合等方面与本地风格青铜器的泥芯有较大差异。外来风格青铜器的泥芯,其CaO含量很高,达6%以上,而Na2O的含量相对较低,这一富钙、贫钠的特点,与中国黄土的典型特征极为吻合。结合泥芯中的植硅体组合特征,推测九连墩外来风格的青铜器很可能来自中国北方黄土堆积地区,系当地铸造后输入到楚国的。本研究表明利用青铜器内的泥芯或陶范残留,可望有效地示踪青铜器的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产地 泥芯 九连墩 岩相分析 成分分析 植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两处仰韶时期遗址浮选结果分析及其对比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焕 胡松梅 +4 位作者 张鹏程 杨岐黄 蒋洪恩 王炜林 王昌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兴乐坊与下河遗址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且都包含仰韶中期的遗存。浮选分析表明,仰韶中期,粟作农业在两遗址均占主导地位,兴乐坊遗址在粟作农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水稻种植,形成稻粟皆有的特点。此外,两遗址在仰韶中期灰坑植物遗存方面存在... 兴乐坊与下河遗址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且都包含仰韶中期的遗存。浮选分析表明,仰韶中期,粟作农业在两遗址均占主导地位,兴乐坊遗址在粟作农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水稻种植,形成稻粟皆有的特点。此外,两遗址在仰韶中期灰坑植物遗存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采样的偶然性,或受下河遗址有特殊功能的大房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兴乐坊遗址 下河遗址 仰韶中期 粟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分析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铁权 王昌燧 +4 位作者 王洪敏 毛振伟 龚明 吴晓松 洪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7-981,共5页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铅(56.9%~70.5%)等元素,并有Pb10-xCax(PO4)(OH)2(x<2.7)物相存在。结合其出土前(弱酸性的土壤)埋藏环境,推测银釉应为土壤中羟磷灰石及各种磷酸化合物与釉陶表面Pb2+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釉陶 银釉 磷酸铅钙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下河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活动初探 被引量:15
19
作者 尚雪 张鹏程 +4 位作者 周新郢 邱振威 屈亚婷 王炜林 王昌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9,103,共6页
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 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为主,广泛种植粟类作物,伴随少量黍类作物;另外,较多数量草木犀植物种子的出现可能暗示该地先民利用植物资源饲养牲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河遗址 新石器时代 早期农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探针线扫描分析“长沙窑”彩绘工艺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莹 毛振伟 +5 位作者 周世荣 王昌燧 董俊卿 袁传勋 徐靖 姚政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7-809,814,共4页
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探针及线扫描技术对我国唐代和宋代的5块"长沙窑"彩瓷样品的彩绘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测得的从釉到胎中着色元素铜或铁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此5块样品的彩绘工艺均不完全属于典型的釉下彩工... 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探针及线扫描技术对我国唐代和宋代的5块"长沙窑"彩瓷样品的彩绘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所测得的从釉到胎中着色元素铜或铁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此5块样品的彩绘工艺均不完全属于典型的釉下彩工艺,而是属于高温釉上彩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线扫描 “长沙窑”瓷品 着色元素 釉下彩 釉上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