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泰阿斯喀尔特Be-Nb-Mo矿床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春龙 秦克章 +4 位作者 唐冬梅 周起凤 申茂德 郭正林 郭旭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7-2352,共16页
阿斯喀尔特Be-Nb-Mo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东段可可托海伟晶岩矿集区,Be储量达大型,产出宝石并伴生Nb、Mo、Ga矿化。该矿床同时发育花岗岩型与伟晶岩型两类稀有金属矿化,晚阶段有辉钼矿、黄铁矿等硫化物发育,在阿尔泰伟晶岩省具有独特性。... 阿斯喀尔特Be-Nb-Mo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东段可可托海伟晶岩矿集区,Be储量达大型,产出宝石并伴生Nb、Mo、Ga矿化。该矿床同时发育花岗岩型与伟晶岩型两类稀有金属矿化,晚阶段有辉钼矿、黄铁矿等硫化物发育,在阿尔泰伟晶岩省具有独特性。本文对矿区内的白云母钠长花岗岩、Be矿化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以及条带状伟晶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Hf同位素研究,对伟晶岩中不同产状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锆石238U/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19.2±2.9Ma、222.6±4.6Ma与218.2±3.9Ma,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为218.6±1.3Ma,表明伟晶岩形成稍晚于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系统的演化时间较短;锆石εHf(t)值分别为-0.72^+1.33、-0.36^+1.99与-0.45^+0.38,t DM C模式年龄分别为1169~1298Ma、1130~1279Ma与1229~1282Ma,表明花岗岩与伟晶岩具有类似的源区,以前寒武纪微陆块的壳源物质为主。花岗岩与伟晶岩形成于后造山板内演化阶段,与加厚地壳的熔融有关。根据矿化组合、源区特征并结合大地构造背景,提出阿斯喀尔特伟晶岩属于LCT型。地质、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表明白云母钠长花岗岩为伟晶岩的成矿母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与伟晶岩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 阿斯喀尔特 阿尔泰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桂林沟斑岩型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红 陈丹玲 +3 位作者 翟明国 张复新 宫相宽 孙卫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23-2037,共15页
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内,其成矿围岩主要为细粒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蚀变的粗粒花岗岩。本文通过对桂林沟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以及围岩中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旨在探讨成矿成岩的关系... 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内,其成矿围岩主要为细粒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蚀变的粗粒花岗岩。本文通过对桂林沟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以及围岩中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旨在探讨成矿成岩的关系及其构造意义。结果表明,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在195.9~198.5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97.2±1.3Ma,表明桂林沟钼矿形成于早侏罗世。围岩细粒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粗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99±1.4Ma、201±3.1Ma和198±11Ma,这说明其成岩和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的是,桂林沟钼矿床的形成年龄不同于前人已报导的秦岭钼矿的三个主要成矿期,即238~213Ma、145~126Ma和116~110Ma,其稍晚于第一成矿期。200~190Ma可能代表了秦岭成矿带一期尚未认识的重要成矿事件,对于南秦岭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该期钼矿形成于秦岭印支期碰撞之后,是在造山带垮塌引起的岩浆-热液事件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沟钼矿 辉钼矿RE-OS定年 锆石U-Pb定年 成矿期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改造与叠加成矿作用研究
3
作者 张连昌 相鹏 +2 位作者 徐兴旺 屈迅 董连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350,共18页
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大地构造位于中亚成矿域的中段、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与华北-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增生造山带的接合部位,夹于北西向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和北北西向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的交汇处。研究发现卡拉先... 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大地构造位于中亚成矿域的中段、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与华北-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增生造山带的接合部位,夹于北西向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和北北西向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的交汇处。研究发现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元素组合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在前期区域成矿背景、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过程:在中-晚泥盆世,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构造背景,有两期中酸性斑岩侵入与Cu-Au-Mo矿化作用;早石炭世时,区域处于碰撞造山阶段,NW向韧性剪切变形造成原斑岩中的矿化发生迁移与再定位,片理构造发育处局部得到富集;晚石炭世到二叠纪是后碰撞伸展阶段,形成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一系列张性构造和叠加的脉状矿化;进入中生代后,常见热液脉状铜矿化充填叠加到早期矿化之上,但同时本矿带遭受强烈的抬升与剥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先格尔斑岩成矿带 斑岩铜矿床 改造与叠加成矿作用 构造演化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南缘多龙矿集区荣那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套合成矿:综合地质、热液蚀变及金属矿物组合证据 被引量:51
4
作者 李光明 张夏楠 +5 位作者 秦克章 孙兴国 赵俊兴 印贤波 李金祥 袁华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07-2324,共18页
位于羌塘南缘多龙矿集区内的荣那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矿床系近年来中铝西藏与西藏地质五队合作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铜矿床,控制资源量已达超大型规模,但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本文根据详细的钻孔岩芯、结合光学... 位于羌塘南缘多龙矿集区内的荣那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矿床系近年来中铝西藏与西藏地质五队合作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铜矿床,控制资源量已达超大型规模,但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本文根据详细的钻孔岩芯、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硫化物的电子探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矿体主要产于下中侏罗统色哇组长石石英砂岩和成矿斑岩体中,矿体呈东西走向、南倾的隐伏状,延深巨大,金属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银矿化,偶见钼矿化。热液蚀变具有两阶段蚀变: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黑云母化、角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及硅化-伊利石-绿泥石化以上部叠加的高级泥化,蚀变分带明显。相应的该矿床具有斑岩型细脉浸染状矿化和以硫砷铜矿为特征的高硫型矿化,含铜矿物主要分为4个带,大致与蚀变分带相对应,下部主要为斑铜矿-黄铜矿;过渡带以斑铜矿-铜蓝组合为特征;中上部为蓝辉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组合;顶部主要由为辉铜矿-蓝辉铜矿组成。总体上,矿床中上部为Cu-S体系、向下转变Cu-Fe-S体系。与其它类似矿床相比,该矿床硫化物中以富Zn、贫金为特征。综上认为该矿床为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套合成矿的典型实例,其勘查突破为羌塘南缘火山岩区及覆盖区的找矿打开了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高硫型浅成低温矿床 套合成矿 热液蚀变 硫化物组合 荣那 羌塘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圪塔山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Ni-Cu成矿的指示 被引量:24
5
作者 冯宏业 许英霞 +4 位作者 秦克章 唐冬梅 郭海兵 三金柱 毛亚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58-1574,共17页
摘要新疆新近发现的圪塔山口镍铜硫化物矿床位于东天山康古尔一黄山镍铜硫化物成矿带的东端。矿区包含4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I、Ⅱ、Ⅲ号岩体均见镍铜硫化物矿化。本文利用SIMS锆石u-Pb法测得I号矿化岩体辉长岩年龄为282.6±... 摘要新疆新近发现的圪塔山口镍铜硫化物矿床位于东天山康古尔一黄山镍铜硫化物成矿带的东端。矿区包含4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I、Ⅱ、Ⅲ号岩体均见镍铜硫化物矿化。本文利用SIMS锆石u-Pb法测得I号矿化岩体辉长岩年龄为282.6±1.9Ma。不仅与东天山地区其它含Ni-Cu矿化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成时代一致,而且与塔里木玄武岩、镁铁质岩墙及北山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成时限相一致。其形成可能与造山后伸展背景下的地幔柱叠加作用有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圪塔山口岩体具有高Mg特征,除2个辉长岩样品m/f值较低外,其余14个样品集中于2.73—5.05之间,属铁质超基性岩。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式,轻、重稀土比2.64—3.39;含长角闪辉橄岩及部分含长角闪橄辉岩和含长橄辉岩8Eu具正异常,可能与这3个岩相中存在斜长石的结晶有关。微量元素蛛网图表明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Sr。富集高场强元素U、Pb,亏损高场强元素n、Nb等特征。主量元素SiO2-(Na20+K2O)与(FeO^T/MgO)-FeO^T图解、微量元素相关图及微量元素比值相关图说明圪塔山口岩体成岩物质为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钙碱性玄武质岩浆,成岩作用以岩浆结晶分异为主导,并受到地壳的混染作用,具有较好的镍铜硫化物矿床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镍铜硫化物成矿潜力 圪塔山口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鹿鸣钼矿区花岗质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国华 王瑞良 +5 位作者 曾庆栋 郭云鹏 段晓侠 魏金江 张俊生 高秀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50-2464,共15页
鹿鸣超大型钼矿(钼金属量89万吨,平均品位0.084%)产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段,矿体呈细脉浸染状赋存于二长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体内,围岩蚀变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矿化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矿化。鹿鸣矿... 鹿鸣超大型钼矿(钼金属量89万吨,平均品位0.084%)产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段,矿体呈细脉浸染状赋存于二长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体内,围岩蚀变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矿化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矿化。鹿鸣矿区含矿岩体二长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年龄分别为186.8±2.1Ma和183.2±1.9Ma,形成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斑岩晚于二长花岗岩。6个样品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76.7±4.4Ma(MSWD=0.92),Re含量变化于30×10-6~49×10-6。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变化于1.1~3.8,Hf单阶段模式年龄为729Ma,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055Ma;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值变化于0.4~5.9,Hf单阶段模式年龄为741Ma,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075Ma。研究表明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并且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岩浆为中新元古代新生的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成岩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或佳木斯与松嫩地块的拼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RE-OS定年 成岩成矿环境 鹿鸣斑岩钼矿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锆石SHRIMP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路通 王京彬 +4 位作者 王玉往 王莉娟 丁汝褔 龙灵利 李德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5-448,共14页
本文对东准噶尔北缘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区出露的含矿粗面英安斑岩、粗面斑岩及赋矿围岩安山玢岩进行了详细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安山玢岩的成岩年龄为411±4Ma,为早泥盆世,表明该矿的赋矿地层应为下泥盆统托让格... 本文对东准噶尔北缘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区出露的含矿粗面英安斑岩、粗面斑岩及赋矿围岩安山玢岩进行了详细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安山玢岩的成岩年龄为411±4Ma,为早泥盆世,表明该矿的赋矿地层应为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含矿粗面英安斑岩和粗面斑岩成岩年龄分别为387.6±1.8Ma和383.8±1.7Ma,限定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可能为中泥盆世末,并可能经历了晚石炭世的叠加成矿过程。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含矿斑岩的成岩时代与东准噶尔北缘地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含矿斑岩的主体成岩时限(390-375Ma)一致,表明东准噶尔北缘地区构成一条斑岩-矽专茺Cu-Mo氐辞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库都克 锆石SHRIMP年代学 构造背景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磁海铁矿区镁铁质岩及正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岩、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博 秦克章 +4 位作者 唐冬梅 毛亚晶 冯宏业 薛胜超 姚卓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56-2174,共19页
对新疆磁海铁矿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与铁成矿关系、正长岩与镁铁质岩关系的解剖,是认识磁海矿区成岩、成矿过程及构造背景的关键。本文利用SI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磁海辉绿岩、辉长辉绿岩、磁南辉长岩、磁海北角闪石英正长岩的206Pb/238U... 对新疆磁海铁矿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与铁成矿关系、正长岩与镁铁质岩关系的解剖,是认识磁海矿区成岩、成矿过程及构造背景的关键。本文利用SIMS锆石U-Pb测年法,获得磁海辉绿岩、辉长辉绿岩、磁南辉长岩、磁海北角闪石英正长岩的206Pb/238U-207Pb/235U谐和年龄分别为275.1±2.2Ma、281.9±3.2Ma、273.0±1.9Ma和273.0±1.8Ma,这与北山乃至北疆地区主要含铜镍-钒钛磁铁矿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年龄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从辉石岩到辉长岩,再到辉绿岩,经历了Ti逐渐富集、Mg#和m/f值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角闪石英正长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与辉长岩、辉绿岩在成因上存在互补关系。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磁南辉石岩、辉长岩、磁海辉绿岩、辉长辉绿岩以及磁海北边的角闪石英正长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地壳混染作用微弱,在岩浆演化的早期,磁铁矿的结晶分离主导着岩浆成分的改变,当岩浆演化到辉长岩阶段,岩浆开始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磁铁矿的分离结晶时间早于钛铁矿,岩浆型的金属硫化物为磁铁矿和钛铁矿结晶过渡阶段的产物。磁海镁铁-超镁铁质岩石在成岩及成矿作用上可能与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邻近的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海铁矿 镁铁-超镁铁岩 正长岩 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努尔卡斯甘大型富金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金赋存状态 被引量:5
9
作者 冯浩轩 申萍 +2 位作者 潘鸿迪 曹冲 SEITMURATOVA Eleonora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3-784,共22页
努尔卡斯甘富金斑岩铜矿位于中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成矿域西段重要的早古生代斑岩型铜金矿床,其形成与早志留世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有关。矿体由浸染状、(网)脉状和角砾状矿石组成,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 努尔卡斯甘富金斑岩铜矿位于中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成矿域西段重要的早古生代斑岩型铜金矿床,其形成与早志留世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有关。矿体由浸染状、(网)脉状和角砾状矿石组成,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岩体内以及岩体周围的火山岩地层中。矿床内发育热液磁铁矿、金红石和热液硬石膏。矿区热液蚀变强烈,早期发育青磐岩化和钾钙硅酸盐化(钾长石-阳起石化),随后广泛发育中级泥化,到晚期发育绢云母化。铜矿化与钾钙硅酸盐化和中级泥化蚀变密切相关,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少量斑铜矿和蓝辉铜矿。金矿化主要与中级泥化蚀变关系密切,少量与钾钙硅酸盐化蚀变有关。金矿物主要为细粒自然金和银金矿(多小于10μm)。自然金赋存在蚀变岩中,与硅酸盐矿物关系密切,分布在它们表面、颗粒之间(粒间金)、晶体内(包裹金)和内部裂隙之中(裂隙金,少量)。银金矿主要呈包裹金的形式赋存在于与中级泥化蚀变相关的热液角砾岩的黄铜矿胶结物中。努尔卡斯甘斑岩铜金矿床属于高氧化-高硫岩浆-热液成矿体系,金的大规模沉淀很可能与SO_2歧化反应以及磁铁矿和硬石膏大量结晶而造成的高氧化-高硫成矿热液的SO_4^(2-)/H_2S比值和pH显著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硬石膏 热液蚀变 金赋存状态 高氧化-高硫岩浆-热液体系 富金斑岩型铜矿 努尔卡斯甘 哈萨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矿田争光金矿床类型、U-Pb年代学及古火山机构 被引量:37
10
作者 宋国学 秦克章 +5 位作者 王乐 郭继海 李真真 佟匡胤 邹心宇 李光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2-2416,共15页
争光金矿床(伴生锌)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多宝山Cu-Au-Mo成矿带南东端,构造上处于古亚洲成矿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成矿构造域的叠加部位。该金矿距北西向的多宝山铜金矿和铜山铜矿分别约为10km和5km,因此,深入研究其成矿时代、成因类... 争光金矿床(伴生锌)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多宝山Cu-Au-Mo成矿带南东端,构造上处于古亚洲成矿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成矿构造域的叠加部位。该金矿距北西向的多宝山铜金矿和铜山铜矿分别约为10km和5km,因此,深入研究其成矿时代、成因类型归属,理清与多宝山铜金矿-铜山铜矿的关系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争光金矿赋矿围岩为奥陶系多宝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地层,发育爆发相、溢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沉积相等,且爆发相和喷溢相交替出现,具有喷发时期熔岩溢流与火山碎屑物的喷发交替进行或具多旋回火山活动的特征;根据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的空间展布及岩相变化特征,推测矿区内发育有古火山机构。受后期北西向构造影响,火山岩地层具北西向弱定向变形特征。含金脉系呈脉状、网脉状沿北西向、北东向及南北向构造产出;矿石矿物以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为主,金以裂隙金、粒间金和包裹金的形式赋存于上述硫化物中,部分赋存在石英中。综合脉系特征、矿物组合、蚀变类型、闪锌矿Fe含量等,本文明确提出该矿床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对矿区内发育的成矿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长石斑岩等脉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厘定争光金矿金成矿作用早于454Ma。综合判断争光金矿与多宝山含金斑岩铜矿、铜山铜矿同形成于480~454Ma受古亚洲洋俯冲作用控制的岛弧背景,构成完整的斑岩Cu-Au与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Au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光金矿 古火山机构 锆石U-PB测年 中硫型 浅成低温热液 多宝山矿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多期次岩浆侵位与成矿作用--以黄山铜镍矿床为例 被引量:44
11
作者 毛亚晶 秦克章 +3 位作者 唐冬梅 薛胜超 冯宏业 田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5-1594,共20页
位于黄山-镜儿泉镁铁-超镁铁岩带西段的黄山铜镍矿田(包括黄山、黄山东、香山、黄山南矿床),是北疆最重毒镍矿产地。矿田内各岩体都是多期岩浆侵位形成的杂岩体,且黄山东和香山铜镍矿床存在多期成矿作用。本文选取黄。型隐伏铜镍矿... 位于黄山-镜儿泉镁铁-超镁铁岩带西段的黄山铜镍矿田(包括黄山、黄山东、香山、黄山南矿床),是北疆最重毒镍矿产地。矿田内各岩体都是多期岩浆侵位形成的杂岩体,且黄山东和香山铜镍矿床存在多期成矿作用。本文选取黄。型隐伏铜镍矿床进行详细解剖,在此基础上探讨东天山地区多期成岩成矿作用及其勘查意义。黄山矿山开采揭露最新女现象系统观察,不同岩相中橄榄石、辉石(粒径、成分)的垂向和平面剖面变化表明黄山铜镍矿床由多期岩浆侵位形成,且;期次为主要成矿期。第三期次岩相主要由角闪二辉橄辉岩、角闪方辉橄辉岩和角闪橄榄岩组成。角闪二辉橄辉岩底部自榄石核部和边部具有明显的成分差异,其橄榄石的边部相对于核部F0值和Ni含量升高,由于橄榄石结晶过程中与晶间{物发生Fe-Ni的交换反应所致。第三期次的角闪方辉橄辉岩和角闪橄榄岩岩相中橄榄石的Fo值与角闪二辉橄辉岩中橄{Fo值相近,但Ni含量(500×10-6~2050×10-6)高于第二侵入期次角闪二辉橄辉岩中的Ni含量(160×10-6~1000×10-6)橄榄石和硫化物熔体的Fe—Ni交换反应或者不同的母岩浆性质是橄榄石Ni含量不同的主要原因。黄山岩体的斜方辉石古铜辉石,第三期次岩体角闪方辉橄辉岩和角闪橄榄岩中含有粗粒的古铜辉石,其最大粒径(4~8mm)大于角闪二辉橄岩中古铜辉石(2—4mm)。单颗粒古铜辉石的Mr值、CaO及Cr2O3含量从核部到边部有多次重复变化,反映岩浆成分存在多次变化。第三期次单斜辉石包裹的橄榄石的边部比核部具有更高的Ni含量(Fo值相似),结合Cu、Ni、Co等元素的垂直剖口化,本文提出新鲜岩浆补给是黄山主矿体(30号矿体)硫化物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多次岩浆的补给暗示黄山为岩浆通道成矿系统。岩体变宽、局部膨大及岩体产状改变部位是硫化物有利的聚集部位。东天山黄山.镜儿泉地区铜镍矿床勘查过程中往往以超基性岩相为主要评价对象,根据黄山矿田其他岩体的岩石组合与矿化岩相分析,本文认为该区铜镍矿勘查过程中也要重视基性岩相(辉长岩、苏长岩、橄榄辉长岩等)的成矿潜力,对多期次岩浆作用及相对应的成矿作用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石 斜方辉石 多期次岩浆作用 多期成矿作用 黄山铜镍矿床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疆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体中辉石的成分特征及其对成岩和Ni-Cu成矿的指示 被引量:15
12
作者 薛胜超 秦克章 +2 位作者 唐冬梅 毛亚晶 姚卓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75-2192,共18页
新疆东部早二叠世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分布在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中天山地块和北山地区,与这类岩体相关的Ni-Cu矿床主要产出在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地区,北山目前并未发现典型Ni-Cu矿床。这些岩体中的斜方辉石主要为古铜辉石,少量为... 新疆东部早二叠世镁铁-超镁铁岩体主要分布在天山东段觉罗塔格构造带、中天山地块和北山地区,与这类岩体相关的Ni-Cu矿床主要产出在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地区,北山目前并未发现典型Ni-Cu矿床。这些岩体中的斜方辉石主要为古铜辉石,少量为紫苏辉石;单斜辉石属透辉石、次透辉石或普通辉石。矿物成分系统变化显示橄榄石Fo值北山最高、觉罗塔格带到中天山逐次降低的特点,橄榄石Fo值在78~86和Ni含量低于1800×10-6范围内更有利于Cu-Ni成矿;斜方辉石En端元和单斜辉石Wo端元极差值也显示北山最高、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较低的规律,且相对小的极差值更有利于成矿。单斜辉石AlⅣ/AlⅥ比值结果显示北山岩体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压力较低,硫溶解度较大,可能是其矿化程度弱于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的一个重要因素。觉罗塔格带、中天山和北山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母岩浆为非碱性系列、大陆拉斑玄武质岩浆。根据北山和觉罗塔格带岩体单斜辉石微量元素成分估算的母岩浆具有LREE富集以及Nb、Ta、Zr、Hf负异常的特征,指示出两者源区为受俯冲板片交代的地幔,且坡北源区俯冲交代程度更低。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单斜辉石Alz vs.Ti显示裂谷堆晶趋势向弧堆晶趋势演化,而北山单斜辉石Alz vs.Ti则显示明显的裂谷堆晶趋势,这说明俯冲交代作用在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地区表现的更为强烈。北山镁铁-超镁铁岩体中发现单斜辉石Ti的高异常及矿物温压计算结果显示,表明北山地区具有比觉罗塔格带和中天山更高的岩浆温度,这可能与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岩体 斜方辉石 单斜辉石 母岩浆特征 Cu-Ni成矿 东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斑岩Mo-热液脉状Zn-Pb成矿系统硫化物微量元素的分布、起源及其勘探指示 被引量:12
13
作者 金露英 秦克章 +3 位作者 李光明 李真真 宋国学 孟昭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17-2434,共18页
岔路口斑岩Mo-Zn-Pb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热液脉状Mo-Zn-Pb成矿系统,脉状Zn-Pb矿化直接叠置在斑岩Mo矿化顶部。本文挑选岔路口斑岩型矿化及热液脉型矿化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通过EMPA、ICP-MS等多种... 岔路口斑岩Mo-Zn-Pb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热液脉状Mo-Zn-Pb成矿系统,脉状Zn-Pb矿化直接叠置在斑岩Mo矿化顶部。本文挑选岔路口斑岩型矿化及热液脉型矿化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通过EMPA、ICP-MS等多种方法分析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发现岔路口各阶段硫化物均富集Mo元素,相比于斑岩型矿化各阶段中的黄铁矿,Zn、Pb、Mn、Cd、Ga、Ag、Bi等元素在铅锌矿阶段内相对富集;相比于过渡阶段,铅锌阶段闪锌矿中Mo、Co元素及方铅矿中的Bi、Cd和Ag元素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在不同阶段内的变化可能是流体降温和天水混合的结果。黄铁矿的稀土总量与成矿岩体最接近,且与成矿岩体和围岩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并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黄铁矿宽广的Y/Ho比值(25.0~39.0)与成矿岩体的Y/Ho比值范围(27.4~38.7)最接近,同时包括了围岩相对较窄的Y/Ho比值(25.7~31.3),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与成矿岩体同源,可能加入了一定量的围岩物质,岔路口硫化物富Mo的特征受控于深部斑岩Mo矿化岩浆-热液系统。对比东秦岭-大别W-Mo-Pb-Zn矿集区的远源热液脉状Pb-Zn矿床,岔路口浅部近源脉状矿化中的黄铁矿具有更高含量Mo/Ag-Bi/Sb比值和Mo/Pb-Sn/Sb比值,因此浅部硫化物的高Mo含量以及黄铁矿中相关元素比值的高值,可为脉状Zn-Pb矿化附近隐伏斑岩钼矿化的勘探提供新线索。此外,与其他热液脉状和斑岩型矿床相比,岔路口矿床硫化物更富集中高温元素;且综合分析多类矿床的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后,本文还初步查明不同矿床类型硫化物富集的微量元素,这一尝试可为矿床成因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闪锌矿 微量元素 矿床成因 物质来源 找矿勘探 岔路口斑岩钼-脉状锌铅成矿系统 大兴安岭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极子假设引起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偏差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薛国强 闫述 周楠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89-2396,共8页
偶极子假设下的场点近似解与场点的瞬变电磁精确解存在一定的误差,文中对偶极子假设引起的误差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分析了由恒定电流偶极子公式"比拟"出的谐变偶极子位函数解.分别计算了静态场中磁偶极子和电偶极子的近似... 偶极子假设下的场点近似解与场点的瞬变电磁精确解存在一定的误差,文中对偶极子假设引起的误差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分析了由恒定电流偶极子公式"比拟"出的谐变偶极子位函数解.分别计算了静态场中磁偶极子和电偶极子的近似解与各自对应的未做偶极子假设的电流环和载流导线的精确解之间的误差值,然后分析了谐变偶极子微元与点电荷微元的误差.结果表明,在发射回线内,均不满足偶极子的条件,由此造成的解析表达式的误差不可忽略.为此探讨了以时变点电荷微元作为解析求解基本单元的可行性,以时变点电荷假设代替偶极子假设,将时变点电荷解直接"比拟"到时域场中,给出了时间域瞬变电磁场的推迟矢量位函数,为进一步研究时变点电荷微元假设下的精确解、直接时域求解瞬变场问题探索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 中心回线 大定源回线 偶极子微元 点电荷微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乌兰地区肯得隆富钛铁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岩石与矿石成因 被引量:10
15
作者 康珍 姜常义 +3 位作者 凌锦兰 赵彦锋 宋艳芳 周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93-2210,共18页
肯得隆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中。岩体为半隐伏岩体,地表零星出露。岩体岩石类型丰富,有蛇纹岩、单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橄榄单辉岩、橄榄苏长辉长岩、橄榄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岩、... 肯得隆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中。岩体为半隐伏岩体,地表零星出露。岩体岩石类型丰富,有蛇纹岩、单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橄榄单辉岩、橄榄苏长辉长岩、橄榄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岩、蚀变辉长岩、斜长岩。辉长岩、辉石岩中见稀疏浸染状、星点浸染状钛铁矿。钛铁矿含量以5%~10%为主,个别含量可达10%~20%,具海绵陨铁结构,属岩浆晚期矿化作用产物。岩体中辉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91±3Ma(MSWD=0.7)。岩体岩石的化学组成属于拉斑玄武质系列,各岩性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基本一致,均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岩体(87Sr/86Sr)i值为0.704731~0.710280,εNd(t)=-4.49^+0.83。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受到同化混染作用。肯得隆岩体的原生岩浆为普通的玄武质岩浆,源自被古生代俯冲熔/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钛铁矿的富集机制是:岩浆在氧逸度低于NNO条件下经历了相对高度的分异演化而最终达到钛铁矿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钛铁矿富集 锆石U-PB年龄 富集岩石圈地幔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性斑岩型Cu与Mo-Cu矿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楚 刘妍 +3 位作者 曹明坚 洪涛 徐兴旺 董连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638,共22页
还原性斑岩型Cu矿是近年新识别的一类斑岩型矿床,以岩浆阶段发育大量磁黄铁矿和成矿流体富CH4为主要特征。成因上,还原性斑岩型Cu矿与钛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伴生,形成于俯冲环境或者后碰撞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岩浆阶段磁黄铁矿的... 还原性斑岩型Cu矿是近年新识别的一类斑岩型矿床,以岩浆阶段发育大量磁黄铁矿和成矿流体富CH4为主要特征。成因上,还原性斑岩型Cu矿与钛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伴生,形成于俯冲环境或者后碰撞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岩浆阶段磁黄铁矿的结晶沉淀将导致岩浆中成矿元素Cu进入硫化物相而贫化,不利于成矿元素在流体中富集,结果导致还原性斑岩型Cu矿的矿化和蚀变规模较小。对比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宏远Mo-Cu矿也具有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斑岩型Cu矿 富CH4成矿流体 形成机制 还原性斑岩型Mo-Cu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寺庄金矿热液蚀变作用与元素迁移规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卫清 范宏瑞 +1 位作者 蓝廷广 刘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3,共11页
为探讨胶东寺庄金矿热液蚀变相关的元素活动规律、蚀变机理及其与矿化的关系,对其花岗质围岩的蚀变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金的矿化,在主断裂的上下盘及矿体附近发育比较典型的钾长石化、绢英岩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伴... 为探讨胶东寺庄金矿热液蚀变相关的元素活动规律、蚀变机理及其与矿化的关系,对其花岗质围岩的蚀变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金的矿化,在主断裂的上下盘及矿体附近发育比较典型的钾长石化、绢英岩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伴随强烈的矿物交代反应,各蚀变岩的主微量元素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轻稀土元素La和Ce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过渡族元素Cr、Co、Ni、Cu等的地球化学行为在蚀变过程中可被强烈改变,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Ta、Ti、Nb等),在钾长石化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活动性。寺庄金矿中金最可能以Au(HS)2^-络合物形式被搬运,流体温度下降及水/岩反应导致含矿热液化学性质的不断变化造成金-硫络合物稳定性的下降,可能是金沉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元素 寺庄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可可托海伟晶岩中弧形石英白云母层的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野 秦克章 +2 位作者 周起凤 唐冬梅 王春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53-2365,共13页
石英白云母层时常紧贴伟晶岩侵入体的边界出现且平行边界延伸。但是在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区伟晶岩体中石英白云母层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弧形起伏,这些弧形形态仅用矿物的定向生长是难以解释的。弧形石英白云母层具... 石英白云母层时常紧贴伟晶岩侵入体的边界出现且平行边界延伸。但是在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区伟晶岩体中石英白云母层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弧形起伏,这些弧形形态仅用矿物的定向生长是难以解释的。弧形石英白云母层具有统一的"背地性"指向(弧形凸起顶端一律朝上)并且越靠近伟晶岩侵入体的顶部弧形凸起越明显,在侵入体侧部边界的石英白云母层不存在弧形凸起形态。这些形态特点与浮力作用下形成的形态具有可比性,暗示浮力与弧形石英白云母层间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石英白云母层与石英钠长石层的间隔出现指示伟晶岩浆中挥发分含量的周期性增加。挥发分含量的周期性增加导致了挥发分不断加入未固结的剩余岩浆中并向伟晶岩体顶部上升,逐步在伟晶岩侵入体的顶部形成了弧形石英白云母层。弧形石英白云母层的大量出现不仅说明伟晶岩侵入体规模较大,也暗示存在有利的挥发分保存环境,对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的形成和稀有金属找矿预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托海 弧形石英白云母层 挥发分 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