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场景的稀疏阵列SAR侧视三维成像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清娟 李道京 李烈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7-1102,共6页
合成孔径雷达的回波数据和图像数据都是复数,由于各个分辨单元散射点的初始相位是随机的,致使连续变化地物场景的信号带宽较大,传统的单天线SAR很难实现空间稀疏降采样。该文采用交轨向多天线观测结构,分析了交轨向稀疏阵列SAR的成像模... 合成孔径雷达的回波数据和图像数据都是复数,由于各个分辨单元散射点的初始相位是随机的,致使连续变化地物场景的信号带宽较大,传统的单天线SAR很难实现空间稀疏降采样。该文采用交轨向多天线观测结构,分析了交轨向稀疏阵列SAR的成像模型,首次提出利用信号重构方法,去除散射点随机初相位,降低复信号带宽,以较大间隔的空间稀疏采样实现稀疏阵列SAR侧视3维成像。干涉SAR 2维成像实际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通过信号重构可以降低复信号带宽,稀疏阵列SAR侧视3维成像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3维成像 稀疏采样 信号重构 连续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波 李道京 李烈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解决传统运动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不能对目标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成像方法.介绍了将压缩感知理论引入到运动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型中的方法,研究了压缩感知逆合成孔径雷达复... 为解决传统运动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不能对目标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成像方法.介绍了将压缩感知理论引入到运动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型中的方法,研究了压缩感知逆合成孔径雷达复图像的相位误差和信噪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干涉测角定位方法实施流程.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对运动目标成像定位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扩展了压缩感知理论在逆合成孔径雷达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逆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 保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聚束调制对顺轨干涉SAR浅海地形成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祥祯 种劲松 +1 位作者 洪文 李泽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2-948,共7页
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顺轨干涉SAR对海洋成像时同普通SAR一样,存在速度聚束调制。速度聚束调制使得顺轨SAR对海洋成像时产生一种非线性映射关系,这种非线性映射关系与径向流场的方位向梯度变化以及平台到目标的斜距与平台运动速度的比值(... 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顺轨干涉SAR对海洋成像时同普通SAR一样,存在速度聚束调制。速度聚束调制使得顺轨SAR对海洋成像时产生一种非线性映射关系,这种非线性映射关系与径向流场的方位向梯度变化以及平台到目标的斜距与平台运动速度的比值(R/V)有关。以方位向存在一定坡度的浅海地形为例,分析了速度聚束调制对顺轨干涉SAR浅海地形成像的影响。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当径向流场在方位向上存在梯度变化时,根据梯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会使浅海地形特征在顺轨干涉SAR相位图像上产生压缩、拉伸甚至混叠等失真,且R/V越大失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轨干涉SAR 速度聚束调制 浅海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艇载共形稀疏阵列天线雷达成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滕秀敏 李道京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4-649,656,共7页
基于平流层飞艇平台,研究了共形稀疏阵列天线雷达对静止目标成像及对运动目标探测的问题。针对三叶玫瑰线艇身模型,提出了共形稀疏阵列天线的布阵方式。雷达采用实孔径方式成像,各子阵同时发射多脉冲频分正交信号。利用各子阵多发多收... 基于平流层飞艇平台,研究了共形稀疏阵列天线雷达对静止目标成像及对运动目标探测的问题。针对三叶玫瑰线艇身模型,提出了共形稀疏阵列天线的布阵方式。雷达采用实孔径方式成像,各子阵同时发射多脉冲频分正交信号。利用各子阵多发多收的回波信号,采用后向投影(BP)算法完成各子带信号对静止目标的成像处理,再将子带信号成像结果相参累加以提高静止目标成像的距离向分辨率;将各子阵一发多收的多脉冲回波信号变换到距离-多普勒域,完成静止杂波抑制,对各子带信号采用压缩感知(CS)的方法在二维空间实现对运动目标图像的重建,再将子带信号重建结果非相参累加以提高运动目标探测的信噪比。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阵列 雷达成像 共形天线 压缩感知(CS) 运动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less理论的稀疏微波成像波形分析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曜 张冰尘 +1 位作者 洪文 吴一戎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稀疏微波成像回波数据可以建模为Toeplitz矩阵与地面场景的乘积,Toeplitz矩阵中的行向量为发射信号的时延。由于难于验证Toeplitz矩阵是否符合经典的稀疏信号处理中RIP等重建条件,因而分析稀疏微波成像采样数与发射波形的关系十分困难... 稀疏微波成像回波数据可以建模为Toeplitz矩阵与地面场景的乘积,Toeplitz矩阵中的行向量为发射信号的时延。由于难于验证Toeplitz矩阵是否符合经典的稀疏信号处理中RIP等重建条件,因而分析稀疏微波成像采样数与发射波形的关系十分困难。近年提出的RIPless理论表明如果矩阵的行向量是对一个概率分布的随机抽取,并且该概率分布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可以从少量的采样数据中恢复稀疏信号。Toeplitz矩阵适用于RIPless理论。该文首先介绍稀疏微波成像中观测矩阵的构造,然后利用稀疏信号处理中的RIPless理论分析波形中信号脉宽、带宽和信号形式与稀疏微波成像采样数的关系,进而比较不同波形对稀疏微波成像中的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微波成像 RIPless 压缩感知 波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阵列近景微波三维成像 被引量:2
6
作者 乞耀龙 谭维贤 +2 位作者 江海 王彦平 洪文 《电子测量技术》 2012年第5期66-72,共7页
近景微波成像技术在隐藏武器检测、生物医学成像、无损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近景微波成像系统,提出了基于稀疏阵列天线的三维成像几何及相应的回波模型,该几何通过高度向的稀疏阵列电子扫描、方位向的机... 近景微波成像技术在隐藏武器检测、生物医学成像、无损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近景微波成像系统,提出了基于稀疏阵列天线的三维成像几何及相应的回波模型,该几何通过高度向的稀疏阵列电子扫描、方位向的机械扫描及距离向发射宽带信号来实现三维分辨;文中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稀疏阵列三维成像,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阵列层析成像算法;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成像几何和成像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近景微波三维成像 稀疏天线阵列 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MCW体制的分布式SAR高分辨率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堃 梁兴东 +2 位作者 陈龙永 王杰 吴一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7-443,共7页
分布式微小卫星SAR是实现小型化、低成本星载SAR系统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该体制下,如何充分利用分布式系统资源,实现高分辨率成像是其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利用LFMCW信号实现分布式微小卫星平台SAR的方法,并基于方位向编队... 分布式微小卫星SAR是实现小型化、低成本星载SAR系统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该体制下,如何充分利用分布式系统资源,实现高分辨率成像是其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利用LFMCW信号实现分布式微小卫星平台SAR的方法,并基于方位向编队飞行的微小卫星构型,对其信号模型与高分辨率成像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文方法使用多颗微小卫星同时发射与接收频分LFMCW信号,利用交叉接收的构型使不同频带收发天线所形成的等效相位中心重合,进而在距离向对信号进行频带合成以恢复全带宽信号,从而实现高分辨率SAR成像。该方法实现了分布式平台信号的频带合成,为高分辨率LFMCW SAR技术在微小卫星平台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分布式微小卫星 多发多收 线性调频连续波 频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均匀冗余阵列正反编码的稀疏阵列SAR下视三维成像处理 被引量:8
8
作者 田鹤 李道京 +1 位作者 潘洁 周建卫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03-2211,共9页
该文研究基于频分正交信号的机载交轨稀疏阵列SAR下视3维成像问题。为解决孔径综合方法带来的重复频率高、数据冗余量大和运动补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s,MURA)编码和干涉处理频域... 该文研究基于频分正交信号的机载交轨稀疏阵列SAR下视3维成像问题。为解决孔径综合方法带来的重复频率高、数据冗余量大和运动补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s,MURA)编码和干涉处理频域稀疏的3维成像方法,直接在距离频域稀疏采样条件下对目标场景进行下视3维成像。引入MURA编码对回波数据在阵列采样平面进行正反编码调制,分别获得两幅3维复图像,并通过干涉处理使信号3维频谱集中在低频段,利用频域低通滤波或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实现目标场景3维成像。该方法具有回波数据利用率高和工作重复频率低的特点。仿真分析和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3维成像 稀疏阵列 稀疏采样 修正均匀冗余阵列 干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航迹分布优化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毕辉 蒋成龙 +2 位作者 王万影 张冰尘 洪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87-1792,共6页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tomograph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将合成孔径原理用于高程向,通过不同入射角的多幅二维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对高程向反射功率进行重建,从而实现三维成像。TomoSAR中,航迹分布是影响高程向重建的重要因...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tomograph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将合成孔径原理用于高程向,通过不同入射角的多幅二维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对高程向反射功率进行重建,从而实现三维成像。TomoSAR中,航迹分布是影响高程向重建的重要因素。针对高程向分布稀疏的情形,压缩感知方法被用于TomoSAR。基于压缩感知的TomoSAR中高程向重建质量取决于观测矩阵的性质,而航迹分布与观测矩阵的重构性能紧密相关。利用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观测矩阵优化准则,对航迹分布进行参数优化,从而在航迹数目一定的情况下,实现高程向的优化重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压缩感知 相关系数 航迹优化 观测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 SAR多普勒补偿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杰 梁兴东 +2 位作者 丁赤飚 陈龙永 李堃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37-3040,共4页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信号是一种新兴的宽带雷达信号形式。该文先从模糊函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多普勒偏移对OFDM SAR信号的影响。多普勒偏移不仅会降低OFDM信号的距离向脉冲压缩系数,还会影响SAR系统的方位向...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信号是一种新兴的宽带雷达信号形式。该文先从模糊函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多普勒偏移对OFDM SAR信号的影响。多普勒偏移不仅会降低OFDM信号的距离向脉冲压缩系数,还会影响SAR系统的方位向聚焦效果。为了突破多普勒偏移对OFDM SAR系统的限制,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距离多普勒域的多普勒偏移补偿方案,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补偿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正交频分复用 多普勒容忍度 多普勒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阈值迭代的SAR层析成像处理方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克祥 毕辉 张冰尘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1023,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层析成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omography,TomoSAR)是将合成孔径原理应用到高程向进行三维成像,相比于传统的二维成像,增加了高程向的信息。传统谱估计方法可用于SAR层析成像,但其高程向分辨率较低。对于高程向分布... 合成孔径雷达层析成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tomography,TomoSAR)是将合成孔径原理应用到高程向进行三维成像,相比于传统的二维成像,增加了高程向的信息。传统谱估计方法可用于SAR层析成像,但其高程向分辨率较低。对于高程向分布稀疏的场景,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方法可以用于高程向重建,且具有超分辨能力。阈值迭代算法(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IST)可用于SAR层析成像,但其收敛速度比较慢。介绍了一种快速阈值迭代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FIST)用于SAR层析成像,该方法不仅保持了IST算法计算的准确性,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本文通过仿真实验说明FIST算法在多散射体分辨、单散射体位置估计等方面的特性,并利用TerraSAR-X北京地区实际数据进行SAR层析成像,分析成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FIST算法在多散射体分辨、单散射体位置估计方面优势明显,其应用于SAR层析成像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层析成像 压缩感知 稀疏重建 阈值迭代 快速阈值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信号相位误差对合成孔径成像的影响和校正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烜 李道京 +1 位作者 田鹤 赵绪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7,共12页
针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Ladar,SAL),分析了信号相位误差对合成孔径成像的影响。建立了激光信号模型,分析了激光信号相干性对SAL方位分辨率的影响,给出通过本振信号延时处理保证相干性的解决方案。分析了LFM信号非线... 针对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Ladar,SAL),分析了信号相位误差对合成孔径成像的影响。建立了激光信号模型,分析了激光信号相干性对SAL方位分辨率的影响,给出通过本振信号延时处理保证相干性的解决方案。分析了LFM信号非线性失真对距离分辨率的影响,为同时解决激光LFM信号调制放大过程引入的脉冲间随机初相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考通道的LFM信号非线性失真和脉冲间随机初相位定标校正方法。给出了实验和仿真数据处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相干性 相位误差 合成孔径成像 激光雷达 非线性失真 定标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同时同频MIMO-SAR系统研究概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杰 丁赤飚 +2 位作者 梁兴东 陈龙永 祁志美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0-234,共15页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体制带来的模式单一、核心指标已接近极限等瓶颈问题,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体制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该雷达系统通过更多的收发阵元获得更为丰富的系统自由度,并以此突破传统SAR体制限制,实现...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体制带来的模式单一、核心指标已接近极限等瓶颈问题,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体制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该雷达系统通过更多的收发阵元获得更为丰富的系统自由度,并以此突破传统SAR体制限制,实现高分辨率宽测绘带跨越发展和多模式协同。该文深度剖析了MIMO-SAR概念内涵与技术特点,概括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总结归纳了国际首部同时同频MIMO-SAR研制经验与飞行试验结果,并展望分析了MIMO SAR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未来SAR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同频MIMO-SAR 多维正交波形 多模式协同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散射仿真中不同波浪谱和松弛率模型选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小青 余颖 +1 位作者 陈永强 朱敏慧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6-480,共5页
海面微波散射仿真对于实孔径、合成孔径雷达海洋遥感应用研究以及海洋监测雷达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海面散射仿真方法主要是基于复合表面模型来进行的,这些仿真方法都要用到海浪谱和松弛率模型。由于海浪谱、松弛... 海面微波散射仿真对于实孔径、合成孔径雷达海洋遥感应用研究以及海洋监测雷达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海面散射仿真方法主要是基于复合表面模型来进行的,这些仿真方法都要用到海浪谱和松弛率模型。由于海浪谱、松弛率尤其是小尺度部分难以精确测量,不同的实验和拟合方法得到的模型有较大的差别,从而导致仿真海面散射结果往往相差较大,常常让人不知如何选取。该文比较了几种典型的海浪谱和松弛率模型的海面散射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Romeiser提出的波浪谱在L-Ku波段,2-20m/s风速范围内较其他波浪谱更好。而两种主要的松弛率模型的仿真结果差异不大。该结果可作为海面散射仿真中选取波浪谱和松弛率模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散射 波浪谱 松弛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站SAR海面回波相干时间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小青 余颖 +2 位作者 陈永强 肖疆 朱敏慧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4-568,共5页
由于海面的随机运动特性使得海面回波相干时间与陆地目标有很大的差异,回波的相干时间对SAR系统参数和指标设计有很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双站SAR的海面回波相干时间,通过分析波浪随机运动造成的回波相位延迟,给出了波浪随机运动对双站SA... 由于海面的随机运动特性使得海面回波相干时间与陆地目标有很大的差异,回波的相干时间对SAR系统参数和指标设计有很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双站SAR的海面回波相干时间,通过分析波浪随机运动造成的回波相位延迟,给出了波浪随机运动对双站SAR成像的影响。得出了双站SAR海面回波相干时间与波浪谱的关系,给出了双站SAR方位向分辨率与相关时间的关系,并通过仿真分析了相干时间与若干重要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双站 海面 相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下视三维成像处理 被引量:9
16
作者 滕秀敏 李道京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1317,共7页
该文研究了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下视3维成像处理问题。将稀疏阵列天线布设在载机交轨向,采用频分正交信号实现多发多收以提高发射功率,利用多相位中心孔径综合原理将稀疏阵换成满阵,采用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匹配滤波器使不同子带信... 该文研究了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下视3维成像处理问题。将稀疏阵列天线布设在载机交轨向,采用频分正交信号实现多发多收以提高发射功率,利用多相位中心孔径综合原理将稀疏阵换成满阵,采用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匹配滤波器使不同子带信号孔径综合后相位中心的空间位置相同,进一步将子带信号合成宽带信号以提高距离分辨率实现下视3维成像。为了扩大观测幅宽,提出将ScanSAR模式与SweepSAR模式相结合的扫描方式,以降低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分析了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系统参数,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NSAR SweepSAR 下视3维成像 稀疏阵列天线 多发多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来实现宽测绘带SAR成像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玉新 丁赤飚 吴一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2-1026,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的宽测绘带星载SAR实现方案。通过在方位向上配置相位中心偏移的多个波束使雷达在一个脉冲周期内完成多个多普勒历程的信号采样,显著降低系统对脉冲重复频率的要求,实现宽测带SAR成像。针对卫...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的宽测绘带星载SAR实现方案。通过在方位向上配置相位中心偏移的多个波束使雷达在一个脉冲周期内完成多个多普勒历程的信号采样,显著降低系统对脉冲重复频率的要求,实现宽测带SAR成像。针对卫星速度的非恒定性和不同波位所需PRF的多样性造成的方位信号非均匀采样,该方案采用了多通道信号重建技术来恢复均匀采样信号的算法。与采用高轨技术和分布式技术的宽测绘带SAR方案相比,这种方案的技术难度较小、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测绘带星载SAR系统 相位中心偏移方位多波束 多通道采样信号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稀疏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处理和快速成像稀疏阵列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鹤 李道京 祁春超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6-386,共11页
该文研究工作包括频域稀疏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数据处理和用于快速安检成像的稀疏阵列设计两部分。首先基于柱面扫描成像模型,采用巴克码随机稀疏采样方式减少成像所需数据量;提出一种基于干涉处理和频域压缩感知的3维成像算法,利用干涉... 该文研究工作包括频域稀疏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数据处理和用于快速安检成像的稀疏阵列设计两部分。首先基于柱面扫描成像模型,采用巴克码随机稀疏采样方式减少成像所需数据量;提出一种基于干涉处理和频域压缩感知的3维成像算法,利用干涉处理使人体复图像在频域具备稀疏性,建立频域压缩感知测量模型并重建图像频谱,进而实现稀疏采样下人体安检图像3维重建。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据采集量减少约50%条件下,可获得接近满采样对应的图像分辨率和成像效果,稀疏采样前后的图像相关系数优于0.9。其次基于频域稀疏成像方法、巴克码稀疏采样方式和收发分置工作模式,设计了用于快速安检成像的稀疏阵列布局,在保证人体成像质量前提下,稀疏率高达94.6%。该方法用于实际安检成像系统中可大幅增加安检通过速率、减少辐射单元数量和系统复杂度,在大人流量、高安检要求场所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成像 3维成像 稀疏采样 稀疏阵列 干涉处理 人体安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换域稀疏压缩感知的艇载稀疏阵列天线雷达实孔径成像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烈辰 李道京 黄平平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1期109-117,共9页
该文针对飞艇平台,设计了基于组合巴克码的共形稀疏阵列,并对稀疏阵列的探测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飞艇悬停的特点,可对前后不同时刻脉冲的实孔径成像结果进行干涉处理,去除散射单元的随机初相位,使图像在变换域稀疏。引入压缩感知方法,... 该文针对飞艇平台,设计了基于组合巴克码的共形稀疏阵列,并对稀疏阵列的探测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飞艇悬停的特点,可对前后不同时刻脉冲的实孔径成像结果进行干涉处理,去除散射单元的随机初相位,使图像在变换域稀疏。引入压缩感知方法,建立回波与变换域系数的关系,完成对地成像,可获得接近满阵阵列成效的图像质量。仿真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CS) 变换域稀疏 共形稀疏阵列 实孔径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稀疏压缩感知的星载SAR稀疏重航过3维成像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鹤 于海锋 +5 位作者 朱宇 刘磊 张润宁 袁莉 李道京 周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1-2028,共8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稀疏重航过3维成像技术通过交轨向的多次飞行观测,获得观测场景的第3维分辨。该文给出了单颗卫星SAR稀疏重航过轨道分布,为有效缩短重访时间,同时给出了编队双星SAR轨道分布,对应的交轨向等效孔径长度为20 km。提...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稀疏重航过3维成像技术通过交轨向的多次飞行观测,获得观测场景的第3维分辨。该文给出了单颗卫星SAR稀疏重航过轨道分布,为有效缩短重访时间,同时给出了编队双星SAR轨道分布,对应的交轨向等效孔径长度为20 km。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处理和频域压缩感知(CS)的稀疏3维成像方法,利用稀疏重航过中的部分回波形成参考3维复图像,对待重建SAR 3维图像信号进行干涉处理,使信号在频域具备稀疏性。在大轨道分布范围下,建立频域距离向-交轨向线性测量矩阵,利用CS理论联合求解稀疏表征下的图像频谱,避免交轨向和距离向的回波信号耦合。将求解所得频谱逆变换至空间域,可得到观测场景的3维图像重建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在稀疏采样率74.4%条件下,仍可获得与满采样成像性能相当的结果,验证了干涉处理频域稀疏方法在星载SAR 3维成像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稀疏重航过 编队卫星 压缩感知 干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