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美燕 余雪景 +4 位作者 龚润竹 于光 刘超 唐艳军 李滨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生物质精炼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构筑环境友好的水凝胶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半纤维素是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组分之一,是陆地上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多糖。半纤维素来源广泛、... 近年来,随着生物质精炼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构筑环境友好的水凝胶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半纤维素是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组分之一,是陆地上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多糖。半纤维素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生物相容性好,还含有大量亲水性的含氧基团,这种高度分支化和亲水性的特点,赋予其水凝胶材料许多优异的特性。半纤维素基水凝胶作为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状结构的天然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易于化学改性等优势;因此,其在生物医药、导电传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望代替传统的石油基水凝胶材料。笔者简要介绍了半纤维素的种类、结构、性质与提取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包括从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两个方面介绍了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和应用性能,并重点阐述了半纤维素基水凝胶在高效吸附、药物控释、组织工程、导电传感、3D打印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了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开发与应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该水凝胶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纤维素 水凝胶 木聚糖 交联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资源与环境的生物基化学品技术创新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鑫 陈骁 咸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25-3831,共7页
生物基化学品是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以生物细胞或酶蛋白为催化剂合成的产品。由于摆脱了对化石原料的依赖,同时避免了石油基产品制备过程的高能耗高污染,为了资源和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为原料,以生物转化... 生物基化学品是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以生物细胞或酶蛋白为催化剂合成的产品。由于摆脱了对化石原料的依赖,同时避免了石油基产品制备过程的高能耗高污染,为了资源和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为原料,以生物转化技术制备化学品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生物基化学品研发及生产概况进行综述,预测生物基化学品制造业将朝着为原料多元化、生物转化过程高效化、产品高值化的方向发展,针对生物转化过程高效化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是生物基化学品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生物技术自身融合、生物与化工技术融合及生物与过程控制技术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化学品 制备技术 转化体系 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合成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新军 咸漠 +1 位作者 刘会洲 赵广 《生物产业技术》 2017年第6期30-44,共15页
3-羟基丙酸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应用广泛。生物法是实现高效合成3-羟基丙酸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针对3-羟基丙酸的天然合成途径、工程合成途径,特别是利用葡萄糖、甘油等廉价底物合成3-羟基丙酸的代谢工程进展进行了综述和... 3-羟基丙酸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应用广泛。生物法是实现高效合成3-羟基丙酸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发展迅速。针对3-羟基丙酸的天然合成途径、工程合成途径,特别是利用葡萄糖、甘油等廉价底物合成3-羟基丙酸的代谢工程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同时,对生物法合成3-羟基丙酸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另外,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对3-羟基丙酸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 微生物发酵 葡萄糖 甘油 丙二酸单酰辅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凤兵 朱勇 +4 位作者 王伯周 周彦水 咸漠 冯璐 冯德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共3页
制备木质素基吸附剂是木质素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近年来木质素基吸附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木质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吸附、有机物吸附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质素 吸附剂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氧化与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硝胺生产废水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勇 汪营磊 +2 位作者 卜凡 梁凤兵 冯德鑫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在含能硝胺类化合物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盐度高毒性废水,无法采用传统的生物法直接处理。因此采用紫外光化与Fenton催化氧化进行预处理,对实际生产废水中的硝胺化合物先进行初步分解,然后将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并筛选了六株高耐盐... 在含能硝胺类化合物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盐度高毒性废水,无法采用传统的生物法直接处理。因此采用紫外光化与Fenton催化氧化进行预处理,对实际生产废水中的硝胺化合物先进行初步分解,然后将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并筛选了六株高耐盐降解细菌与两株高耐盐降解真菌作为降解菌进行复合,最终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由研究结果可知,Fenton催化氧化的最佳条件为:n(H_(2)O_(2))∶n(COD)=2.5∶1,n(H_(2)O_(2))∶n(Fe^(2+))=5∶1,pH=3.0。Fenton氧化工艺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4%。筛选的特异降解菌株对硝胺类特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转化率在70%以上,运行24 h后出水硝胺化合物的质量浓度≤0.1 mg/L。本研究为硝胺生产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有效工艺,优化了相关参数并筛选了特异性降解菌,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胺废水 FENTON氧化 紫外光化 生物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酸羟胺回收的唑类离子盐生产废水的高效处理
6
作者 朱勇 毕福强 +2 位作者 卜凡 刘卫敏 冯德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03-3007,共5页
针对唑类离子盐生产废水高含氮、可生化降解性差、且具有高价值化合物残留等特点,开发了基于盐酸羟胺回收的高效处理工艺,处理实际的唑类离子盐生产废水。整个集成工艺分为3个核心部分:盐酸羟胺回收、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膜生物反应... 针对唑类离子盐生产废水高含氮、可生化降解性差、且具有高价值化合物残留等特点,开发了基于盐酸羟胺回收的高效处理工艺,处理实际的唑类离子盐生产废水。整个集成工艺分为3个核心部分:盐酸羟胺回收、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膜生物反应器。研究明确了回收盐酸羟胺的最佳反应时间、反应pH和原料配比;开发了两类非均相Fenton催化剂(Fe2O3和Fe3O4)并明确了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10 g/L)和H2O2的最佳投加比例(CH2O2/CCOD=1∶1);从活性污泥中富集分离出耐盐或嗜盐的唑类离子盐特异降解菌。对盐度的耐受浓度最高可达100 g/L;对唑类离子盐的降解率可达71.2%。以上研究成果可以为唑类离子盐生产废水的处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类离子盐 盐酸羟胺回收 非均相FENTON 生物降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香叶醇重组大肠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田宁 咸漠 +1 位作者 胡仰栋 刘炜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对产香叶醇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7种培养基组分进行了筛选;然后运用最陡爬坡法使关键因素的浓度接近最佳响应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 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设计对产香叶醇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7种培养基组分进行了筛选;然后运用最陡爬坡法使关键因素的浓度接近最佳响应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设计确定了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及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柠檬酸铁铵、硫酸镁和微量元素混合液为影响香叶醇产量的关键因素,其最佳浓度分别为0.13 g/L,2.12 g/L和16.7 m L/L,在此条件下香叶醇的产量可达223.24 mg/L,是优化前香叶醇产量(68.5 mg/L)的3.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醇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 重组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自组装制备CuO/Al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喜娜 咸漠 +1 位作者 陈夫山 晋苗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8-1043,共6页
为了制备结构均匀且热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含能材料,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自组装法在室温和水相中制备了CuO/Al纳米复合含能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 为了制备结构均匀且热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含能材料,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自组装法在室温和水相中制备了CuO/Al纳米复合含能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结构及热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通过DNA自组装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微观结构更均匀的CuO/Al纳米复合含能材料;DNA自组装样品与同配比物理共混样品相比具有更高的反应热,且当φ=1.6时,自组装样品反应热达到1520 J?g^(-1),比同配比物理共混样品(999 J?g^(-1))提高5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DNA)链 自组装 CuO/Al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α-蒎烯重组大肠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萌 高国富 +1 位作者 咸漠 杨建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5,162,共6页
为了提高α-蒎烯的产量,对YJM2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了适合发酵α-蒎烯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Plackett-Burman实验方案筛选出了影响α-蒎烯产量的3个重... 为了提高α-蒎烯的产量,对YJM28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了适合发酵α-蒎烯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Plackett-Burman实验方案筛选出了影响α-蒎烯产量的3个重要因子;通过中心组和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3个因子的最佳浓度:微量元素溶液63.78μL/100m L,蛋白胨9g/L,葡萄糖2.77g/L。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产α-蒎烯,48h后的α-蒎烯产量达33.26mg/L,比优化前提高了6.7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 重组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癸酸甘油酯的非生物合成及自组装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静 黄科科 +2 位作者 张显龙 孙宇 冯守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9-854,共6页
模拟生命起源前的自然蒸干现象,使甘油和癸酸在近中性混合溶液中发生脱水缩合,生成了原始细胞膜前驱体癸酸甘油酯.随着温度升高到90℃,主产物一癸酸甘油酯的产率可达4.7%.对反应后的样品直接进行再水化时,能观测到形态良好的囊泡,证实... 模拟生命起源前的自然蒸干现象,使甘油和癸酸在近中性混合溶液中发生脱水缩合,生成了原始细胞膜前驱体癸酸甘油酯.随着温度升高到90℃,主产物一癸酸甘油酯的产率可达4.7%.对反应后的样品直接进行再水化时,能观测到形态良好的囊泡,证实生成微量癸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体系能使两亲分子在更低浓度下自组装形成囊泡.当蒸干体系再水化过程中存在有机物溶质时,溶液体系中的有机化合物能在囊泡形成过程中被封装起来,因而膜结构为生命物质的稳定存在提供了保护场所,蒸干再水化的条件有利于增加细胞生命起源过程中两亲分子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缩合 干湿循环 癸酸甘油酯 原始细胞膜 生命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水热炭低浓度KOH活化制备多孔炭材料及其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静 陈双 +3 位作者 徐嘉宇 刘立成 周继承 蔡进军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093,共13页
水热炭化是一种类似煤矿化过程将生物质低能耗转化为炭材料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得到的水热炭比表面积较低,限制了其直接作为吸附剂在CO_(2)捕集方面的应用。本文以壳聚糖为前体通过水热炭化联合低浓度KOH活化,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氮掺杂多孔... 水热炭化是一种类似煤矿化过程将生物质低能耗转化为炭材料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得到的水热炭比表面积较低,限制了其直接作为吸附剂在CO_(2)捕集方面的应用。本文以壳聚糖为前体通过水热炭化联合低浓度KOH活化,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氮掺杂多孔炭材料,采用氮气物理吸附仪、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水热炭化过程中熔融盐和活化温度对多孔炭材料孔结构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活化温度能够有效增加孔隙率。水热过程中存在的熔融盐在600和700°C活化时会引起比表面积适度降低,这是由于存在的盐可能在水热炭中引入部分介孔结构。低温活化时水热反应中盐的存在可以增加多孔炭材料CO_(2)吸附量。例如700°C活化水热炭化过程中不含盐样品AC-0-700和含盐样品AC-5-700在常温常压下的CO_(2)吸附量分别为2.97和3.45 mmol/g,这一结论证实比表面积并非影响常压下多孔炭材料中CO_(2)吸附量的唯一因素。水热反应中盐的存在能够有效固定水热炭中的氮元素减少其活化时的挥发程度。另外,虽然600°C活化样品AC-5-600的比表面积仅为1249 m^(2)/g,但其常温常压下的CO_(2)吸附量高达4.41 mmol/g,主要归因于高微孔率和适度氮掺杂的联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多孔炭材料 水热炭化 KOH活化 二氧化碳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2
作者 韩林浩 法芸 +1 位作者 李欣 仇汝臣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14-317,321,共5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成像技术是光学无标签和实时检测的前沿。它提供了同时检测多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结合图谱计算固定配体与溶液中分析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本文回顾了SPR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生物化...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成像技术是光学无标签和实时检测的前沿。它提供了同时检测多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结合图谱计算固定配体与溶液中分析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本文回顾了SPR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生物化学、药物开发、医学诊断以及食品安全控制的应用现状。此外,还对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实时检测 相互作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氰化废水中的低浓度金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杰 黄焜 +1 位作者 吴怀之 刘会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9-204,共6页
提出一种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新方法,从氰化提金废水中萃取回收极低浓度金。考察季铵盐N263萃取体系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过程的水相流量、油相流量、有机相负载量、有机相再生等因素对极低浓度金萃取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相比鼓泡油膜... 提出一种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新方法,从氰化提金废水中萃取回收极低浓度金。考察季铵盐N263萃取体系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过程的水相流量、油相流量、有机相负载量、有机相再生等因素对极低浓度金萃取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相比鼓泡油膜萃取可高效、经济地回收氰化提金废水中的极低浓度金。萃余液中金浓度可降至0.01 mg/L以下,金萃取回收率达99%以上。低浓度金的萃取速率取决于水相流量、气泡表面包覆的有机萃取剂油膜层厚度、以及有机油膜层中的金属离子负载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大相比 油膜 氰化 低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油膜萃取法处理氰化提金废水的新工艺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杰 吴晓红 +3 位作者 黄焜 徐忠敏 郁丰善 刘会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5-886,共12页
介绍一种鼓泡油膜萃取法处理氰化提金废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鼓泡油膜萃取法不仅可回收废水中高浓度的铜,还可经济回收极低浓度的金。废水中铜的脱除率达99%,金的萃取率达99%,氰根脱除率达91.9%。萃余液可返回选矿工艺重复利用,实现含... 介绍一种鼓泡油膜萃取法处理氰化提金废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鼓泡油膜萃取法不仅可回收废水中高浓度的铜,还可经济回收极低浓度的金。废水中铜的脱除率达99%,金的萃取率达99%,氰根脱除率达91.9%。萃余液可返回选矿工艺重复利用,实现含氰废水的零排放。负载有机相经酸性硫脲反萃后可循环使用。采用锌粉置换法回收硫脲反萃余液中的金和铜。锌粉置换渣采用稀酸溶解法可实现金和铜的分离。金的总回收率达98.06%,铜的总回收率达94.74%。锌粉置换后液可制备硫化锌产品,锌回收率达96%。该工艺成本低,绿色环保,具有潜在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鼓泡 有机液膜 氰化提金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分批补料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燕 梁向峰 +2 位作者 刘会洲 李英波 肖建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在摇瓶和发酵罐上研究了分批补料发酵对枯草芽孢杆菌LSSE-22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影响。通过摇瓶分批发酵,确定最优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大豆蛋白胨。在优化初始葡萄糖和大豆蛋白胨浓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补料底物、补料方式和补... 在摇瓶和发酵罐上研究了分批补料发酵对枯草芽孢杆菌LSSE-22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影响。通过摇瓶分批发酵,确定最优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大豆蛋白胨。在优化初始葡萄糖和大豆蛋白胨浓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补料底物、补料方式和补料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批补糖发酵工艺,纳豆激酶产量可达到1 437.34 IU/m L,比分批培养提高了21.38%。在7.5 L发酵罐上进行分批补料发酵放大实验,纳豆激酶产量可达2 046.47 IU/m L,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枯草芽孢杆菌 分批补料发酵 分批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激酶液态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燕 李英波 +2 位作者 梁向峰 刘会洲 肖建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6-262,共7页
纳豆激酶(EC 3.4.21.62)是一种具有强大溶栓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与临床一线溶栓药物(尿激酶和链激酶)相比,纳豆激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半衰期长和可口服等优点,作为溶栓药物或保健食品备受关注。纳豆激酶主要通过固态和液态发酵生... 纳豆激酶(EC 3.4.21.62)是一种具有强大溶栓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与临床一线溶栓药物(尿激酶和链激酶)相比,纳豆激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半衰期长和可口服等优点,作为溶栓药物或保健食品备受关注。纳豆激酶主要通过固态和液态发酵生产来制备,但现有生产能力偏低,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文中从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选育、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优化和培养方式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纳豆激酶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微生物 液态发酵 溶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探测离交色谱分离硼同位素的树脂柱吸附机理
17
作者 刘杰 黄焜 +1 位作者 柏元勋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97-98,共2页
研究离交色谱法分离硼同位素的过程机理对于实现^(10)B同位素高效富集与分离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前人工作提出的树脂柱吸附10B同位素过程机理无法解释盐酸洗脱过程中的耗酸量与实验现象不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硼同位素吸附过程机... 研究离交色谱法分离硼同位素的过程机理对于实现^(10)B同位素高效富集与分离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前人工作提出的树脂柱吸附10B同位素过程机理无法解释盐酸洗脱过程中的耗酸量与实验现象不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硼同位素吸附过程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mber IRA 743树脂官能基团中的氨基可能与硼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种。实验采用红外光谱法证实了在1 467cm^(-1)处有新峰(N—B键)的生成。研究为深入认识硼同位素吸附-洗脱过程的分子层次行为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硼同位素 离交色谱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全蛋白的提取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芳 赵华 +1 位作者 咸漠 刘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0-184,共5页
酿酒酵母全蛋白制备方法多样,破碎细胞和制备温度等操作条件差异很大,有必要进行综合比较和量化分析,从而有利于选择适于双向电泳的最优制备方法。文中以蛋白释放率、全蛋白浓度为指标,对制备酿酒酵母全蛋白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酿酒酵母全蛋白制备方法多样,破碎细胞和制备温度等操作条件差异很大,有必要进行综合比较和量化分析,从而有利于选择适于双向电泳的最优制备方法。文中以蛋白释放率、全蛋白浓度为指标,对制备酿酒酵母全蛋白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文献报道的玻璃珠破碎制备全蛋白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破碎次数、玻璃珠用量、装液比等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制备酿酒酵母提取全蛋白的最佳条件,蛋白释放率达到了9.23%,蛋白质量浓度为1.21 g/L,较优化前的方法分别提高了0.46倍和0.32倍。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进行验证,优化后的电泳图像低丰度蛋白分辨率高,总蛋白点个数由124个增加到181个,35 kDa以下的低丰度蛋白的数量提高了1倍。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酿酒酵母蛋白质组学研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破碎 全蛋白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Y型微通道反应器强化萃取水相中的铒 被引量:2
19
作者 黎署阳 刘杰 +6 位作者 李金成 吴晓红 李晓丽 孙梦宪 张璐雯 王彪 黄焜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60,共8页
采用Y型微通道萃取技术萃取水溶液中的稀土铒,考察了Y型微通道尺寸、有机相浓度、皂化度、有机相中铒预负载量、水相初始pH值和水相初始铒浓度等因素对稀土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通道尺寸对铒萃取率有重要影响,管径越长,萃取率越... 采用Y型微通道萃取技术萃取水溶液中的稀土铒,考察了Y型微通道尺寸、有机相浓度、皂化度、有机相中铒预负载量、水相初始pH值和水相初始铒浓度等因素对稀土铒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通道尺寸对铒萃取率有重要影响,管径越长,萃取率越高;管径越小,萃取率越高。微通道长度50 cm、直径0.6 mm、停留时间为2.12 s时,铒萃取率高达99.39%。随着有机相中P507浓度的增加,水相中铒萃取率增加。随着有机相中铒负载量的增加,水相中铒萃取率降低。随着有机相中P507皂化度的增加,铒萃取率先增加后降低,皂化度为5%时,萃取率最大。原因是皂化度大于5%时,有机相理化性质的变化会导致有机薄膜失稳乳化,降低了萃取效率。随水相初始pH值和初始铒浓度的增加,铒的萃取率均减小。研究结果可为Y型微通道萃取技术在低浓度重稀土萃取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微通道反应器 稀土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蒎烯的发酵动力学模型
20
作者 任萌 高国富 +1 位作者 咸漠 杨建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96-199,共4页
以α-蒎烯生产菌株YJM28为供试菌株,对其发酵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ogistic等方程进行了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出了α-蒎烯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及相关参数。并且对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分析可知,发酵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能够... 以α-蒎烯生产菌株YJM28为供试菌株,对其发酵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ogistic等方程进行了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出了α-蒎烯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及相关参数。并且对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分析可知,发酵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能够较好的吻合,说明所建立的发酵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的反应α-蒎烯的发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发酵动力学模型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