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饮用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1
作者 吴胜念 董慧峪 +3 位作者 付蔚 章丽萍 许谦 强志民 《净水技术》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因其被广泛应用且具有环境持久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环境与健康研究的重点对象。【目的】鉴于长江流域作为中国经济命脉与人口密集区,其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健康与生态安...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因其被广泛应用且具有环境持久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环境与健康研究的重点对象。【目的】鉴于长江流域作为中国经济命脉与人口密集区,其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健康与生态安全。因此,为探究长江流域饮用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人体造成的潜在风险,研究以长江流域沿线城市的饮用水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8个水体样品,其中上、中、下游样品个数分别为3、4、11个。【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对饮用水中PFASs的种类、浓度进行测定;使用层次聚类法对PFASs的来源进行解析;最后利用风险比评估了研究区饮用水中PFASs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结果】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饮用水中共检出8种PFASs,总PFASs质量浓度为1.2~67.9 ng/L,其中PFASs总体质量浓度在长江上、中游的饮用水中不超过15 ng/L。PFASs在长江下游的污染程度比上、中游高,主要污染物为全氟丁烷磺酸(PFBS)和全氟辛酸(PFOA)。PFASs来源解析表明全氟戊酸(PFPeA)、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和PFOA来源于食品包装材料,而全氟己烷磺酸(PFHxS)和PFBS则来源于周边的纺织厂、造纸厂等。【结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长江流域饮用水中PFASs对各年龄段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短期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不明显,但对于长期接触含有PFASs的饮用水可能带来的风险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厂除藻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国平 戚菁 兰华春 《净水技术》 CAS 2018年第11期32-39,共8页
藻类是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湾等任何水生生态系统的天然组成成分,然而过量繁殖的藻类对水厂原水的污染会影响出水水质。面对日益频繁的水华暴发事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水厂除藻方法的研究。文中介绍了一些水厂除藻技术,如强化混凝法、... 藻类是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湾等任何水生生态系统的天然组成成分,然而过量繁殖的藻类对水厂原水的污染会影响出水水质。面对日益频繁的水华暴发事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水厂除藻方法的研究。文中介绍了一些水厂除藻技术,如强化混凝法、预氧化法、气浮法、超声法、高级氧化法和电化学法,分析了各工艺的原理及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厂 藻类 混凝 预氧化 气浮 超声 高级氧化 电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氨氧化菌及其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史国帅 白莉 周立光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7-63,共7页
完全氨氧化菌(简称Comammox)系指具有把NH3氧化为NO3-功能的微生物,Comammox的发现终结了传承百年的N-cycle教条,并引发了众多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的重要科学问题.截至目前已发现并得到的富集Comammox (如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osa,... 完全氨氧化菌(简称Comammox)系指具有把NH3氧化为NO3-功能的微生物,Comammox的发现终结了传承百年的N-cycle教条,并引发了众多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的重要科学问题.截至目前已发现并得到的富集Comammox (如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osa,candidatus nitrospira nitrificans和Candidatus nitrospira inopinata)均属于硝化螺菌谱系Ⅱ,广泛分布于饮用水、废水处理以及一系列天然淡水和陆地生态等系统中. Comammox比大多数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对氨和氧具有更高的亲和力.此外,在低氨和氧浓度等环境中,高丰度和活性的Comammox对于N2O的减排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Comammox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硝化作用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氨氧化菌(Comammox) 硝化螺菌属 氨氧化细菌(AOB) 氨氧化古菌(AOA)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林河流域地下水中稀土元素质量浓度及分异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慧群 胡斌 +2 位作者 滕彦国 詹燕红 翟远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为了解拉林河流域地下水中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稀土元素质量浓度测试和北美页岩(NASC)归一化分析研究区域地下水系统中稀土元素的质量浓度和分异特征,利用软件PHREEQC模拟计算研究稀土元素沿流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解拉林河流域地下水中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稀土元素质量浓度测试和北美页岩(NASC)归一化分析研究区域地下水系统中稀土元素的质量浓度和分异特征,利用软件PHREEQC模拟计算研究稀土元素沿流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拉林河流域地下水中稀土元素总质量浓度(ΣREE)较低,范围为0.030~2.649μg/L(均值0.328μg/L);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而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富集,具有显著Eu正异常和轻度Ce负异常;地下水中稀土元素主要以LnCO_(3)+和Ln(CO_(3))2-形态存在;随径流距离增加,地下水中ΣREE质量浓度明显下降,Eu正异常程度增大,LnCO_(3)+和Ln(CO_(3))2-形态质量浓度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稀土元素形成二碳酸配合物是造成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林河 地下水 稀土元素 配分模式 Eu/Ce异常 稀土元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气相色谱对水中不同化合物嗅味特征的同步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巧媛 王春苗 +4 位作者 杨帆 陈燚 孙道林 杨敏 于建伟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149-154,163,共7页
嗅味是饮用水中最为关注的水质问题之一,确定不同物质的嗅味类型和嗅阈值等是有效解决嗅味问题的基础。文中以6种硫醚类物质为对象,基于感官气相色谱(GC-O)对同步测定其嗅味类型和嗅阈值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基于GC-O测定时采用1μL的... 嗅味是饮用水中最为关注的水质问题之一,确定不同物质的嗅味类型和嗅阈值等是有效解决嗅味问题的基础。文中以6种硫醚类物质为对象,基于感官气相色谱(GC-O)对同步测定其嗅味类型和嗅阈值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基于GC-O测定时采用1μL的注射体积、3.0 mL/min的柱流速、2∶1的质谱检测器与嗅闻仪分流比,利用10名以上闻测员,通过Logistic回归或几何平均的方式对嗅阈值和嗅味特征进行测定。6种硫醚类物质气相中的嗅阈值分别为0.033(二甲基三硫醚)、0.15(二异丙基硫醚)、0.40(甲硫醚)、0.72(二甲基二硫醚)、0.84(二乙基二硫醚)、1.70 ng/L(二异丙基三硫醚);“臭味”“臭鸡蛋味”“沼泽味”“酸臭味”是硫醚类物质的主要描述;参加过嗅味评价的人员组成的暴露组嗅阈值浓度更低,未暴露组对硫醚的嗅味特征描述更多样化。该方法为同时测定不同物质的嗅味特征提供了可能,对于进一步实现水中嗅味污染的快速评估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气相色谱(GC-O) 硫醚 感官分析 嗅味描述 嗅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补给湖泊的水质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静 王晨晨 +1 位作者 邱春生 黄茂雅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以二级出水作为唯一补给来源的天津市某景观湖泊(J湖)为例,于不同季节对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4个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等3种方法对J... 以二级出水作为唯一补给来源的天津市某景观湖泊(J湖)为例,于不同季节对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4个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等3种方法对J湖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J湖的首要优先控制污染物是TN,其次是TP;4个季节均为劣Ⅴ类水体,但春夏季节相对于秋冬季节而言,J湖污染更为严重.最后,基于TN、TP和COD的监测数据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多元线性拟合提出了各季度的水污染控制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受纳湖泊 水质评价 水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步测定水中多种亚硝胺类物质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宇 杨潘青 +3 位作者 孟君丽 王蕾 王万峰 郭庆园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21-27,共7页
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因其毒性强,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8种亚硝胺为对象,针对仪器分析中环境基质干扰和多种物质同时分析的难点,利用一根活性炭固相萃取(AC-SPE)柱实现同时富集,并结合不同的前处理纯化方法,有效消除了分... 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因其毒性强,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8种亚硝胺为对象,针对仪器分析中环境基质干扰和多种物质同时分析的难点,利用一根活性炭固相萃取(AC-SPE)柱实现同时富集,并结合不同的前处理纯化方法,有效消除了分析过程中基质对响应信号的抑制作用,建立了UPLC-ESI-MS/MS分析方法。8种亚硝胺物质的回收率达到52.2%~113%,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8%,方法检出限(MDLs)在0.2~0.9ng/L,能满足实际的水质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亚硝胺 SPE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