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被引量:23
1
作者 陶福禄 冯宗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7,共4页
将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敏感性等级与用MAGIC模型在对应样点计算的临界负荷值相结合,对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1°×1°经纬度网格的临界负荷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生态系... 将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敏感性等级与用MAGIC模型在对应样点计算的临界负荷值相结合,对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1°×1°经纬度网格的临界负荷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硫沉降临界负荷大多在2.3~5.2g/m2a之间,在地域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其中临界负荷小于3.0g/m2a的极敏感地区为浙江南部、广东与福建交界地区、贵州西南部和广西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MAGIC模型 临界负荷 生态系统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陶福禄 冯宗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是制订合理高效氮、硫排放削减方案的关键,因此受到了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 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是制订合理高效氮、硫排放削减方案的关键,因此受到了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临界负荷 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被引量:809
3
作者 刘国华 傅伯杰 方精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33-740,共8页
利用我国第一次 ( 1 973~ 1 976年 )至第四次 ( 1 989~ 1 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对我国近 2 0 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我国 4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的总碳储... 利用我国第一次 ( 1 973~ 1 976年 )至第四次 ( 1 989~ 1 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对我国近 2 0 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我国 4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的总碳储量分别是 3 .75、4 .1 2、4 .0 6和 4 .2 0 Pg C,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 ,但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自第 1次森林资源清查末期至第 4次清查结束的 1 7a间 ,我国森林共增加 0 .4 5Pg C,平均每年以 2 6.5Tg C的速率递增 ,这说明我国的森林起着一个轻微的CO2 “汇”的作用。然而 ,进一步对我国森林的平均碳密度分析发现 ,它们不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分别是 3 9.1、4 3 .1、3 9.7和 3 8.7Mg C/hm2 ) ,而且也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森林质量比较差 ,幼龄林和残次林较多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也如果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抚育和管理 ,作为 CO2 的“汇”,我国森林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植树造林至关重要 ,但对现有森林的抚育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动态 生物量 蓄积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碳平衡 中国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养分流失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孟庆华 杨林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28-1033,共6页
通过两年的定位实验 ,研究了三峡库区 5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方式对养分流失的重要性。实验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养分年输出总量有较大的变异 ,其变化趋势为坡地农田 >梯田农田 >梯田果园 >坡地果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降... 通过两年的定位实验 ,研究了三峡库区 5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方式对养分流失的重要性。实验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养分年输出总量有较大的变异 ,其变化趋势为坡地农田 >梯田农田 >梯田果园 >坡地果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系统径流量和含沙量的相关性都达到 5%显著性水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其径流养分输出占系统养分总输出的比例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系统 N、P、K的径流输出影响显著。三峡库区脆弱生态系统区的坡地利用 ,坡地果园是较理想的土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酸沉降的净化缓冲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5
作者 陶福禄 冯宗炜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2期46-49,共4页
从植物对SO2的吸收作用、森林冠层对湿沉降的缓冲作用以及森林枯枝落叶层对酸沉降的吸收缓冲作用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植物对酸沉降的净化缓冲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植物 森林 吸收作用 缓冲作用 酸沉降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β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7
6
作者 郝占庆 于德永 +3 位作者 吴钢 邓红兵 姜萍 王庆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18-2022,共5页
β多样性可用于分析不同生境间的梯度变化。应用 Cody指数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的测度表明 ,Cody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群落间的关系 ,β多样性较大的几个峰值恰好是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分界。不同取样面积下对群落β多样性的... β多样性可用于分析不同生境间的梯度变化。应用 Cody指数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的测度表明 ,Cody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群落间的关系 ,β多样性较大的几个峰值恰好是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分界。不同取样面积下对群落β多样性的测度表明 ,群落间的β多样性随取样面积的扩大而下降 ,但并不是简单的线性下降 ,6 4 m2 是取样面积的一个临界尺度 ,大于或小于这一取样面积 ,其结果会有较大差异。群落间的β多样性随群落间海拔差的增加而增大。海拔差为 80 0 m和 1 2 0 0 m是两个明显的尺度界限 ,海拔差大于或小于这两个界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北坡 Β多样性 Cody指数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栎类天然混交林群落最小面积确定及方法比较 被引量:32
7
作者 邓红兵 吴刚 +4 位作者 郝占庆 王庆礼 代力民 高林 王建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用种面积曲线和群落系数面积曲线的方法对宜昌梅子垭地区一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最小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植被类型,样地布置为 10m ×10m 及20m ×20m 可满足不同研究精度的要求。群落系统... 用种面积曲线和群落系数面积曲线的方法对宜昌梅子垭地区一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最小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植被类型,样地布置为 10m ×10m 及20m ×20m 可满足不同研究精度的要求。群落系统面积曲线和种面积曲线一样,比较直观。虽然取样调查时工作量稍大,但运用群落系数面积曲线的方法可更多地包含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随面积而变化的信息,所确定的最小面积也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个群落种类组成及结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最小面积 种-面积曲线 天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