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被引量:23
1
作者 陶福禄 冯宗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7,共4页
将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敏感性等级与用MAGIC模型在对应样点计算的临界负荷值相结合,对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1°×1°经纬度网格的临界负荷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生态系... 将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敏感性等级与用MAGIC模型在对应样点计算的临界负荷值相结合,对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1°×1°经纬度网格的临界负荷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生态系统硫沉降临界负荷大多在2.3~5.2g/m2a之间,在地域分布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其中临界负荷小于3.0g/m2a的极敏感地区为浙江南部、广东与福建交界地区、贵州西南部和广西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MAGIC模型 临界负荷 生态系统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陶福禄 冯宗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是制订合理高效氮、硫排放削减方案的关键,因此受到了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 生态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是制订合理高效氮、硫排放削减方案的关键,因此受到了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系统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 临界负荷 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敏 颜京松 +2 位作者 吴琼 王如松 徐晓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0-124,共5页
生态工程的概念提出已经有 40余年 ,在其发展过程中 ,研究的理论、方法不断创新 ,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中 ,模型研究以及生态工程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 ,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跨尺度的研究已经开始 ,本文对这些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生... 生态工程的概念提出已经有 40余年 ,在其发展过程中 ,研究的理论、方法不断创新 ,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中 ,模型研究以及生态工程评价成为研究的重点 ,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跨尺度的研究已经开始 ,本文对这些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生态工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 ,同时认为生态学理论与传统技术的结合 ,以及哲学观念的转变将使生态工程前途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设计 模型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率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宏伟 王效科 欧阳志云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2,共5页
选取面积为1 600 m2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湿地进行小区域模拟试验。试验设割草区、1倍浓度区、静态对照区和2倍浓度区4个处理,研究N、P输入浓度,割草和输出径流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净化N、P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取面积为1 600 m2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湿地进行小区域模拟试验。试验设割草区、1倍浓度区、静态对照区和2倍浓度区4个处理,研究N、P输入浓度,割草和输出径流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净化N、P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叶章生长期和成熟期,湿地生态系统对N、P保持较稳定的净化,N、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62%和85.94%。湿地水体中TN和NH4+-N的累积浓度显著相关。输入浓度、割草和输出径流都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对N、P的净化和N、P在系统内的分配。输入浓度增大时,N、P去除率明显降低;割草会降低N去除率,但对P去除率影响不大;少量输出径流对N、P去除影响不大。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对输入的N、P具有显著净化作用,总净化率可达97.97%和9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小叶章 湿地生态系统 净化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田土壤N_2O排放通量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效科 庄亚辉 李长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25-1232,共8页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农业大国 ,对全球大气中 N2 O浓度的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该研究采用针对农业土壤痕量气体排放估算建立的、基于 N2 O的产生、传输和消耗机理的反硝化分解 (DNDC)模型 ,在建立了有关中国气候、农业土壤...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农业大国 ,对全球大气中 N2 O浓度的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该研究采用针对农业土壤痕量气体排放估算建立的、基于 N2 O的产生、传输和消耗机理的反硝化分解 (DNDC)模型 ,在建立了有关中国气候、农业土壤和农业生产的分县数据库基础上 ,估计了我国各县农业土壤 N2 O的排放通量 ,发现我国农田土壤 N2 O排放通量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西北地区较低 ,东南地区较高。还发现无论温度升高 ,还是施肥量变化 ,对我国农田土壤 N2 O排放通量的影响 ,都存在区域差异 ,表现为东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西北地区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排放模型 一氧化二氮排放 分布格局 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在城市生态经济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6
作者 宗跃光 《生态经济》 1992年第4期11-16,共6页
城市生态经济的动态发展过程,实际是多种生态关系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沿时序轴波动的轨迹。在这种多变量分析中,采用PCA(主成份分析)可以避免人工筛选变量的方法确定权重等过程所带来的主观干扰。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经济 变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生态战略 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
7
作者 苗泽伟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2年第1期1-8,18,共9页
西部大开发的本质是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缩小东西部差距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是前提。因此 ,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战略 ,按照复合生态系统内在的运行规律 ,策划、设计西部生... 西部大开发的本质是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缩小东西部差距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是前提。因此 ,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战略 ,按照复合生态系统内在的运行规律 ,策划、设计西部生态工程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就西部生态战略的意义、理论与措施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战略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被引量:809
8
作者 刘国华 傅伯杰 方精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33-740,共8页
利用我国第一次 ( 1 973~ 1 976年 )至第四次 ( 1 989~ 1 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对我国近 2 0 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我国 4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的总碳储... 利用我国第一次 ( 1 973~ 1 976年 )至第四次 ( 1 989~ 1 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对我国近 2 0 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我国 4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的总碳储量分别是 3 .75、4 .1 2、4 .0 6和 4 .2 0 Pg C,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 ,但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自第 1次森林资源清查末期至第 4次清查结束的 1 7a间 ,我国森林共增加 0 .4 5Pg C,平均每年以 2 6.5Tg C的速率递增 ,这说明我国的森林起着一个轻微的CO2 “汇”的作用。然而 ,进一步对我国森林的平均碳密度分析发现 ,它们不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分别是 3 9.1、4 3 .1、3 9.7和 3 8.7Mg C/hm2 ) ,而且也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森林质量比较差 ,幼龄林和残次林较多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也如果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抚育和管理 ,作为 CO2 的“汇”,我国森林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植树造林至关重要 ,但对现有森林的抚育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动态 生物量 蓄积量 碳储量 碳密度 碳平衡 中国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养分流失研究 被引量:54
9
作者 孟庆华 杨林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28-1033,共6页
通过两年的定位实验 ,研究了三峡库区 5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方式对养分流失的重要性。实验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养分年输出总量有较大的变异 ,其变化趋势为坡地农田 >梯田农田 >梯田果园 >坡地果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降... 通过两年的定位实验 ,研究了三峡库区 5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方式对养分流失的重要性。实验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养分年输出总量有较大的变异 ,其变化趋势为坡地农田 >梯田农田 >梯田果园 >坡地果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系统径流量和含沙量的相关性都达到 5%显著性水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其径流养分输出占系统养分总输出的比例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系统 N、P、K的径流输出影响显著。三峡库区脆弱生态系统区的坡地利用 ,坡地果园是较理想的土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酸沉降的净化缓冲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陶福禄 冯宗炜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2期46-49,共4页
从植物对SO2的吸收作用、森林冠层对湿沉降的缓冲作用以及森林枯枝落叶层对酸沉降的吸收缓冲作用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植物对酸沉降的净化缓冲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植物 森林 吸收作用 缓冲作用 酸沉降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碳循环中的失汇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82
11
作者 王效科 白艳莹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苗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103,共10页
近 2 0多年来 ,大气碳收支不平衡 ,即碳失汇 ( Missing carbon sink) ,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总结全球碳失汇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 ,分析了碳失汇数量和可能分布地点 ,并对形成的主要原因 :CO2 施肥作用、氮沉降的变... 近 2 0多年来 ,大气碳收支不平衡 ,即碳失汇 ( Missing carbon sink) ,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总结全球碳失汇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 ,分析了碳失汇数量和可能分布地点 ,并对形成的主要原因 :CO2 施肥作用、氮沉降的变化、变暖促进氮矿化和早期破坏后的森林再生等 ,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指出了该问题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全球碳循环 热带 温带 CO2 氮沉降 失汇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β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7
12
作者 郝占庆 于德永 +3 位作者 吴钢 邓红兵 姜萍 王庆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18-2022,共5页
β多样性可用于分析不同生境间的梯度变化。应用 Cody指数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的测度表明 ,Cody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群落间的关系 ,β多样性较大的几个峰值恰好是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分界。不同取样面积下对群落β多样性的... β多样性可用于分析不同生境间的梯度变化。应用 Cody指数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的测度表明 ,Cody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群落间的关系 ,β多样性较大的几个峰值恰好是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分界。不同取样面积下对群落β多样性的测度表明 ,群落间的β多样性随取样面积的扩大而下降 ,但并不是简单的线性下降 ,6 4 m2 是取样面积的一个临界尺度 ,大于或小于这一取样面积 ,其结果会有较大差异。群落间的β多样性随群落间海拔差的增加而增大。海拔差为 80 0 m和 1 2 0 0 m是两个明显的尺度界限 ,海拔差大于或小于这两个界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北坡 Β多样性 Cody指数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中的分配方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建新 王寿兵 徐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5-288,共4页
主要分析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中多产品系统和开环再循环系统中所存在的分配问题,详细探讨其分配原则,评述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所采用的各种分配方法,结果表明。
关键词 清单分析 分配方法 产品系统 环境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栎类天然混交林群落最小面积确定及方法比较 被引量:32
14
作者 邓红兵 吴刚 +4 位作者 郝占庆 王庆礼 代力民 高林 王建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用种面积曲线和群落系数面积曲线的方法对宜昌梅子垭地区一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最小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植被类型,样地布置为 10m ×10m 及20m ×20m 可满足不同研究精度的要求。群落系统... 用种面积曲线和群落系数面积曲线的方法对宜昌梅子垭地区一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最小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植被类型,样地布置为 10m ×10m 及20m ×20m 可满足不同研究精度的要求。群落系统面积曲线和种面积曲线一样,比较直观。虽然取样调查时工作量稍大,但运用群落系数面积曲线的方法可更多地包含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随面积而变化的信息,所确定的最小面积也能够真实地反映整个群落种类组成及结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最小面积 种-面积曲线 天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小叶章模拟实验对氮磷的净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宏伟 王效科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冯兆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20-1724,共5页
模拟研究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对N、P的净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叶章生长期和成熟期,模拟系统对N、P的去除率随时间变化呈负指数型增长,最高去除率在实验初期分别达到93.26%、98.98%;在净化过程中,P的加入会促进模拟系统对N的吸收... 模拟研究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对N、P的净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叶章生长期和成熟期,模拟系统对N、P的去除率随时间变化呈负指数型增长,最高去除率在实验初期分别达到93.26%、98.98%;在净化过程中,P的加入会促进模拟系统对N的吸收,并减缓其对N净化能力的衰退幅度,而模拟系统对P的净化不受N输入的影响。基于小叶章生态系统中N、P营养元素的分配和循环,小叶章对N元素的净化效应大于P元素,土壤子系统对P元素的净化起主导作用,整个模拟系统对N、P元素的净化效果很显著,总净化率分别可达53.11%、58.95%。该结果为东北地区湿地净化功能的研究和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小叶章 模拟 净化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的生命周期管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成 胡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6-60,共5页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1997 年颁布的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本文对可持续城市生活垃圾生命周期管理进行研究,指出城市生活垃圾应在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负担性及社会可接受性的原则基础上,...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1997 年颁布的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本文对可持续城市生活垃圾生命周期管理进行研究,指出城市生活垃圾应在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负担性及社会可接受性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社会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活垃圾 可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大新 朱兆泉 欧阳志 《湖北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5-10,共6页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