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1
作者 刘鸿林 赵方凯 +4 位作者 杨磊 沈琳钧 杨恺丰 李敏 陈利顶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83,共11页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绿地土壤健康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城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环节。以浙江省宁波市为研究区,选取20个建园年限不同的代表性城市公园,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绿地土壤健康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城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环节。以浙江省宁波市为研究区,选取20个建园年限不同的代表性城市公园,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与公园景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u、Zn、Cd和Pb的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1、2.2、10、1.9倍,Cr和Ni的含量与土壤背景值接近;2)土壤中重金属Zn、Cd和Pb含量随着城市公园建设年限增加呈现增加趋势;3)乔木林地斑块比重与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与Zn、Cd和Pb的p值分别为0.021、0.018和0.011。由此表明,城市公园中的土壤受人类活动干扰明显,其土壤重金属随着时间演替不断富集,且乔木林地斑块会影响城市公园对大气中重金属颗粒物的捕获量,从而影响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该研究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在新建或改造公园时合理控制乔木林地斑块比重,优化景观格局,以降低土壤重金属富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城市公园 污染评价 公园建设年限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和夏季高温风险评价与优先管控区识别方法研究
2
作者 郭欣达 付奔 +2 位作者 余思洁 侯鹰 陈卫平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1-742,共12页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导致城市内涝和夏季高温风险不断增加,亟需开展城市区域这两类生态风险的评价和管控。以北京市五环内区域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经济、人口、建筑物等数据,构建了考虑多种风险胁迫和受体的城市内涝...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导致城市内涝和夏季高温风险不断增加,亟需开展城市区域这两类生态风险的评价和管控。以北京市五环内区域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经济、人口、建筑物等数据,构建了考虑多种风险胁迫和受体的城市内涝和夏季高温风险评价方法,以街道乡镇为空间单元分析了两类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使用Marxan模型软件识别出了不同情景下的风险优先管控区。结果表明,较高和高内涝风险等级街道乡镇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和北部,2021年内涝风险总体上远低于2008年,较高和高风险等级的街道乡镇数仅为2008年的11%。2008年较高和高夏季高温风险等级街道乡镇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2021年较高和高风险等级的街道乡镇数比2008年高92%,并且有向中部和北部扩张趋势。在不考虑风险管控的社会经济成本因素情景下,识别出的风险优先管控区集中于研究区中心区域,并且随着管控目标中的管控风险量比例增加,优先管控区逐渐向外扩展。在考虑社会经济成本因素情景下,识别出的风险优先管控区集中在研究区的南部,并且随着管控目标中的管控风险量比例增加,优先管控区呈现出从西部、南部、东部向中心区域蔓延的趋势。该研究可为高度城市化区域内涝和夏季高温风险评价提供有效方法,并为北京市五环内区域的生态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胁迫 时空变化 Marxan模型 情景 管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分布范围和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欧阳志云 张观石 应凌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10,共12页
近40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青藏高原暖湿化,对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和荒漠等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灌丛、草地和湿地分布范围扩大、边界向西和高海拔区域扩展。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和土... 近40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青藏高原暖湿化,对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和荒漠等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功能产生了明显影响。灌丛、草地和湿地分布范围扩大、边界向西和高海拔区域扩展。气候变化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和土壤保持能力得到改善,水源涵养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植物生长速率、动植物分布范围和物种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显著影响,还有待更深入观测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权佳 金羽 +2 位作者 徐卫华 欧阳志云 白杨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07,142,共5页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质量成为当前保护区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保护区自1983年建立以来,...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质量成为当前保护区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保护区自1983年建立以来,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生态系统等主要保护对象得到了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保护区整体面积偏小,重要保护对象分布比较分散;(2)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完善;(3)周边社区人口多,人类活动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构成较大影响;(4)周边社区居民的海水养殖活动对保护区海域环境造成威胁;(5)未来几年旅游发展对保护区的压力将显著增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1)健全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机构,实行二级区划;(2)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分区,制订详尽的生态旅游规划;(3)规范海洋渔业方式,定期检查海水养殖企业的养殖污水达标排放情况;(4)积极推动社区共管,促进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 铜鼓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市空气臭氧污染及其对植物伤害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5
5
作者 万五星 张帅 +5 位作者 李洁 孙旭 管祖光 于小红 杨永宏 王效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85-2194,共10页
近年来中国城市空气臭氧(O_(3))浓度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地面O_(3)具有高生物毒性,不但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文章对国控点大气O_(3)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国际通用的O_(3)导... 近年来中国城市空气臭氧(O_(3))浓度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地面O_(3)具有高生物毒性,不但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文章对国控点大气O_(3)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国际通用的O_(3)导致植物伤害的诊断标准,系统调查了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等6个城市的植物叶片可见O_(3)伤害症状,分析评价了区域O_(3)污染及其造成的植物伤害症状。研究发现,在河北省6个城市的26个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站点中,2019年植物生长季4—8月O_(3)暴露剂量(AOT40)介于29.50—56.30μmol∙mol^(−1)·h之间,超过欧洲基于林木规定的临界值(5μmol∙mol^(−1)·h)的5.9—11.26倍,并总体呈现出中南部城市高于北部城市的特征。在监测站点周边城市植被调查到的224种植物中,76种植物观察到了不同程度的O_(3)伤害症状。植物伤害症状主要包括植物叶片上表面叶脉间浅色斑点、浅色或深色斑块、褪绿和黄化。出现O_(3)伤害症状的植物种数及占调查物种的比例均与空气质量监测点的AOT40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所调查的植物中,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a出现的频率最高,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公园植物,其受伤害症状易于辨认,可作为河北省城市O_(3)污染监测指示植物。研究结论可为河北省空气O_(3)污染监测与防控以及植物对O_(3)的敏感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环境臭氧 受害植物 可见伤害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耕地类型化肥施用环境成本估算——以水田与旱地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斌 郑华 +2 位作者 黄璜 郑华斌 陈灿 《作物研究》 2016年第3期288-294,共7页
以化肥施用的污染产生剂量分析为基础,借助能值分析理论和伤残调整生命年评估手段,估算2000、2005、2010年全国水田(水稻)与旱地(本文专指种植小麦、玉米的土地)化肥施用环境影响的能值成本和宏观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10年全国水田、... 以化肥施用的污染产生剂量分析为基础,借助能值分析理论和伤残调整生命年评估手段,估算2000、2005、2010年全国水田(水稻)与旱地(本文专指种植小麦、玉米的土地)化肥施用环境影响的能值成本和宏观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10年全国水田、旱地化肥施用环境成本分别为166亿元和333亿元,约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0.73%和1.47%;2000~2010年全国每年水田化肥施用引致的环境成本逐年增加,水田的年均增长率约39.3%,旱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7.8%,旱地的化肥施用引致的环境成本年增长率是水田的1.2倍,但成本增速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水田化肥施用环境成本最高的地区集中在黄淮海和西部地区(826~994元/hm^2),旱地整体差异不大,90%地区的单位面积环境成本负荷集中在500~68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环境污染 化肥施用 能值分析 伤残调整生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的生态风险及其管理 被引量:36
7
作者 吕永龙 王尘辰 曹祥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城市化体现在人口向城市聚集和城市景观扩张的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向更加广泛的地区扩散。然而,随着人口的过度密集和城市的日益扩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废物堆积、流行病肆虐等"城市病"频发。城... 城市化体现在人口向城市聚集和城市景观扩张的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向更加广泛的地区扩散。然而,随着人口的过度密集和城市的日益扩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废物堆积、流行病肆虐等"城市病"频发。城市通过大量汲取和消耗自然资源,向周围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和功能,产生了严峻的生态风险,进而制约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生态风险正逐步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具体的内涵和影响尚不明晰。归类描述了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生态风险,分析了导致生态风险的主要因素,阐述了辨识与评价生态风险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城市化生态风险的调控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风险 风险评价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演变 被引量:28
8
作者 汪东川 孙志超 +4 位作者 孙然好 陈俊合 张威 张仙 王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5-1296,共12页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谢高地2008年修正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利用县域尺度的粮食单产对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服务价值进行修正,随后基于格网分析方法改进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谢高地2008年修正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利用县域尺度的粮食单产对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服务价值进行修正,随后基于格网分析方法改进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3种时空调节因子,并利用等量分类与热点分析方法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将斑块密度与聚合度指数、动态度、变化轨迹分析等方法相结合,从全局与局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5-2015年的空间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方法能够反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格网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京津冀城市群北部、太行山及燕山等山林地区、环渤海湿地、白洋淀及衡水湖等内陆湖泊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以Ⅳ、Ⅴ类为主,是生态服务价值的热点区域;平原地区及张家口市等高原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以Ⅰ、Ⅱ类为主,是生态服务价值的冷点区域。(2)从2005-2010年,第Ⅰ、Ⅱ、Ⅴ类的PD动态度均为正值(0.020、0042、0.029),AI动态度均为负值(-0.007、-0.046、-0.025),第Ⅲ、Ⅳ类的PD动态度为负值(-0.015、-0.014),AI动态度均为正值(0.027、0.022);从2010-2015年,Ⅰ、Ⅱ、Ⅲ、Ⅴ类的PD、AI动态度(-0.002、-0.003、0.002、-0.002,0.001、0.002、-0.003、0.002)的正负性与前5年相反,且绝对值较小;Ⅳ类的两种指数动态度均为0。(3)生态服务价值的第Ⅰ、Ⅱ类的变化区域集中分布在平原与张家口市,第Ⅲ类的变化区域集中分布在平原与山地丘陵的交界处以及邯郸市;第Ⅲ、Ⅲ类的变化区域分别分布于山地丘陵的西部与承德市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异质性 时空动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侧柏和柠条树干液流日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玥 卫伟 陈胜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黄土高原降雨稀少,水分供应不足,植物生长用水普遍受限。通过热扩散式探针(TDP)于2022年生长季(5-10月)对黄土高原龙滩流域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树干液流密度进行连续观测,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和土... 黄土高原降雨稀少,水分供应不足,植物生长用水普遍受限。通过热扩散式探针(TDP)于2022年生长季(5-10月)对黄土高原龙滩流域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树干液流密度进行连续观测,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对该地区主要树种的蒸腾耗水特征及其环境响应机制进行分析,旨在解析不同植被的用水规律与干旱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侧柏液流密度日变化为单峰型,液流峰值分布在0.448-0.537 g·m^(-2)·h^(-1)。柠条液流密度日变化为双峰型,2个液流峰值分布在0.027 6-0.039 3 g·m^(-2)·h^(-1)和0.031 5-0.043 6 g·m^(-2)·h^(-1)。2)侧柏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r^(2)=0.773,P=0.036),其次为饱和水汽压差(r^(2)=0.320,P=0.041)。柠条液流密度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影响(r^(2)=0.678,P=0.011),其次为相对湿度(r^(2)=0.564,P=0.044)。3)在生长季内的不同时期,降雨后侧柏和柠条液流密度均显著高于降雨前。可利用能同时反映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蒸腾变量模拟液流密度变化,降雨前后的侧柏、柠条液流密度均与蒸腾变量呈正向指数关系。通过对比降雨前后植被水力导度(拟合参数b值)发现:与侧柏相比,柠条液流密度受降雨影响更强烈,而侧柏的水分适应能力较强。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柠条液流密度对环境的响应存在差异,柠条是降雨敏感型植物,侧柏是降雨不敏感型植物。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造林树种选择及森林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柠条 液流密度 水分利用 环境因素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不同施肥管理下土壤碳氮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分异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婷 葛安辉 +3 位作者 孙志梅 刘四义 张丽梅 韩雪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4,共12页
本研究以种植大田作物(玉米)的农田作为参照,研究了山药主产区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和腐植酸处理3种施肥方式下,土壤表层(0~20 cm)、亚表层(20~40 cm)和深层(40~60 cm)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玉米地相比,山药常规施... 本研究以种植大田作物(玉米)的农田作为参照,研究了山药主产区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和腐植酸处理3种施肥方式下,土壤表层(0~20 cm)、亚表层(20~40 cm)和深层(40~60 cm)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玉米地相比,山药常规施肥显著增加了亚表层和深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为表层的2.09倍和3.03倍),亚表层土壤出现了较高的硝态氮累积(50.86 mg·kg^(-1),以干土计);与山药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或腐植酸施用有效降低了亚表层和深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可分别减少79.55%和78.39%。与玉米地相比,常规施肥方式下山药种植显著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P<0.05),并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而优化施肥和腐植酸处理对细菌群落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与山药常规施肥相比,山药优化施肥和腐植酸处理土壤有较高的微生物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并显著富集了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白僵菌属(Beauveria)和球囊霉属(Glomus)等有益菌群。研究表明,山药种植增加了无机氮向地下水迁移的风险,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合理优化施肥,可有效降低无机氮在深层土壤的累积,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有利于山药种植业的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施肥 腐植酸 硝态氮深层累积 微生物群落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陆琦 马克明 +2 位作者 张洁瑜 卢涛 倪红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8,共6页
三江平原农业开垦导致地表水位和土壤水分下降,原生湿地退化为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或者直接转化为水田和旱田。退化湿地与农田土壤养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样地类型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水田>沼泽化草甸>旱田>典... 三江平原农业开垦导致地表水位和土壤水分下降,原生湿地退化为沼泽化草甸和典型草甸,或者直接转化为水田和旱田。退化湿地与农田土壤养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样地类型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水田>沼泽化草甸>旱田>典型草甸,全氮含量差异与有机质含量差异相一致,速效磷含量为水田>旱田>沼泽化草甸>典型草甸。这说明在湿地退化为典型草甸的过程中土壤养分严重下降,水分状况是影响湿地土壤养分下降的关键因素;但是农田土壤养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是由于耕作、施肥等非水分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分条件和人为干扰共同决定了退化湿地和农田土壤养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湿地 农田 土壤有机质 全氮 碳氮比 速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的花粉致敏植物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2
作者 辛嘉楠 欧阳志云 +2 位作者 郑华 王效科 苗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820-3827,共8页
大量致敏花粉飘散于空气中会引发花粉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不当的城市绿地建设使得花粉致敏植物在城市中大量聚集,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和交通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城市中花粉症患者数量激增。综述了花粉致敏植物的种类、物候特征... 大量致敏花粉飘散于空气中会引发花粉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不当的城市绿地建设使得花粉致敏植物在城市中大量聚集,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和交通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城市中花粉症患者数量激增。综述了花粉致敏植物的种类、物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花粉致敏植物的建议;总结了目前花粉致敏植物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设合理绿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致敏植物 种类构成 物候特征 城市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利顶 贾福岩 汪亚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6-1182,共7页
以位于陕北黄土丘陵区的羊圈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针对不同坡面类型(坡长、坡形、坡度)和植被组合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利用137Cs元素示踪方法评估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坡面形态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自坡顶至坡脚,"直-凹... 以位于陕北黄土丘陵区的羊圈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针对不同坡面类型(坡长、坡形、坡度)和植被组合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利用137Cs元素示踪方法评估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坡面形态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自坡顶至坡脚,"直-凹"组合的坡型一般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起到"汇"的作用;但"凹-直/凸"组合的坡型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在土壤侵蚀方面起到"源"的作用;其他坡型,如直坡、凸坡、"直-凸"和复杂性坡型的土壤侵蚀模数介于两者之间。2坡面不同植被空间配置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坡面植被组合(自坡顶至坡脚)为荒草地-果园、有林地-其他植被类型组合和荒草地-其他植被类型的坡面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起到了一定"汇"的功能,但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的景观坡面(无水土保持措施)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表现为土壤侵蚀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植被空间配置 坡型 土壤侵蚀 “源、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嫩江、哈尔滨夏季降雨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缪驰远 汪亚峰 郑袁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2,48,共5页
基于48 a来的夏季降雨资料,选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嫩江、哈尔滨夏季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近年来夏季降雨在29-38 a尺度周期变化最明显,模值最大,能量最强;嫩江夏季降雨在19-30 a周期变化较强,能量值较大;... 基于48 a来的夏季降雨资料,选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嫩江、哈尔滨夏季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近年来夏季降雨在29-38 a尺度周期变化最明显,模值最大,能量最强;嫩江夏季降雨在19-30 a周期变化较强,能量值较大;2个周期变化都具有随时间推移能量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当前嫩江、哈尔滨夏季降雨均处于枯水大周期内,在未来较长时间里,夏季降雨量将低于多年平均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 哈尔滨 降雨 小波分析 Morl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地长期定位试验的铁改性木本泥炭修复中轻度镉砷污染稻田效果与土壤健康效应评价
15
作者 崔雪丹 段桂兰 +6 位作者 王向琴 李志丰 窦飞 杜衍红 袁雨珍 刘传平 李芳柏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8-620,共13页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多关注农产品达标率和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下降的比例,而对于修复材料影响土壤健康则较少关注。在韶关、惠州两地中轻度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开展了为期3年6季的定位试验,在每年早稻、晚稻种植前,分别向试验小区施...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多关注农产品达标率和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下降的比例,而对于修复材料影响土壤健康则较少关注。在韶关、惠州两地中轻度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开展了为期3年6季的定位试验,在每年早稻、晚稻种植前,分别向试验小区施加还原铁粉、木本泥炭和铁改性木本泥炭,研究镉砷同步钝化效果,同时,对测定的所有土壤健康指标按照理化性质(pH、OM、CEC)、重金属含量(稻米Cd、稻米As、土壤有效态Cd、土壤有效态As)及稻米产量进行分组并构建评分函数,评价铁改性木本泥炭对土壤健康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可显著降低稻米镉、砷含量,下降率可分别达到47.8%和61.2%;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As含量,下降率可分别达到60.4%和69.8%;可显著提高稻米产量,增产率可达17%。同时,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提升了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值),3年间,韶关、惠州试验地土壤pH分别平均提升0.35、0.37个单位,有机质分别平均提升0.50、2.02 g·kg^(-1),CEC值平均提高1.27、1.49 cmol·kg^(-1),显著地提升了土壤质量。土壤健康指数评价表明,施加铁改性木本泥炭极大地提高了总体健康指数,土壤健康状况达到高等水平以上。尽管惠州试验地的土壤健康指数高于韶关,但铁改性木本泥炭对韶关试验地土壤健康指数的提升更显著,这可能与韶关试验地土壤健康质量指数本底值较低有关。研究结果为铁改性木本泥炭在土壤修复中的长期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砷复合污染 镉砷有效性 稻米镉砷含量 铁改性木本泥炭 土壤健康效应评价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冬青属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兰玉婷 王双蕾 +3 位作者 李征珍 冯金朝 王晓东 石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沙冬青属植物具有抗寒、抗旱、抗盐碱等特性,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和筛选天然抗逆基因库的理想材料。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沙冬青属植物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为发掘其相关抗逆蛋白质及探... 沙冬青属植物具有抗寒、抗旱、抗盐碱等特性,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和筛选天然抗逆基因库的理想材料。非生物胁迫是限制沙冬青属植物生长发育及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为发掘其相关抗逆蛋白质及探索抗逆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沙冬青属植物应答逆境胁迫的相关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综述沙冬青属植物对低温、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蛋白质组学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在非生物胁迫下沙冬青属植物蛋白质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特定的蛋白质网络以及相关逆境应答机制,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沙冬青属植物抗逆分子机制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属 蛋白质组学 非生物胁迫 抗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县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琳 卫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0-1148,共9页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作为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和退耕还林还草核心区,探究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驱动因素和权衡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基于RUSLE、CASA和In VEST模型,分析了陕北志丹县2000-201...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作为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和退耕还林还草核心区,探究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驱动因素和权衡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基于RUSLE、CASA和In VEST模型,分析了陕北志丹县2000-2018年土壤保持、碳固存和水源供给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的驱动因子和权衡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志丹县土壤保持、碳固存(以C计)和水源供给都呈现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99 t·hm^(-2)·a^(-1)、426 g·m^(-2)·a^(-1)和122 mm。地形、气候和植被生长状况等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强于土地利用类型等人为因素,并且多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大于单一因子。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异质性最主要的因子是坡度,其次是NDVI,碳固存服务空间异质性受降雨、NDVI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源供给服务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降雨和土地利用类型。志丹县土壤保持和碳固存、土壤保持和水源供给以及碳固存和水源供给之间的关系整体上分别表现为弱协同、弱协同和协同作用,并在空间上具有异质性。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复杂关系及其驱动因子差异,可为黄土高原县域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 地理探测器 权衡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18
作者 程鹏 李叙勇 孙明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4-642,共9页
建立营养物参照状态是河流水污染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系统论述了参照状态的各种内涵,重点分析了国外建立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各种方法及优缺点,并分析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参照状... 建立营养物参照状态是河流水污染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系统论述了参照状态的各种内涵,重点分析了国外建立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各种方法及优缺点,并分析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参照状态根据允许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可有多种含义:最小干扰状态、历史状态、最少干扰状态和最佳可达成状态。其中,最少干扰状态和最佳可达成状态在现实管理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参照河流百分比法是建立营养物参照状态的首选方法,但中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参照点变得越来越少。当参照点不存在时,一般河流百分比法是参照河流百分比法的替代方法,然而一般河流百分比法和参照河流百分比法的匹配性关系并不完全保持一致。由于栖息地退化等因素对生物完整性的影响程度可能比营养物浓度更大,生物响应法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困难的。流域模型法虽然有众多优点,但是数据要求较高,并且常用流域模型的机理与中国有较大差距,在中国应用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中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数据要求,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代表的简易模型方法在中国应有最大的适用性。然而,环境因素与营养物质间的关系往往都是非线性的,今后应着重研究建立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方法。此外,还应加强季风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季节性差异与年际差异研究,并在全国层面上根据自然因素划分适当规模的生态区,分区确定各生态区的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营养物参照状态 河流百分比法 生物响应法 多元线性回归法 流域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祖厉河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廖洪圣 卫伟 石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8-918,共11页
黄土丘陵区作为中国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形势严峻,准确评估其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规律,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驱动机理,对于指导当地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祖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USLE土壤侵蚀评估模型,结合转移矩阵、空间自相... 黄土丘陵区作为中国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形势严峻,准确评估其土壤侵蚀时空变化规律,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驱动机理,对于指导当地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祖厉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USLE土壤侵蚀评估模型,结合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地学统计分析工具,对2000-2020年间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背后驱动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2000-2020年祖厉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以微度和轻度为主,20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299×10^(3)t∙km^(−2)∙a^(−1)下降至635 t∙km^(−2)∙a^(−1),即侵蚀强度等级由轻度侵蚀降为微度侵蚀。2)2000-2010年期间,约有1.968×10^(3)km^(2)的区域土壤侵蚀状况向良性方向发展,占流域总面积的18.4%;而在2010-2020年间,约有3.089×10^(3)km^(2)的区域土壤侵蚀情况得到改善,占流域总面积的28.9%,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3)祖厉河流域土壤侵蚀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会宁县与安定区交界处以及流域西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低-低”聚集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和西南部沿岸平原地区,20年来该“高-高”和“低-低”聚集类型面积逐年减少。4)降水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首要因素,梯田在改善土壤侵蚀状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因子与人类活动因子之间的共同作用塑造了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未来水土保持治理重点应聚焦于低温干旱、高海拔、地势陡峭、植被覆盖低、土壤砂粉化程度高和梯田分布少等条件的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祖厉河流域 转移矩阵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海水养殖贝类与藻类碳汇能力评估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李昂 刘存歧 +1 位作者 董梦荟 李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浅海贝类与藻类养殖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海域碳汇潜力、完成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获取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采用系统综合法对河北省海水养殖贝类与藻类的碳汇能力... 【目的】探讨浅海贝类与藻类养殖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海域碳汇潜力、完成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获取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采用系统综合法对河北省海水养殖贝类与藻类的碳汇能力进行评估。【结果】2010年河北省海水养殖总产量3.29×105t,其中滤食性贝类占绝大部分,产量为2.91×105t。通过收获海水养殖贝类与藻类可实现碳汇作用约2.75×104t,其中贝类软体组织中9259.35t、贝壳中18152.57t、大型藻类藻体中33.76t,相当于减排CO21.01×105t,折合人民币6038万元。此外,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可实现碳汇作用2.74×104~6.91×104t。【结论】通过收获海水养殖贝类与藻类可以实现显著的碳汇作用,结合目前河北省适宜进行养殖的浅海滩涂利用率尚不足10%的现状,今后应着力发展基于贝类与藻类养殖的碳汇渔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大型藻类 碳汇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