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SCI分析学科发展——以近15年的MBR研究状况为例
被引量:
8
1
作者
徐慧芳
郑祥
樊耀波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8,51,共5页
通过统计分析SCI收录的膜生物反应器(MBR)论文,可以快速了解MBR技术目前的应用领域,及时把握该技术发展新的动向与发展前沿,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保证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本文利用美国ISI发布的SCI网络版期刊源获得的1991-2005年SCI(美国...
通过统计分析SCI收录的膜生物反应器(MBR)论文,可以快速了解MBR技术目前的应用领域,及时把握该技术发展新的动向与发展前沿,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保证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本文利用美国ISI发布的SCI网络版期刊源获得的1991-2005年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WEB版收录的有关MBR技术的论文,从机构分布、期刊分布、TOP10的作者、及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分析了MBR论文的年分布、学科分布。分析结果表明,MBR在环境领域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日本、英国、法国与美国是较早开展MBR研究的国家,中国、德国与韩国对MBR的研究相对较晚,但近年的发展较快。废水处理是MBR的传统研究领域,但近年来利用MBR进行废气处理与污泥处理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引文索引
文献计量学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和小麦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晓婷
陈瑞蕊
+3 位作者
井忠旺
冯有智
姚童言
林先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稻麦轮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水稻和小麦的根际效应及其对土壤功能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利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典型乌栅土壤,同时分别设置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通过比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活性组分含量、脱氢...
稻麦轮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水稻和小麦的根际效应及其对土壤功能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利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典型乌栅土壤,同时分别设置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通过比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活性组分含量、脱氢酶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的差异,研究植稻和植麦土壤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及主要细菌种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脱氢酶活性(DHA)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细菌阿尔法(Alpha)多样性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稻各指标根际效应(DOC:2.07%,MBC:8.61%,DHA:41.11%,DON:61.07%,Chao1指数:7.62%)均小于小麦对应指标的根际效应(DOC:3.37%,MBC:22.62%,DHA:44.48%,DON:71.43%,Chao1指数:16.59%);小麦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分布之间的差异显著大于水稻。以上结果表明,与旱作小麦相比,水稻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差异较小,水稻根际效应较小,有利于光合碳及土壤养分的运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非根际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结果从新的角度阐释了根际效应及其对稻麦轮作土壤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根际效应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粉末活性炭预沉积强化超滤膜处理微污染水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魏朝成
于彩虹
徐磊
《矿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58-466,共9页
针对超滤膜对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效果不佳、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本研究以粉末活性炭(PAC)为负载材料,在100 kDa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表面形成动态膜,分析超滤膜对微污染水中DOM的截留能力和作用机制,并运用接触角测量仪(CA)、傅里叶...
针对超滤膜对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效果不佳、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本研究以粉末活性炭(PAC)为负载材料,在100 kDa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表面形成动态膜,分析超滤膜对微污染水中DOM的截留能力和作用机制,并运用接触角测量仪(C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过滤前后膜表面的亲疏水性、物质组成及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AC能显著提升超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溶解性有机碳(DOC)、UV254和蛋白质类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4.4%和91.1%;与PVDF新膜片相比,动态超滤膜表面亲水性更好;PAC形成的疏松滤饼层,可以有效避免DOM与超滤膜的直接接触,减缓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超滤
粉末活性炭
膜通量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SCI分析学科发展——以近15年的MBR研究状况为例
被引量:
8
1
作者
徐慧芳
郑祥
樊耀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文献情报
中心
中国
人民大学
环境
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8,51,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06AA06Z333)
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0206101.201.301)
文摘
通过统计分析SCI收录的膜生物反应器(MBR)论文,可以快速了解MBR技术目前的应用领域,及时把握该技术发展新的动向与发展前沿,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保证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本文利用美国ISI发布的SCI网络版期刊源获得的1991-2005年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WEB版收录的有关MBR技术的论文,从机构分布、期刊分布、TOP10的作者、及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分析了MBR论文的年分布、学科分布。分析结果表明,MBR在环境领域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日本、英国、法国与美国是较早开展MBR研究的国家,中国、德国与韩国对MBR的研究相对较晚,但近年的发展较快。废水处理是MBR的传统研究领域,但近年来利用MBR进行废气处理与污泥处理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关键词
科学引文索引
文献计量学
统计分析
Keywords
SCI
cocumentary metrology
statistical analysis
分类号
G255.5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和小麦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晓婷
陈瑞蕊
井忠旺
冯有智
姚童言
林先贵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
研究
所)
中国科学院
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859)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区域重点项目(KFJ-STS-QYZD-02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三五"计划领域前沿项目(ISSASIP1639)
固原海绵城市建设及运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SCHM-2018)联合资助~~
文摘
稻麦轮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但水稻和小麦的根际效应及其对土壤功能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利用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典型乌栅土壤,同时分别设置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通过比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活性组分含量、脱氢酶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的差异,研究植稻和植麦土壤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和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及主要细菌种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脱氢酶活性(DHA)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细菌阿尔法(Alpha)多样性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稻各指标根际效应(DOC:2.07%,MBC:8.61%,DHA:41.11%,DON:61.07%,Chao1指数:7.62%)均小于小麦对应指标的根际效应(DOC:3.37%,MBC:22.62%,DHA:44.48%,DON:71.43%,Chao1指数:16.59%);小麦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分布之间的差异显著大于水稻。以上结果表明,与旱作小麦相比,水稻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差异较小,水稻根际效应较小,有利于光合碳及土壤养分的运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非根际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结果从新的角度阐释了根际效应及其对稻麦轮作土壤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根际效应
细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主坐标分析
Keywords
Rice-wheat rotation
Rhizosphere effect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oA)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粉末活性炭预沉积强化超滤膜处理微污染水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魏朝成
于彩虹
徐磊
机构
中国
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
环境
工程
学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
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58-46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7029)。
文摘
针对超滤膜对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效果不佳、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本研究以粉末活性炭(PAC)为负载材料,在100 kDa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表面形成动态膜,分析超滤膜对微污染水中DOM的截留能力和作用机制,并运用接触角测量仪(C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过滤前后膜表面的亲疏水性、物质组成及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AC能显著提升超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对溶解性有机碳(DOC)、UV254和蛋白质类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4.4%和91.1%;与PVDF新膜片相比,动态超滤膜表面亲水性更好;PAC形成的疏松滤饼层,可以有效避免DOM与超滤膜的直接接触,减缓膜污染。
关键词
微污染水
超滤
粉末活性炭
膜通量
膜污染
Keywords
micro-polluted water
ultrafiltration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membrane flux
membrane fouling
分类号
X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SCI分析学科发展——以近15年的MBR研究状况为例
徐慧芳
郑祥
樊耀波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稻和小麦根际效应及细菌群落特征的比较研究
王晓婷
陈瑞蕊
井忠旺
冯有智
姚童言
林先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粉末活性炭预沉积强化超滤膜处理微污染水的效应研究
魏朝成
于彩虹
徐磊
《矿业科学学报》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