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4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清洁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振群 常鸿 +6 位作者 欧国标 张振涛 李晓琼 徐鹏 杨俊玲 张化福 戚富强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6-1041,共6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只有立足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才能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结构转型道路。首先总结了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指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动摇,开展煤炭资源的高...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只有立足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才能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结构转型道路。首先总结了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指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动摇,开展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成为必由之路;进而概述了我国传统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主要包括煤炭加工技术、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煤炭燃后处理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随后,对新型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最后,展望了我国未来煤炭产业发展道路,当前主要洁净煤前沿技术,以及煤炭超临界水气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都将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煤炭资源 洁净煤技术 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胺法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青 张振涛 +3 位作者 王瑞祥 张化福 杨俊玲 吴宏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燃煤电厂的烟气是CO_(2)长期、稳定、集中的来源,减缓温室效应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即从电厂烟气中捕集CO_(2),其中醇胺溶液吸收法是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其存在再生能耗高的缺点。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流程,... 燃煤电厂的烟气是CO_(2)长期、稳定、集中的来源,减缓温室效应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即从电厂烟气中捕集CO_(2),其中醇胺溶液吸收法是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其存在再生能耗高的缺点。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流程,针对醇胺溶液碳捕集技术,从吸收剂的发展、吸收过程工艺优化、再生过程工艺优化和复合工艺优化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基于醇胺溶液的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未来应注重开发高吸收速率、低再生消耗、低胺耗的新型醇胺吸收剂;在工艺优化方面,吸收/再生过程工艺优化要提高吸收/解吸速率,降低能耗;复合工艺优化要合理耦合多种单一工艺优化方法,以更大程度地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醇胺吸收剂 化学吸收法 CO_(2)吸收 CO_(2)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储能技术研究”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3
作者 何青 居文平 +2 位作者 王俊杰 王宏刚 刘展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01-I0004,共4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中国已经全面开始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在此基础上,储能技术成为了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中国已经全面开始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在此基础上,储能技术成为了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不稳定、间歇性的能源成为了一大挑战。长时储能系统通过将过剩的电力转换为化学能、机械能或热能等形式进行存储,然后在需要时释放回电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 关键举措 高比例新能源 能源转型 窗口期 电力系统 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驱油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扩张流变研究
4
作者 楚艳苹 高峰 +2 位作者 张伟华 张磊 张路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968,共8页
采用旋转滴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和石油磺酸盐(PS)的界面扩张流变特性。考察了振荡频率、表面活性剂浓度、油相、界面张力对界面模量的影响,比较了HABS和PS的界面膜强度和界面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HABS的亲水... 采用旋转滴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和石油磺酸盐(PS)的界面扩张流变特性。考察了振荡频率、表面活性剂浓度、油相、界面张力对界面模量的影响,比较了HABS和PS的界面膜强度和界面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HABS的亲水亲油平衡能力比PS强,能将癸烷-水界面张力和原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0.01 mN/m数量级。HABS和PS分子间均以静电斥力为主,扩散-交换过程主导,界面膜黏性较大。在癸烷-水界面,分子尺寸较小的HABS扩散-交换更快,界面膜的黏性比PS高,扩张模量在高浓度时降低得更明显;原油中活性组分在原油-水界面上混合吸附,造成HABS和PS界面膜的黏弹特性相似。HABS与原油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在将界面张力降低至0.01 mN/m数量级的同时,还能维持一定的界面膜强度,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滴法 界面张力 界面扩张模量 重烷基苯磺酸盐 石油磺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酸李果实多糖的理化性质、功能及其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温辉珍 杨子 +1 位作者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信学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7-66,共10页
该研究以去核后的新疆酸李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热缓冲液提取法制得酸李果实多糖(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 polysaccharides,PCP),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功能和流变学特性。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PCP中含中性糖(37.21±5.0... 该研究以去核后的新疆酸李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热缓冲液提取法制得酸李果实多糖(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 polysaccharides,PCP),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功能和流变学特性。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PCP中含中性糖(37.21±5.06)%、酸性糖(70.89±3.41)%和蛋白质(0.82±0.11)%,是一种由岩藻糖(Fuc)、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木糖(Xyl)和甘露糖(Man)组成的大分子酸性杂多糖,各单糖物质的量百分比为0.42%、7.50%、26.39%、28.51%、29.15%、3.33%和4.70%,相对分子质量为1248.33 kDa,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观上表现出光滑致密的层状结构。功能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CP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以及持水和持油性能,并具备良好的促乳化性能和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PCP水溶液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剪切稀化特性,其表观黏度存在浓度和温度依赖性,并受金属盐离子的种类和添加量的影响,同时,PCP具有良好的水溶液凝胶化倾向,而金属离子的引入可促进PCP水凝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酸李 多糖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式热源塔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雷 张化福 +3 位作者 张振涛 杨俊玲 章学来 Ramadan Abdelhamed EIGAMAL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8,共13页
介绍了开式热源塔的2种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塔内气液热质交换对热源塔技术,系统总结了开式热源塔的结构组件、防冻液、传热传质特性和适用性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开式热源塔在防冻液开发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热点及主要进展。虽然开式热... 介绍了开式热源塔的2种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塔内气液热质交换对热源塔技术,系统总结了开式热源塔的结构组件、防冻液、传热传质特性和适用性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开式热源塔在防冻液开发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热点及主要进展。虽然开式热源塔技术仍存在防冻液不够安全环保,具有腐蚀性和毒性且再生技术不够稳定,能耗过高等缺点,但开式热源塔换热强度大、采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在建筑供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开式热源塔技术将朝着更高效稳定、更安全环保、更节能低碳的方向发展,构建更佳绿色低碳的供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塔 开式热源塔 低温采热 传热传质 防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轮式压缩机喘振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一凡 刘杰 +4 位作者 李亚南 郝佳豪 越云凯 杨俊玲 张振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82,共14页
在大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中,叶轮式压缩机的性能是决定整个储能系统能否高效运行的关键。喘振只能被抑制,无法消除,是叶轮式压缩机的固有特性之一,严重影响了叶轮式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稳定性。因此,防喘振技术是确保叶轮式压缩机安... 在大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中,叶轮式压缩机的性能是决定整个储能系统能否高效运行的关键。喘振只能被抑制,无法消除,是叶轮式压缩机的固有特性之一,严重影响了叶轮式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稳定性。因此,防喘振技术是确保叶轮式压缩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尤其在压缩气体储能系统中压缩机频繁启停的工况下更为重要。本文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叶轮式压缩机防喘振技术的文献,阐述了叶轮式压缩机喘振产生的机理、判别方法以及喘振发生时的流场变化等物理特性;着重综述了通过限制压缩机入口流量防止喘振发生的被动控制、通过改变压缩机性能防止喘振的主动控制以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主/被动控制3种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基于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的压缩机喘振检测技术;展望了叶轮式压缩机防喘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分析表明,通过对叶轮式压缩机喘振物理特性的详细分析,设计出叶轮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策略,结合喘振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压缩机喘振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气体储能 叶轮式压缩机 喘振 流场分析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气体吸附纯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守成 徐洪波 彭楠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9,共9页
高纯度气体在诸多应用场景下都是一种必需品,其生产离不开气体纯化过程。吸附提纯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纯化方式,其基于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以实现气体分离,除去杂质气体。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在气体吸附提纯领域具... 高纯度气体在诸多应用场景下都是一种必需品,其生产离不开气体纯化过程。吸附提纯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纯化方式,其基于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以实现气体分离,除去杂质气体。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在气体吸附提纯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备受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本文对MOFs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其应用于气体吸附纯化领域的优点,介绍了该方面常用的研究方法,列举了一些MOFs应用于多种气体(如H_(2)、碳氢化合物和稀有气体等)吸附提纯方面的研究,并对MOFs在该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吸附 气体纯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互补的吸收式热泵用于宽温区冷热兼供系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鹿丁 刘子健 +2 位作者 申涛 陈润东 公茂琼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实现集中式冷热管网无法覆盖的分布式区域的低碳冷热兼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冷热兼供系统,利用光热、地热、余热、生物质和空气能等多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20~90℃宽温区冷热兼...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实现集中式冷热管网无法覆盖的分布式区域的低碳冷热兼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冷热兼供系统,利用光热、地热、余热、生物质和空气能等多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20~90℃宽温区冷热兼供,适用于乡村、城镇、工业园等分布式区域。基于Aspen构建了系统模型,并搭建了一套原理样机。样机利用真空管集热器捕集光热能,并引入天然气补燃平衡光热负荷波动;通过载热/载冷介质循环及阀组切换,利用单套吸收式热泵及室外冷热一体机,拖动多套室内供热/供冷末端。原理样机在济南进行了环境测试,整个测试期间光热占比可达35%。通过燃气比例调节,实现全天候稳定供能;通过液位控制,实现了大范围的浓度调节,使样机能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高效运行。研究发现:当冷却水温度在30~20℃变化时,-20℃制冷COP为0.30~0.43,7℃制冷COP为0.70~0.78;当蒸发温度在-15~20℃变化时,45℃供热COP为1.40~1.90,80℃供热COP为1.35~1.56。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太阳能热驱动和空气能回收,该系统可再生能源比例超过50%;相较燃气壁挂炉和电空调的传统方式,新型系统全年运行费用降低54%,碳排放降低44%,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泵 多能互补 冷热兼供 可再生能源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研究
10
作者 闫飞 马骋 +3 位作者 徐志成 宫清涛 张磊 张路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1,共7页
研究了不同结构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质,获得了发泡能力(FC)、携液量、泡沫膨胀系数(FE)、排液半衰期、泡沫半衰期、泡沫数量、泡沫分散度(PDI)等各项参数,探究了分子结构中引入氧丙烯(PO)基团和氧乙烯(EO)基团对泡沫性质的... 研究了不同结构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质,获得了发泡能力(FC)、携液量、泡沫膨胀系数(FE)、排液半衰期、泡沫半衰期、泡沫数量、泡沫分散度(PDI)等各项参数,探究了分子结构中引入氧丙烯(PO)基团和氧乙烯(EO)基团对泡沫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弱疏水的PO链不能有效结合水分子,液膜排液速度较快,泡沫稳定性较差;亲水的EO基团的引入削弱了离子头间的静电斥力,并增强表面吸附膜结合水分子的能力,降低泡沫体系的排液速率,提高体系的泡沫性能;过长的EO链破坏表面膜的紧密排列,不利于表面张力降低,泡沫性能变差。C12E3C分子的结构优势使其将表面张力降至22 mN/m,表现出最佳的发泡能力和稳定性,能同时稳定大小泡沫,并在12 h后形成稳定持久的干泡。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索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在泡沫体系中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PO数 EO数 发泡能力 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波段激光驱动极紫外光刻光源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吕天皓 宋艳洁 +3 位作者 宗楠 张申金 薄勇 彭钦军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5,共8页
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13.5 nm的极紫外光源,用于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而10.6μm CO_(2)气体激光是商用极紫外光刻机的驱动光源。固体激光由于插头效率高、输出功率/能量可扩展性强等优点,有望在未来成为新一代驱动光源。归纳了产生极紫... 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13.5 nm的极紫外光源,用于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而10.6μm CO_(2)气体激光是商用极紫外光刻机的驱动光源。固体激光由于插头效率高、输出功率/能量可扩展性强等优点,有望在未来成为新一代驱动光源。归纳了产生极紫外光源的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综述了10.6μm CO_(2)气体激光器、1μm和2μm固体激光3种红外波段激光在驱动等离子体产生极紫外光和光学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1μm和2μm固体激光器作为驱动光源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对红外波段激光驱动极紫外光刻光源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极紫外光刻光源 激光-等离子体作用 固体激光器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MVC系统的水蒸气压缩机研究进展
12
作者 潘家军 张化福 +3 位作者 张振涛 杨俊玲 孟祥文 吴宏伟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8,共11页
机械蒸汽压缩(MVC)系统是一种将低温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可达到节能、减碳目的的一种节能技术。压缩机作为MVC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主要对水蒸气压缩机的热力学性能及结构性能进行综述,提出相关... 机械蒸汽压缩(MVC)系统是一种将低温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可达到节能、减碳目的的一种节能技术。压缩机作为MVC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主要对水蒸气压缩机的热力学性能及结构性能进行综述,提出相关优化建议及改进思路,为后续对水蒸气压缩机性能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压缩机 MVC系统 热力学性能 几何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极片干燥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然 徐鹏 +4 位作者 李晓琼 张振涛 赵炳贵 杨俊玲 王昱潭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5-1407,共13页
溶剂湿份含量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的关键因素。锂电材料孔隙中的溶剂和杂质残留会与电池的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电解液成分变化,最终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同时增加极片内阻,减少循环寿命,引发安全隐患。干燥工序对控制成品溶剂含量、... 溶剂湿份含量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的关键因素。锂电材料孔隙中的溶剂和杂质残留会与电池的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电解液成分变化,最终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同时增加极片内阻,减少循环寿命,引发安全隐患。干燥工序对控制成品溶剂含量、影响晶体结构至关重要,干燥参数的选择直接关联产品质量。探讨了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常见干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对以物料尺度溶剂湿份迁移过程为代表的热质传递规律进行论述,介绍了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与新兴的3D干燥模型;分析了典型干燥工艺参数与物料性质对锂离子电池极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展望了锂离子电池干燥多技术耦合发展等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锂离子电池极片干燥“提质降耗”与自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干燥技术 干燥机理 典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温区热电制冷器的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
14
作者 张泓玮 赵玉强 +2 位作者 周敏 李来风 周远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建立了液氮温区热电制冷器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采用锑化铋合金作n型腿,钇钡铜氧高温超导材料作被动分支,分析了热电臂几何尺寸和焊料层参数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臂长度和焊料层厚度对制冷性能有... 建立了液氮温区热电制冷器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采用锑化铋合金作n型腿,钇钡铜氧高温超导材料作被动分支,分析了热电臂几何尺寸和焊料层参数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臂长度和焊料层厚度对制冷性能有显著影响。将热电臂长度从12.5 mm增加到21 mm,可以使最大制冷温差从5.4 K提高至6.2 K,性能提升14.8%;将焊料层厚度减小到0.2 mm,最大制冷温差可达6.5 K,性能提升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电制冷器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制冷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青砂岩抗拉特征及能量耗散规律研究
15
作者 赵环帅 潘永泰 +6 位作者 乔鑫 王星宇 岳帆凯 黄嘉诚 李凯宁 马壮 郭彩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852,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加载速率下青砂岩抗拉特征及能量耗散规律,结合室内试验与细观参数标定,建立青砂岩宏观-细观力学响应关系,采用颗粒流程序研究青砂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特性、破裂特征、裂纹扩展与能量耗散规律,得到如下结果。1)以加载速... 为探究不同加载速率下青砂岩抗拉特征及能量耗散规律,结合室内试验与细观参数标定,建立青砂岩宏观-细观力学响应关系,采用颗粒流程序研究青砂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特性、破裂特征、裂纹扩展与能量耗散规律,得到如下结果。1)以加载速率0.1m/s为分界点,青砂岩径向最大应力-应变呈现先缓慢、后快速增加的趋势,破裂后形成的微元体按照巴西劈裂方式再次加速破裂。2)加载速率小于0.1m/s时,青砂岩拉伸裂纹呈现小幅度波动趋势,未出现剪切裂纹;加载速率大于0.1m/s时,拉伸裂纹快速增加,剪切裂纹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裂纹扩展方向与加载方向垂直或呈一定的角度,水平方向上相对较少。裂纹扩展时间与加载速率负相关,加载速率为0.1~1m/s时,裂纹扩展时间基本上趋于稳定(1.757~0.951μs)。3)加载速率小于0.1m/s时,除动能波动较大外,其余耗散能量基本上呈现小幅度波动的趋势,加载速率大于0.1m/s时,耗散能量均快速增加。能量损失(动能)占主要部分,用于裂纹扩展的能量(阻尼能与摩擦能)大于裂纹生成的能量(黏结破坏能)。研究结果在细观层面深入地揭示了岩石破裂特征及能量耗散规律,亦可为岩石破碎时加载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砂岩 加载速率 巴西劈裂 抗拉特征 颗粒流模拟 裂纹扩展 能量耗散 能量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分割式机械蒸汽再压缩热泵精馏系统开发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廉文韬 吴小华 +2 位作者 杨鲁伟 侯超 宁旭丹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101,共9页
针对乙醇-水采用常规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精馏技术无法达到节能精馏需求,兼顾精馏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开发了一种外部工质分割式MVR热泵精馏系统;构建了液相采用NRTL方程、气相采用RK方程的NRTL-RK组合模型,用于拟合物系的热力学性质... 针对乙醇-水采用常规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精馏技术无法达到节能精馏需求,兼顾精馏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开发了一种外部工质分割式MVR热泵精馏系统;构建了液相采用NRTL方程、气相采用RK方程的NRTL-RK组合模型,用于拟合物系的热力学性质;借助Aspen Plus软件,对常规精馏、常规MVR热泵精馏、直接压缩式MVR热泵精馏和外部工质分割式MVR热泵精馏等4种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系统热力学性能、安全性等。结果表明,系统引入水作为循环工质,通过压缩水蒸气而非乙醇蒸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采用分割式结构,上精馏塔温差仅为3.54 ℃,有效减少了压缩机进出口温差;NRTL-RK组合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所构建的NRTL-RK组合模型可精确拟合乙醇-水物系的热力特性;所设计开发的外部工质分割式MVR热泵精馏系统,较常规乙醇精馏系统,可节约能源72.15%,可节约运行费用70.87%。该系统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节能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乙醇精馏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精馏系统 热泵 机械蒸汽再压缩(MVR)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藏茴香入血成分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谭玥玥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4 位作者 臧登 李淑萍 夏依丹·阿布力米提 信学雷 贺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3-623,共11页
研究藏茴香果实(Carum carvi L.)的抗白癜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利用质谱采集数据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鉴定藏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和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入血成分—靶基因—通路”网络,利用体外实验对藏茴香提取物及... 研究藏茴香果实(Carum carvi L.)的抗白癜风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利用质谱采集数据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鉴定藏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和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入血成分—靶基因—通路”网络,利用体外实验对藏茴香提取物及关键入血成分刺槐素进行药效验证。在藏茴香果实提取物中共鉴定出88种化学成分,SD大鼠含药血浆中鉴定出11个原型入血成分及26个代谢产物。预测了关键活性入血成分14个,关键靶点24个;体外实验显示刺槐素在10μmol/L时显示出与阳性药相当的促黑色素生成活性和酪氨酸酶活性,并显著上调了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酪氨酸酶(TYR)的表达水平。对藏茴香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初步阐明了其物质基础,为阐明藏茴香中刺槐素存在抗白癜风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茴香 UPLC-Q-Exactive-Orbitrap-HRMS 网络药理学 促黑活性 抗白癜风 刺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膜流动分布的止推气体轴承端面槽型优化研究
18
作者 雷彤 刘东 +2 位作者 徐晨曦 彭楠 杨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0,共10页
针对传统槽型结构参数研究体系对螺旋槽型止推气体轴承的承载性能提升的局限性,基于气膜流动分布研究建立了优化端面槽型形状的新参数体系。通过螺旋角控制的端面槽型形状差异性分析,提出了优化槽区入流方向的来流夹角这一关键槽型参数... 针对传统槽型结构参数研究体系对螺旋槽型止推气体轴承的承载性能提升的局限性,基于气膜流动分布研究建立了优化端面槽型形状的新参数体系。通过螺旋角控制的端面槽型形状差异性分析,提出了优化槽区入流方向的来流夹角这一关键槽型参数,并分析了不同来流夹角下的气膜流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来流夹角、入流角、出流角、入流半径与出流半径的端面槽型参数体系,通过参数寻优得到最优端面槽型形状;对比了优化槽型与传统结构参数槽型的承载性能与流场的差异,验证了该文所建立的参数体系可进一步提升止推气体轴承的承载性能,拓宽止推气体轴承的槽型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 端面槽型结构 流动分析 槽型优化参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氦贮罐的自增压理论模拟及实验研究
19
作者 郭梁 陈烨 +1 位作者 贾启明 谢秀娟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61-3571,共11页
针对11 m^(3)液氦贮罐建立了非热平衡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不同漏热量、充液率的液氦贮罐自增压过程。通过对液氦贮罐以液氦为工质进行了日蒸发率测试,并开展56.48%和70.26%两种充液率下的自增压实验,获得了稳定蒸发流量、罐内压力... 针对11 m^(3)液氦贮罐建立了非热平衡理论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不同漏热量、充液率的液氦贮罐自增压过程。通过对液氦贮罐以液氦为工质进行了日蒸发率测试,并开展56.48%和70.26%两种充液率下的自增压实验,获得了稳定蒸发流量、罐内压力、液氦温度和液位实验结果。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了内能的变化,确定56.48%和70.26%两种充液率下液氦贮罐漏热量分别为79.9 W和88.5 W,以及热量分配系数为3,验证了液氦贮罐的非热平衡模型的有效性。结合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分解,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压缩因子、质量和体积对液氦贮罐自增压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56.48%~70.26%范围内,充液率越高,漏热量越大,增压速率越大,且液氦区域热分层越显著;液氦温度实验曲线整体变化趋势接近线性增长。液氦贮罐过热氦气温度快速增长是导致压力增长的主要因素,降低气相温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增压速率、延长储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界面 预测 液氦贮罐 自增压 充液率 非热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氖液氮梯级蓄冷的液氢储能中冷能回收利用研究
20
作者 张赵雪 李正宇 +3 位作者 崔文慧 王倩 王志平 龚领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1-1741,I0001,I0003,共13页
为了解决液氢储能中能量时空错配问题及优先匹配合适应用场景,采用液氖、液氮、二氧化碳等工质联合梯级蓄冷的方法回收冷能,而后预冷旁路氢气再并入液化器补偿冷量以减小耗功。使用Aspen HYSYS软件建立蓄冷、释冷、冷能补偿等流程,并在... 为了解决液氢储能中能量时空错配问题及优先匹配合适应用场景,采用液氖、液氮、二氧化碳等工质联合梯级蓄冷的方法回收冷能,而后预冷旁路氢气再并入液化器补偿冷量以减小耗功。使用Aspen HYSYS软件建立蓄冷、释冷、冷能补偿等流程,并在优先回收低温区冷能的同时,从耦合跨临界CO_(2)燃料电池余热利用循环等方面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无增压蓄冷更有利于直接补偿液化器,氢气出口温度可达到273.7 K,?效率为81.65%。增压后蓄冷更侧重于增加输出功,且膨胀产生更多高温区冷能,如在130 K膨胀时氢气出口温度为299K,能量效率为86.07%,?效率为50.86%。对氦布雷顿两级膨胀和氢双压克劳特两种氢液化循环模拟计算均表明,补偿冷量可以有效降低液化耗功且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冷能回收利用 相变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