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8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酸李果实多糖的理化性质、功能及其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温辉珍 杨子 +1 位作者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信学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7-66,共10页
该研究以去核后的新疆酸李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热缓冲液提取法制得酸李果实多糖(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 polysaccharides,PCP),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功能和流变学特性。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PCP中含中性糖(37.21±5.0... 该研究以去核后的新疆酸李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热缓冲液提取法制得酸李果实多糖(Prunus cerasifera Ehrhart polysaccharides,PCP),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功能和流变学特性。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PCP中含中性糖(37.21±5.06)%、酸性糖(70.89±3.41)%和蛋白质(0.82±0.11)%,是一种由岩藻糖(Fuc)、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木糖(Xyl)和甘露糖(Man)组成的大分子酸性杂多糖,各单糖物质的量百分比为0.42%、7.50%、26.39%、28.51%、29.15%、3.33%和4.70%,相对分子质量为1248.33 kDa,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观上表现出光滑致密的层状结构。功能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CP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以及持水和持油性能,并具备良好的促乳化性能和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PCP水溶液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剪切稀化特性,其表观黏度存在浓度和温度依赖性,并受金属盐离子的种类和添加量的影响,同时,PCP具有良好的水溶液凝胶化倾向,而金属离子的引入可促进PCP水凝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酸李 多糖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界面张力驱油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扩张流变研究
2
作者 楚艳苹 高峰 +2 位作者 张伟华 张磊 张路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968,共8页
采用旋转滴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和石油磺酸盐(PS)的界面扩张流变特性。考察了振荡频率、表面活性剂浓度、油相、界面张力对界面模量的影响,比较了HABS和PS的界面膜强度和界面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HABS的亲水... 采用旋转滴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和石油磺酸盐(PS)的界面扩张流变特性。考察了振荡频率、表面活性剂浓度、油相、界面张力对界面模量的影响,比较了HABS和PS的界面膜强度和界面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HABS的亲水亲油平衡能力比PS强,能将癸烷-水界面张力和原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0.01 mN/m数量级。HABS和PS分子间均以静电斥力为主,扩散-交换过程主导,界面膜黏性较大。在癸烷-水界面,分子尺寸较小的HABS扩散-交换更快,界面膜的黏性比PS高,扩张模量在高浓度时降低得更明显;原油中活性组分在原油-水界面上混合吸附,造成HABS和PS界面膜的黏弹特性相似。HABS与原油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在将界面张力降低至0.01 mN/m数量级的同时,还能维持一定的界面膜强度,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滴法 界面张力 界面扩张模量 重烷基苯磺酸盐 石油磺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耦合碳分散镍催化的废塑料制氢
3
作者 赵濉 赵俊 +2 位作者 张磊 严峰 马望京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6,共8页
为实现废塑料制氢的高氢气产量和高氢气选择性,采用传统电炉和微波2种方法制备Ni/C催化剂,采用拉曼光谱、热重分析、SEM、TEM、XRD等方法对Ni/C催化剂和塑料脱氢后的碳产物进行表征,对比分析2种催化剂在微波辐照下对塑料脱氢效率和产物... 为实现废塑料制氢的高氢气产量和高氢气选择性,采用传统电炉和微波2种方法制备Ni/C催化剂,采用拉曼光谱、热重分析、SEM、TEM、XRD等方法对Ni/C催化剂和塑料脱氢后的碳产物进行表征,对比分析2种催化剂在微波辐照下对塑料脱氢效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探索2种方法合成的Ni/C催化剂活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合成的Ni/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微波加热和选择性断裂C—H键的能力,最终实现了53.1 mmol/g(g为塑料质量)和87%的氢气产量和氢气选择性;伴随塑料脱氢后产生的碳在催化剂表面沉积并结晶生长为高附加值碳纳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制氢 微波催化 Ni/C催化剂 氢气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Y_(0.2)Gd_(0.2)Er_(0.2)Yb_(0.2)Lu_(0.2))_(2)Zr_(2)O_(7)高熵陶瓷及其高温抗CMAS腐蚀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樊文楷 杨潇 +2 位作者 李宏华 李永 李江涛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稀土锆酸盐(Rare-earthzirconate,REZ)比传统钇稳定氧化锆(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ate,YSZ)材料更能抵抗环境中的钙镁铝硅氧化物(CMAS)腐蚀,因此在热障涂层领域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对锆酸盐类材料进行高熵化设计是提升其高温抗CMAS... 稀土锆酸盐(Rare-earthzirconate,REZ)比传统钇稳定氧化锆(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ate,YSZ)材料更能抵抗环境中的钙镁铝硅氧化物(CMAS)腐蚀,因此在热障涂层领域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对锆酸盐类材料进行高熵化设计是提升其高温抗CMAS腐蚀性能的有效方法。本工作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单相缺陷萤石结构的(Y_(0.2)Gd_(0.2)Er_(0.2)Yb_(0.2)Lu_(0.2))_(2)Zr_(2)O_(7)高熵稀土锆酸盐(High-entropy rare-earth zirconate,HE-REZ)粉体,并将无压烧结(Pressureless sintering,PLS)与冷等静压(Cold isostatic pressing,CIP)技术相结合高效制备了块体样品,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热学性能、力学性能,重点研究了抗CMAS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IP+PLS工艺可获得相对密度为98.6%的样品,在1300℃、CMAS腐蚀条件下其腐蚀深度仅为7YSZ的2.6%、锆酸钆(GZO)的22.6%。REZ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再加上高熵化带来的迟滞扩散效应,极大提升了样品的抗CMAS腐蚀性能。此外,相比于GZO,HE-REZ具有更高的硬度与杨氏模量、更大的线膨胀系数、更低的热导率,使得其力学、热学性能优于GZO。本研究制备的(Y_(0.2)Gd_(0.2)Er_(0.2)Yb_(0.2)Lu_(0.2))_(2)Zr_(2)O_(7)高熵陶瓷在热障材料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热障材料 锆酸盐 无压烧结 抗CMAS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中心化索引的区块链时空数据查询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俊杰 周喜 +2 位作者 马玉鹏 王保全 王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1-647,共7页
为提高区块链上时空数据查询效率,结合布谷鸟过滤器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去中心化索引的区块链时空数据查询方法。采用Geohash算法为链上时空数据建立聚集性空间数据编码,通过计算编码前缀和分布式哈希表间距离构建去中心化索引网络,设计... 为提高区块链上时空数据查询效率,结合布谷鸟过滤器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去中心化索引的区块链时空数据查询方法。采用Geohash算法为链上时空数据建立聚集性空间数据编码,通过计算编码前缀和分布式哈希表间距离构建去中心化索引网络,设计共轭布谷鸟时空索引结构实现对区块链时空数据的高效索引查询。实验通过搭建Hyperledger Fabric区块链网络,使用公开数据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相较于已有代表性方案取得了查询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区块链数据管理 时空数据 时空索引 超级账本 去中心化网络 布谷鸟过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气体吸附纯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守成 徐洪波 彭楠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9,共9页
高纯度气体在诸多应用场景下都是一种必需品,其生产离不开气体纯化过程。吸附提纯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纯化方式,其基于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以实现气体分离,除去杂质气体。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在气体吸附提纯领域具... 高纯度气体在诸多应用场景下都是一种必需品,其生产离不开气体纯化过程。吸附提纯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纯化方式,其基于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以实现气体分离,除去杂质气体。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在气体吸附提纯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备受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本文对MOFs材料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其应用于气体吸附纯化领域的优点,介绍了该方面常用的研究方法,列举了一些MOFs应用于多种气体(如H_(2)、碳氢化合物和稀有气体等)吸附提纯方面的研究,并对MOFs在该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吸附 气体纯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互补的吸收式热泵用于宽温区冷热兼供系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鹿丁 刘子健 +2 位作者 申涛 陈润东 公茂琼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实现集中式冷热管网无法覆盖的分布式区域的低碳冷热兼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冷热兼供系统,利用光热、地热、余热、生物质和空气能等多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20~90℃宽温区冷热兼...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实现集中式冷热管网无法覆盖的分布式区域的低碳冷热兼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冷热兼供系统,利用光热、地热、余热、生物质和空气能等多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20~90℃宽温区冷热兼供,适用于乡村、城镇、工业园等分布式区域。基于Aspen构建了系统模型,并搭建了一套原理样机。样机利用真空管集热器捕集光热能,并引入天然气补燃平衡光热负荷波动;通过载热/载冷介质循环及阀组切换,利用单套吸收式热泵及室外冷热一体机,拖动多套室内供热/供冷末端。原理样机在济南进行了环境测试,整个测试期间光热占比可达35%。通过燃气比例调节,实现全天候稳定供能;通过液位控制,实现了大范围的浓度调节,使样机能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高效运行。研究发现:当冷却水温度在30~20℃变化时,-20℃制冷COP为0.30~0.43,7℃制冷COP为0.70~0.78;当蒸发温度在-15~20℃变化时,45℃供热COP为1.40~1.90,80℃供热COP为1.35~1.56。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太阳能热驱动和空气能回收,该系统可再生能源比例超过50%;相较燃气壁挂炉和电空调的传统方式,新型系统全年运行费用降低54%,碳排放降低44%,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泵 多能互补 冷热兼供 可再生能源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研究
8
作者 闫飞 马骋 +3 位作者 徐志成 宫清涛 张磊 张路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1,共7页
研究了不同结构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质,获得了发泡能力(FC)、携液量、泡沫膨胀系数(FE)、排液半衰期、泡沫半衰期、泡沫数量、泡沫分散度(PDI)等各项参数,探究了分子结构中引入氧丙烯(PO)基团和氧乙烯(EO)基团对泡沫性质的... 研究了不同结构延展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质,获得了发泡能力(FC)、携液量、泡沫膨胀系数(FE)、排液半衰期、泡沫半衰期、泡沫数量、泡沫分散度(PDI)等各项参数,探究了分子结构中引入氧丙烯(PO)基团和氧乙烯(EO)基团对泡沫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弱疏水的PO链不能有效结合水分子,液膜排液速度较快,泡沫稳定性较差;亲水的EO基团的引入削弱了离子头间的静电斥力,并增强表面吸附膜结合水分子的能力,降低泡沫体系的排液速率,提高体系的泡沫性能;过长的EO链破坏表面膜的紧密排列,不利于表面张力降低,泡沫性能变差。C12E3C分子的结构优势使其将表面张力降至22 mN/m,表现出最佳的发泡能力和稳定性,能同时稳定大小泡沫,并在12 h后形成稳定持久的干泡。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索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在泡沫体系中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PO数 EO数 发泡能力 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波段激光驱动极紫外光刻光源研究进展
9
作者 吕天皓 宋艳洁 +3 位作者 宗楠 张申金 薄勇 彭钦军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8-335,共8页
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13.5 nm的极紫外光源,用于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而10.6μm CO_(2)气体激光是商用极紫外光刻机的驱动光源。固体激光由于插头效率高、输出功率/能量可扩展性强等优点,有望在未来成为新一代驱动光源。归纳了产生极紫... 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13.5 nm的极紫外光源,用于目前最先进的光刻机,而10.6μm CO_(2)气体激光是商用极紫外光刻机的驱动光源。固体激光由于插头效率高、输出功率/能量可扩展性强等优点,有望在未来成为新一代驱动光源。归纳了产生极紫外光源的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综述了10.6μm CO_(2)气体激光器、1μm和2μm固体激光3种红外波段激光在驱动等离子体产生极紫外光和光学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1μm和2μm固体激光器作为驱动光源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对红外波段激光驱动极紫外光刻光源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极紫外光刻光源 激光-等离子体作用 固体激光器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炭黑结构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赵宇航 余凤湄 +2 位作者 谭龙飞 芦艾 康明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1,共7页
为解决白炭黑补强液体硅橡胶加工流动性能与力学强度之间的矛盾,以3种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气相法白炭黑作为硅橡胶的补强填料,通过白炭黑粒径分析、硅橡胶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分析了表面特性和聚... 为解决白炭黑补强液体硅橡胶加工流动性能与力学强度之间的矛盾,以3种具有典型结构特征的气相法白炭黑作为硅橡胶的补强填料,通过白炭黑粒径分析、硅橡胶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分析了表面特性和聚集结构对硅橡胶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粒径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有机改性和聚集结构优化的气相法白炭黑HT200具有更小的聚集结构尺寸和更均匀的粒径分布;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种白炭黑中,HT200对液体硅橡胶的增黏效应最弱,当其填充量为50份时,胶料的黏度为1045 Pa·s,显著低于相同用量的IPC300和R812S填充液体硅橡胶的黏度,同时硅橡胶具有优异拉伸性能,拉断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8.2 MPa和1590%。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白炭黑表面有机改性和聚集结构优化,可以明显改善白炭黑在液体硅橡胶中的分散均匀性,降低白炭黑的增黏效用,有效协调液体硅橡胶加工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之间的矛盾,对高性能液体硅橡胶配方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液体硅橡胶 流变性能 硫化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任务增强的文本生成式事件要素抽取方法
11
作者 史张龙 周喜 +2 位作者 王震 马博 杨雅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176,共9页
事件要素抽取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抽取结构化的事件数据,为下游任务提供结构化输入。近年来,许多研究采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加提示学习的方式实现事件要素抽取,以模板槽位填空的形式完成该任务。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单模板单任务的方... 事件要素抽取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抽取结构化的事件数据,为下游任务提供结构化输入。近年来,许多研究采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加提示学习的方式实现事件要素抽取,以模板槽位填空的形式完成该任务。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单模板单任务的方法,但单一模板难以很好地捕捉事件要素实体间的结构依赖关系,其设计质量会影响最终的抽取结果;并且忽视了在进行多任务学习时,相似任务之间的促进作用。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增强的文本生成式事件要素抽取方法。具体地,分别构建了多模板指令增强任务模块与跨任务协同增强任务模块,以生成式模型作为共享主干网络,多种任务统一训练实现知识高效共享。该方法通过不同模板的指令增强,加强额外语义约束,提高了模型对指令的理解能力,通过跨任务的协同增强,使模型通过不同任务的互相监督,提高了模型对事件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在ACE05数据集和RAMS数据集上的全样本实验中,该方法的Arg-C值分别达到了74.1%和52.4%,达到了最优水平。同时具有优异的少样本性能,在少样本场景下实验,仅需一半的数据量就可以达到阅读理解方法的抽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要素抽取 信息抽取 提示学习 多任务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极片干燥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然 徐鹏 +4 位作者 李晓琼 张振涛 赵炳贵 杨俊玲 王昱潭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5-1407,共13页
溶剂湿份含量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的关键因素。锂电材料孔隙中的溶剂和杂质残留会与电池的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电解液成分变化,最终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同时增加极片内阻,减少循环寿命,引发安全隐患。干燥工序对控制成品溶剂含量、... 溶剂湿份含量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的关键因素。锂电材料孔隙中的溶剂和杂质残留会与电池的电解液发生反应,导致电解液成分变化,最终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同时增加极片内阻,减少循环寿命,引发安全隐患。干燥工序对控制成品溶剂含量、影响晶体结构至关重要,干燥参数的选择直接关联产品质量。探讨了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常见干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对以物料尺度溶剂湿份迁移过程为代表的热质传递规律进行论述,介绍了传统的连续介质模型与新兴的3D干燥模型;分析了典型干燥工艺参数与物料性质对锂离子电池极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展望了锂离子电池干燥多技术耦合发展等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锂离子电池极片干燥“提质降耗”与自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干燥技术 干燥机理 典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清洁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振群 常鸿 +6 位作者 欧国标 张振涛 李晓琼 徐鹏 杨俊玲 张化福 戚富强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6-1041,共6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只有立足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才能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结构转型道路。首先总结了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指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动摇,开展煤炭资源的高...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只有立足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才能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结构转型道路。首先总结了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指出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动摇,开展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成为必由之路;进而概述了我国传统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主要包括煤炭加工技术、煤炭清洁发电技术、煤炭燃后处理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随后,对新型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最后,展望了我国未来煤炭产业发展道路,当前主要洁净煤前沿技术,以及煤炭超临界水气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都将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煤炭资源 洁净煤技术 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贝克莱数液态金属对流换热特性在轨微重力实验
14
作者 刘贵林 尹钊 +7 位作者 杨金禄 宋研 乔梦文 郭佩 王倩 王正义 邓中山 刘静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4,共6页
针对缺少小尺寸流道低贝克莱数液态金属对流换热特性实验数据和计算关联式的问题,开展了在轨微重力环境(10−6g)下液态金属在矩形截面流道中低速流动的对流换热特性实验,有效避免了自然对流二次流对强迫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恒... 针对缺少小尺寸流道低贝克莱数液态金属对流换热特性实验数据和计算关联式的问题,开展了在轨微重力环境(10−6g)下液态金属在矩形截面流道中低速流动的对流换热特性实验,有效避免了自然对流二次流对强迫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恒热流边界条件,流道型面比为2.5,水力直径为2.86 mm,工作介质为铋铟锡共晶合金,熔点为60℃;实验贝克莱数范围为58~140;覆盖层流向湍流转变的过渡流,测得努塞尔数范围为4.7~5.5。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液态金属在矩形截面流道中层流和过渡流态的对流换热特性计算关联式,可为小尺寸流道采用液态金属作为换热介质的热设计工作提供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对流换热 低贝克莱数 过渡流 小尺寸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温区热电制冷器的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
15
作者 张泓玮 赵玉强 +2 位作者 周敏 李来风 周远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建立了液氮温区热电制冷器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采用锑化铋合金作n型腿,钇钡铜氧高温超导材料作被动分支,分析了热电臂几何尺寸和焊料层参数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臂长度和焊料层厚度对制冷性能有... 建立了液氮温区热电制冷器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采用锑化铋合金作n型腿,钇钡铜氧高温超导材料作被动分支,分析了热电臂几何尺寸和焊料层参数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电臂长度和焊料层厚度对制冷性能有显著影响。将热电臂长度从12.5 mm增加到21 mm,可以使最大制冷温差从5.4 K提高至6.2 K,性能提升14.8%;将焊料层厚度减小到0.2 mm,最大制冷温差可达6.5 K,性能提升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电制冷器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制冷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D工艺栅极驱动器总剂量效应
16
作者 许世萍 崔江维 +7 位作者 郑齐文 刘刚 邢康伟 李小龙 施炜雷 王信 李豫东 郭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3,共8页
针对一款BCD工艺栅极驱动器,采用环栅结构进行总剂量效应加固。通过^(60)Co γ辐照试验,对比了加固和非加固器件电学参数随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剂量辐射会导致器件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特性发生退化,出现转换电压下降与输出电流上升... 针对一款BCD工艺栅极驱动器,采用环栅结构进行总剂量效应加固。通过^(60)Co γ辐照试验,对比了加固和非加固器件电学参数随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剂量辐射会导致器件的输出电压与电流特性发生退化,出现转换电压下降与输出电流上升的现象,同时发现总剂量辐射对输出电阻几乎无影响。对比两种栅极驱动器辐照前后的测试结果,证明环栅加固方法对抑制总剂量辐射引起的边缘漏电有一定的效果,但辐照总剂量达到500 krad(Si)时,加固器件发生功能失效。通过仿真模拟各级晶体管辐射损伤对器件最终输出结果的影响,确定初级施密特反相器内阈值电压漂移影响转换电压,而末级晶体管阈值电压漂移导致输出高电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栅极驱动器 总剂量效应 环栅加固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胺法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魏青 张振涛 +3 位作者 王瑞祥 张化福 杨俊玲 吴宏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燃煤电厂的烟气是CO_(2)长期、稳定、集中的来源,减缓温室效应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即从电厂烟气中捕集CO_(2),其中醇胺溶液吸收法是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其存在再生能耗高的缺点。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流程,... 燃煤电厂的烟气是CO_(2)长期、稳定、集中的来源,减缓温室效应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即从电厂烟气中捕集CO_(2),其中醇胺溶液吸收法是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其存在再生能耗高的缺点。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流程,针对醇胺溶液碳捕集技术,从吸收剂的发展、吸收过程工艺优化、再生过程工艺优化和复合工艺优化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基于醇胺溶液的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未来应注重开发高吸收速率、低再生消耗、低胺耗的新型醇胺吸收剂;在工艺优化方面,吸收/再生过程工艺优化要提高吸收/解吸速率,降低能耗;复合工艺优化要合理耦合多种单一工艺优化方法,以更大程度地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醇胺吸收剂 化学吸收法 CO_(2)吸收 CO_(2)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分割式机械蒸汽再压缩热泵精馏系统开发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廉文韬 吴小华 +2 位作者 杨鲁伟 侯超 宁旭丹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101,共9页
针对乙醇-水采用常规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精馏技术无法达到节能精馏需求,兼顾精馏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开发了一种外部工质分割式MVR热泵精馏系统;构建了液相采用NRTL方程、气相采用RK方程的NRTL-RK组合模型,用于拟合物系的热力学性质... 针对乙醇-水采用常规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精馏技术无法达到节能精馏需求,兼顾精馏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开发了一种外部工质分割式MVR热泵精馏系统;构建了液相采用NRTL方程、气相采用RK方程的NRTL-RK组合模型,用于拟合物系的热力学性质;借助Aspen Plus软件,对常规精馏、常规MVR热泵精馏、直接压缩式MVR热泵精馏和外部工质分割式MVR热泵精馏等4种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系统热力学性能、安全性等。结果表明,系统引入水作为循环工质,通过压缩水蒸气而非乙醇蒸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采用分割式结构,上精馏塔温差仅为3.54 ℃,有效减少了压缩机进出口温差;NRTL-RK组合模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所构建的NRTL-RK组合模型可精确拟合乙醇-水物系的热力特性;所设计开发的外部工质分割式MVR热泵精馏系统,较常规乙醇精馏系统,可节约能源72.15%,可节约运行费用70.87%。该系统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节能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乙醇精馏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精馏系统 热泵 机械蒸汽再压缩(MVR)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直线压缩机气体轴承模拟
19
作者 孔繁臣 张硕 +3 位作者 唐明生 邹慧明 胡舟航 田长青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1-288,共8页
直线压缩机性能优越,具有良好的容量调节能力,能够提升系统效率、适应多样化运行工况,在制冷、低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气体轴承技术可实现直线压缩机的无油润滑和高可靠性。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制冷剂,低GWP、OGP为0且具有良好的... 直线压缩机性能优越,具有良好的容量调节能力,能够提升系统效率、适应多样化运行工况,在制冷、低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气体轴承技术可实现直线压缩机的无油润滑和高可靠性。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制冷剂,低GWP、OGP为0且具有良好的性能。以二氧化碳为制冷剂,建立多孔质气体轴承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对多孔质材料厚度、气隙厚度、供气压力、偏心率对气体轴承耗气量和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响应曲面法确定了最佳设计参数组合为气隙厚度10.0~11.1μm、多孔质材料厚度为2.11~3.50 mm,为二氧化碳直线压缩机气体轴承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压缩机 气体轴承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轮式压缩机喘振问题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一凡 刘杰 +4 位作者 李亚南 郝佳豪 越云凯 杨俊玲 张振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9-282,共14页
在大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中,叶轮式压缩机的性能是决定整个储能系统能否高效运行的关键。喘振只能被抑制,无法消除,是叶轮式压缩机的固有特性之一,严重影响了叶轮式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稳定性。因此,防喘振技术是确保叶轮式压缩机安... 在大型压缩气体储能系统中,叶轮式压缩机的性能是决定整个储能系统能否高效运行的关键。喘振只能被抑制,无法消除,是叶轮式压缩机的固有特性之一,严重影响了叶轮式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稳定性。因此,防喘振技术是确保叶轮式压缩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尤其在压缩气体储能系统中压缩机频繁启停的工况下更为重要。本文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叶轮式压缩机防喘振技术的文献,阐述了叶轮式压缩机喘振产生的机理、判别方法以及喘振发生时的流场变化等物理特性;着重综述了通过限制压缩机入口流量防止喘振发生的被动控制、通过改变压缩机性能防止喘振的主动控制以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主/被动控制3种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基于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的压缩机喘振检测技术;展望了叶轮式压缩机防喘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综合分析表明,通过对叶轮式压缩机喘振物理特性的详细分析,设计出叶轮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策略,结合喘振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压缩机喘振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气体储能 叶轮式压缩机 喘振 流场分析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