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VCOM的南海北部海域潮汐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万康 尹宝树 +1 位作者 杨德周 徐振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9,共10页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数值模型,对南海北部海域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并根据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M2,S2,K1,O1分潮的潮汐和潮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神泉港到甲子港海域表现为...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数值模型,对南海北部海域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并根据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M2,S2,K1,O1分潮的潮汐和潮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神泉港到甲子港海域表现为正规全日潮性质,珠江口附近海区潮汐以不正规半日潮为主,其他海域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全日潮;陆架海域和深水海域主要表现为往复流,陆架坡折区存在较强的旋转流,陆架坡折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和不规则全日潮流的分界线;东沙群岛附近海域以不规则全日潮流为主,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整个海域的最大流速分布与等深线基本平行,东沙群岛附近速度明显变大,最大值出现在台湾浅滩附近,最大值超过70 cm/s;南海潮波系统以巴士海峡传入的大洋潮波为主,分为三支潮流,以不同的形式进出南海北部海域;余流在台湾浅滩附近达到最大,超过6 cm/s,自南向北进入台湾海峡,近岸余流自东向西沿岸流动。本研究在东沙群岛周边的模拟结果与前人基于实测资料的分析吻合较好,并且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三角网格,本文对东沙群岛周边海域的潮汐潮流结构和性质的刻画和分析是迄今为止较为精细的,同时本研究还提高了对沿岸验潮站调和常数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潮汐 潮流 陆架坡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E断面北赤道流的结构特征和年际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青莹 王凡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2-67,共6页
基于日本气象厅在1967-2009年间获得的温盐深仪(CTD)资料以及美国提供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137°E 断面北赤道流(NEC)的结构特征和年际变化,并探讨了其年际变化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在137°E断面, NEC的平均位置位于8&#... 基于日本气象厅在1967-2009年间获得的温盐深仪(CTD)资料以及美国提供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137°E 断面北赤道流(NEC)的结构特征和年际变化,并探讨了其年际变化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在137°E断面, NEC的平均位置位于8°-18°N,其流核出现在10°-12°N附近;无论冬季还是夏季, NEC的流速距平场都具有南、北向的反位相年际振荡特征,而这种南、北向的反位相振荡可能是由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气旋性和反气旋性异常环流所控制; NEC内部的流速对EI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的响应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在El Ni?o(La Ni?a)期间的夏季, NEC中上部的流速增大(减小);在El Ni?o(La Ni?a)期间的冬季, NEC中下部的流速减小(增大),而NEC南、北两侧的流速则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赤道流(NEC) 年际变化 副热带环流 海表高度 EI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潜沉区的热收支——一个全球海洋模式数据的结果
3
作者 聂珣炜 高山 王凡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共9页
使用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18 a(1993-2010年)数据,对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CMW)潜沉区混合层内热收支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季节和年际变率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讨论了热收支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 使用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的18 a(1993-2010年)数据,对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CMW)潜沉区混合层内热收支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季节和年际变率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讨论了热收支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表明, CMW潜沉区的热收支是海表热力强迫与海洋动力过程之间的平衡。其中混合作用,特别是湍流扩散是海洋动力过程的主要分量,对该海区混合层内部的热量耗散起到关键的作用。该海区的热收支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信号,在春夏季与秋冬季存在明显的差异。热收支的年际变化与PDO的超前滞后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海区的混合层温度(MLT)具有显著的PDO信号,同时PDO与MLT两者随时间的变化信号([]/P t??与[]/T t??)之间也有强相关性。[]/P t??与海表热力强迫项(SEF)显著的相关性表明, SEF可能会对PDO信号的产生及变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P t??与夹卷项的高相关性则间接证明潜沉的 CMW的温度存在 PDO 信号;作为海洋动力过程的主体,扩散项和平流项均会对PDO信号变化做出滞后响应。本研究增进了对CMW潜沉区混合层内海水温度变化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模态水(CMW) 北太平洋 潜沉 热收支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