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 TW激光与氮气作用产生稳定电子束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毅飞 李大章 +4 位作者 王进光 朱常青 冯杰 何雨航 陈黎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21-1628,共8页
利用15TW激光脉冲,系统研究了基于电离化注入的激光尾波场加速。实验中,研究了等离子体密度、相互作用位置、激光脉宽以及激光能量对电子束的电荷量、发散角、指向性、能量以及产生概率的影响。将约400mJ、25fs的激光脉冲聚焦在喷嘴前沿... 利用15TW激光脉冲,系统研究了基于电离化注入的激光尾波场加速。实验中,研究了等离子体密度、相互作用位置、激光脉宽以及激光能量对电子束的电荷量、发散角、指向性、能量以及产生概率的影响。将约400mJ、25fs的激光脉冲聚焦在喷嘴前沿,等离子体密度约9×10^18cm^-3时,电子的产生概率高达100%,获得了水平(竖直)发散角(6.5±0.5)mrad((5.3±0.3)mrad)、水平(竖直)指向稳定性±1.2mrad(±0.7mrad)、峰值能量(135±8)MeV和电荷量(13.5±2.0)pC(>50MeV)的稳定电子束,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尾波场加速 电离化注入 高能电子束 电子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无掩膜光刻技术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思琪 周思翰 +3 位作者 杨卓俊 许智 兰长勇 李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0,共19页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无掩膜光刻是光刻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数字微镜器件芯片集成度与性能的提高,数字微镜器件无掩膜光刻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字光刻技术。由于可灰度调制的光反射式“数字掩膜”替代了传统光刻中使用的预制物...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无掩膜光刻是光刻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数字微镜器件芯片集成度与性能的提高,数字微镜器件无掩膜光刻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字光刻技术。由于可灰度调制的光反射式“数字掩膜”替代了传统光刻中使用的预制物理光掩膜版,该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光刻制版流程,提高了光刻的灵活性,广泛应用于平面微纳器件、超材料、微流控器件、组织生物研究等领域。从数字无掩膜光刻原理出发,简要介绍了典型匀光照明系统结构与微缩投影系统结构,进而介绍了面向平面光刻的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灰度光刻技术以及三维微立体光刻技术的进展。最后,列举了几类典型的数字无掩膜光刻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掩膜光刻 空间光调制器 数字微镜器件 分辨率增强 灰度光刻 微立体光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