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食品废弃资源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1
作者 孙立瑞 于放 +3 位作者 李俊生 崔添玉 王艳 辛嘉英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3-181,共9页
单细胞蛋白质(single cell protein,SCP)具有高蛋白质含量,且由较全面的氨基酸组成,是一类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蛋白质资源。文章重点介绍了生产SCP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和微藻,及其如何高效转化农业和食品加工废弃物为SCP的过程... 单细胞蛋白质(single cell protein,SCP)具有高蛋白质含量,且由较全面的氨基酸组成,是一类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蛋白质资源。文章重点介绍了生产SCP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和微藻,及其如何高效转化农业和食品加工废弃物为SCP的过程。同时,概述了SCP在食品、饲料工业及作为环保型食品包装材料方面的应用潜力。最后,对SCP在促进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在价值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指出SCP的未来发展将深入研究不同菌种的发酵特性,优化工艺参数,推动产业链建设,以期为社会食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蛋白质 微生物发酵 废弃资源 生产工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一碳资源生产单细胞蛋白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姣 辛嘉英 +2 位作者 张卫丹 徐景懿 夏春谷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3,共12页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出现饲料资源短缺的新趋势,某些微生物利用甲烷(CH_(4))、二氧化碳(CO_(2))、一氧化碳(CO)和甲醇(CH_(3)OH)等一碳资源为底物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这种营养丰富,可持续生...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出现饲料资源短缺的新趋势,某些微生物利用甲烷(CH_(4))、二氧化碳(CO_(2))、一氧化碳(CO)和甲醇(CH_(3)OH)等一碳资源为底物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这种营养丰富,可持续生产的新型高质量蛋白是未来饲料蛋白替代的新趋势。此外,单细胞蛋白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原料资源丰富且容易获得、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减缓温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其氨基酸组成,可以作为动物蛋白饲料的替代来源。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碳资源经微生物转化为单细胞蛋白及其在饲料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单细胞蛋白商业化生产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解决措施,最后展望了单细胞蛋白在粮食安全和碳减排的双重需求下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碳资源 微生物 单细胞蛋白 饲料应用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甲烷氧化菌产生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宋增武 王贵儒 +3 位作者 孙立瑞 李越 锁博海 辛嘉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5-593,共9页
聚-β-羟基丁酸酯(PHB)是原核微生物产生的一种生物聚酯,主要作为储能物质以颗粒形式在细胞内积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非线性光学活性、成膜性、气体相隔性、抗凝血性等高附加值性能,被认为是化石聚合物的可再生与可生... 聚-β-羟基丁酸酯(PHB)是原核微生物产生的一种生物聚酯,主要作为储能物质以颗粒形式在细胞内积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非线性光学活性、成膜性、气体相隔性、抗凝血性等高附加值性能,被认为是化石聚合物的可再生与可生物降解替代品,对缓解世界化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有积极作用。系统总结了目前可生产PHB的甲烷氧化菌种、PHB在菌体内的合成途径、影响甲烷氧化菌累积PHB的因素,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聚-β-羟基丁酸酯 生物塑料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D7对三阴性乳腺癌阿霉素化疗耐药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高丽丽 高丝 +1 位作者 陈洋 孔宪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探讨SETD7甲基转移酶在介导三阴性乳腺癌(TNBC)阿霉素化疗耐受中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SETD7敲除的TNBC细胞系;然后,通过细胞功能实验(CCK8实验)检测药物敏感性,借助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运用流式... 探讨SETD7甲基转移酶在介导三阴性乳腺癌(TNBC)阿霉素化疗耐受中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SETD7敲除的TNBC细胞系;然后,通过细胞功能实验(CCK8实验)检测药物敏感性,借助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最后,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变化。结果表明,SETD7敲除对TNBC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然而,SETD7敲除或使用SETD7选择性抑制剂(R)-PFI-2增加了TNBC对遗传毒性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在阿霉素处理组中,SETD7敲除的TNBC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程度更高,且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增加,而Bcl-2表达降低。综上,SETD7通过调节Bax和Bcl-2蛋白表达,增强了TNBC阿霉素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D7 三阴性乳腺癌 阿霉素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层间阴离子对衍生的Ni-Al_(2)O_(3)催化剂光热催化CO_(2)甲烷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李娜 李睿哲 +5 位作者 孙闯 罗小利 石义秋 原弘 欧阳述昕 张铁锐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化反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多余的碳排放,而且是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可以在高温还原气(H_(2)/Ar)氛围中还原,转化为金属负载于氧化物(MO)的催化剂。这...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甲烷化反应不仅有助于减少多余的碳排放,而且是生产燃料的重要途径。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可以在高温还原气(H_(2)/Ar)氛围中还原,转化为金属负载于氧化物(MO)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CO_(2)加氢反应中作为优秀的光热催化剂被广泛应用。然而,有关LDH的层间阴离子类型如何影响CO_(2)甲烷化活性的研究还相对有限。本文研究了包含不同层间阴离子的镍(Ni)铝(Al)LDH前驱体,通过在H_(2)/Ar气氛中还原处理,制备了一系列Ni负载在氧化铝(Al_(2)O_(3))上的MO催化剂,这些催化剂被命名为NiAl-x-MO(其中x代表CO_(3)、NO_(3)、Cl和SO_(4),分别代表碳酸根、硝酸根、氯离子和硫酸根等阴离子)。其中,NiAl-CO_(3)-MO催化剂表现出50.1%的CO_(2)转化率,99.9%的甲烷(CH_(4))选择性以及94.4 mmol∙g^(−1)∙h^(−1)的CH_(4)产出速率。与之相比,NiAl-Cl-MO和NiAl-SO_(4)-MO催化剂的CO_(2)甲烷化活性极低。H_(2)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with H_(2),H_(2)-TPD)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果表明,低CO_(2)转化率是由于残留的氯(Cl)或硫(S)与金属Ni形成的强配位键阻碍了H_(2)的吸附和活化。因此,在设计LDH衍生的催化剂,特别是用于氢化反应的Ni基催化剂时,应优先考虑层间阴离子在LDH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催化 CO_(2)甲烷化 Ni-Al_(2)O_(3)催化剂 层状金属双氢氧化物 层间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M-atta复合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及其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5
6
作者 杨红善 刘瑞凤 +1 位作者 张俊平 王爱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凹凸棒土为原料,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PAAM atta),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聚合保水剂(PAAM)作对比,在室外考察了复合保水剂与纯有机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团粒结构...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凹凸棒土为原料,合成了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PAAM atta),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聚合保水剂(PAAM)作对比,在室外考察了复合保水剂与纯有机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pH值、电导率、团粒结构、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等土壤物理化学性能方面,PAAM atta复合保水剂的改善效果较纯有机类保水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含水量 pH值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NiO催化剂的XRD、TEM、TPR及XPS表征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齐世学 邹旭华 +2 位作者 徐秀峰 安立敦 李树本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采用 XRD、 TEM、 TPR及 XPS等表征手段 ,对共沉淀法制备的 Au/ Ni O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载体的结构及状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活性中心金以纳米尺寸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 ,部分金可能呈现氧化状态 。
关键词 Au/NiO催化剂 XRD TEM TPR XPS 负载型金催化剂 一氧化碳 催化氧化 结构表征 氧化镍 催化活性
原文传递
牡蛎抗氧化活性肽的酶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汪秋宽 宋琳琳 +4 位作者 徐玲 刘红丹 何云海 任丹丹 虞星炬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9,共5页
以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为工具酶,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牡蛎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当时间为150 min、酶用量为6%、温度为45℃、pH为7.0时,木瓜蛋白酶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当时间为1... 以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为工具酶,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牡蛎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当时间为150 min、酶用量为6%、温度为45℃、pH为7.0时,木瓜蛋白酶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当时间为110 min、酶用量为3%、温度为65℃、pH为6.0时,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用Sephadex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酶解液中最佳抗氧化活性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191和826左右,中性蛋白酶酶解液最佳抗氧化活性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074和735左右,其抗氧化活性峰值与蛋白肽在280 nm下的吸收峰值分别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酶解工艺 抗氧化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俘精酸酐的光致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门克内木乐 姚保利 +8 位作者 王英利 郑媛 雷铭 董卫斌 陈国夫 陈懿 樊美公 韩勇 孟宪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1-584,共4页
将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吡咯取代俘精酸酐掺杂于PMMA中形成薄膜 在紫外光照射下 ,薄膜由无色态转换为呈色态 用 6 5 0nm线偏振激光照射薄膜 ,在由呈色态转变为无色态时产生光致各向异性 对 6 33nm的探测光具有正单轴晶体特性 ,光轴... 将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吡咯取代俘精酸酐掺杂于PMMA中形成薄膜 在紫外光照射下 ,薄膜由无色态转换为呈色态 用 6 5 0nm线偏振激光照射薄膜 ,在由呈色态转变为无色态时产生光致各向异性 对 6 33nm的探测光具有正单轴晶体特性 ,光轴方向平行于激发光振动方向 ,光致二向色性率 (D⊥ -D∥)可达 0 .2 ,光致双折射率 (n∥ -n⊥)可达 2× 1 0 - 3 实验还测量了光致各向异性与曝光量的特性曲线 ,发现最佳曝光量为 1 3~ 2 0J/cm2 ,理论分析了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俘精酸酐 光致各向异性 光致双折射 光致二向色性 光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研究溶液中正十四烷基硫酸钠/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3)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诗珍 靳志强 +5 位作者 望天志 王涵慧 方晓雯 袁汉珍 俞稼镛 杜有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采用 1 H NMR弛豫、自扩散系数和二维相敏 ( 2 D NOESY)实验研究了正十四烷基硫酸钠[n-CH3 ( CH2 ) 1 3 OSO3 Na( STS) ]和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 3) [n-CH3 ( CH2 ) 1 3 O( C2 H4O) 3 H( C1 4 E3 ) ]在溶液中的自聚集以及二者混合后... 采用 1 H NMR弛豫、自扩散系数和二维相敏 ( 2 D NOESY)实验研究了正十四烷基硫酸钠[n-CH3 ( CH2 ) 1 3 OSO3 Na( STS) ]和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 3) [n-CH3 ( CH2 ) 1 3 O( C2 H4O) 3 H( C1 4 E3 ) ]在溶液中的自聚集以及二者混合后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STS与 C1 4 E3 混合后存在相互作用 ,并形成混合胶束 ;弛豫实验表明 ,混合胶束中 STS疏水链质子运动更加受阻 ,C1 4 E3 的 α-( 4″)和 β-CH2 ( 3″)处链堆积紧密 .C1 4 E3 的亲水端 ( CH2 CH2 O) 3 链卷曲紧贴在疏水壳表面外链堆积较紧密处 .自扩散系数测量表明 ,混合胶束比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大 .单一非离子型胶束和混合胶束的亲水端 ( CH2 CH2 O) 3 ( 5″)链构成相应较软和松散的外壳 .单一 C1 4 E3 在极性溶剂氯仿溶液中 ,质子运动比在水中自由度大 ,但 2 D NOESY谱中出现了少量分子间的交叉峰 ,也可能形成了一些小的聚集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正十四烷基硫酸钠 表面活性剂 相互作用 自扩散系数 核磁共振弛豫 正十四烷基聚氧乙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处理对回添发酵麸皮面团加工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徐景懿 崔添玉 +3 位作者 辛嘉英 宋琪 贺姣 张卫丹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9,36,共6页
以回添发酵麸皮的小麦粉为研究对象,利用铜合甲烷氧化菌素(Mb-Cu)进行拟酶催化,以改善回添发酵麸皮小麦粉面团的加工特性,并评估Mb-Cu拟酶催化和过氧化物酶(POD)催化对回添发酵麸皮小麦粉面团加工特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Mb-Cu和POD... 以回添发酵麸皮的小麦粉为研究对象,利用铜合甲烷氧化菌素(Mb-Cu)进行拟酶催化,以改善回添发酵麸皮小麦粉面团的加工特性,并评估Mb-Cu拟酶催化和过氧化物酶(POD)催化对回添发酵麸皮小麦粉面团加工特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Mb-Cu和POD均能够催化阿魏酸二聚并使阿魏酸与面筋蛋白分子中酪氨酸共价交联,从而改善面团的加工特性;Mb-Cu拟酶催化比POD催化制备的面团在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拉伸特性方面的品质及加工特性更佳。说明Mb-Cu可作为POD替代品用于改善回添发酵麸皮面团的加工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发酵麸皮 过氧化物酶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ABS有色工程塑料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权英 杨明山 +1 位作者 严庆 李瑞俊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0-33,共4页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 757为基体树脂 ,通过添加高效阻燃复合体系 ,研究了这一体系的阻燃性能 ,同时研究了采用抗冲击改性剂与氯化聚乙烯 (CPE)复合增韧阻燃ABS体系的增韧效果 ,制备了阻燃ABS有色工程塑料。测试结果表...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 757为基体树脂 ,通过添加高效阻燃复合体系 ,研究了这一体系的阻燃性能 ,同时研究了采用抗冲击改性剂与氯化聚乙烯 (CPE)复合增韧阻燃ABS体系的增韧效果 ,制备了阻燃ABS有色工程塑料。测试结果表明 ,此阻燃ABS有色工程塑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可达 1 55J/m ,且阻燃性能达到UL94V- 0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阻燃 抗冲 合金 有色工程塑料合金 高效阻燃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细菌生物固氮机理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健雄 辛嘉英 +5 位作者 崔添玉 谢金辉 孙立瑞 李越 贺姣 徐景懿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3,共7页
蓝细菌是一类光合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固氮能力而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蓝细菌生物固氮的机理,包括固氮酶的作用及其在异形胞中的保护机制。同时,探讨了蓝细菌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其作为动物饲料添加的潜力和对畜禽生长性能... 蓝细菌是一类光合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固氮能力而备受关注。文章综述了蓝细菌生物固氮的机理,包括固氮酶的作用及其在异形胞中的保护机制。同时,探讨了蓝细菌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其作为动物饲料添加的潜力和对畜禽生长性能的积极影响。尽管蓝细菌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规模化生产和环境适应性的挑战。文章旨在为蓝细菌在可持续饲料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 生物固氮 固氮酶 动物饲料 发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表面修饰法制备纳晶TiO_2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立群 丁彦 +1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1-396,共6页
采用sol-gel法制备纳晶TiO2薄膜,在溶胶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丙烯酸对纳米TiO2胶体颗粒进行表面修饰.溶胶的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丙烯酸的表面修饰作用可以抑制在制备和陈放过程中胶体颗粒的团聚.采用原位程序升温,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 采用sol-gel法制备纳晶TiO2薄膜,在溶胶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丙烯酸对纳米TiO2胶体颗粒进行表面修饰.溶胶的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丙烯酸的表面修饰作用可以抑制在制备和陈放过程中胶体颗粒的团聚.采用原位程序升温,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TiO2粉体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过程(A→R)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晶粒的迅速生长和晶型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丙烯酸的修饰作用能显著提高A→R的温度,且有助于抑制热处理过程中纳晶TiO2颗粒的团聚.TiO2薄膜的原子力显微照片(AFM)表明,丙烯酸修饰法制备的TiO2薄膜,膜层均匀连续,颗粒为纳米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 晶型转变 热团聚 纳晶TiO2薄膜 SOL-GEL法 丙烯酸 热处理 纳米颗粒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183.49壳聚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免疫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万龙 赵粉琴 +3 位作者 敬保迁 罗慧英 蔺美玲 尹少甫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5-729,732,共6页
目的:探讨D183.49壳聚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其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的免疫重建并初步探索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调控作用的药物筛选方法。方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测定细胞增殖率及CD34+细胞数。60C... 目的:探讨D183.49壳聚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及其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的免疫重建并初步探索对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调控作用的药物筛选方法。方法: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测定细胞增殖率及CD34+细胞数。60Coγ射线亚致死量照射小鼠,尾静脉注射扩增培养后的单核细胞,每日腹腔注射D183.49壳聚糖,28天。观察记录生存状况;测定血象及CD3、CD4、CD8、CD19水平;脾脏病理切片观察。结果:①体外研究:D183.49壳聚糖10μg组体外增殖效率最显著,48小时达峰值;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扩增8倍,P<0.01。②体内研究:移植药物小鼠血象恢复明显短于其他实验组;CD3、CD4、CD8、CD19水平基本恢复正常,P<0.05。小鼠脾脏病理切片显示亦恢复正常。结论:D183.49壳聚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有明显扩增作用,其能够促进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免疫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脐血造血干细胞 CD34^+细胞 免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_2-SiC基复相陶瓷高温磨损断裂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松青 肖汉宁 李贵毓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65,共7页
在SiC基体中,用TiC和B4C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原理原位合成了高温自润滑TiB2-SiC基复相陶瓷,提高了SiC陶瓷高温摩擦学性能;高温摩擦氧化是TiB2-SiC/TiB2-SiC高温自润滑的主要机制。试样磨损断面氧化层和过渡层接触紧密;摩擦表面具有塑性... 在SiC基体中,用TiC和B4C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原理原位合成了高温自润滑TiB2-SiC基复相陶瓷,提高了SiC陶瓷高温摩擦学性能;高温摩擦氧化是TiB2-SiC/TiB2-SiC高温自润滑的主要机制。试样磨损断面氧化层和过渡层接触紧密;摩擦表面具有塑性变形性能,由脆性体向塑性体或者弹塑性体过渡。复相陶瓷中TiB2颗粒产生的“钉扎效应”,导致裂纹扩展路径偏转,改变了应力场的分布特性,降低了微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提高了裂纹扩展门槛值。TiB2-SiC磨损中存在断裂力学上的(Ⅰ+Ⅱ)型和(Ⅰ+Ⅲ)复合裂纹非平面扩展,以及裂纹尖端微小塑性屈服区的存在,使得裂纹扩展门槛值在“极限上值”和“极限下值”间随着裂纹扩展实际有效长度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导致材料延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SiC基复相陶瓷 原位合成 磨损断裂力学 裂纹扩展偏转 非平面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变色二芳基乙烯抗疲劳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利菊 姚保利 +4 位作者 韩俊鹤 郜鹏 陈懿 王英利 雷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2-1186,共5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研究光致变色材料二芳基乙烯/PMMA膜的抗疲劳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漂白和呈色过程中探测光的透过率,分析该样品光致变色过程的最佳曝光量,在此基础上测量样品的抗疲劳特性.结果显示:在漂白和呈色过程中,激发红... 提出了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研究光致变色材料二芳基乙烯/PMMA膜的抗疲劳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漂白和呈色过程中探测光的透过率,分析该样品光致变色过程的最佳曝光量,在此基础上测量样品的抗疲劳特性.结果显示:在漂白和呈色过程中,激发红光和紫光的最佳曝光量为分别为1900J/cm2和600mJ/cm2,表明该材料对红光不敏感,对紫光比较敏感.定义漂白-呈色过程中,探测光透过率稳定值差下降为第一次循环的50%时样品已经疲劳.通过交替的漂白-呈色循环,测得这种二芳基乙烯材料的擦写次数为27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 二芳基乙烯 抗疲劳特性 漂白-呈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dr.PE-PAA在水溶液中自聚集的NMR研究
18
作者 毛诗珍 望天志 +6 位作者 缪希茄 方晓文 袁汉珍 杜有如 朱麟勇 李妙贞 王尔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用1H NMR自扩散系数,核弛豫和二维 NOESY谱研究了新合成苄醚树枝体与丙烯酸杂化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生成胶团的动态行为.体系中苄醚树枝体与丙烯酸杂化嵌段共聚物的各1H核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自旋-自旋弛豫... 用1H NMR自扩散系数,核弛豫和二维 NOESY谱研究了新合成苄醚树枝体与丙烯酸杂化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生成胶团的动态行为.体系中苄醚树枝体与丙烯酸杂化嵌段共聚物的各1H核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自扩散系数和二维NOESY中的交叉峰证明苄醚树枝体与丙烯酸杂化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形成自聚集,且与不同浓度下聚集体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扩散系数 核磁共振驰豫 自聚体 苄醚树枝体 两亲嵌段共聚物 丙烯酸 超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利用不同氮源生产单细胞蛋白
19
作者 贺姣 孙立瑞 +3 位作者 辛嘉英 张卫丹 宋琪 徐景懿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以甲烷为碳源和能源的甲烷氧化菌(MOB),在不同氮源下,通过金属Cu^(2+)调控甲烷单加氧酶(MMO)的表达,探究不同MMO表达对MOB生产单细胞蛋白(SCP)产量的影响。采用在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sMMO)和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pMMO)表达下以硝态氮、... 以甲烷为碳源和能源的甲烷氧化菌(MOB),在不同氮源下,通过金属Cu^(2+)调控甲烷单加氧酶(MMO)的表达,探究不同MMO表达对MOB生产单细胞蛋白(SCP)产量的影响。采用在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sMMO)和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pMMO)表达下以硝态氮、铵态氮和氮气为氮源对MOB进行培养,以细胞产率、SCP产量、特征性MMO活性和固氮酶活性为主要指标,观察不同MMO表达下氮源种类对MOB生长和SCP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硝态氮为氮源培养的MOB的SCP产量在pMMO表达时比sMMO表达高9.2%,而以铵态氮为氮源培养的MOB在sMMO表达时SCP产量更高,以氮气为氮源培养的MOB生产SCP产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氮源 单细胞蛋白 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 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 固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聪 于大永 +4 位作者 魏来 张秀莉 冯宝民 史丽颖 曹洪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本实验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建立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以确定该类激动剂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在预测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Co... 本实验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建立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以确定该类激动剂的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在预测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Co MF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LOO)交叉验证系数q^2=0.559,非交叉验证系数r^2=0.887,标准偏差SE=0.382;在Co MSI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627,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15,标准偏差SE=0.365。在预测半数抑制浓度(IC_(50))的Co MF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600,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03,标准偏差SE=0.375;在Co MSIA模型中,训练集抽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0.566,非交叉验证系数r^2=0.914,标准偏差SE=0.378。EC_(50)和IC_(50)的两个3D-QSAR模型预测结果同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本实验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对配体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为获得具有更高活性的配体分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35受体 香豆素类化合物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