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碳在渤海泥质区的百年沉积记录 被引量:7
1
作者 方引 陈颖军 +3 位作者 林田 田崇国 潘晓辉 唐建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06,共9页
在渤海泥质沉积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结合n。Pb年龄测定,探讨百年尺度黑碳沉积通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分别为0.24--0.49mg/g[平均为(0.32... 在渤海泥质沉积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结合n。Pb年龄测定,探讨百年尺度黑碳沉积通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分别为0.24--0.49mg/g[平均为(0.32±0.07)mg/g]和0.026~0.053mg/(cm2·a)[平均为(0.040±0.008)mg/(cm2·a)],黑碳含量与我国东海内陆架等海区相当,但远低于美国港湾和瑞典大陆架等污染较严重地区;(2)黑碳通量在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一90年代末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对应于两个阶段的生物质燃烧量和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急剧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较低的黑碳通量以及21世纪初黑碳通量下降的趋势则分别与黄河改道事件、我国能源利用技术提高及污染控制减排措施逐步实施等有关;(3)通过比较本文结果以及国内外其它海域和湖泊的研究资料,证明黑碳沉积记录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沉积记录 柱状沉积物 泥质区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植物生长季大气氮沉降动态 被引量:8
2
作者 宁凯 于君宝 +2 位作者 屈凡柱 王光美 管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利用SCJ-302型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在植物生长季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大气氮沉降进行监测,对沉降物中水溶性离子、干、湿沉降氮输入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总沉降量中的贡献率及月变化动态等分析表明:黄河三角洲植物生长季,大气干、湿沉... 利用SCJ-302型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在植物生长季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大气氮沉降进行监测,对沉降物中水溶性离子、干、湿沉降氮输入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总沉降量中的贡献率及月变化动态等分析表明:黄河三角洲植物生长季,大气干、湿沉降中SO42-和NO3-占阴离子总量的92%以上,和Na+和Ca2+占阳离子总量的80%以上,总N沉降量约为2 264.24 mg/m2,且69%集中在降雨量较丰沛的6~8月。其中干沉降氮贡献率约为32.02%,主要集中在春季。N的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线性相关(R2=0.82),在降雨量丰沛的8月,达到最大值675.64 mg/m2。该地区大气干沉降的氮素形态以硝态氮为主,约占氮素输入量的57.21%,湿沉降中以铵态氮为主,约占氮素输入量的56.51%。植物生长季中,大气沉降中的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对表层10 cm土壤的月平均贡献率分别为约31.38%和20.50%,可见大气氮沉降是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域土壤主要氮素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干、湿沉降 硝态氮 铵态氮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石墨烯的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快速检测啶虫脒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敬慧 尹坦姬 秦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9期62-66,共5页
以核酸适体为识别分子、以多孔石墨烯为传导层,发展了一种检测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的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核酸适体与目标物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诱导核酸适体的构象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引起电极电位的改变。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电位型... 以核酸适体为识别分子、以多孔石墨烯为传导层,发展了一种检测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的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核酸适体与目标物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诱导核酸适体的构象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引起电极电位的改变。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电位型核酸适体传感器对啶虫脒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5nmol·L-1-1.0μmol·L-1,检出限为0.3nmol·L-1,表明该传感器对啶虫脒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为其测试实际样品提供了可能。根据所用核酸适体的不同,本适体传感器亦可对其它有机农药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体 啶虫脒 多孔石墨烯 电位测定 核酸适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