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岸带范围与边界的划定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正一 胡飞龙 +4 位作者 肖凯 陈雪初 叶属峰 孙林 秦松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不仅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也承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长期以来,有关海岸带范围的划定存在多种观点,成为制约海岸带系统科学与工程体系建立的瓶颈问题。本文从地理学、地质学和社会...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不仅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也承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长期以来,有关海岸带范围的划定存在多种观点,成为制约海岸带系统科学与工程体系建立的瓶颈问题。本文从地理学、地质学和社会经济辐射范围等角度综述了海岸带边界的定义,提出了从海岸带功能视角确定边界的思路,并以海岸带生态屏障功能为依据,对海岸带边界划定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鉴于生态屏障功能是我国开展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本文提出在生态屏障这一功能导向下,海岸带的范围和边界的划分依据:陆域以各类保护区、滨海防护林的范围作为海岸带向陆侧的边界标准,并结合人类活动、海岛等区域对海岸带向陆一侧进行界定;海域以藻潮等海洋生态灾害暴发区域,以及红树林、海藻场、海草床、牡蛎礁、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边界作为依据,同时充分考虑候鸟迁徙在河口、海岛等海岸带区域特殊的路径需求,综合划定海岸带向海侧的边界。以此供大家商榷,为我国海岸带范围的科学划定提供有益的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功能 划分标准 生态屏障 陆海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新污染物的筛查与识别专辑”引言
2
作者 陈令新 李金花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9-840,共2页
海岸带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交互地带,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已成为社会经济地域中的“黄金地带”。作为陆地与海洋交互过渡的关键区域,受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海岸带已经成为污染的汇集区和重灾区,加上海洋的连通性,... 海岸带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交互地带,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已成为社会经济地域中的“黄金地带”。作为陆地与海洋交互过渡的关键区域,受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海岸带已经成为污染的汇集区和重灾区,加上海洋的连通性,各类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共存,海岸带面临严峻复杂的环境压力,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令人担忧,制约海洋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区位优势 海岸带 筛查 新污染物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陆海生态廊道”专刊寄语
3
作者 叶属峰 陈雪初 +1 位作者 刘文华 秦松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的概念兼有“绿道”和“廊道”的内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运动时期提出的“绿道(greenway)”概念,旨在连通分散的公园和开敞公共空间,形成综合性绿色通道网络。20世纪70年代Wilson等(1...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的概念兼有“绿道”和“廊道”的内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运动时期提出的“绿道(greenway)”概念,旨在连通分散的公园和开敞公共空间,形成综合性绿色通道网络。20世纪70年代Wilson等(1975)在岛屿生物地理学和复合种群理论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绿道 公共空间 岛屿生物地理学 海岸带 绿色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共价有机框架分子印迹材料的固相萃取结合色谱/质谱在海岸带新污染物筛查识别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晶滢 闫敬怡 +2 位作者 齐骥 陈令新 李金花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1-856,共16页
海岸带作为海陆交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承载着复杂的生态系统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不断涌入海岸带。这些污染物具有浓度低、种类多、... 海岸带作为海陆交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承载着复杂的生态系统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不断涌入海岸带。这些污染物具有浓度低、种类多、化学性质复杂等特点,对海岸带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新污染物进行筛查识别和精准检测是研究其环境行为、健康危害及消减控制等的首要前提,相关研究将为后者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然而,海岸带样品基质复杂(如水体、沉积物、土壤、生物样品、大气等多类型介质;高盐度、共存的多物种干扰等),通常采用的高灵敏的色谱或色谱-质谱检测技术仍然需要结合高效的样品前处理。基于功能材料的固相萃取(SPE)已成为重要的样品前处理手段,例如具有构效预定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凭借其“锁钥”特异性识别机制在SPE中备受青睐。然而,MIPs仍存在模板分子残留/泄漏、吸附容量低、传质速率低及复杂基质适应性欠佳等困扰,制约其实际应用。近年来,高比表面积与可调孔径的金属/共价有机框架(MOFs/COFs)材料的引入为MIPs性能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可显著增强MIPs的吸附容量和传质速率及适用性等。因此,MOF/COF-MIPs复合材料日益引起关注,其作为SPE吸附剂在海岸带新污染物筛查识别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综述了MOF/COF-MIPs这两类复合材料结合SPE前处理及色谱/质谱测定用于海岸带新污染物筛查识别的研究新进展,概述了MIPs的制备方法并着重讨论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中需要考虑的吸附容量、结合动力学传质速率、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等关键因素。同时,介绍了MOF-MIPs和COF-MIPs复合材料的制备,聚焦MOF/COFs的结构优势如可设计性等及其对MISPE性能的提升作用。本文还梳理了MOF/COF-MIPs-SPE结合色谱或色谱-质谱在海岸带POPs、EDCs、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测定中的典型应用。最后,提出了两类复合材料在海岸带新污染物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制备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新污染物 筛查识别 固相萃取 分子印迹 金属有机框架 共价有机框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V数据变换方法的海岸带多光谱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成雯 唐家奎 +5 位作者 米素娟 马毅 郭立萍 赵理君 王后茂 王春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F0003,共5页
在传统的海岸带多光谱影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LBV数据变换方法对海岸带多光谱影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的方法,通过图像数据变换能够分别提取出表示地物总辐射水平、可见光-近红外辐射平衡和表示波段辐射变化矢量(方向和速度)L、B... 在传统的海岸带多光谱影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LBV数据变换方法对海岸带多光谱影像进行地物分类识别的方法,通过图像数据变换能够分别提取出表示地物总辐射水平、可见光-近红外辐射平衡和表示波段辐射变化矢量(方向和速度)L、B、V的值。通过应用青岛海岸带TM多光谱影像,提取LBV变换图像并与原始假彩色合成图像比较,分别进行监督分类试验。运用LBV数据变换方法获得的图像信息量更丰富,地物类别更鲜明,有利于图像的目视解译,分类精度提高约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V数据变换 多光谱影像 海岸带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与潮汐推算的海岸带自然岸线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倪绍起 张杰 +1 位作者 马毅 任广波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1,共7页
海岸线对于海岸带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海岸线现场测绘施测周期长且在地形复杂的区域施测难度大,基于遥感影像的海岸线判绘对解译人员的要求高,难以获取严格意义的海岸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载LiDAR与潮汐推算的自然... 海岸线对于海岸带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海岸线现场测绘施测周期长且在地形复杂的区域施测难度大,基于遥感影像的海岸线判绘对解译人员的要求高,难以获取严格意义的海岸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载LiDAR与潮汐推算的自然岸线遥感提取方法:基于机载LiDAR系统获取的航空正射影像解译瞬时水边线,应用LiDAR系统提取的DEM和建立的高程系统转换模型,通过潮汐数据推算研究区域的海岸线。通过与"908专项"航空遥感调查岸线结果比对,按本文方法所提取的3种自然岸线(砂质岸线、基岩岸线和淤泥质岸线)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6,5.23和32.48m。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砂质岸线和基岩岸线的提取,且具有无需开展现场测量工作的优势,可提高海岸线提取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提取 LiDAR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地学知识的海岸带遥感图像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艳芬 张杰 +1 位作者 马毅 崔廷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针对海岸带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城区海岸带地物的复杂性,应用Landsat7 ETM+遥感影像,结合地物光谱特征分析,融合地物的空间属性、地带性分布规律、物候规律等多种地学知识,建立特定的规则,逐级分层次地提取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结... 针对海岸带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城区海岸带地物的复杂性,应用Landsat7 ETM+遥感影像,结合地物光谱特征分析,融合地物的空间属性、地带性分布规律、物候规律等多种地学知识,建立特定的规则,逐级分层次地提取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人工修正的前提下,总体分类精度达95.8%,总体Kappa系数为0.944,实现了研究区域较快速和较高精度的地物自动化信息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学知识 海岸带 土地利用/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统计法的海岸带溢油指纹鉴定研究:以大连石油污染事件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明明 王传远 +1 位作者 蔡沁宏 贺世杰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52-357,共6页
基于数学统计模式对溢油的指纹进行数字化识别对实现快速、准确进行溢油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重复性限法、聚类分析法和t检验法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溢油鉴别的方法、原理及鉴别原则;并以大连"七一六"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基于数学统计模式对溢油的指纹进行数字化识别对实现快速、准确进行溢油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重复性限法、聚类分析法和t检验法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溢油鉴别的方法、原理及鉴别原则;并以大连"七一六"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典型溢油案例,采用重复性限法对溢油鉴别常规诊断比值进行评价和筛选,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和t检验法对大连金沙滩和海贝广场附近出现的油污进行了污染源的有效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诊断比值 重复性限 聚类分析 T检验 油指纹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环境优化研究进展、战略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友绍 韩广轩 +2 位作者 盛彦清 程皓 龙爱民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滨海湿地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具有调节流量、防止海水入侵、补充地下水营养物质沉积、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固堤促淤、促进生态旅游和固碳与储碳等重要生态功能与价值。全球滨海湿地面积大约为14200万... 滨海湿地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具有调节流量、防止海水入侵、补充地下水营养物质沉积、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固堤促淤、促进生态旅游和固碳与储碳等重要生态功能与价值。全球滨海湿地面积大约为14200万公顷,中国现有594万公顷。随着全球滨海地区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消失严重,亟需加强系统的、全面的保护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岸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优化的技术进展,分析了典型案例,总结了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特点与优势,尤其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专项实施以来取得的新成果。这些成果对海岸带生态恢复与环境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最后,面对全球变化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中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环境优化的建议和推进措施,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修复 环境优化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陆源水污染负荷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延凤 温小虎 +2 位作者 赵平萍 王勇 刁美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70,共3页
综合采用GM(1,1)模型和曲线拟合法,建立了适合海岸带的陆源水污染负荷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烟台市,对2009—2013年的主要污染负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点源污染负荷中,生活废水所占比例最大,政府应当加强生活用水管理;工业废水污... 综合采用GM(1,1)模型和曲线拟合法,建立了适合海岸带的陆源水污染负荷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烟台市,对2009—2013年的主要污染负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点源污染负荷中,生活废水所占比例最大,政府应当加强生活用水管理;工业废水污染负荷总体呈增大趋势,但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旅游废水污染负荷所占比例最小,但近年来增长迅速;生活废水排放的氮磷占点源氮磷污染总负荷的66%,是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农业非点源中的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氮磷占总氮磷污染负荷的一半以上,具有最大的氮磷污染潜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污染负荷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海岸带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的黑碳及其与POPs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引 陈颖军 +5 位作者 林田 潘晓辉 田崇国 唐建辉 李军 张干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29-337,共9页
在莱州湾海岸带采集了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黑碳(BC)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BC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关系。结果表明:(1)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BC的含量范围为0.02~9.35 mg/g,平均为0.98 mg/g,低... 在莱州湾海岸带采集了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黑碳(BC)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BC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关系。结果表明:(1)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BC的含量范围为0.02~9.35 mg/g,平均为0.98 mg/g,低于欧美和我国其他海岸带区域;(2)河流沉积物中的BC含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是受点源排放、河流本身的特征和沉积物粒度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 BC分布不仅受到沉积物粒度的影响,河流输入和沉积速率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3)由于 POPs 的来源和理化性质差异, POPs与BC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六氯苯(HCB)与BC、TOC的相关性最好。就河流和海洋分区而言,海洋沉积物中POPs与BC、TOC的相关性明显好于河流沉积物,但都没有表现出POPs与BC的相关性优于POPs与TOC的相关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黑碳 总有机碳 粒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海岸带土壤光谱分析与有机质反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勇志 唐家奎 +2 位作者 王德强 王春磊 张成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2,共4页
利用土壤光谱反射率预测海岸带典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莱州湾海岸带典型地区97个土壤样本的光谱反射率特性进行分析,把光谱曲线划分为4个区域,提取每个区域的代表性特征参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选用458~587.1nm区间... 利用土壤光谱反射率预测海岸带典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莱州湾海岸带典型地区97个土壤样本的光谱反射率特性进行分析,把光谱曲线划分为4个区域,提取每个区域的代表性特征参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选用458~587.1nm区间的挠度(相关系数达0.87)作为自变量进行模型回归,并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预测残差(RPD)进行模型检验与评价。结果表明,以458~587.1nm区间的挠度作为自变量建立的对数函数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经验证计算出其RMSE为0.39,RPD为2.5,该模型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 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海岸带区域溶解态总铁的检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林明月 潘大为 +2 位作者 张海云 韩海涛 苏振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共4页
铁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而言,铁的含量、形态丰富,是大洋海水中铁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立一个适用于海岸带区域溶解态总铁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铁循环机制... 铁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而言,铁的含量、形态丰富,是大洋海水中铁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立一个适用于海岸带区域溶解态总铁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铁循环机制和有效预防海洋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阴极溶出伏安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电化学参数等对实验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mol/L,p H=4.0的HAc-Na Ac缓冲溶液体系中,-0.2 V恒电位搅拌富集5 s后阴极化扫描,Fe3+在-1.24 V左右出现阴极溶出峰。在最优的条件下,0.1~100μmol/L范围内,Fe3+的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对实际样品(入海河流、近岸海水和沉积物)检测的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海岸带区域中溶解态总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总铁 海岸带区域 差分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在中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及实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晨晨 陈聪聪 +4 位作者 胡永超 孙林 钟志海 刘正一 付晚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水生植物因其独特的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吸收能力,已经成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具。然而,中国的水产养殖业规模巨大,涵盖了多种不同的养殖体系和养殖环境,且水生植物种类繁多,不同水生植物的尾水处理对象也不同。因此,... 水生植物因其独特的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吸收能力,已经成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具。然而,中国的水产养殖业规模巨大,涵盖了多种不同的养殖体系和养殖环境,且水生植物种类繁多,不同水生植物的尾水处理对象也不同。因此,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实际应用中应综合选择处理方法和相应的水生植物。本研究综述了不同水生植物处理养殖尾水的特点及应用实例,为水生植物在尾水处理中的更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水 水生植物 生态处理 三池两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四个河口潮间带甲藻孢囊多样性研究
15
作者 罗芳 王玉珏 +3 位作者 石雅君 韩秋影 顾海峰 刘东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4,共15页
2014—2016年,为调查研究中国大辽河、涧河、闽江与九龙江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多样性,开展了4个季度表层沉积物样品采集,通过多钨酸钠法提取甲藻孢囊后进行鉴定,共鉴定出43种(隶属16属)和5种未定种,包括自养型17种和异养型2... 2014—2016年,为调查研究中国大辽河、涧河、闽江与九龙江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多样性,开展了4个季度表层沉积物样品采集,通过多钨酸钠法提取甲藻孢囊后进行鉴定,共鉴定出43种(隶属16属)和5种未定种,包括自养型17种和异养型26种。其中孟迪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mendiolae),脆弱海胆藻(Echinidinium delicatum)和透明海胆藻(E.transparantum)为我国沿海未报道的新记录种类。调查中发现了一种产麻痹性贝毒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复合体(Alexandrium tamarense com-plex),以及3种产虾夷扇贝毒素的甲藻孢囊,分别为网纹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和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甲藻孢囊丰度在4个河口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大辽河口孢囊丰度最高,变化范围为47~94 cysts/g DW(干质量);其次为涧河口,孢囊丰度变化范围为24~75 cysts/g DW;闽江口与九龙江口孢囊丰度相对较低,变化范围分别为14~50 cysts/g DW与5~50 cysts/g DW。与沉积物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自养型孢囊丰度和孢囊总丰度均与河口盐度、间隙水总溶解态氮营养盐浓度、溶解无机氮浓度、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与盐度、沉积物粒度(<63μ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河口潮间带甲藻孢囊多样性以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潮间带 甲藻孢囊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旋藻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及自然转化研究
16
作者 王康 崔红利 +1 位作者 李文军 秦松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8,共7页
节旋藻(Arthrospira)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多细胞丝状蓝藻。然而,节旋藻的遗传改造极为困难,特别是缺乏易于操作的遗传转化技术。为了进一步开发节旋藻基因工程应用潜力,从12株不同的节旋藻中筛选具备自然转化能力藻株并评估同源侧... 节旋藻(Arthrospira)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多细胞丝状蓝藻。然而,节旋藻的遗传改造极为困难,特别是缺乏易于操作的遗传转化技术。为了进一步开发节旋藻基因工程应用潜力,从12株不同的节旋藻中筛选具备自然转化能力藻株并评估同源侧翼序列和插入片段长度对自然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2株节旋藻中仅S17和S39可通过自然转化实现遗传操作。同源侧翼序列与插入DNA片段长度均影响转化效率,当同源侧翼序列为1500 bp以上时可显著提升阳性率;相反,插入片段长度则与阳性率呈负相关,因此,当插入DNA较长时需要考虑增加同源侧翼序列长度以提高转化效率。此外,研究还表明节旋藻的同质化与持续筛选时间有关,在筛选120 d后同质化藻株可占阳性藻株的50%以上;同质化藻株可在至少6个月内保持遗传稳定。研究结果可为节旋藻作为高价值化合物生产的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旋藻 自然转化 同源重组 基因工程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菜共生复合种养系统尾水脱氮除磷研究
17
作者 单晓雪 吕剑 +3 位作者 武君 王建华 张翠 邓传燕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为构建虾菜共生复合种养系统,探讨其在养殖尾水脱氮除磷和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潜力,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红叶甜菜(Beta vulgaris var.cicla L)结合,探究该系统在处理养殖尾水中的有效性。通过监测系统浊度、氨氮(NH_(4)... 为构建虾菜共生复合种养系统,探讨其在养殖尾水脱氮除磷和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潜力,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与红叶甜菜(Beta vulgaris var.cicla L)结合,探究该系统在处理养殖尾水中的有效性。通过监测系统浊度、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评估其脱氮除磷能力;监测植株、对虾的生长状态,探究系统的氮磷循环;分析系统微生物多样性,探究其脱氮除磷机制。结果显示,系统可显著降低浊度最高达66.9%。系统运行中期对氨氮、硝酸盐氮去除率最高分别为68.6%和86.0%;系统中亚硝酸盐氮总体含量较低,保持在0.10~1.00 mg/L。红叶甜菜和凡纳滨对虾均保持正常生长状态。植物吸收的氮、磷分别占输入总量的20.6%、15.4%。红叶甜菜有利于系统富集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微生物,实现养殖尾水水质净化。研究表明,虾菜共生复合种养系统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且微生物起到重要作用,该系统也为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菜共生 复合种养系统 养殖尾水 凡纳滨对虾 红叶甜菜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丛入侵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粒径空间异质性特征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刘梅芳 吴钰茹 +2 位作者 王德 田信鹏 毕晓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滨海湿地灌丛化,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典型灌丛化湿地为例,基于GIS平台,采用孔隙度分析法量化了0~80 cm土层土壤粒径空间异质性特征,并用冷热点分析不同灌丛化植被对粒径组成的影响。...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滨海湿地灌丛化,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典型灌丛化湿地为例,基于GIS平台,采用孔隙度分析法量化了0~80 cm土层土壤粒径空间异质性特征,并用冷热点分析不同灌丛化植被对粒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丛化湿地土壤不同粒径颗粒含量表现为粉粒>砂粒>黏粒,黏、粉粒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增加,而砂粒含量则随土层加深而降低;(2)0~20 cm土层,黏粒的孔隙度即粒径异质性大于粉、砂粒,20~30 cm土层,三者相近;30 cm土层以下黏粒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最终低于粉粒和砂粒;(3)0~50 cm土层灌丛斑块的砂粒热点面积占比最大,而非灌丛的潮沟洼地0~40 cm土层黏粒和0~50 cm土层粉粒(10~20 cm土层除外)热点面积占比最大,柽柳聚丛和裸地总体介于灌丛斑块和潮沟洼地之间。本研究结果可为湿地灌丛化效应精准评估和湿地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灌丛化 土壤粒径 空间异质性 孔隙度分析 冷热点分析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大节旋藻(Arthrospira maxima) HX的全基因组及其比较研究
19
作者 刘海燕 王代玮 +2 位作者 王寅初 杨宋琪 罗光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2-176,共5页
旨在通过三代测序技术对极大节旋藻HX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期揭示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并与钝顶节旋藻YZ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acBio RSⅡ平台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极大节旋藻HX... 旨在通过三代测序技术对极大节旋藻HX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期揭示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并与钝顶节旋藻YZ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acBio RSⅡ平台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极大节旋藻HX的基因组大小为6.896 Mbp,呈环状结构,测序覆盖度达到了99.76%。与钝顶节旋藻YZ相比,极大节旋藻HX基因组更大,但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基因组共线性,表明它们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极大节旋藻HX的次生代谢途径不发达,但其抗菌性和抗药性相关基因家族显著扩张,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具体而言,HX基因组中与抗菌性和抗药性相关的基因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钝顶节旋藻YZ,这可能与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策略有关。此外,极大节旋藻HX基因组中未发现明显的插入和缺失以及倒位、易位等基因组重排事件,这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稳定的遗传背景。本研究不仅成功完成了极大节旋藻HX的全基因组测序,而且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其基因组特征、与钝顶节旋藻YZ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旋藻 基因组 三代测序 局部共线块 抗菌性基因家族 抗药性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敬慧 周迎 秦伟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是全球近海污染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藻毒素,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快速灵敏地检测环境和海产品中的PSTs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存在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步骤繁...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是全球近海污染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藻毒素,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快速灵敏地检测环境和海产品中的PSTs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存在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步骤繁琐、检测耗时长等问题,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因其具有操作简单、灵敏、便携等优点,在PSTs检测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PSTs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不同信号传导机制的PSTs检测手段,探讨了核酸适配体技术用于PSTs检测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发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于PSTs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安全 核酸适配体 麻痹性贝类毒素 电化学传感 光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