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0
1
作者 张仲胜 吕宪国 +1 位作者 薛振山 刘晓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0-1169,共10页
明确区域及全球湿地土壤中是否存在类似"Redfield比值(Redfield ratio)"的碳氮磷(C∶N∶P)比例,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构建湿地物质循环模型的基础。本文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有详细土壤理化性质记录的119块沼泽湿地... 明确区域及全球湿地土壤中是否存在类似"Redfield比值(Redfield ratio)"的碳氮磷(C∶N∶P)比例,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构建湿地物质循环模型的基础。本文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有详细土壤理化性质记录的119块沼泽湿地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区域尺度上湿地土壤中碳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湿地土壤中C∶N、C∶P和N∶P(摩尔比)平均为18.22、245.22和13.60,高于中国及世界土壤中C∶N、C∶P和N∶P的平均值,C∶N∶P比例平均值为245∶13.6∶1。碳、氮、磷三者之间并不具备显著的两两相关性,说明中国湿地土壤中不存在类似于"Redfield比值"的C∶N∶P比例。相比于N元素,湿地生态系统更多受到P供应的限制。不同湿地类型或不同盐度情况下湿地土壤中C∶N、C∶P和N∶P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植被类型对土壤中C∶N、C∶P和N∶P影响不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温度(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活动积温)及p H是决定湿地土壤中C∶N、C∶P和N∶P的主要因素。考虑到海拔与C∶P及N∶P之间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海拔这一非地带性因子是决定湿地土壤C∶N∶P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 C∶N∶P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富亿 李秀军 刘兴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56-162,共7页
为了探索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该文选取吉林省大安市牛心套堡苇场的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工程、放流增殖鱼、虾、蟹、退化芦苇植被恢复等措施,构建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于2006-2... 为了探索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该文选取吉林省大安市牛心套堡苇场的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工程、放流增殖鱼、虾、蟹、退化芦苇植被恢复等措施,构建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于2006-2011年进行了沼泽湿地生物碳汇扩增技术与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主要碳汇生物的年平均生物量达到3364.38kg/hm2,比试验前增加了158.20%,年均递增20.89%;试验地年均碳汇能力达到176.42kg/hm2,比试验前增加了256.98%,年均递增35.01%;试验地年均经济效益达到744元/hm2,比试验前增加了215.25%,年均递增25.81%。鱼、虾、蟹的放流增殖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无明显损害,所构建的"苇-鱼-虾-蟹"复合生态结构可作为退化芦苇沼泽湿地的生物碳汇扩增模式和碳汇型生态农业利用模式,也可为其他类型湿地实施生物碳汇扩增与碳汇型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农业 碳汇扩增 碳汇型利用 盐碱化沼泽湿地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磷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虎 王莉霞 +3 位作者 欧洋 阎百兴 韩露 李迎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磷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备受关注。湿地土壤以有机磷(OP)为主,无机磷(IP)为辅。铁铝结合态磷(Fe/Al-P)是IP的主要组分,钙镁结合态磷(Ca/Mg-P)惰性最强。OP因与土壤成分固定程度较低,更易在土壤中移动,而成为优于总磷(TP)... 磷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备受关注。湿地土壤以有机磷(OP)为主,无机磷(IP)为辅。铁铝结合态磷(Fe/Al-P)是IP的主要组分,钙镁结合态磷(Ca/Mg-P)惰性最强。OP因与土壤成分固定程度较低,更易在土壤中移动,而成为优于总磷(TP)可指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土壤酸碱度、温度、有机质含量、干湿交替和C∶N∶P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耕地恢复为湿地后,湿地土壤TP含量基本呈升高趋势。速效磷(A-P)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比较敏感,不同区域研究结果差异较大。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湿地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最大缓冲容量(MBC)和吸附常数(K)逐渐升高;但退耕初期,湿地土壤对磷的解吸率较高,可能会造成周边水域水体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 迁移转化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分析与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董李勤 章光新 张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165-6172,共8页
探讨了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流域内不同降水频率下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选择CMIP全球气候模式下RCP2.6、RCP4.5和RCP8.5等3种排放情景,预测2030年、2050年和2100年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变化趋势... 探讨了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流域内不同降水频率下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选择CMIP全球气候模式下RCP2.6、RCP4.5和RCP8.5等3种排放情景,预测2030年、2050年和2100年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降水频率下的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分别为丰水年70.284亿m3,平水年118.696亿m3,枯水年169.343亿m3,反映了其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3种排放情景下湿地生态需水量变化受到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共同影响,其中RCP2.6情景下需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RCP4.5和RCP8.5情景下需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到2100年分别达到147.337亿m3和132.659亿m3。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协调水资源需求间的矛盾,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将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湿地生态需水量 气候变化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以石油开采区与淡水补给区为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芦康乐 杨萌尧 +2 位作者 武海涛 管强 张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7-1649,共13页
分别于2018年5月和8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19(淡水补给区11处,石油开采区8处)处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采样,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两个区域物种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季... 分别于2018年5月和8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19(淡水补给区11处,石油开采区8处)处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采样,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两个区域物种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季共采集到底栖无脊椎动物54种,主要以水生昆虫、腹足纲和软甲纲为主,淡水补给区和石油开采区各类群组成差异明显。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淡水补给区和石油开采区水体理化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昆虫纲和腹足纲密度在两区域差异显著(P<0.05),软甲纲和腹足纲密度在季节上差异明显(P<0.05)。底栖无脊椎动物优势种共10种,淡水补给区指示物种8种,而石油开采区未发现有指示物种。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排序(nM DS)显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RDA结果表明:淡水补给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Cond,TDS,Sal,pH,Eh,HCO3-,SO42-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石油开采区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HCO3-、NH4-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原因分析及生态修复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岳 徐清馨 +1 位作者 佟守正 王雪宏 《吉林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40-44,共5页
本文提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农业活动、油田大规模开发、黄河断流和改道、风暴潮和污染等,结合目前该湿地开展的科研工作及修复效果,提出以植被修复为主,改善水文条件、土壤条件为辅的节水修复方法。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退化原因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打盐碱退化湿地淹水恢复对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7
作者 冯伟辉 文波龙 +2 位作者 孙晓新 罗那那 杨静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2,共9页
[目的]为探索苏打盐碱退化湿地淹水恢复后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区域典型沼泽湿地退化多年地块(碱斑地、羊草地)和经淹水恢复的芦苇沼泽地为研究样地,基于样地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地下1 m土... [目的]为探索苏打盐碱退化湿地淹水恢复后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区域典型沼泽湿地退化多年地块(碱斑地、羊草地)和经淹水恢复的芦苇沼泽地为研究样地,基于样地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地下1 m土壤剖面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分析探讨退化盐碱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质量分数及储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恢复后芦苇湿地植被生物量为7 807.78 g/m^(2),碳库为1.90 kg/m^(2),较羊草地分别增加383.15%和216.67%,碱斑地植被生物量和碳库为0,淹水恢复促进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增加;芦苇湿地地下1 m土壤剖面SOC储量为17.38 kg/m^(2),较碱斑地、羊草地分别增加64.12%、4.45%,且深层SOC储量高于表层,淹水恢复促进SOC储量的增加;SOC质量分数及储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总氮、总磷、电导率、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碱斑地、羊草地、芦苇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退化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改善有利于SOC积累。[结论]苏打盐碱退化湿地淹水恢复有利于提升植物-土壤系统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湿地 退化 淹水恢复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关系研究评述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庆艳 姜明 +1 位作者 吕宪国 王国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465-7474,共10页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是土壤种子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研究湿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关系既可以加强对土壤种子库和植物群落特征的认识,又可以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检索了科学引文索...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是土壤种子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研究湿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关系既可以加强对土壤种子库和植物群落特征的认识,又可以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检索了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数据库中收录的1900—2012年间研究湿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的文献,通过分析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Srensen相似性系数,结果发现:不同湿地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存在显著差异,河流湿地中两者的相似性最小;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差异显著:草本群落的相似性大于乔木群落;不同气候带的湿地中两者的相似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亚热带地区相似性最小。总结了湿地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二者的相似性通常随着植物群落的演替而减小,在空间上也随着环境梯度而变化。分析了两者关系的影响因素,如种子传播、环境条件和繁殖策略等。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湿地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64
9
作者 李然然 章光新 张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63-2673,共11页
采用野外采样调查的方法,结合聚类(Cluster)、多维排序尺度(MDS)、冗余度分析(RDA)以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等手段,研究了查干湖湿地2012年平水期(5月)和丰水期(9月)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特征、多样性... 采用野外采样调查的方法,结合聚类(Cluster)、多维排序尺度(MDS)、冗余度分析(RDA)以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等手段,研究了查干湖湿地2012年平水期(5月)和丰水期(9月)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特征、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127种,隶属于5门53属,其中硅藻门52种,占40.94%,绿藻门46种,占36.22%;蓝藻门25种,占19.69%。从浮游植物丰度看,平水期蓝藻最为丰富(占丰度的39.85%),其次为硅藻(占36.19%)和绿藻(占21.33%),而丰水期绿藻(占70.84%)占绝对优势。查干湖湿地研究区可划分为主湖区和新庙泡两个区域,浮游植物丰度时空差异显著:其平均值为平水期(658.0×104个/L)>丰水期(459.3×104个/L),主湖区丰度是新庙泡的8—10倍。相关分析表明:平水期和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均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平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pH值、磷酸盐(PO3-4)显著负相关,说明平水期浮游植物丰度空间差异主要受盐度和营养盐的影响,主湖区盐度(52.0 mg/L)是新庙泡(16.0 mg/L)的3.3倍,同时主湖区的磷酸盐(PO3-4)(0.045 mg/L)是新庙泡(0.012 mg/L)的3.8倍;而丰水期由于营养盐没有显著差异,浮游植物丰度空间差异主要受盐度影响。除野外调查结果外,基于Bray-Curtis相似性计算的聚类和多维排序尺度分析也表明据研究区可划分为主湖区和新庙泡两个区域。RDA显示:影响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平水期是pH值、TN和BOD5,丰水期是盐度、PO3-4和BOD5。平水期优势属喜低碱、低磷素、高氮素的生境,而丰水期优势属则喜欢微碱性、高盐度、高磷素、高BOD5的生境。调查期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为温带小型藻类,能迅速吸收营养盐并进行繁殖生长,在较高营养盐条件下可以形成较高的相对丰度。根据浮游植物生态指标对查干湖湿地水质污染程度进行现状评价表明查干湖湿地处于β-中度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 冗余分析 查干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对湿地植被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9
10
作者 章光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54-4260,共7页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湿地植被的分布与演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与盐分聚集已造成大面积的湿地退化和盐渍化,已严重威胁全球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直接影响到湿地植被的分布与演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文情势改变与盐分聚集已造成大面积的湿地退化和盐渍化,已严重威胁全球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系统总结了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单一环境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湿地植物生理生态、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与演替和植被动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湿地水文动态-盐分变化-植被响应的综合模型研究现状,认为发展湿地综合模型预测未来水文情势与盐分变化情景下湿地演变,是应对气候变化湿地水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工具,最后指出今后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盐分 植被 综合模型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淡水恢复工程湿地水质监测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燕 刘雪兰 +6 位作者 伏春燕 董红云 李新华 阎百兴 吴家强 阎佩佩 石天虹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04-108,123,共6页
以黄河三角洲引黄沟渠、连河湿地和恢复湿地三种湿地系统2018年实地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铜、锌、铬和铅为评价指标,采用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仅5... 以黄河三角洲引黄沟渠、连河湿地和恢复湿地三种湿地系统2018年实地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铜、锌、铬和铅为评价指标,采用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仅5月份引黄沟渠水质为Ⅳ类,其余各时期三种湿地系统水质均处于Ⅴ类水质状态,说明用于淡水恢复工程的黄河水也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有效削弱污染程度需要对黄河三角洲上游来水进行严格污染管控。三种湿地水质监测结果显示:11月份三种湿地系统中各污染指标均高于5月份和8月份,这是由于11月份各湿地系统水量大量减少所致;而且各湿地系统铜、锌不存在污染风险,而铬、铅存在较大污染风险。因此,建议11月后及时补充黄河水,以有效削弱各湿地系统的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淡水 湿地系统 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湿地和耕地变化对径流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正茂 吕宪国 赵艳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6,共4页
运用线性、对数、指数和三次函数关系拟合挠力河流域1956~2000年湿地面积、耕地面积以及面降水量对径流深的影响,得出:①三次函数拟合的相关性最好;②湿地面积减少和耕地面积增加与径流深的相关性小于面降水量与径流深的相关性。通过... 运用线性、对数、指数和三次函数关系拟合挠力河流域1956~2000年湿地面积、耕地面积以及面降水量对径流深的影响,得出:①三次函数拟合的相关性最好;②湿地面积减少和耕地面积增加与径流深的相关性小于面降水量与径流深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湿地面积减少和耕地面积增大对径流递减贡献机理,认为湿地面积减少,降低了湿地冷湿效应,增加了陆面蒸发的潜力;湿地转变成耕地,改变了土壤对降水的再分配过程;耕地面积的扩大增大了土壤蒸发潜力;旱地改成水稻田增大了地表水的利用率和地下水的利用量,这些是流域地表径流深减小的原因。研究结论显示湿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对流域径流深的递减有较为明显的贡献;径流深的减小是流域呈干旱趋势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和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 径流演变 挠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吉林省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影响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琛 王丹 +9 位作者 薛振山 姜明 李濡旭 王孝海 秦树林 邹元春 吕宪国 武海涛 张仲胜 刘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5-1274,共10页
吉林省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近年气候变化导致吉林省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因此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对沼泽湿地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吉林省沼泽湿地6601个样点的30种优势植物分布数据... 吉林省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近年气候变化导致吉林省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因此气候变化对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对沼泽湿地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吉林省沼泽湿地6601个样点的30种优势植物分布数据和19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SSDMs模拟了现状年(1981—2010年)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对各物种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识别,并对21世纪末(2071—2100年)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3-7.0,SSP5-8.5)优势沼泽湿地物种的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影响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湿季度的降水量、土壤pH和最温暖月份的最高温度。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分布不均匀,东部物种丰富度高于西部,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为敦化市;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分布范围缩小,物种丰富度降低;吉林省优势沼泽湿地植物大部分现存已经被保护,模拟发现的一些适宜分布区和未来气候风险区,在保护网络建设时应予以考虑保护。期望研究结果为吉林省沼泽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物种分布模型 吉林省 沼泽湿地 优势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铁输入对小兴凯湖狭叶甜茅生理生态的影响
14
作者 贾雪莹 邹元春 姜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725-4733,共9页
富铁地下水从农田流入湿地生态系统是近些年来湿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更为复杂。通过湿地微生境人工模拟实验,研究铁输入、温度和水位3因素对兴凯湖湿地植物优势物种——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Fr.Schmidt.)Ro... 富铁地下水从农田流入湿地生态系统是近些年来湿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更为复杂。通过湿地微生境人工模拟实验,研究铁输入、温度和水位3因素对兴凯湖湿地植物优势物种——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Fr.Schmidt.)Rosh.)整个生长周期生理生态的影响。对狭叶甜茅的株高、叶片数目、基茎、叶面积,叶片叶绿素a、b,地上生物量及其总氮(TN)、总碳(TC)、总磷(TP)、总铁(TFe)含量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降温2℃效果明显且对株高、叶片数目和叶面积最显著。对照温度处理叶绿素a、b值最大,主要为生长速度相对缓慢而造成叶绿素聚集在细胞中导致浓度较高。(2)水位对狭叶甜茅基茎、地上部分总铁含量影响最显著,5 cm淹水处理更有利于地上部分总铁含量富集。(3)3个铁输入强度对狭叶甜茅生理生态各指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各指标特征加权分析表明,温度升高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降温2℃处理植物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淹水及铁输入条件下其生长状况显著增强,以目前小兴凯湖外源铁输入强度情况下湿地植物铁含量会有所增加。可以推测,在全球变暖趋势下,狭叶甜茅这种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物种,其生存将面临一定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水位 铁输入 气候变化 小兴凯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植被--水位转换函数研究
15
作者 王春玲 郭晋平 +1 位作者 王国平 娄彦景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0期719-725,748,共8页
[目的]植物残体是沼泽湿地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生物指标,现代植被与环境因子的转换函数为准确定量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有效途径。[方法]本文利用R软件"rioja"软件包中的加权平均(Weighted Averaging,WA)和加权平均偏最小... [目的]植物残体是沼泽湿地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生物指标,现代植被与环境因子的转换函数为准确定量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有效途径。[方法]本文利用R软件"rioja"软件包中的加权平均(Weighted Averaging,WA)和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Weighted Averag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WAPLS)模型,以三江平原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数据与相应的水位数据为样本,建立现代植被-水位转换函数。[结果]WAPLS模型的预测性能比WA模型好,WAPLS模型第3组分的预测性能最好,有最低的RMSEP值(3.69m)和最高的R2值(0.52)。经数据过滤后,两个模型的预测性能有所提高,其中WAPLS模型第4组分的预测性能最好,RMSEP为2.83,降低了23.3%,其精度达到了±2.83cm,结果较理想。[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平原古水位定量重建提供方法支撑,提高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WA模型 WAPLS模型 预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水质净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红艳 章光新 +2 位作者 李绪谦 高蕊 邓春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3,共7页
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是湿地的重要功能。利用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扎龙湿地水化学场特征,研究水质现状、净化机理及其与湿地水化学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对TP、NH4-N、CODcr和悬浮物的净化率达到90%以上,对TN和NO... 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是湿地的重要功能。利用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扎龙湿地水化学场特征,研究水质现状、净化机理及其与湿地水化学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对TP、NH4-N、CODcr和悬浮物的净化率达到90%以上,对TN和NO3-N净化率可达到75%以上。水质净化功能对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作用明显,主要的水质净化机理为吸附沉淀作用、植物吸收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反硝化作用,净化能力大小与溶液化学条件的整体特征、湿地的地质背景、水文化学循环和生物作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水质净化 净化机理 水化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输入对黄河口潮滩湿地不同生境下碱蓬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宋红丽 孙志高 +3 位作者 孙景宽 牟晓杰 姜欢欢 孙文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41,共12页
2010年10-11月,在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N)、磷(P)浓度对黄河口潮滩湿地不同生境条件下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潮滩碱蓬(JP1)和低潮滩碱蓬(JP2)的出芽率均随盐分的升高而降低;相同盐分条件下JP1的出芽... 2010年10-11月,在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N)、磷(P)浓度对黄河口潮滩湿地不同生境条件下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潮滩碱蓬(JP1)和低潮滩碱蓬(JP2)的出芽率均随盐分的升高而降低;相同盐分条件下JP1的出芽率均高于JP2,原因可能与二者生长节律有关;高盐分条件下,JP1和JP2种子的萌发率、根重比及根冠比均在高N条件下取得最大值,分别为20.6%和2.0%,0.06和0.07,0.10和0.11,说明高N可缓解盐分胁迫对碱蓬的毒害作用。P对JP1、JP2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复杂。在无盐分胁迫下,P对二者根重比、茎重比、叶重比和根冠比的影响几乎无差别;在中等盐分胁迫下(300mmol/L),不同P浓度对二者幼苗生长的影响相近,均表现为中等P浓度不利于根、茎生长,但有利于叶生长,且根冠比均在最大P浓度(10mmol/L)时最大(0.10,0.18);在高盐分胁迫下(600mmol/L),JP1的根重比、根冠比随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叶重比随P浓度的增加而降低,JP2的生长状况正好与之相反。总的来说,N、P浓度对不同生境下碱蓬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存在影响,且整体表现在高盐分胁迫条件下,高N浓度或低P浓度有助于二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加之近年来黄河口营养盐呈增加趋势,且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P含量相对较低,由此可见黄河水的输入对黄河口潮滩碱蓬退化区的恢复具有有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碱蓬 氮和磷 盐分胁迫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Sentinel-2数据的江汉平原养殖池提取
18
作者 陈志洋 毛德华 +4 位作者 王宗明 林楠 贾明明 任春颖 王铭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江汉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研究其养殖池变化对我国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因此,该文面向江汉平原区域,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与Sentinel-...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江汉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研究其养殖池变化对我国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因此,该文面向江汉平原区域,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与Sentinel-2密集时间序列影像,提出了一种结合K均值聚类(K-means)与层次决策树分类算法的养殖池提取与变化监测方法,实现了2016—2022年逐年的江汉平原养殖池精确提取及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结合K-means与融入时间变化特征的层次决策树算法能够实现精准的养殖池分类,每年总体分类精度均达到91.90%以上,Kappa系数达到0.84以上;2022年江汉平原的水产养殖池面积为2126.43 km^(2),其中,43.24%的养殖池集中分布于荆州市,宜昌市养殖池面积最小仅占0.76%;江汉平原养殖池在2016—2022年期间的动态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总面积从1947.43 km^(2)增加到2126.43 km^(2),增加了9.19%。所提方法为养殖池的精准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所得数据集对支持江汉平原地区生态保护和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内陆养殖池 K-MEANS 时间序列数据 Google Earth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土壤水文调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昆 田昆 +3 位作者 吕宪国 罗姗 李吉玉 李宁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0-805,共6页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旅游干扰对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土壤蓄水功能和水文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干扰对草甸湿地表层土壤环境的破坏作用显著。随着旅游干扰强度增加,草甸湿地0~20cm表层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孔隙度减...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旅游干扰对纳帕海湖滨草甸湿地土壤蓄水功能和水文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干扰对草甸湿地表层土壤环境的破坏作用显著。随着旅游干扰强度增加,草甸湿地0~20cm表层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孔隙度减小,土壤持水能力急剧下降,以未受旅游干扰作为参照,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扰下草甸表层土壤饱和持水能力分别下降了10%、48%和75%,表明土壤蓄水功能在高强度旅游干扰作用下退化显著。未受旅游干扰区草甸湿地土壤有效调蓄水空间、非毛管孔隙度、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分别为1897g/kg、44%、3.14mm/min和1.92mm/min,在重度干扰作用下分别下降了77%、43%、94%和96%,高强度旅游干扰作用下草甸湿地土壤水文调蓄功能显著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草甸 湿地 蓄水功能 水文调节 纳帕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结构 被引量:8
20
作者 暴晓 吕宪国 +1 位作者 张帆 武海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2007年6月至9月,对三江平原湿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下地表甲虫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的1 646个地表甲虫标本隶属25科,其中步甲、隐翅虫和叩甲3科个体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52.9%、20.1%和10.8%,共同构成本研究区的优势类群。... 2007年6月至9月,对三江平原湿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下地表甲虫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的1 646个地表甲虫标本隶属25科,其中步甲、隐翅虫和叩甲3科个体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52.9%、20.1%和10.8%,共同构成本研究区的优势类群。对该甲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田地表甲虫数量最多,松树林最少;物种丰富度以白桦-蒙古栎林最高,杨树林最低;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最高,杨树林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田埂最高,杨树林最低。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甲虫数量、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对均匀度无显著影响;季节变化对地表甲虫数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地表甲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土地利用 多样性 湿地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