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加权成像对诊断前列腺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新平 叶炯贤 +3 位作者 张娜 李贤新 翁得河 池泽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快速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常规和多序列DWI成像,分别测量各DWI序... 目的探讨基于多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PI)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快速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例健康志愿者和13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常规和多序列DWI成像,分别测量各DWI序列扫描图像的信噪比(SNR)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另将5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整体前列腺病理标本与DWI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和数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单次激发EPI相比,多次激发EPI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SNR(P<0.05),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减少了扫描时间分辨率(P<0.05)。单次激发、多次激发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DWI序列采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ADC值与健康志愿者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多次激发和二维空间选择激发EPI的DWI技术可以提高前列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SNR,有助于改善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动脉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飞 王丽 +5 位作者 陈汉威 戚玉龙 刘德祥 黄益 唐郁宽 张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0-833,83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血流敏感散相(FSD)和平衡稳态自由进动(SSFP)的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技术在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1.5T成像系统进行手动脉NCE-MRA和增强磁共振...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血流敏感散相(FSD)和平衡稳态自由进动(SSFP)的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技术在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1.5T成像系统进行手动脉NCE-MRA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对手动脉(划分为腕部、掌部和指部3个血管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血管边缘锐利度进行测量。将NCE-MRA和CE-MRA的图像质量和测量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2例患者24只手均成功完成NCE-MRA和动态CE-MRA检查。72个血管节段中,NCE-MRA有69个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具有诊断意义,明显高于CE-MRA(96%比83%,P<0.05)。此外,NCE-MRA在手动脉各个部位的图像质量以及SNR、CNR和血管锐利度均优于CE-MRA(P<0.05)。结论 NCE-MRA能清楚地显示手动脉的各个分支,图像质量优于动态CE-MRA,对手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磁共振成像 手动脉 血流敏感散相 平衡稳态自由进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