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的多通道模拟前端集成电路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金勇 李斌 王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287,304,共6页
提出并设计一款基于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的多通道模拟前端集成电路(IC)。该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包含增益可调仪表运算放大器、高灵敏度电流-电压转换器、基准源,以及8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SAR ADC)。整个芯片采用SMIC混合信号0.18μm CMOS ... 提出并设计一款基于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的多通道模拟前端集成电路(IC)。该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包含增益可调仪表运算放大器、高灵敏度电流-电压转换器、基准源,以及8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SAR ADC)。整个芯片采用SMIC混合信号0.18μm CMOS 1P6M的工艺制作,核心电路的芯片面积为1.36 mm2。芯片测试结果显示:该芯片在1.8 V单电源的供电电压下,共模抑制比大于100 dB,可调增益范围为30~70 dB,输入失调电压小于97μV,其中ADC的微分非线性(DNL)和积分非线性(INL)分别为-1/+1.4和-2/+2 LSB,增益可调仪表运算放大器以及ADC的功耗分别是387μW和704μ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电路与系统 模拟前端 仪表运算放大器 生理信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腔光学晶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莎 时喜喜 蔡林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共4页
多孔硅(PS)与多孔硅微腔晶体(PSM)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微电子相容性、滤过性、纳米微孔生长可控性及大的比表面积为生物信号传感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已制备成多种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血液,细菌,病毒,DNA等的快速检... 多孔硅(PS)与多孔硅微腔晶体(PSM)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微电子相容性、滤过性、纳米微孔生长可控性及大的比表面积为生物信号传感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已制备成多种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血液,细菌,病毒,DNA等的快速检测中。在分析了PS与PSM的结构和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PS与PSM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开发微型芯片、集成器件和市场化产品将是PS与PSM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多孔硅 多孔硅微腔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声辐射力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许宗为 乔阳紫 +2 位作者 邹超 刘新 赵书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磁共振声辐射力成像(MR-ARFI)将声辐射力与MRI技术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兴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监控技术,能够通过探测组织内的微小位移而间接反映组织弹性,具有安全、简便、无需其他激励装置等优点。本文对MR-ARFI的原理、相关序列... 磁共振声辐射力成像(MR-ARFI)将声辐射力与MRI技术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兴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监控技术,能够通过探测组织内的微小位移而间接反映组织弹性,具有安全、简便、无需其他激励装置等优点。本文对MR-ARFI的原理、相关序列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辐射力 脉冲 磁共振成像 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无创性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娜 陈敏 刘新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近年来,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这三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方法及其用于前列腺癌诊断... 近年来,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这三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方法及其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波谱学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时间回波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钙化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英华 朱艳春 +3 位作者 李葳 胡绍勇 肖继杰 李绍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6-709,共4页
MRI是目前观察干细胞在体内移植的生长和发育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准确评估干细胞移植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关节软骨钙化区(zone of calcified cartilage,ZCC)的治疗效果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评估RA... MRI是目前观察干细胞在体内移植的生长和发育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准确评估干细胞移植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关节软骨钙化区(zone of calcified cartilage,ZCC)的治疗效果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评估RA的生理和生化变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回波时间磁共振成像 间充质干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软骨钙化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冲激响应的圆形换能器辐射声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臧怀刚 刘广 李永川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792,共5页
基于空间冲激响应的稳态声压场理论,从选取距离函数出发,建立了单阵元圆形平面换能器声场中任一场点处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冲激响应声场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声场中的任意位置。并运用Matlab仿真了换能器的轴向与径向声压分布,且在圆形换能... 基于空间冲激响应的稳态声压场理论,从选取距离函数出发,建立了单阵元圆形平面换能器声场中任一场点处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冲激响应声场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声场中的任意位置。并运用Matlab仿真了换能器的轴向与径向声压分布,且在圆形换能器冲激响应的声压分布实验系统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得到的声压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验证表明,仿真结果可准确反映圆形换能器的空间辐射声场分布。该方法计算快捷,对于优化圆形换能器设计参数及提高超声成像检测分辨率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冲激响应 换能器 声场分布 成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微泡非线性声学特性与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凌涛 郑海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92-396,共5页
超声造影微泡在声场中会发生非线性散射,在基频超声波激励下,会产生次谐波、超谐波及高次谐波,这意味着可利用超声造影微泡进行非线性成像,从而大幅度提高超声成像的临床诊断能力。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声造影微泡的非线性声学特... 超声造影微泡在声场中会发生非线性散射,在基频超声波激励下,会产生次谐波、超谐波及高次谐波,这意味着可利用超声造影微泡进行非线性成像,从而大幅度提高超声成像的临床诊断能力。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声造影微泡的非线性声学特性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微泡在不同频率、声压条件下的非线性行为,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于超声造影微泡非线性成像的应用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非线性声学特性 谐波成像 次谐波成像 超谐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家伟 严飞 李叶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8-391,共4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无创治疗肿瘤的方法,在MRI或诊断超声的成像技术引导下,可以对局部肿瘤进行定点消融[1]。既往很多临床试验对HIFU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HIFU疗法...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无创治疗肿瘤的方法,在MRI或诊断超声的成像技术引导下,可以对局部肿瘤进行定点消融[1]。既往很多临床试验对HIFU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HIFU疗法已应用于前列腺、乳腺、子宫等多个脏器的良恶性肿瘤治疗中[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纳米粒子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设备中基于人体通信的身份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夏萌 曾以成 +1 位作者 聂泽东 逄增耀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1-1144,共4页
针对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在穿戴式设备上应用的缺陷,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上的生物识别方法。利用300 k Hz^1.5 GHz的电磁波在人体通信信道传输中产生的幅度衰减特性曲线作为生物特征。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首先,利用矢量网络分... 针对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在穿戴式设备上应用的缺陷,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上的生物识别方法。利用300 k Hz^1.5 GHz的电磁波在人体通信信道传输中产生的幅度衰减特性曲线作为生物特征。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首先,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生物特征;其次,提取数据的梯度,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器模型训练和测试。验证结果与直接对采集的生物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对比,引入梯度的分析方法使得正确识别率从90.45%提高到94.54%,等错误率从0.95%降低到0.14%,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从0.997 1增加到0.999 9。因此,基于人体通信的身份识别方法可为穿戴式设备的身份认证系统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设备 人体通信 生物识别 梯度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组学特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建风 刘磊 +4 位作者 吕晋浩 马宁 李志成 马林 娄昕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 目的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并接受HRMRI检查的疑似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比较前、后循环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性别)、斑块常规HRMRI特征(斑块分布、出血、钙化及重构模式)及影像组学特征。所有斑块采用手工勾勒。结果共计14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其中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stroke,TIA)患者分别为52例和8例;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其中脑梗死及TIA患者分别为62例和19例;前后循环的脑缺血类型无统计学差异(X^2=2. 282,P=0. 131)。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7. 047、5. 979、11. 176,P=0. 008、0. 014、0. 001)。前后循环责任斑块分别判定为63个及105个,斑块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X^2=34. 363,P<0. 001); 174个影像组学特征中,21. 3%(37/174)在前后循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范围2. 0052~7. 7029,P<0. 05),其中单因子判别精度最高的5个影像组学特征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集群阴影、最大二维直径柱(形状特征)、最大二维直径行(形状特征)、偏度(一阶特征)、最小轴长(形状特征),这些特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07、0. 760、0. 786、0. 791、0. 746。结论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常规HRMRI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影像组学的特征差异较常规HRMRI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通信信道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冷腾飞 聂泽东 王磊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19,23,共4页
人体通信以人体为通信媒介,具有低功耗、高速率、高安全性等优点,其为人体传感器网络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通信方式。设计了一种人体通信信道测试系统,具有"浮地"特性,能真实反映人体通信的耦合或感应机制。该系统采用ARM7TDMI内... 人体通信以人体为通信媒介,具有低功耗、高速率、高安全性等优点,其为人体传感器网络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通信方式。设计了一种人体通信信道测试系统,具有"浮地"特性,能真实反映人体通信的耦合或感应机制。该系统采用ARM7TDMI内核的S3C44B0X系统作为开发平台,使用直接数字合成器(DDS)芯片AD9910设计可调频率信号源,使用对数放大器芯片AD8310设计信号强度检测器。测试结果表明:可调频率信号源频率范围为0~200MHz,窄带无杂散动态范围大于80dB;信号强度检测器检测分辨率可达0.1 dB。该系统采用电池供电,成功地在电磁屏蔽室做大量实验,并测试得到人体信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传感器网络 人体通信 信道测试系统 可调频率信号源 信号强度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驻波的径向悬浮移动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玲 陈以 +4 位作者 周娟 石哲淏 曹寿国 齐彦甫 邱维宝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5-348,共4页
常用的声悬浮系统是采用一维单轴式超声悬浮装置,利用驻波特性仅能使少量小颗粒悬浮在声压节点处。为改善实验效果,该文在传统悬浮装置的基础上作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径向悬浮移动系统,采用相控阵探头板作为发射端和反射端,结合高频时钟... 常用的声悬浮系统是采用一维单轴式超声悬浮装置,利用驻波特性仅能使少量小颗粒悬浮在声压节点处。为改善实验效果,该文在传统悬浮装置的基础上作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径向悬浮移动系统,采用相控阵探头板作为发射端和反射端,结合高频时钟驱动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延时控制,改变发射波束与反射波束间的相位差,使小颗粒可呈阵列式悬浮移动。系统中所设计的驱动电路是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结合变压器的电压驱动方式,无需考虑输入端信号的电流大小及MOS管无需接高上拉电压。通过对系统的硬件测试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比传统方法能稳定悬浮多个小颗粒,且能使悬浮小颗粒平滑移动,具有较好悬浮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驻波 相控阵探头板 悬浮移动 驱动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_1加权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分级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振生 张娜 +3 位作者 孟莉 王小宜 廖伟华 HOU BL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应用T1加权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术前分级,验证其用于脑胶质瘤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26例脑胶质瘤患者团注Gd-DTPA对比剂后,以1.5TSiemens Syngo MRI扫描仪采集DCE T1加权图像。首先基于改进的Toft... 应用T1加权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术前分级,验证其用于脑胶质瘤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26例脑胶质瘤患者团注Gd-DTPA对比剂后,以1.5TSiemens Syngo MRI扫描仪采集DCE T1加权图像。首先基于改进的Tofts两室药物动力学模型,从采集到的动态组图像建立病灶区感兴趣区内的平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然后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该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定量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初始增强率ER、回流速率常数Kep、排泄速率常数Kel、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高度PH、到达峰值的时间TTP,最后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建立这些定量参数与脑胶质瘤分级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任意两个分级之间各定量参数的统计学差异,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标准。ER、AUC和PH随着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由低到高地增加;低级别脑胶质瘤中的Ⅰ与Ⅱ级之间以及高级别中的Ⅲ与Ⅳ级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ER、AUC和PH的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级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仅参数E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是术前准确界定脑胶质瘤低级别与高级别的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参数,其界定阈值约为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灌注MRI T1加权DCE 脑胶质瘤 定量药物动力学 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 被引量:36
14
作者 张鹏 秦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277-3279,共3页
医学的发展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的。时至今日,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融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随着应用型医学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逐步探讨如何能进行更有靶向性的医学研究进而缩短从基础到临床应用的漫长过程。因此"转化医学"的... 医学的发展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的。时至今日,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融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随着应用型医学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逐步探讨如何能进行更有靶向性的医学研究进而缩短从基础到临床应用的漫长过程。因此"转化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践 转化医学 临床应用 基础医学 桥梁 医学研究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静态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聚焦超声致离体组织损伤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彬 凌涛 +3 位作者 沈勇 郑海荣 邹建中 李发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17-2321,共5页
目的用准静态弹性成像检测聚焦超声(FUS)在离体组织中形成的损伤。方法在仿体实验中采取多种方法提高运动估计的精度。通过分段线性拟合等算法对位移数据进行后处理,优化位移估计结果,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低通差分算法抑制应变估计... 目的用准静态弹性成像检测聚焦超声(FUS)在离体组织中形成的损伤。方法在仿体实验中采取多种方法提高运动估计的精度。通过分段线性拟合等算法对位移数据进行后处理,优化位移估计结果,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低通差分算法抑制应变估计中高频噪声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用准静态弹性成像检测FUS在离体猪肌肉组织中形成的损伤。结果采用分段线性拟合算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低通差分算法可显著改善运动估计的准确性。弹性成像可检测小剂量FUS辐照后在组织内形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损伤区域的力学特性与周围组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价FUS形成的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阵超声的高精度微量移液平台
16
作者 张扬 黄友塔 +3 位作者 王彦 张志强 于妍妍 邱维宝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在药物开发、合成生物学、分子诊断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单阵元聚焦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技术,因换能器制作工艺简单及能量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基于单阵元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方式因为... 非接触式超声移液技术在药物开发、合成生物学、分子诊断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单阵元聚焦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技术,因换能器制作工艺简单及能量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基于单阵元换能器的超声移液方式因为换能器焦距固定需要机械移动换能器实现不同高度液体的转移,导致移液效率较低、通量低。环阵换能器可以采用电子聚焦的方式实现焦点在轴向上动态调节,能够克服单阵元换能器焦距固定的缺点,有望提高超声移液效率。因此,该文自主设计并制作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五通道高精度超声信号发射系统,采用定制的五阵元环阵超声换能器搭建了一套基于环阵超声的高精度超声移液平台。该移液平台可以实现超声焦点动态精准调节,并在不同焦距情况下实现纳升级液滴精准转移,可以有效提高超声移液效率和通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聚焦 环阵超声换能器 FPGA 超声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TK的三维医学图像虚拟切片提取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金 胡战利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688-3689,3699,共3页
目前大多数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等所产生的图像序列往往必须沿着某一固定方向,但这通常不能满足临床上多方位、任意角度诊查的需要。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医学图像的任意角度虚拟切片提取方法。在Visual C++平台下,结合... 目前大多数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等所产生的图像序列往往必须沿着某一固定方向,但这通常不能满足临床上多方位、任意角度诊查的需要。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维医学图像的任意角度虚拟切片提取方法。在Visual C++平台下,结合可视化工具包VTK,对DICOM格式的CT图像序列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设置虚拟切面的法向量和内点来对重建后的三维物体进行切割并获得虚拟切片信息,在切割的同时可以同步显示出虚拟切片图像。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可以生成任意角度、任意部位的虚拟切片图像,并能对切割平面及虚拟切片图像进行移动、缩放、旋转等实时交互操作,从而有效地弥补了医学影像设备在成像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虚拟切片 计算机断层扫描 医学数字图像通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技术进展综述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娜 贺建安 +1 位作者 陈阳 周寿军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5-1010,共26页
血管类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血管介入诊疗作为常用的微创手术面临多种临床负担,亟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支撑.近年来,血管外和血管内的医学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方法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技术的相关研究.通过回顾和系统... 血管类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血管介入诊疗作为常用的微创手术面临多种临床负担,亟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支撑.近年来,血管外和血管内的医学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方法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技术的相关研究.通过回顾和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之间的有机关系,包括多模态医学造影图像分析、导管导丝的位置跟踪、血管关联病灶的特性和形态识别等热点问题,并分析上述内容与手术规划和手术导航的关系,得出该领域的临床应用趋势是结合诊疗一体化的血管介入机器人技术.通过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各类研发内容所面临的挑战:分割模型对血管结构量化的精确性与拓扑提取的完整性、介入路径矢量化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准确性、动静脉血管分类和分段与路径导航的关联性以及血管介入的人机交互的水平和评价方式等问题.分析表明,上述问题的解决将不断地推动人工智能诊疗技术,尤其是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图像分析 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 人工智能 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 诊疗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微球机器人在模拟血液中的运动控制
19
作者 宋忠义 蒋占四 +2 位作者 刘楚 田永堂 徐海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0,24,共5页
微纳机器人因其尺寸小、操控精度高、易到达小腔道等优点,可精确、高效地递送药物,是未来精准医学的新方向。本文以明胶为基材,构建了磁性微球机器人系统,它兼具明胶对环境无毒、无污染、生物可降解的优点,以及磁场对生物组织无害、不... 微纳机器人因其尺寸小、操控精度高、易到达小腔道等优点,可精确、高效地递送药物,是未来精准医学的新方向。本文以明胶为基材,构建了磁性微球机器人系统,它兼具明胶对环境无毒、无污染、生物可降解的优点,以及磁场对生物组织无害、不与物质直接接触而实现控制等优点。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如明胶浓度、搅拌速度和乳化剂的浓度及乳化时间,制备出稳定、均匀的明胶磁性微球。研究了粒径、磁场强度、频率及液体粘度对粒子运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粒子在不同浓度的模拟血液中的运动控制。今后,可以结合机器视觉、自动识别导航等从而真正体现微纳技术的优势,有望获得广阔的医学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球机器人 磁场驱动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双树复小波变换和改进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的乳腺MR图像分割 被引量:13
20
作者 范虹 张程程 +2 位作者 侯存存 朱艳春 姚若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49-2157,共9页
针对乳腺MR图像组织复杂、灰度不均匀、难分割的特点,本文提出双树复小波(DTCWT)变换结合密度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复小波域双变量模型结合各向异性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进而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将图像划分成... 针对乳腺MR图像组织复杂、灰度不均匀、难分割的特点,本文提出双树复小波(DTCWT)变换结合密度聚类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利用复小波域双变量模型结合各向异性扩散函数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进而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算法将图像划分成一定数量的超像素区域,根据事先设置的阈值搜索每个超像素的近邻,从而降低基于K近邻的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KNN-DPC)算法寻找每个样本近邻的时间;最终,引入超像素区域的近邻信息度量样本密度,采用KNN-DPC算法的分配策略自适应聚类.仿真和临床数据分割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的实现乳腺MR图像的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MR图像分割 双树复小波变换 双变量模型 超像素分类 密度峰值快速搜索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