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耳螺在中国海的北扩:三种耳螺在我国黄海的报道(腹足纲:耳螺科)
1
作者
张树乾
张素萍
张均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8-1056,共9页
2020~2023年,作者在我国黄海沿岸潮间带进行软体动物多样性调查时获取到多个耳螺科标本,通过形态学比较和研究,鉴定为3属3种,分别为:中国耳螺Ellobium chinense(Pfeiffer,1855)、赛氏女教士螺Pythia cecillii(R.A.Philippi,1847)和教徒...
2020~2023年,作者在我国黄海沿岸潮间带进行软体动物多样性调查时获取到多个耳螺科标本,通过形态学比较和研究,鉴定为3属3种,分别为:中国耳螺Ellobium chinense(Pfeiffer,1855)、赛氏女教士螺Pythia cecillii(R.A.Philippi,1847)和教徒肋耳螺Laemodonta exaratoides Kawabe,1992。中国耳螺和赛氏女教士螺采自江苏盐城,教徒肋耳螺采自青岛和大连。作者对这3种耳螺进行了分类学描述和报道,其中教徒肋耳螺在我国沿海系首次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作者基于COⅠ、16S rRNA和H3基因对教徒肋耳螺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该种在耳螺科中的分类地位。耳螺科是典型的暖水性类群,在我国主要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之前仅有中国耳螺可向北扩散至黄海南部。该研究中3种耳螺在黄海的发现表明该海域内的耳螺种类在不断增多,且出现了明显的北扩现象。这种现象很可能与全球变暖导致的黄海水温持续升高有关。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内容,也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软体动物的扩布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螺科
肋耳螺属
黄海
印太交汇区
新记录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海盘海牛科(腹足纲,裸鳃目)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2
作者
张树乾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5-1400,共6页
2021年3月在大连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时采集到2个裸鳃类标本,经鉴定发现为欧氏针盘海牛Diaulula odonoghuei(Steinberg,1963),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活体拍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形态和内部...
2021年3月在大连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时采集到2个裸鳃类标本,经鉴定发现为欧氏针盘海牛Diaulula odonoghuei(Steinberg,1963),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活体拍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进行了观察。此外,测定了这两个标本的COI、16S rRNA和H3基因序列,将测得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针盘海牛属Diaulula的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针盘海牛属的系统发育树。欧氏针盘海牛在我国沿海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盘海牛属
欧氏针盘海牛
新记录种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海化能极端环境中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 lauensis)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闫晗
惠敏
+1 位作者
沙忠利
程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3-1475,共13页
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lauensis)是一种十足目铠甲虾,能够适应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但是其已知基因序列信息却很少。为此,采用PacBio平台的SMRT测序技术对来自南海台西南冷泉劳盆拟刺铠虾的肝胰腺、鳃、肌肉和肠混合组织...
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lauensis)是一种十足目铠甲虾,能够适应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但是其已知基因序列信息却很少。为此,采用PacBio平台的SMRT测序技术对来自南海台西南冷泉劳盆拟刺铠虾的肝胰腺、鳃、肌肉和肠混合组织进行了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通过聚类、校正、去冗余之后共获得28811条高质量isoform,平均长度为2086 bp,N50长度为2275 bp。使用Nr、SwissPort、KEGG、KOG数据库对转录本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共有20616(71.56%)条isoform得到注释。进一步高级注释共获得21848个蛋白编码序列,共预测到537个转录因子、6430个长链非编码RNA和10060个SSRs位点。KEGG通路分析发现两条可能与劳盆拟刺铠虾适应深海化能极端生境相关的通路,分别为过氧化物酶体通路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其中,共有180条isoform被发现参与编码过氧化物酶体通路中的31个关键酶,213条isoform参与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中19个关键酶的编码。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利用同源比对、功能结构域预测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劳盆拟刺铠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进行挖掘与鉴定,共发现属于theta、delta、mu、kappa四种亚家族的20条GST候选序列。通过对劳盆拟刺铠虾全长转录组测序、功能注释和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及通路的分析,不仅丰富了深海组学数据资源,也为进一步揭示甲壳动物适应深海化能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盆拟刺铠虾
深海化能生态系统
全长转录组
功能注释
极端环境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耳螺在中国海的北扩:三种耳螺在我国黄海的报道(腹足纲:耳螺科)
1
作者
张树乾
张素萍
张均龙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8-105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90044号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2000000号
泰山学者工程,tsqn202306280号。
文摘
2020~2023年,作者在我国黄海沿岸潮间带进行软体动物多样性调查时获取到多个耳螺科标本,通过形态学比较和研究,鉴定为3属3种,分别为:中国耳螺Ellobium chinense(Pfeiffer,1855)、赛氏女教士螺Pythia cecillii(R.A.Philippi,1847)和教徒肋耳螺Laemodonta exaratoides Kawabe,1992。中国耳螺和赛氏女教士螺采自江苏盐城,教徒肋耳螺采自青岛和大连。作者对这3种耳螺进行了分类学描述和报道,其中教徒肋耳螺在我国沿海系首次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作者基于COⅠ、16S rRNA和H3基因对教徒肋耳螺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该种在耳螺科中的分类地位。耳螺科是典型的暖水性类群,在我国主要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之前仅有中国耳螺可向北扩散至黄海南部。该研究中3种耳螺在黄海的发现表明该海域内的耳螺种类在不断增多,且出现了明显的北扩现象。这种现象很可能与全球变暖导致的黄海水温持续升高有关。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内容,也为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软体动物的扩布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资料。
关键词
耳螺科
肋耳螺属
黄海
印太交汇区
新记录
气候变化
Keywords
Ellobiidae
Laemodonta
Yellow Sea
Indo-Pacific Convergence Region
new record
warming climate
分类号
Q959.212.5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海盘海牛科(腹足纲,裸鳃目)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2
作者
张树乾
张素萍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海洋
大
科学
研究
中心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5-1400,共6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D072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2090044号。
文摘
2021年3月在大连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时采集到2个裸鳃类标本,经鉴定发现为欧氏针盘海牛Diaulula odonoghuei(Steinberg,1963),为中国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活体拍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进行了观察。此外,测定了这两个标本的COI、16S rRNA和H3基因序列,将测得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针盘海牛属Diaulula的同源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针盘海牛属的系统发育树。欧氏针盘海牛在我国沿海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海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关键词
针盘海牛属
欧氏针盘海牛
新记录种
DNA条形码
Keywords
Diaulula
Diaulula odonoghuei
new record
DNA barcoding
分类号
Q959.212.5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海化能极端环境中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 lauensis)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闫晗
惠敏
沙忠利
程娇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崂山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3-1475,共1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2000000号,XDA22050302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25603号。
文摘
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lauensis)是一种十足目铠甲虾,能够适应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的极端环境,但是其已知基因序列信息却很少。为此,采用PacBio平台的SMRT测序技术对来自南海台西南冷泉劳盆拟刺铠虾的肝胰腺、鳃、肌肉和肠混合组织进行了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通过聚类、校正、去冗余之后共获得28811条高质量isoform,平均长度为2086 bp,N50长度为2275 bp。使用Nr、SwissPort、KEGG、KOG数据库对转录本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共有20616(71.56%)条isoform得到注释。进一步高级注释共获得21848个蛋白编码序列,共预测到537个转录因子、6430个长链非编码RNA和10060个SSRs位点。KEGG通路分析发现两条可能与劳盆拟刺铠虾适应深海化能极端生境相关的通路,分别为过氧化物酶体通路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其中,共有180条isoform被发现参与编码过氧化物酶体通路中的31个关键酶,213条isoform参与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中19个关键酶的编码。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利用同源比对、功能结构域预测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方法对劳盆拟刺铠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进行挖掘与鉴定,共发现属于theta、delta、mu、kappa四种亚家族的20条GST候选序列。通过对劳盆拟刺铠虾全长转录组测序、功能注释和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及通路的分析,不仅丰富了深海组学数据资源,也为进一步揭示甲壳动物适应深海化能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劳盆拟刺铠虾
深海化能生态系统
全长转录组
功能注释
极端环境适应
Keywords
Munidopsis lauensis
deep-sea chemosynthetic ecosystem
full-length transcriptome
functional annotation
extreme environment adaptation
分类号
Q789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耳螺在中国海的北扩:三种耳螺在我国黄海的报道(腹足纲:耳螺科)
张树乾
张素萍
张均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海盘海牛科(腹足纲,裸鳃目)一新记录属和一新记录种
张树乾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深海化能极端环境中劳盆拟刺铠虾(Munidopsis lauensis)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闫晗
惠敏
沙忠利
程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