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R800的海洋要素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柏秀芳 龚德俊 +1 位作者 徐永平 李思忍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4期120-122,141,共4页
为现场测量极端海况条件下的多种海洋要素,建立了一套海床动力特性原位监测系统和检测方法。为力求避免中央统一采集、控制的常态设计模式,采用分散控制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关键核心采集设备失效,引发全部测量失败的弊端。该系统以CR... 为现场测量极端海况条件下的多种海洋要素,建立了一套海床动力特性原位监测系统和检测方法。为力求避免中央统一采集、控制的常态设计模式,采用分散控制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关键核心采集设备失效,引发全部测量失败的弊端。该系统以CR800数据采集器为核心,实现了独立的数据采集、存储和读出功能。其通用性强,可移植或改造成为不同应用目的测量系统。本文详细阐述了CR800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正常,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800数据采集器 系统集成 海洋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B接口在海洋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晨光 龚德俊 李思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5,共3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海洋要素数据存储系统。该系统以USB接口进行数据存储,实现了对U盘的读写,解决了海洋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存储量大、存储设备不易与PC机接口的问题。
关键词 数据存储 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系统的控制电路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郝菁 龚德俊 徐永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系统(简称“海马”)的控制电路。实验表明,该控制电路实现了“海马”的核心部件——棘爪机构单向抓紧、阻尼锁定和自由上浮3个状态的控制,方法简单新颖,同时实现了“海马”下潜运... 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系统(简称“海马”)的控制电路。实验表明,该控制电路实现了“海马”的核心部件——棘爪机构单向抓紧、阻尼锁定和自由上浮3个状态的控制,方法简单新颖,同时实现了“海马”下潜运动的能量全部来自波浪,上浮依靠自身浮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状态控制 垂直剖面测量系统(简称“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黄海暖流的指示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亮 李超伦 于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3-859,共7页
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对南黄海进行浮游动物采集,以了解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黄海暖流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南黄海冬季仍然以温带和暖温带种为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细足法Themisto g... 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对南黄海进行浮游动物采集,以了解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黄海暖流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南黄海冬季仍然以温带和暖温带种为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细足法Themisto gracilipes等温带和暖温带种类在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具有较大优势。与此同时,一些暖水种在调查海域局部出现。2009年12月暖水种仅分布在南黄海东南部黄海暖流源地附近。位于黄海中部的调查区东侧温盐层化现象明显,近底层低温、高盐、高营养盐的水文特征体现了黄海冷水团的残留;2010年1月在35°—36°N区域暖水种种类明显增加,截平头水蚤Paracandacia truncata、长尾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出现的位置与暖流路径相吻合,海洋真刺水蚤Euchaeta rimana数量相比12月有明显向北推进的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暖水种的分布与温度有良好的相关性。Shannon-Weaver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没有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对黄海暖流的指示作用不如种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暖流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指示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悬浮颗粒现场剖面测量与粒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柏秀芳 龚德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4,共4页
应用LISST-100现场激光粒度仪于2006年8月在北部湾首次进行了悬浮颗粒剖面测量,获得了整个垂直剖面的悬浮颗粒现场粒径分布、体积比和光衰减系数,并计算得到了垂直剖面的总浓度和各层的粒度参数及粒级组成。结果表明,悬浮颗粒自上而下... 应用LISST-100现场激光粒度仪于2006年8月在北部湾首次进行了悬浮颗粒剖面测量,获得了整个垂直剖面的悬浮颗粒现场粒径分布、体积比和光衰减系数,并计算得到了垂直剖面的总浓度和各层的粒度参数及粒级组成。结果表明,悬浮颗粒自上而下均为双峰分布,只是表层的双峰位于5.57μm和34.4μm,中间层和底层的双峰位于34.4μm和129.4μm。悬浮颗粒体积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到达底层时达到最大。光衰减系数的变化趋势与颗粒体积比非常相似,且二者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8。整个垂直剖面上,表层粒度较细,随着深度增加粒度逐渐变粗,到达底层时粒度最粗。悬浮体总体上正偏,峰态值较小,分选较差。粒度以砂为主,粉砂含量次之,不含黏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激光粒度仪 悬浮体 粒径分布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