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文昌海域内孤立波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柯自明
尹宝树
+1 位作者
徐振华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内孤立波对大陆架边缘海区的混合和生态有着显著影响,近年来已成为物理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但是南海北部陆架的内波现场资料极为缺乏。2005年4—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文昌海区进行了文昌内波实验。通过此次现场观测数据发现,在4月...
内孤立波对大陆架边缘海区的混合和生态有着显著影响,近年来已成为物理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但是南海北部陆架的内波现场资料极为缺乏。2005年4—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文昌海区进行了文昌内波实验。通过此次现场观测数据发现,在4月下旬文昌海域有着强盛的内孤立波,其振幅在40m左右,产生的斜压流接近1m/s,且传播方向平行于等深线切线方向,向西南方向传播。分析还得出此类内孤立波并非发源于吕宋海峡,应该属于潮地相互作用局地生成的内孤立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文昌
内孤立波
现场观测
斜压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启龙
刘志亮
+2 位作者
齐继峰
杨德周
郑冬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3,共7页
本文基于多年月平均水温资料,分析了青岛冷水团的长消过程,并利用气候态月平均大气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出现,4月成型,5月最盛,6月减弱,7月消失;南黄海6-7月间偏南风的增强和温跃层...
本文基于多年月平均水温资料,分析了青岛冷水团的长消过程,并利用气候态月平均大气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出现,4月成型,5月最盛,6月减弱,7月消失;南黄海6-7月间偏南风的增强和温跃层以下反气旋涡的减弱是青岛冷水团消亡的动力机制,而海面净热通量的下传和水平热量的输入则是青岛冷水团消亡的热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青岛冷水团
长消过程
消亡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耦合模式下北赤道流分叉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孟庆佳
王凡
刘娜
《海洋预报》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一个全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对北赤道流分叉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模式结果表明北赤道流的分叉纬度,在表层大约是15.2°N,随深度而向北移动,在1000 m深度大约为20°N。北赤道流分叉在春、夏季节偏南,而秋、...
利用一个全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对北赤道流分叉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模式结果表明北赤道流的分叉纬度,在表层大约是15.2°N,随深度而向北移动,在1000 m深度大约为20°N。北赤道流分叉在春、夏季节偏南,而秋、冬季节偏北,可能主要与局地的Ekman抽吸有关。北赤道流分叉的年际变化周期表现有准2年、3~4年和10年左右,其中3~4年ENSO周期最为显著。该耦合模式对于北赤道流分叉的变化特征的模拟结果与已有的观测结果大体一致,可以用于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北赤道流分叉的长期变化机制,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NEC分叉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PCC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模拟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霞
杨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125,共12页
冬季重现(再现)是中高纬度大尺度海表温度重要的持续性特征,是热带外海洋特有的现象。北太平洋大气环流也存在这一现象,它可能会强迫产生这一海域海温的冬季重现。本文利用IPCC20C3M耦合模式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模拟北太平洋海–气系统...
冬季重现(再现)是中高纬度大尺度海表温度重要的持续性特征,是热带外海洋特有的现象。北太平洋大气环流也存在这一现象,它可能会强迫产生这一海域海温的冬季重现。本文利用IPCC20C3M耦合模式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模拟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能力。北太平洋海温冬季重现的空间范围是海盆尺度的,中部重现时间比其周围晚。大气环流场的冬季重现主要是在北太平洋中部,它与海温冬季重现关系密切。大多数IPCC耦合模式基本上可以模拟出太平洋海温大范围的冬季重现现象。与重现范围的模拟相比,耦合模式对重现时间地理差异的模拟都比较差。各模式对大气环流冬季重现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较差,大部分模式未能模拟出大气环流场中主要的重现区域。而且,大气环流冬季重现对海温重现的可能影响并没有体现在这些耦合模式中。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大气冬季重现的模拟还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气系统
持续性
冬季重现(再现)
IPCC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太平洋暖池热盐结构温度场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
3
5
作者
秦思思
张启龙
尹宝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6,共10页
基于1950-2011年间热带太平洋月平均温盐度资料,以28°C等温线作为暖池的定义标准,分别计算了暖池区(20°N-15°S,120°E-140°W)各网格点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的平均温度,从而构成了暖池热盐结构的温度场。据此,运...
基于1950-2011年间热带太平洋月平均温盐度资料,以28°C等温线作为暖池的定义标准,分别计算了暖池区(20°N-15°S,120°E-140°W)各网格点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的平均温度,从而构成了暖池热盐结构的温度场。据此,运用EOF分析法研究了暖池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温度距平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纬向风、纬向流和海面净热通量等要素对这3层温度场主要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模态揭示了暖池中东部3层温度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在1985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而第二模态则基本反映了暖池西部3层温度皆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在1995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暖池混合层(包括障碍层)温度场前两个模态的年际振荡主要是由纬向风和南赤道流(SEC)共同引起的,而暖池深层温度场前两个模态的年际振荡则是由SEC和赤道潜流(EUC)共同调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热盐结构
时空变化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文昌海域内孤立波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柯自明
尹宝树
徐振华
侯一筠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
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基金
国家863资助项目,2006AA09A109-2号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资助,KZCX1-YW-12号
文摘
内孤立波对大陆架边缘海区的混合和生态有着显著影响,近年来已成为物理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但是南海北部陆架的内波现场资料极为缺乏。2005年4—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文昌海区进行了文昌内波实验。通过此次现场观测数据发现,在4月下旬文昌海域有着强盛的内孤立波,其振幅在40m左右,产生的斜压流接近1m/s,且传播方向平行于等深线切线方向,向西南方向传播。分析还得出此类内孤立波并非发源于吕宋海峡,应该属于潮地相互作用局地生成的内孤立波。
关键词
南海
文昌
内孤立波
现场观测
斜压流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Wenchang, Internal solitary wave, Observation, Baroclinic current
分类号
P731.2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启龙
刘志亮
齐继峰
杨德周
郑冬梅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
室
辽宁省
海洋
环境预报与防灾减灾中心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026)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A11020301)
文摘
本文基于多年月平均水温资料,分析了青岛冷水团的长消过程,并利用气候态月平均大气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结果表明,青岛冷水团3月出现,4月成型,5月最盛,6月减弱,7月消失;南黄海6-7月间偏南风的增强和温跃层以下反气旋涡的减弱是青岛冷水团消亡的动力机制,而海面净热通量的下传和水平热量的输入则是青岛冷水团消亡的热力机制。
关键词
南黄海
青岛冷水团
长消过程
消亡机理
Keywords
South Yellow Sea
Qingdao Cold Water Mass
growing and vanishing processes
extinc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731.1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耦合模式下北赤道流分叉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孟庆佳
王凡
刘娜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
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国家
海洋
环境预报中心
出处
《海洋预报》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9015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YW-Q11-02KZCX1-YW-12)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OCAW1102)
文摘
利用一个全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对北赤道流分叉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模式结果表明北赤道流的分叉纬度,在表层大约是15.2°N,随深度而向北移动,在1000 m深度大约为20°N。北赤道流分叉在春、夏季节偏南,而秋、冬季节偏北,可能主要与局地的Ekman抽吸有关。北赤道流分叉的年际变化周期表现有准2年、3~4年和10年左右,其中3~4年ENSO周期最为显著。该耦合模式对于北赤道流分叉的变化特征的模拟结果与已有的观测结果大体一致,可以用于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北赤道流分叉的长期变化机制,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NEC分叉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PCC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模拟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霞
杨光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
自然资源部第一
海洋研究所
海洋
与气候
研究
中心
青岛
海洋
科学
与技术试点国家
实验
室
海洋
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
实验
室
青岛
海洋
科学
与技术试点国家
实验
室区域
海洋
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
实验
室
中国科学院
海洋
大
科学
研究
中心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125,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5094)
文摘
冬季重现(再现)是中高纬度大尺度海表温度重要的持续性特征,是热带外海洋特有的现象。北太平洋大气环流也存在这一现象,它可能会强迫产生这一海域海温的冬季重现。本文利用IPCC20C3M耦合模式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模拟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能力。北太平洋海温冬季重现的空间范围是海盆尺度的,中部重现时间比其周围晚。大气环流场的冬季重现主要是在北太平洋中部,它与海温冬季重现关系密切。大多数IPCC耦合模式基本上可以模拟出太平洋海温大范围的冬季重现现象。与重现范围的模拟相比,耦合模式对重现时间地理差异的模拟都比较差。各模式对大气环流冬季重现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较差,大部分模式未能模拟出大气环流场中主要的重现区域。而且,大气环流冬季重现对海温重现的可能影响并没有体现在这些耦合模式中。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大气冬季重现的模拟还有待改善。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气系统
持续性
冬季重现(再现)
IPCC模式评估
Keywords
North Pacific
air-sea system
persistence
winter recurrence
IPCC model evaluation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太平洋暖池热盐结构温度场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
3
5
作者
秦思思
张启龙
尹宝树
机构
国家
海洋
环境预中心 国家
海洋
局
海洋
灾害预报技术
研究
重点
实验
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环流与
波动
重点
实验
室
青岛
海洋
科学
与技术国家
实验
室
海洋
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
实验
室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6,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7402)
文摘
基于1950-2011年间热带太平洋月平均温盐度资料,以28°C等温线作为暖池的定义标准,分别计算了暖池区(20°N-15°S,120°E-140°W)各网格点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的平均温度,从而构成了暖池热盐结构的温度场。据此,运用EOF分析法研究了暖池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温度距平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纬向风、纬向流和海面净热通量等要素对这3层温度场主要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模态揭示了暖池中东部3层温度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在1985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而第二模态则基本反映了暖池西部3层温度皆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并在1995年前后经历了一次气候跃变。暖池混合层(包括障碍层)温度场前两个模态的年际振荡主要是由纬向风和南赤道流(SEC)共同引起的,而暖池深层温度场前两个模态的年际振荡则是由SEC和赤道潜流(EUC)共同调制的。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热盐结构
时空变化
ENSO
Keywords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thermohaline structur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ENSO
分类号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文昌海域内孤立波特征观测研究
柯自明
尹宝树
徐振华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岛冷水团的消亡机理研究
张启龙
刘志亮
齐继峰
杨德周
郑冬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个耦合模式下北赤道流分叉的初步研究
孟庆佳
王凡
刘娜
《海洋预报》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IPCC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模拟
赵霞
杨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西太平洋暖池热盐结构温度场的时空变化
秦思思
张启龙
尹宝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