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氧化铋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海洋防污应用中的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治庆 王毅 张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5-184,共10页
海洋生物污损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损失和安全问题,是海洋开发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防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光催化抗污技术的发展,其在海洋防污的应用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卤氧化铋(BiOX,X=Cl、Br、I)... 海洋生物污损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损失和安全问题,是海洋开发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防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光催化抗污技术的发展,其在海洋防污的应用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卤氧化铋(BiOX,X=Cl、Br、I)薄膜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薄膜,由于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易于回收等优点,而成为应用于光催化防污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综述了BiOX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首先,在海洋污损与现存防污技术的研究背景下,概述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海洋防污的潜力。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当前BiOX薄膜制备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总结了BiOX半导体膜在海洋防污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其中特别强调了海洋环境中膜材料应用的必要性。最后,展望了BiOX半导体薄在海洋防污领域的发展前景,概述了可能产生突破性研究成果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将BiOX薄膜应用于海洋防污领域打开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生物污损 半导体薄膜 卤氧化铋 光催化 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乐 姚艺 +1 位作者 刘美 王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3-1615,1623,共4页
国家工程建设发展显著促进了对大型桥梁、工程设施、装备等需求,多数装备设施处于腐蚀环境中,而有效的防护手段可避免或减缓腐蚀过程。综述了金属材料防腐蚀的主要有效手段,包括防护涂层、缓蚀剂、电化学保护等方法。今后可在防腐材料... 国家工程建设发展显著促进了对大型桥梁、工程设施、装备等需求,多数装备设施处于腐蚀环境中,而有效的防护手段可避免或减缓腐蚀过程。综述了金属材料防腐蚀的主要有效手段,包括防护涂层、缓蚀剂、电化学保护等方法。今后可在防腐材料开发和制备工艺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工艺操作、减少环境危害,实现防腐材料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防腐 电化学 缓蚀剂 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OIT复合Zn-Ni合金抗菌镀层的制备及其耐SRB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翟晓凡 管方 +2 位作者 王楠 段继周 侯保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7-255,共9页
目的提高Zn-Ni合金镀层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方法在硫酸盐电镀液中添加梯度浓度的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利用恒电流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阴极电沉积获得DCOIT复合Zn-Ni合金镀层。通过电沉积电位监测与电流效率计算评价... 目的提高Zn-Ni合金镀层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方法在硫酸盐电镀液中添加梯度浓度的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利用恒电流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阴极电沉积获得DCOIT复合Zn-Ni合金镀层。通过电沉积电位监测与电流效率计算评价DCOIT对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X射线晶体衍射等研究DCOIT对Zn-Ni复合镀层形貌、结构与Ni含量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和荧光显微观察法验证DCOIT的成功复合及复合镀层的抗菌性能,最后将DCOIT复合Zn-Ni合金镀层暴露于硫酸盐还原菌(SRB)中,监测菌液的pH与菌体浓度,同时计算镀层的腐蚀速率,并观察镀层的腐蚀形貌,评价复合镀层的耐SRB腐蚀性能。结果DCOIT在电沉积过程中会吸附在沉积表面,造成沉积电位负移,并略微降低了电流效率。DCOIT的添加显著改变了复合镀层的形貌、结构与Ni含量,其Ni含量与DCOIT的添加量呈线性增长关系,导致其晶体结构转变。DCOIT以有效形式存在于复合Zn-Ni合金镀层中,并显示出抗菌性能,DCOIT添加量为2mmol/L时,镀层中的复合量最高,抗菌性能最好。最后,DCOIT复合Zn-Ni合金镀层能有效抑制环境中SRB的生长与代谢,自身腐蚀速率减慢,耐蚀性能明显增强。结论DCOIT能够以有效形式复合于Zn-Ni合金镀层内部,并有效提高了镀层的抗菌性能,使其获得增强的耐SRB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i合金镀层 电镀层 4 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 硫酸盐还原菌 抗菌 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硅油改性环氧树脂富镁底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戈成岳 罗祥平 +3 位作者 王静 王宁 段继周 侯保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0,共7页
研究了一种羟基硅油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通过红外光谱、GPC测试、DSC测试以及稳定性分析详细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对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羟基硅油和环氧树脂质量比为5∶1的体系获得的改性产物稳定性好,且具有高的柔韧性和强度;进... 研究了一种羟基硅油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通过红外光谱、GPC测试、DSC测试以及稳定性分析详细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对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羟基硅油和环氧树脂质量比为5∶1的体系获得的改性产物稳定性好,且具有高的柔韧性和强度;进一步,利用改性树脂配制羟基硅油改性环氧-富镁底漆,通过涂层基本性能测试,盐雾试验和老化试验研究了涂层对铝合金的保护性能。研究表明:涂层附着力得到改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提高,耐盐雾性优异,耐老化性一般,需与面漆配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镁底漆 羟基硅油 改性环氧树脂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小球藻对Mg-3Y-1.5Nd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梦晓 张杰 +4 位作者 蒋全通 李佳润 路东柱 侯保荣 孙园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等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技术,以稀土镁合金Mg-3Y-1.5Nd为基体,研究小球藻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小球藻培养液和不含小球藻培养液的镁合金表面主要腐蚀产物均为Mg(OH)2,Mg 3(PO4)...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等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技术,以稀土镁合金Mg-3Y-1.5Nd为基体,研究小球藻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小球藻培养液和不含小球藻培养液的镁合金表面主要腐蚀产物均为Mg(OH)2,Mg 3(PO4)2以及Mg 2(OH)3 Cl;含小球藻培养液的镁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中镁元素的占比较未含小球藻要小(29.6%vs 39.8%);腐蚀产物存在疏松的结构有利于腐蚀性离子侵入,促进镁合金的进一步腐蚀;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导致生物膜保护层下出现高浓度的溶解氧,使氧还原阴极电流变大,从而增大Mg-3Y-1.5Nd合金的腐蚀速率。综上所述,当小球藻存在时,Mg-3Y-1.5Nd合金受到的腐蚀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3Y-1.5Nd合金 小球藻 微生物腐蚀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在黄海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 被引量:7
6
作者 高杨 孙虎元 孙立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7-331,358,共6页
对黄海海域18个站位的海水腐蚀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化学阻抗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黄海海域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分析了环境中腐蚀因子对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依据水环境参数聚类分析,可将调查海域分... 对黄海海域18个站位的海水腐蚀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化学阻抗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黄海海域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分析了环境中腐蚀因子对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依据水环境参数聚类分析,可将调查海域分为三类;海水的密度、盐度、溶解氧含量与X80管线钢腐蚀电流密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X80管线钢在黄海海域的腐蚀总体上呈现南低北高,近岸低远岸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腐蚀 X80管线钢 环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舟形藻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梦晓 张杰 +2 位作者 胡秀华 杨东方 侯保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2,共7页
采取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海水中舟形藻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舟形藻的培养液中浸泡后,Q235碳钢表面发生了均匀腐蚀,而在含舟形藻的培养液中浸泡后,Q235碳钢表面发生了严重的局... 采取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海水中舟形藻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舟形藻的培养液中浸泡后,Q235碳钢表面发生了均匀腐蚀,而在含舟形藻的培养液中浸泡后,Q235碳钢表面发生了严重的局部腐蚀;舟形藻附着在碳钢表面可分泌胞外聚合物(EPS),试验初期生物膜对碳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舟形藻在碳钢表面进行光合作用,试验后期局部生物膜脱落导致局部溶解氧含量过高,阴极氧还原电流变大,从而加速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碳钢 舟形藻 微生物腐蚀 SEM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美 刘金东 +4 位作者 张树广 张海洪 田义斌 赵德智 王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35-2440,共6页
简述了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工艺、工业化过程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目前国际上成熟的前沿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有EST工艺、HDHPLUS工艺、Uniflex工艺等,这些工艺多采用均相分散型催化剂,有效地减少重馏分的缩合生焦,具有催... 简述了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工艺、工业化过程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目前国际上成熟的前沿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有EST工艺、HDHPLUS工艺、Uniflex工艺等,这些工艺多采用均相分散型催化剂,有效地减少重馏分的缩合生焦,具有催化活性高,产品汽柴比高等特点,已实现工业装置建设和生产,成为炼厂解决重质油深度加工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表明,未来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降低底油产量及提高轻质油品的收率的同时减少结焦。因此,研发高分散、高活性的催化剂、设计具有高效传质传热效率的新型反应器、开发高效工业组合工艺是今后悬浮床加氢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悬浮床 催化剂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