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园涛 孙恢礼 李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综合国内外肠内营养制剂和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在传统陆源肠内营养制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原材料,开发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新观点,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前景,为我国肠内营养支持研究提供了一... 综合国内外肠内营养制剂和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在传统陆源肠内营养制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原材料,开发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的新观点,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前景,为我国肠内营养支持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制剂 海洋生物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多糖在肠内营养制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蔡冰娜 孙恢礼 +1 位作者 吴园涛 万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9-112,117,共5页
随着分子营养学的飞速发展,利用特殊的营养素来实现合理化、个体化的临床肠内营养(EN)支持尤为迫切。我们综合国内外EN制剂中糖类的应用和海洋生物多糖综合利用现状,在传统陆源植物多糖膳食纤维型EN制剂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海洋生物... 随着分子营养学的飞速发展,利用特殊的营养素来实现合理化、个体化的临床肠内营养(EN)支持尤为迫切。我们综合国内外EN制剂中糖类的应用和海洋生物多糖综合利用现状,在传统陆源植物多糖膳食纤维型EN制剂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海洋生物多糖在免疫增强型、癌症病人和糖尿病病人等EN制剂中的应用,提出了以海洋生物多糖为新的营养基质,开发各种疾病导向型EN制剂,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多糖 肠内营养制剂 分子营养学 营养素 营养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型临床肠内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万鹏 孙恢礼 +1 位作者 蔡冰娜 吴园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5,共8页
海洋生物型临床肠内营养制剂作为新型临床营养制剂已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近年来,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临床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通过综述国内外临床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现状,对其基... 海洋生物型临床肠内营养制剂作为新型临床营养制剂已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近年来,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临床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通过综述国内外临床营养制剂基料安全性研究现状,对其基料中重金属、海洋生物毒素、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等危害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危害物控制技术和脱除方法,为优质基料的选择和安全、高效、优质的临床营养制剂的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 基料 安全性 危害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氮源重金属含量研究
4
作者 万鹏 蔡冰娜 +5 位作者 潘剑宇 杨小满 戴文津 陈华 陈得科 孙恢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29,34,共4页
通过分析我国南方多个海区15个海洋生物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评价其作为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氮源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5个样品中有5个样品Pb含量超标,6个样品As含量超标,所有样品Hg含量均未超标。初步研究表明,我国南方海区黄鳍鲷... 通过分析我国南方多个海区15个海洋生物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评价其作为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氮源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5个样品中有5个样品Pb含量超标,6个样品As含量超标,所有样品Hg含量均未超标。初步研究表明,我国南方海区黄鳍鲷、花鲈等样品在本次分析中均未出现重金属超标,满足作为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氮源基料的重金属安全要求,而贝类作为氮源基料,必须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重金属的控制与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制剂 海洋动物氮源 重金属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来源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庆欣 史雪凤 +2 位作者 黄智 田新朋 王发左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7,共13页
近年来,海洋真菌因其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1991—2010年间从海洋真菌分离得到的134个新吲哚生物碱的结构和活性研究情况,其中包括fumitremorgin类19个、notoamide类22个、细胞松弛素类1... 近年来,海洋真菌因其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1991—2010年间从海洋真菌分离得到的134个新吲哚生物碱的结构和活性研究情况,其中包括fumitremorgin类19个、notoamide类22个、细胞松弛素类18个、吲哚喹唑啉类9个、吲哚萜类11个、肽类及其他单吲哚类21个和双吲哚类化合物34个。海洋真菌来源的吲哚生物碱不仅结构奇特,并且表现出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吲哚生物碱 结构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肖吉 张光涛 +1 位作者 朱义广 张长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1-253,共13页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蕴含着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酶学机理和不同于陆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自从2000年第一例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enteroc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被阐明以来,迄今已克隆和鉴定了27...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蕴含着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酶学机理和不同于陆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自从2000年第一例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enteroc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被阐明以来,迄今已克隆和鉴定了27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完整生物合成基因簇。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主要源于四种途径,包括聚酮合酶途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途径,聚酮-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杂合途径,以及其他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重要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在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化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 组合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中吲哚咔唑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俊勇 黄洪波 +5 位作者 汪中文 杨民和 田新朋 张偲 张长生 鞠建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15-419,共5页
运用大孔树脂柱及硅胶柱层析对南海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SCSIO 1667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两个indolocarbazole生物碱类化合物,经质谱,1D、2D NMR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 运用大孔树脂柱及硅胶柱层析对南海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SCSIO 1667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两个indolocarbazole生物碱类化合物,经质谱,1D、2D NMR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1)和K-252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SCSIO 1667 STAUROSPORINE K-25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成龙 黄晖 +1 位作者 黄良民 刘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06-1615,共10页
目前,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已导致海水pH值比工业革命前下降了约0.1,海水碳酸盐平衡体系随之变化,进而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导致造礁石珊瑚幼体补充和群落恢复更加困难,造礁石珊瑚和其它造礁生物(Reef-build... 目前,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已导致海水pH值比工业革命前下降了约0.1,海水碳酸盐平衡体系随之变化,进而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导致造礁石珊瑚幼体补充和群落恢复更加困难,造礁石珊瑚和其它造礁生物(Reef-building organisms)钙化率降低甚至溶解,乃至影响珊瑚礁鱼类的生命活动。虽然海洋酸化对造礁石珊瑚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但珊瑚-虫黄藻共生体系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选择典型海区进行长期系统监测,结合室内与原位模拟试验,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系统不同层面,运用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生态学研究手段,综合研究珊瑚的相应响应,以期深入认识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例如珊瑚白化)的影响及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海洋酸化 碳酸盐平衡体系 珊瑚礁 钙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物粒径谱/生物量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林滨 谭烨辉 +1 位作者 黄良民 连喜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19-3333,共15页
介绍了水生生物粒径谱概念,粒径谱理论的提出背景及其发展历程。综述了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微型生物和鱼类粒径谱的研究现状;并以粒径谱理论在鱼类潜在产量估算方面的应用为重点,介绍了粒径谱理论的应用。回顾了国内生物粒径谱研究现状... 介绍了水生生物粒径谱概念,粒径谱理论的提出背景及其发展历程。综述了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微型生物和鱼类粒径谱的研究现状;并以粒径谱理论在鱼类潜在产量估算方面的应用为重点,介绍了粒径谱理论的应用。回顾了国内生物粒径谱研究现状;结合新陈代谢理论、宏生态学与粒径谱理论的联系,新的粒径测量手段的应用,传统分类方法与粒径方法的关系,以及粒径谱模型研究的特点,展望未来粒径谱研究的前景。认为粒径谱研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多个领域的应用,给人们以区别于传统物种分类的崭新视角,成为生态学研究,尤其是水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目前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微型生物和鱼类粒径谱/生物量谱的分析方法、模型和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各类生物个体形态、结构呈现多样化,数据获取的难度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使得研究工作发展缓慢,海洋生物粒径谱研究尤其困难。随着海洋生物资源评估、利用与渔业生态系统管理的需要,应重视加强粒径谱/生物量谱的研究,包括不同类型生物的粒径分布曲线、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新陈代谢特征、时空尺度变异、粒径谱模型的假设条件和新模型的建立,以及先进测量技术应用等,这将是今后粒径谱/生物量谱研究需要引起关注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粒径谱 生物量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夏季基础生物生产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星宇 刘华雪 +3 位作者 黄良民 谭烨辉 柯志新 周林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409-6417,共9页
2008年夏季对南海北部不同海区的基础生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及细菌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初级生产力(C)和真光层水柱初级生产力平均值(C)分别为(0.83±1.15)mg·m-·3h-1和(225.39±136.64)mg·m-·... 2008年夏季对南海北部不同海区的基础生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及细菌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初级生产力(C)和真光层水柱初级生产力平均值(C)分别为(0.83±1.15)mg·m-·3h-1和(225.39±136.64)mg·m-·2d-1;表层细菌生产力(C)和真光层水柱细菌生产力平均值(C)分别为(0.14±0.19)mg·m-·3h-1和(128.14±74.86)mg·m-·2d-1。基础生产力的平面分布整体呈由近岸向深海降低的趋势,同时在西沙群岛邻近水域存在一个基础生物生产力的高值区。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温度、营养盐不是影响南海细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细菌生产力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初级生产过程密切相关IBP:IPP比平均值为(67.55±37.13)%。与细菌生产力的分布规律不同,IBP:IPP比值在深海海域明显高于近岸水域,在吕宋海峡附近水域发现了IBP:IPP>100%的高比值区,说明异养细菌在南海寡营养海域碳循环体系中的重要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细菌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 微食物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鱼繁殖生物学及诱导产卵试验 被引量:32
11
作者 蔡泽平 王毅 +2 位作者 胡家玮 张俊彬 林岳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0-185,共6页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名贵海水经济鱼类,环境适应性和抗病抗逆性极强。本文首次较系统研究了金钱鱼养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人工诱导产卵技术。结果表明:金钱鱼雌雄性比为1.31:1,雌、雄鱼最小生殖生...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名贵海水经济鱼类,环境适应性和抗病抗逆性极强。本文首次较系统研究了金钱鱼养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人工诱导产卵技术。结果表明:金钱鱼雌雄性比为1.31:1,雌、雄鱼最小生殖生物学年龄均为1龄;2龄以上亲鱼生殖机能较健全,适合人工繁殖。4-8月是南方沿海金钱鱼的生殖期,盛期为5-7月。雌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337309-635755粒,平均456320粒,个体相对生殖力(F/W,W体重)为720.4-963.3粒·g-1,平均843.1粒·g-1;金钱鱼性腺雌雄异体,雌鱼性腺成熟系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最高达14.7%,雄鱼GSI最高2.2%,为多次性产卵类型。金钱鱼能在淡水或低盐海水中正常生长发育,但需要在较高的盐度中生殖,在环境适宜条件下,性成熟的雌鱼经过混合激素的诱导[1.每千克体重15μg的LHRH-A2(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utein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analogue)+每千克体重3.0-4.0mg的DOM(地欧酮Domperidone);或2.每千克体重15μg的LHRH-A2+每千克体重1000-1500Iu的HCG(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能自然产卵和受精,月相盈亏和潮汐变动对金钱鱼的人工诱导产卵结果没有明显影响。金钱鱼产浮性卵,单油球,卵子直径750μm左右,受精卵每克约3500-3800粒,在水温27-29℃,盐度25‰条件下,胚胎经过20-24h发育,孵化出仔鱼。刚出膜的仔鱼全长1.75-1.88mm,4日龄仔鱼全长2.6-2.8mm,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幼体,仔鱼处于内、外源营养转变期。研究工作为深入开展金钱鱼生殖调控和产业化种苗繁育技术开发研究提供繁殖生物学基础资料和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繁殖生物学 诱导产卵 人工繁殖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6种海参骨片的种类和形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文菁 张吕平 +1 位作者 胡超群 沈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6种热带海参(蛇目白尼参、玉足海参、花刺参、梅花参、子安辐肛参和巨梅花参)背脊部骨片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蛇目白尼参骨片有3种类型的花纹样体和1种杆状体;玉足海参骨片有2种类型的桌形体和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6种热带海参(蛇目白尼参、玉足海参、花刺参、梅花参、子安辐肛参和巨梅花参)背脊部骨片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蛇目白尼参骨片有3种类型的花纹样体和1种杆状体;玉足海参骨片有2种类型的桌形体和1种扣形体;花刺参骨片有2种类型的桌形体、1种C形体和1种花纹样体;梅花参骨片有4种类型的杆状体;子安辐肛参骨片有1种花纹样体;巨梅花参骨片有1种杆状体、1种拟桌形体和1种颗粒体。结果显示,与之前学者光镜下观察的结果存在差异,玉足海参桌形体底盘中央是单孔而非4孔;花刺参桌形体立柱之间没有横梁连接。并发现了新的骨片类型:蛇目白尼参Ⅲ型花纹样体和杆状体;玉足海参顶部周缘小孔桌形体;花刺参顶部5簇小齿桌形体;梅花参Ⅱ型、Ⅲ型、Ⅳ型杆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扫描电镜 骨片 种类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夏季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变化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钟瑜 黄良民 +3 位作者 黄小平 邱大俊 宋星宇 刘华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00-3008,共9页
2006年夏季和冬季对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为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二者在夏季的数量变化分别为(5.74... 2006年夏季和冬季对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为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二者在夏季的数量变化分别为(5.74±5.0)×104cell/ml和(2.33±1.82)×103cell/ml,冬季分别为(1.57±2.17)×103cell/ml和(4.17±4.40)×103cell/ml。聚球藻的丰度夏季高于冬季,高值区位于雷州湾海区;而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的丰度冬季高于夏季,冬季高值出现在雷州湾内D7站表层。雷州半岛西部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夏、冬季变化比雷州湾附近海区明显,营养盐、温度、潮汐等是制约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 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 类群变化 雷州半岛附近海区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其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虎 董俊德 +3 位作者 卢向阳 田云 张偲 龙丽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以红树林植物根际富含生物质的土壤为材料,经过多代淘汰,筛选构建了1组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群SYF。30℃静置培养10 d后,复合菌群对木榄、滤纸、红海榄的分解率分别为83.6%、71.5%和67.3%,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02.2、126.3和110.7 U/mL。利用... 以红树林植物根际富含生物质的土壤为材料,经过多代淘汰,筛选构建了1组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群SYF。30℃静置培养10 d后,复合菌群对木榄、滤纸、红海榄的分解率分别为83.6%、71.5%和67.3%,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02.2、126.3和110.7 U/mL。利用平板法分离得到了8个属的好氧性细菌和3个属的真菌,利用16S rDNA文库共检测到6个已知属和2个未知种类细菌,同时通过ITS文库共发现5个属真菌。仅有3个属的微生物可通过平板法和克隆文库构建法共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降解 复合菌 16S RDNA 内源转录间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的组合生物合成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左佃光 马俊英 +4 位作者 王博 黄洪波 刘静 张云 鞠建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8-175,共8页
很多微生物能够利用非核糖体肽合酶合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多样的小分子肽类化合物。组合生物合成是对控制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基因簇进行阻断、置换、重组或异源表达等遗传操作,从而达到利用生物技术和环境友好的手段构建化合... 很多微生物能够利用非核糖体肽合酶合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多样的小分子肽类化合物。组合生物合成是对控制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基因簇进行阻断、置换、重组或异源表达等遗传操作,从而达到利用生物技术和环境友好的手段构建化合物衍生物库的目的。组合生物合成在增加天然活性化合物的数量,改良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提高天然化合物的产量,开发创新药物和酶制剂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非核糖体肽的组合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非核糖体肽合酶的组合生物合成研究策略,从模块定点突变、替换、插入、删除、模块"洗牌"与异源表达等角度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核糖体肽合酶 组合生物合成 功能模块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日明 王宾 刘永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63-1269,共7页
关键词 海参 海参皂苷 海参多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lusitanus SCSIO LR32中芳酰胺类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任香梅 黄洪波 +5 位作者 刘静 张云 马俊英 王博 张长生 鞠建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91-595,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对南海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lusitanus SCSIOLR3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四个酰胺类化合物,经MS1、H和13 C NMR波谱分析鉴定为二甲基甲苯2,4-二氨基甲酸甲酯(1),甲苯2,4...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对南海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lusitanus SCSIOLR3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四个酰胺类化合物,经MS1、H和13 C NMR波谱分析鉴定为二甲基甲苯2,4-二氨基甲酸甲酯(1),甲苯2,4-二氨基甲酸乙酯(2),甲苯2,6-二氨基甲酸甲酯(3)和甲苯2,6-二氨基甲酸乙酯(4)。运用X-单晶衍射确定了1的结构式。其中化合物2和4是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采用16S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链霉菌属 酰胺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PenicilliumoxalicumSCSGAF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污损和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玉林 陈茵 +5 位作者 徐新亚 张晓勇 郑智慧 农旭华 鲍洁 漆淑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9,共7页
利用pTLC、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手段,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SCS-GAF 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为n-butyl isobutyl terephthalate(1),dibutyl terephthalate(2),1,3,7... 利用pTLC、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手段,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SCS-GAF 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为n-butyl isobutyl terephthalate(1),dibutyl terephthalate(2),1,3,7-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3),1,6,7-trihydroxy-3-methoxy-anthraquinone(4),isorhodoptilometrin(5),citreorosein(6),emodin(7),methyl-3,8-di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carboxylate(8),pinselin(9),secalonic acid D(10),quinolactacin C1(11),quinolactacin C2(12),quinolactacin A1(13),quinolactacin A2(14),quinolactacin B1(15),3-methyl-1H-indole-2-carboxyl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和7表现出强的抗草苔虫幼虫附着活性,EC50值分别为3.8和6.0μg/mL;化合物10和15分别对PTPIB和cathepsin B显示中等的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4.0和16.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PENICILLIUM oxalicum SCSGAF 0023 次生代谢产物 抗污损 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卡盾藻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艳红 江涛 +3 位作者 沈萍萍 王锐 吴霓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515,共6页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密度下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均对卤虫有致死作用,且前者毒性大于后者.对数生长初期的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3.0×104ce...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密度下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均对卤虫有致死作用,且前者毒性大于后者.对数生长初期的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3.0×104cells/mL藻液48h后,死亡率达到83%;对数生长后期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也具有较强的毒性,48 h卤虫死亡率为73%;衰亡期含藻培养液毒性最弱,48 h卤虫死亡率为33%.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和除藻过滤液(对数生长期,10 d)的浓度对数与卤虫的死亡机率单位呈线性关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24 h半致死浓度(LD50)为1.92×104cells/mL,而除藻过滤液对卤虫的24 h LD50为3.34×104cells/mL.卤虫在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中的暴露时间(48 h内)与死亡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在藻密度为3.75×104cells/mL时,海洋卡盾藻含藻培养液对卤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17.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卡盾藻 卤虫 急性毒性试验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多溴联苯醚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雅涛 吴后波 +5 位作者 王广华 戴世鲲 赵恒芝 孙国萍 许玫英 李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多溴联苯醚(PBDEs)广泛用于电子电器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建筑材料和纺织品等商品化产品中。作为工业阻燃剂,它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结构稳定,难以降解,具有环境持久性、迁移性、生物富集性及对生物和人体具... 多溴联苯醚(PBDEs)广泛用于电子电器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建筑材料和纺织品等商品化产品中。作为工业阻燃剂,它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结构稳定,难以降解,具有环境持久性、迁移性、生物富集性及对生物和人体具有毒害效应等特性,对其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新兴热点。文章详细地探讨了国内国外微生物厌氧,有氧降解PBDEs以及其降解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对今后PBDEs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好氧降解 厌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