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污损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液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洋 王建华 +3 位作者 方圣涛 姜作真 周晓群 夏传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7-32,共6页
从烟台附近海域通过挂板取样获得了污损微生物膜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鉴定其中细菌有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盐单胞菌(Halomonas sp.),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 从烟台附近海域通过挂板取样获得了污损微生物膜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鉴定其中细菌有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盐单胞菌(Halomonas sp.),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通过对微生物膜污损细菌进行发酵培养,结合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核磁共振鉴定技术,共从发酵液中分离并鉴定了9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4种是二酮哌嗪(Diketopiperazine,DKP)类信号分子,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脯氨酸-丙氨酸)(2),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3),环(脯氨酸-酪氨酸)(4),以及尿嘧啶(5),胸腺嘧啶(6),对羟基苯乙醇(7),十五烷酸(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研究结果表明,烟台海域污损微生物膜中细菌组成多样,以假交替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为主;污损细菌产生了多种代谢物,其中包括4种DKP类信号分子,该类物质可能对生物污损的发生具有调控作用,为探究生物污损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损 生物膜 海洋细菌 次级代谢产物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东部近海浮标大型固着生物污损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帅帅 曹文浩 +4 位作者 严涛 谢恩义 林岳光 程志强 林明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1-857,共7页
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部距岸约30—42km、浸海时间约24个月的3个近海浮标进行了大型固着污损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共35种,优势种以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网纹藤壶(... 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部距岸约30—42km、浸海时间约24个月的3个近海浮标进行了大型固着污损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共35种,优势种以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为主,其次为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和钟巨藤壶(M.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3个近海浮标均被固着生物严重污损,生物附着量变化范围为3994.20—8641.72g/m2,浮标各部位组间差异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49—2.99,丰富度指数1.34—2.68,均匀度指数0.38—0.64。在离岸距离约42km的1号浮标,固着生物种类组成已表现出外海性特点,有少量有柄蔓足类出现,而离岸距离分别约35km和30km的4号浮标和7号浮标,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仍为沿岸性种类。离岸距离、采样季节、采样深度、光照强度、海流状况和水域的开阔与封闭程度可能是影响固着生物群落组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雷州半岛 浮标 污损 固着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污损性海鞘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帅帅 曹文浩 +2 位作者 陈迪 谢恩义 严涛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186-191,共6页
海鞘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附着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在中国沿海,引发生物污损的海鞘共8科20属40种,其中渤海海域7种,黄海17种,东海23种和南海27种。北方海域以柄瘤海鞘(Styela clava)、乳突皮海鞘(Molgula manha... 海鞘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附着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在中国沿海,引发生物污损的海鞘共8科20属40种,其中渤海海域7种,黄海17种,东海23种和南海27种。北方海域以柄瘤海鞘(Styela clava)、乳突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和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terianum)为优势种,南方则以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皱瘤海鞘(S.plicata)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为优势种。海鞘污损特点与设施所处地理位置、浸海时间、环境状况等因子密切有关。今后除了继续对沿岸代表性海域开展深入研究外,还需结合海洋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加强离岸设施(尤其深海环境)污损生物群落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污损性海鞘的组成分布、种群特点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污损 种类组成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污损性双壳类特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涛 严涛 +4 位作者 曹文浩 张慧 岳维忠 程志强 谢恩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分析中国沿海污损性双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范围、污损特点及状况,指出其以紫贻贝(Mytilus edul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gigas)、福建牡蛎(Crassostrea gigas angulat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 分析中国沿海污损性双壳类的种类组成、分布范围、污损特点及状况,指出其以紫贻贝(Mytilus edul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gigas)、福建牡蛎(Crassostrea gigas angulat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棘刺牡蛎(Saccostrea echinata)、缘齿牡蛎(Dendostrea crenulifera)、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等为优势种,污损特点与地理位置、离岸距离、浸海时间和当地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将来工作应着重于分类鉴定、生态调查、防除治理和外来种入侵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污损 沿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损性海鞘的生态特点研究展望 被引量:6
5
作者 严涛 韩帅帅 +2 位作者 王建军 林和山 曹文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647-6655,共9页
海鞘生长快,繁殖迅速,能产生大量在短时间内附着的幼虫,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对海上人工设施会产生严重危害。污损性海鞘主要由悉尼海鞘(Ascidia sydneiensis)、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 海鞘生长快,繁殖迅速,能产生大量在短时间内附着的幼虫,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对海上人工设施会产生严重危害。污损性海鞘主要由悉尼海鞘(Ascidia sydneiensis)、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terianum)、柄瘤海鞘(Styela clava)、红贺海鞘(Herdmania momus)等9科29属103种组成,其中在太平洋海域64种、印度洋23种、大西洋44种,而北冰洋海域仅3种;另外,其附着污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特点,并与深度有关。今后应加强污损性海鞘的生态调查和分类研究,阐明深海及两极海域附着污损特点,揭示幼虫附着变态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完善幼虫采集培养技术,以期更好地掌握海鞘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特点,丰富和发展海洋生态学内容,并为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奠定基础,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性海鞘 种类组成 分布 附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东南海域污损浮标的大型藻类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文浩 严涛 +4 位作者 谢恩义 郑志平 韩帅帅 张慧 陈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8-662,共5页
大型藻类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常见类群,其附着会破坏浮标防护涂层,增加浮体重量,增大水流拖曳力,导致腐蚀危害风险升高,甚至可能造成浮标移位,从而缩短相关设施的工作时间。为探讨热带海区冬季浮标大型藻类附着污损状况及其与浮标布... 大型藻类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常见类群,其附着会破坏浮标防护涂层,增加浮体重量,增大水流拖曳力,导致腐蚀危害风险升高,甚至可能造成浮标移位,从而缩短相关设施的工作时间。为探讨热带海区冬季浮标大型藻类附着污损状况及其与浮标布设时间的关系,于2015年2月初,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南海域2个近岸浮标上附着的大型海藻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浸海时间6个月的浮标A,浮体侧面仅附着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石莼(Ulva lactuca)2种大型绿藻,而在浸海时间19个月的浮标B上,共采集到绿藻门的浒苔、肠浒苔(E.intestinalis)、石莼、裂片石莼(U.fasciata)和红藻门的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柔质仙菜(Ceramium tenerrimum)6个种类。浮体侧面下部和浮底没有采集到大型污损藻类。浒苔、肠浒苔、石莼、裂片石莼为喜强光藻类,繁殖力强,配子或孢子在浮体固着形成一定生物量的种群后,不太喜光的舌状蜈蚣藻和柔质仙菜才出现,表现出先附着绿藻后附着红藻的着生规律,且浮标浸海时间越长,污损藻类的种类越多。浮体水线部位的污损主要由绿藻引发,而红藻则多出现在浮体侧面浸没区域略深的部位,这种格局应与藻类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及光线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航标污损生物防治和南海大型藻类生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大型藻类 浮标 污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海洋浪花飞溅区腐蚀情缘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保荣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9-193,共15页
作者回顾了近50年的科研工作生涯,特别是对海洋浪花飞溅区构筑物腐蚀防护的研究,以及我国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的重要事件,总结了相关工程经验。同时,对浪花飞溅腐蚀防护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钢结构 浪花飞溅区 电连接 腐蚀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海洋生物抗附着机制及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欧阳雄 曹文浩 +2 位作者 张慧 陈池 严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140,共7页
海洋生物污损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缩短维护周期,提高作业成本,增大CO2排放,影响设施安全,减少服役时间,妨碍海洋经济活动[1-5]。另外,污损生物还会堵塞养殖器具网孔,妨碍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降低水产品质量[6-7]。为有效地减... 海洋生物污损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缩短维护周期,提高作业成本,增大CO2排放,影响设施安全,减少服役时间,妨碍海洋经济活动[1-5]。另外,污损生物还会堵塞养殖器具网孔,妨碍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降低水产品质量[6-7]。为有效地减少污损生物危害,人们针对设施类型和用途的差异,采取了机械清除、倒笼曝晒、电解防污、添加杀生剂和使用防污涂料等方法[8-10]。基于传统的防污涂料是在其表面形成毒料浓度层毒杀海洋生物幼虫和孢子[11],故存在着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1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污损 展望 机制 附着 生物危害 防污涂料 海洋生态环境 养殖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氧化铋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海洋防污应用中的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治庆 王毅 张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5-184,共10页
海洋生物污损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损失和安全问题,是海洋开发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防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光催化抗污技术的发展,其在海洋防污的应用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卤氧化铋(BiOX,X=Cl、Br、I)... 海洋生物污损引起的一系列经济损失和安全问题,是海洋开发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防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光催化抗污技术的发展,其在海洋防污的应用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卤氧化铋(BiOX,X=Cl、Br、I)薄膜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薄膜,由于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易于回收等优点,而成为应用于光催化防污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综述了BiOX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首先,在海洋污损与现存防污技术的研究背景下,概述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海洋防污的潜力。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当前BiOX薄膜制备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总结了BiOX半导体膜在海洋防污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其中特别强调了海洋环境中膜材料应用的必要性。最后,展望了BiOX半导体薄在海洋防污领域的发展前景,概述了可能产生突破性研究成果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将BiOX薄膜应用于海洋防污领域打开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生物污损 半导体薄膜 卤氧化铋 光催化 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在海洋腐蚀防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天平 王鹏 张盾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97-701,共5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表面修饰两步法在金属铜表面制备了镍基仿荷叶超疏水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量仪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所制备膜层的微观形貌、组成及润湿性,并基于Cassie模型理论分析了表面的润... 采用电化学沉积-表面修饰两步法在金属铜表面制备了镍基仿荷叶超疏水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量仪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所制备膜层的微观形貌、组成及润湿性,并基于Cassie模型理论分析了表面的润湿性与微观形貌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评价了所制备镍基超疏水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防护性能。结果表明:镍基超疏水膜可有效抑制金属基体的腐蚀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腐蚀防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腐蚀 仿生超疏水表面 电化学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姚乐 姚艺 +1 位作者 刘美 王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3-1615,1623,共4页
国家工程建设发展显著促进了对大型桥梁、工程设施、装备等需求,多数装备设施处于腐蚀环境中,而有效的防护手段可避免或减缓腐蚀过程。综述了金属材料防腐蚀的主要有效手段,包括防护涂层、缓蚀剂、电化学保护等方法。今后可在防腐材料... 国家工程建设发展显著促进了对大型桥梁、工程设施、装备等需求,多数装备设施处于腐蚀环境中,而有效的防护手段可避免或减缓腐蚀过程。综述了金属材料防腐蚀的主要有效手段,包括防护涂层、缓蚀剂、电化学保护等方法。今后可在防腐材料开发和制备工艺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工艺操作、减少环境危害,实现防腐材料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防腐 电化学 缓蚀剂 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OIT复合Zn-Ni合金抗菌镀层的制备及其耐SRB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翟晓凡 管方 +2 位作者 王楠 段继周 侯保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7-255,共9页
目的提高Zn-Ni合金镀层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方法在硫酸盐电镀液中添加梯度浓度的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利用恒电流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阴极电沉积获得DCOIT复合Zn-Ni合金镀层。通过电沉积电位监测与电流效率计算评价... 目的提高Zn-Ni合金镀层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方法在硫酸盐电镀液中添加梯度浓度的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利用恒电流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阴极电沉积获得DCOIT复合Zn-Ni合金镀层。通过电沉积电位监测与电流效率计算评价DCOIT对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X射线晶体衍射等研究DCOIT对Zn-Ni复合镀层形貌、结构与Ni含量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和荧光显微观察法验证DCOIT的成功复合及复合镀层的抗菌性能,最后将DCOIT复合Zn-Ni合金镀层暴露于硫酸盐还原菌(SRB)中,监测菌液的pH与菌体浓度,同时计算镀层的腐蚀速率,并观察镀层的腐蚀形貌,评价复合镀层的耐SRB腐蚀性能。结果DCOIT在电沉积过程中会吸附在沉积表面,造成沉积电位负移,并略微降低了电流效率。DCOIT的添加显著改变了复合镀层的形貌、结构与Ni含量,其Ni含量与DCOIT的添加量呈线性增长关系,导致其晶体结构转变。DCOIT以有效形式存在于复合Zn-Ni合金镀层中,并显示出抗菌性能,DCOIT添加量为2mmol/L时,镀层中的复合量最高,抗菌性能最好。最后,DCOIT复合Zn-Ni合金镀层能有效抑制环境中SRB的生长与代谢,自身腐蚀速率减慢,耐蚀性能明显增强。结论DCOIT能够以有效形式复合于Zn-Ni合金镀层内部,并有效提高了镀层的抗菌性能,使其获得增强的耐SRB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i合金镀层 电镀层 4 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 硫酸盐还原菌 抗菌 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在黄海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杨 孙虎元 孙立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7-331,358,共6页
对黄海海域18个站位的海水腐蚀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化学阻抗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黄海海域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分析了环境中腐蚀因子对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依据水环境参数聚类分析,可将调查海域分... 对黄海海域18个站位的海水腐蚀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化学阻抗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X80管线钢在黄海海域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分析了环境中腐蚀因子对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依据水环境参数聚类分析,可将调查海域分为三类;海水的密度、盐度、溶解氧含量与X80管线钢腐蚀电流密度的相关性最为显著;X80管线钢在黄海海域的腐蚀总体上呈现南低北高,近岸低远岸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腐蚀 X80管线钢 环境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小球藻对Mg-3Y-1.5Nd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梦晓 张杰 +4 位作者 蒋全通 李佳润 路东柱 侯保荣 孙园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等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技术,以稀土镁合金Mg-3Y-1.5Nd为基体,研究小球藻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小球藻培养液和不含小球藻培养液的镁合金表面主要腐蚀产物均为Mg(OH)2,Mg 3(PO4)...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等表面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技术,以稀土镁合金Mg-3Y-1.5Nd为基体,研究小球藻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小球藻培养液和不含小球藻培养液的镁合金表面主要腐蚀产物均为Mg(OH)2,Mg 3(PO4)2以及Mg 2(OH)3 Cl;含小球藻培养液的镁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中镁元素的占比较未含小球藻要小(29.6%vs 39.8%);腐蚀产物存在疏松的结构有利于腐蚀性离子侵入,促进镁合金的进一步腐蚀;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导致生物膜保护层下出现高浓度的溶解氧,使氧还原阴极电流变大,从而增大Mg-3Y-1.5Nd合金的腐蚀速率。综上所述,当小球藻存在时,Mg-3Y-1.5Nd合金受到的腐蚀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3Y-1.5Nd合金 小球藻 微生物腐蚀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舟形藻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梦晓 张杰 +2 位作者 胡秀华 杨东方 侯保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2,共7页
采取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海水中舟形藻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舟形藻的培养液中浸泡后,Q235碳钢表面发生了均匀腐蚀,而在含舟形藻的培养液中浸泡后,Q235碳钢表面发生了严重的局... 采取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及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海水中舟形藻对Q235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舟形藻的培养液中浸泡后,Q235碳钢表面发生了均匀腐蚀,而在含舟形藻的培养液中浸泡后,Q235碳钢表面发生了严重的局部腐蚀;舟形藻附着在碳钢表面可分泌胞外聚合物(EPS),试验初期生物膜对碳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舟形藻在碳钢表面进行光合作用,试验后期局部生物膜脱落导致局部溶解氧含量过高,阴极氧还原电流变大,从而加速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碳钢 舟形藻 微生物腐蚀 SEM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技术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美 刘金东 +4 位作者 张树广 张海洪 田义斌 赵德智 王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35-2440,共6页
简述了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工艺、工业化过程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目前国际上成熟的前沿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有EST工艺、HDHPLUS工艺、Uniflex工艺等,这些工艺多采用均相分散型催化剂,有效地减少重馏分的缩合生焦,具有催... 简述了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工艺、工业化过程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目前国际上成熟的前沿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有EST工艺、HDHPLUS工艺、Uniflex工艺等,这些工艺多采用均相分散型催化剂,有效地减少重馏分的缩合生焦,具有催化活性高,产品汽柴比高等特点,已实现工业装置建设和生产,成为炼厂解决重质油深度加工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表明,未来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降低底油产量及提高轻质油品的收率的同时减少结焦。因此,研发高分散、高活性的催化剂、设计具有高效传质传热效率的新型反应器、开发高效工业组合工艺是今后悬浮床加氢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悬浮床 催化剂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硅油改性环氧树脂富镁底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戈成岳 罗祥平 +3 位作者 王静 王宁 段继周 侯保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0,共7页
研究了一种羟基硅油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通过红外光谱、GPC测试、DSC测试以及稳定性分析详细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对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羟基硅油和环氧树脂质量比为5∶1的体系获得的改性产物稳定性好,且具有高的柔韧性和强度;进... 研究了一种羟基硅油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通过红外光谱、GPC测试、DSC测试以及稳定性分析详细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对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羟基硅油和环氧树脂质量比为5∶1的体系获得的改性产物稳定性好,且具有高的柔韧性和强度;进一步,利用改性树脂配制羟基硅油改性环氧-富镁底漆,通过涂层基本性能测试,盐雾试验和老化试验研究了涂层对铝合金的保护性能。研究表明:涂层附着力得到改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提高,耐盐雾性优异,耐老化性一般,需与面漆配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镁底漆 羟基硅油 改性环氧树脂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纹藤壶幼虫发育和附着与pH值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瑾 宋建陵 +1 位作者 曹文浩 韩帅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65-1870,共6页
海洋酸化和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会改变海水pH值,从而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藤壶是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也是污损人工设施的主要类群,且其幼虫还是常见的季节性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网纹藤壶(Amphibalanusr... 海洋酸化和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会改变海水pH值,从而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藤壶是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也是污损人工设施的主要类群,且其幼虫还是常见的季节性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网纹藤壶(Amphibalanusreticulatus)是热带、亚热带海域的广布种,探讨其幼虫发育和附着与pH值的关系,将有助于丰富海洋酸化和富营养化研究内容,并可为新型环保防污技术研发和海洋人工鱼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探讨了网纹藤壶无节幼虫在pH值为6.2、6.7、7.2、7.7、8.2、8.7和9.2的培养条件下的发育状况,观察记录96h后幼虫的存活率和各期幼虫所占百分比,并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在相应培养条件下的存活和附着状况进行了研究,采用最小显著差数(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pH值对网纹藤壶无节幼虫的存活和发育产生了影响,适宜幼虫生长发育的水体pH值应在7.2~8.2,最适pH值为8.2。过高或过低的pH环境将对网纹藤壶幼虫的存活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其中pH值为6.2和9.2时,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pH值为8.2的对照组(P<0.05);而pH值为6.2、6.7、8.7和9.2时,则对幼虫发育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至于网纹藤壶金星幼虫,其存活率在pH值为6.2~9.2范围内均为100%,表明金星幼虫对水体pH的变化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另外,幼虫附着率在pH值为9.2的环境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适当的碱性环境可促进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网纹藤壶 幼虫 发育 附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和硫脲缓蚀剂对涂层缓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长伟 赵霞 +1 位作者 金祖权 侯保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1-886,891,共7页
制备了含0.3%(质量分数)玻璃纤维和不同量硫脲缓蚀剂的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方法表征了玻璃纤维和硫脲缓蚀剂在涂层中的分布特点和分散效果。采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玻璃纤维和硫脲缓蚀剂对复合涂层缓蚀行为的影响,利用EDS技术表... 制备了含0.3%(质量分数)玻璃纤维和不同量硫脲缓蚀剂的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方法表征了玻璃纤维和硫脲缓蚀剂在涂层中的分布特点和分散效果。采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玻璃纤维和硫脲缓蚀剂对复合涂层缓蚀行为的影响,利用EDS技术表征涂层缺陷处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玻璃纤维不仅能提高涂层的防护性能,还能作为缓蚀剂的载体,增加其长期防护性能。相对于空白涂层,含有玻璃纤维和硫脲缓蚀剂的涂层的膜电阻明显上升,膜电容显著降低,涂层的使用寿命延长。中间漆中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为0.3%,硫脲缓蚀剂的质量分数为0.6%时,复合涂层对Q235碳钢的防护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硫脲缓蚀剂 电化学阻抗谱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子晶体的船机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杰 邓羽 +1 位作者 彭中波 石利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145,152,共7页
声子晶体在减振降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将声子晶体的概念引用到我们日常的交通工具减振的研究中。针对船机的振动和噪音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局域共振理论的声子晶体板。其结构为多元复合圆柱体周期排列在基体中构成。通过COMSOL... 声子晶体在减振降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将声子晶体的概念引用到我们日常的交通工具减振的研究中。针对船机的振动和噪音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局域共振理论的声子晶体板。其结构为多元复合圆柱体周期排列在基体中构成。通过COMSOL有限元软件分析,计算带隙特性,振动传输损耗,以及隔音效果。最后将所设计的声子晶体板通过振动实验,分析其实际减振效果并与环氧树脂基板对比。研究表明:在完全带隙范围内,振动传输有明显损耗,隔声量也明显优于基板。通过振动实验分析,声子晶体板对低频激励的衰减作用也优于基板,整体对比分析相较基板有5~10个单位的衰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工程 声子晶体 带隙特性 减振降噪 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