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中多溴联苯醚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艺凯 唐建辉 +2 位作者 潘晓辉 田崇国 陈颖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08-1915,共8页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阻燃剂,被广泛添加到工业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中.研究表明很多PBDEs单体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性,其中五溴和八溴联苯醚已被列入POPs清单.它们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健康风险...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阻燃剂,被广泛添加到工业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中.研究表明很多PBDEs单体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性,其中五溴和八溴联苯醚已被列入POPs清单.它们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健康风险.本文概述了环境中PBDEs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的研究进展,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提出了PBDEs分析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溴系阻燃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样品前处理 仪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伴矿景天生长和锌镉吸收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汪洁 沈丽波 +2 位作者 李柱 吴龙华 骆永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18-2124,共7页
以锌镉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为供试植物,采用单边根袋法盆栽试验研究了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施用对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Zn、Cd的化学行为,以及伴矿景天生物量和Zn、Cd吸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肥更能提高根际土壤Zn和Cd的生物... 以锌镉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为供试植物,采用单边根袋法盆栽试验研究了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施用对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Zn、Cd的化学行为,以及伴矿景天生物量和Zn、Cd吸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肥更能提高根际土壤Zn和Cd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大植物体内Zn和Cd浓度(P<0.05),增率分别为38.2%和110%,但施用铵态氮肥更有利于促进伴矿景天的生长,增率为49.4%;氮肥形态对伴矿景天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植物地上部Zn、Cd浓度的效应,施用铵态氮肥显著提高Zn和Cd总吸收量,增率分别为53.3%和123%,施用硝态氮肥对其则无显著影响。施用铵态氮肥较硝态氮肥更能提高伴矿景天的污染土壤Zn、Cd吸取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形态 伴矿景天 ZN CD 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技术在土壤污染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涂晨 骆永明 +3 位作者 马露瑶 章海波 滕应 李振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9-617,共9页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应用于土壤污染生态研究中的各种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技术,包括核酸杂交和DNA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以及宏基因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阐述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应用于土壤污染生态研究中的各种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技术,包括核酸杂交和DNA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以及宏基因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阐述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这些新兴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核酸杂交 DNA指纹图谱 宏基因组学 宏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污染土壤中土霉素的吸附行为及其对土壤重金属解吸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励科 马婷婷 +3 位作者 潘霞 罗凯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试验导则No.106,采用批量平衡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并考察了土霉素外加量对土壤中4种代表性重金属元素(铜、锌、铅、镉)解吸量的影响。试... 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试验导则No.106,采用批量平衡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并考察了土霉素外加量对土壤中4种代表性重金属元素(铜、锌、铅、镉)解吸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的土霉素初始浓度为0.01、0.1、1.0、5.0、10.0、25.0、50.0、100、200和400 mg L-1。结果表明:(1)存在一个土霉素特征浓度,高于或低于该浓度值时土霉素的吸附性质有所差异,且高低两个浓度范围内的数据均能用Freundlich模型与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2)当土霉素浓度在0~25 mg L-1之间时,能在土壤表面与重金属发生竞争吸附,且重金属解吸量随土霉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土霉素浓度在25~100 mg L-1之间时,部分游离态重金属以与土霉素的络合物形式重新固定于土壤表面,土壤重金属的解吸量随土霉素浓度增加而减少;土霉素浓度高于100 mg L-1时,体系p H相对于对照有明显下降,土壤重金属的解吸量与土霉素浓度又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霉素 重金属 竞争吸附 土壤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修复二苯砷酸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阿楠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去除土壤中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acid,DPAA),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对土壤吸附DPAA能力的影响,着重比较了原位直接光解法与异位泥浆处理法在去除DPAA效率上的差异,并对纳米二氧化钛催化降解的实验室条件进行了优化...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去除土壤中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acid,DPAA),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对土壤吸附DPAA能力的影响,着重比较了原位直接光解法与异位泥浆处理法在去除DPAA效率上的差异,并对纳米二氧化钛催化降解的实验室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添加可提高土壤对DPAA的吸附能力,但由于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受到土壤中有机质影响,仅能提高红壤对DPAA的固定能力。直接施加纳米颗粒的原位光降解受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影响较小,主要受限于光在土层中的光照厚度及土壤含水量。汞灯照射10天后,DPAA的降解率最高仅为39.5%,但加水将土壤调制成泥浆、通过搅拌提高紫外照射下土壤与纳米颗粒的受辐射几率,可显著提高降解率,其中水土比变化较纳米二氧化钛用量更显著影响催化反应效率。将水土比从1︰1提升至10︰1,光照1.5 h后DPAA的降解率从34.3%上升至72.2%。泥浆搅拌下,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的方法在不同土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效率,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中DPAA的降解率最高达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砷酸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MM 3B42数据的1998-2010年中国暴雨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常远勇 侯西勇 +1 位作者 于良巨 毋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3期105-112,115,共9页
基于TRMM 3B42数据,构建5个年尺度时间序列参数,借助GIS空间分析和数学方法,揭示和分析1998-2010年暴雨降水的格局与过程特征。研究表明:13年来,年暴雨降水总量与年降水总量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且空间格局相似,年暴雨降水比例时间波动... 基于TRMM 3B42数据,构建5个年尺度时间序列参数,借助GIS空间分析和数学方法,揭示和分析1998-2010年暴雨降水的格局与过程特征。研究表明:13年来,年暴雨降水总量与年降水总量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且空间格局相似,年暴雨降水比例时间波动较显著;暴雨集中分布区年降水以及年暴雨降水的时间波动均比较明显,年暴雨频次的时间波动较小但空间差异显著;暴雨降水空间分布在东西方向的差异性明显强于南北方向;年暴雨降水呈现向东北方向偏移的趋势;5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且大部分像元呈增加(或减少)但统计不显著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3B42 暴雨 重心 MANN-KENDALL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富里酸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韦婧 宋静 +4 位作者 黄玉娟 罗飞 李春平 陈梦舫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6,共7页
多数多环芳烃(PAHs)因其水溶性低,且易被土壤有机质固持,曾经被认为其迁移能力十分微弱。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可能影响PAHs的溶解、吸附等环境过程,进而影响其迁移性。本文旨在研究富里酸提取的溶解性有机质(FDOM)对PAHs在土-水间迁移... 多数多环芳烃(PAHs)因其水溶性低,且易被土壤有机质固持,曾经被认为其迁移能力十分微弱。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可能影响PAHs的溶解、吸附等环境过程,进而影响其迁移性。本文旨在研究富里酸提取的溶解性有机质(FDOM)对PAHs在土-水间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溶液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FDOM在溶液pH 2.0~7.0、CaCl2浓度0~1 500 mmol L-1范围内均能保持较好的分散性,未发生絮凝沉淀。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FDOM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在FDOM持续淋溶条件下,菲、芘以及苯并[a]芘在淋出液中的浓度明显提高,并有少量二苯并[a,h]蒽淋出。FDOM淋溶处理的土柱表层土壤中菲、芘、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的淋失率分别为92.06%、92.07%、84.52%和23.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FDOM可作为载体提高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增加PAHs向深层土壤和地下水迁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富里酸 多环芳烃 土壤 淋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高污染农田土壤EDTA淋洗条件初探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冰凡 胡鹏杰 +3 位作者 李柱 陈励科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8-932,共5页
通过室内振荡淋洗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淋洗次数对甘肃省白银市某高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EDTA淋洗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淋洗剂浓度和液固比越高、淋洗时... 通过室内振荡淋洗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淋洗次数对甘肃省白银市某高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EDTA淋洗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淋洗剂浓度和液固比越高、淋洗时间越长、淋洗次数越多,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越好。在EDTA浓度为5 mmol/L、液固比为2.5、连续振荡淋洗3次、每次1 h时,对土壤中Cd、Cu、Pb、Zn 4种重金属的总去除率分别为55.2%、21.9%、19.3%和20.9%,其中Cd淋洗效率最高。EDTA对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明显,但不能有效去除有机及硫化物态和残余态土壤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EDTA 淋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垃圾影响区多氯联苯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涂晨 滕应 +4 位作者 骆永明 马婷婷 潘澄 李振高 刘五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3-381,共9页
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多氯联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电子垃圾的不当拆解可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降解等功能,加速去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过程。... 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多氯联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电子垃圾的不当拆解可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降解等功能,加速去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过程。根据修复所用的主体,生物修复又可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及其联合修复等。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综述了我国东南沿海某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及其机理研究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研究趋势,旨在为促进污染区土壤环境生物修复的深入研究、保障污染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土壤污染 多氯联苯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吸取修复及钝化处理对后茬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晨 高文娅 +3 位作者 胡鹏杰 吴龙华 刘鸿雁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6-481,共6页
采集湖南湘潭县某地镉(Cd)污染酸性农田土壤及其经伴矿景天分别吸取修复两季和三季后的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经伴矿景天修复及钝化改良与否对土壤pH、有效态Cd、Zn以及水稻生长和稻米Cd、Z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改良的处理,随着... 采集湖南湘潭县某地镉(Cd)污染酸性农田土壤及其经伴矿景天分别吸取修复两季和三季后的土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经伴矿景天修复及钝化改良与否对土壤pH、有效态Cd、Zn以及水稻生长和稻米Cd、Z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改良的处理,随着修复次数的增加,土壤pH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0.26~0.38个单位;且修复两季、三季土壤CaCl_2提取态Cd浓度较未修复土壤分别降低19.4%、24.0%;修复后土壤种植水稻品种W184,其糙米中Cd浓度显著降低,但依然超标;修复三季土壤种植低积累水稻品种IRA7190,其糙米中Cd由0.47 mg/kg降为0.03 mg/kg。施加钝化剂海泡石和石灰(10 g/kg+1 g/kg)后,修复两季、三季土壤的pH显著升高,较未施钝化剂处理土壤pH分别提高0.95、0.72;土壤CaCl_2提取态Cd浓度分别降低79.8%、79.5%;修复两季、三季土壤上水稻W184糙米的Cd浓度与未施加钝化剂相比,分别降低27.3%、44.4%,均降至国家食品安全限值0.2 mg/kg以下;无论是否添加钝化剂,伴矿景天吸取修复三季的土壤上水稻IRA7190糙米中Cd浓度均仅0.0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取修复 钝化 海泡石 石灰 酸性土壤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发现的山东省鸟类新纪录 被引量:5
11
作者 单凯 于君宝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9-612,共4页
以郑光美2011年第二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所录鸟种为参照,根据连续多年的定点观察、鸟类专项调查及当地鸟类野外拍摄照片确认鸟类种类。研究结果证实在黄河三角洲发现的山东省鸟类新纪录为24种,对发现的鸟类新纪录以最近5年的... 以郑光美2011年第二版《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所录鸟种为参照,根据连续多年的定点观察、鸟类专项调查及当地鸟类野外拍摄照片确认鸟类种类。研究结果证实在黄河三角洲发现的山东省鸟类新纪录为24种,对发现的鸟类新纪录以最近5年的野外观察为基础对其频度进行评估,确定居留型,并对其分布习性进行描述,从而为山东省鸟类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山东省鸟类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