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莲叶桐对热带珊瑚岛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婉敏 刘楠 +3 位作者 蔡洪月 王俊 陈平 简曙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7-904,共8页
为探究莲叶桐(Hernandia nymphaeifolia)对热带珊瑚岛季节性干旱、强光、盐碱等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该文对海南省文昌市试验苗圃(以下简称文昌苗圃)和移栽到热带珊瑚岛的莲叶桐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抗氧化能力、抗逆渗透物质含量和光... 为探究莲叶桐(Hernandia nymphaeifolia)对热带珊瑚岛季节性干旱、强光、盐碱等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该文对海南省文昌市试验苗圃(以下简称文昌苗圃)和移栽到热带珊瑚岛的莲叶桐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抗氧化能力、抗逆渗透物质含量和光合色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文昌苗圃相比,莲叶桐在移栽到热带珊瑚岛后,比叶面积减小33%,气孔密度下降15%,叶片厚度增加36%,而海绵组织更发达且栅栏组织排列更紧密(厚度分别增加24%和80%),使其能在珊瑚岛环境中更有效地利用光照和水分资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和减少蒸腾作用。(2)移栽到热带珊瑚岛后,莲叶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86%,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却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130%、615%、209%和369%),使其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光合系统,从而避免岛礁恶劣环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破坏。以上结果表明,莲叶桐对热带珊瑚岛干旱、强光、盐碱等环境具有良好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可以作为热带珊瑚岛和海滨地区植被恢复的工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叶桐 生理生态适应性 热带珊瑚岛 形态解剖结构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草对热带珊瑚岛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廖蒙承 刘楠 简曙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5-913,共9页
入侵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探究其入侵性的基础。西沙群岛为热带珊瑚岛,具有高盐、强碱、高温、强光、干旱等恶劣环境特点。近年来,西沙群岛的一些原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入侵现象,可能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入侵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探究其入侵性的基础。西沙群岛为热带珊瑚岛,具有高盐、强碱、高温、强光、干旱等恶劣环境特点。近年来,西沙群岛的一些原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入侵现象,可能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该文研究了西沙群岛原生植物群落林窗中和文昌市郊飞机草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学特征、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拟探讨飞机草对热带珊瑚岛特殊生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与生长在文昌市的飞机草植株相比,生长在热带珊瑚岛的飞机草叶片较厚、气孔密度较低、叶绿素a及丙二醛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有利于其适应热带珊瑚岛的强光和季节性干旱等环境,并造成较大的潜在入侵性。因此,在热带珊瑚岛植被的保护与恢复过程中,加强对飞机草的监测及防控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草 生理生态适应 解剖结构 入侵性 热带珊瑚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人树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婉敏 林若宜 +3 位作者 刘楠 任海 徐贝贝 简曙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634,共9页
海人树(Suriana maritima)是海人树科的一种滨海观赏植物,目前在中国仅分布于南海诸岛。该文以西沙群岛自然生长的海人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分析测定其茎杆及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逆渗透物质含量,以及... 海人树(Suriana maritima)是海人树科的一种滨海观赏植物,目前在中国仅分布于南海诸岛。该文以西沙群岛自然生长的海人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分析测定其茎杆及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逆渗透物质含量,以及叶片与生长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等生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海人树的叶片小而厚,角质层明显,栅栏组织发达,气孔密度小(8.64 n·mm^(-2)),易于维持体内水分,能很好地适应干旱和高盐碱的环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0.76 mg·g^(-1)),总抗氧化能力高(589.50 U·g^(-1)),脯氨酸含量高(1123.64μg·g^(-1)),表明海人树光合利用效率高,抗氧化能力强。(2)海人树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低,而叶片有机碳、氮、磷含量较高(分别为490.27、18.10、3.81 g·kg^(-1)),表明海人树的土壤养分利用效率高,对贫瘠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综上表明,海人树对强光、干旱、高盐碱和土壤贫瘠的热带珊瑚岛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和园林绿化的工具种。该研究结果为其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人树 形态解剖结构 生态生物学特性 热带珊瑚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杏LIM基因家族鉴定及TtWLIM1b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浩 丁倩倩 +2 位作者 王峥峰 简曙光 张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目的】分析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oides(Pall.) Kuntze]中TtLIM基因家族的序列组成、RNA-seq基因表达和异源表达生物学功能,探究其可能参与调控番杏植株发育和胁迫应答反应的分子机理,为发掘番杏抗逆功能基因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 【目的】分析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oides(Pall.) Kuntze]中TtLIM基因家族的序列组成、RNA-seq基因表达和异源表达生物学功能,探究其可能参与调控番杏植株发育和胁迫应答反应的分子机理,为发掘番杏抗逆功能基因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前期对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oides(Pall.) Kuntze]cDNA文库的筛选,获得一个编码番杏LIM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TtWLIM1b,对TtWLIM1b在酵母中进行功能分析。结合番杏全基因组测序信息,从番杏基因组中鉴定出16个TtLIM基因,对这些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所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以及蛋白的保守模式进行综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番杏与拟南芥、水稻和紫花苜蓿的LIM蛋白家族成员的进化树。最后,通过RNA-seq分析TtLIM基因家族成员在番杏不同组织以及在不同胁迫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异源表达TtWLIM1b能够提高转基因酵母的重金属耐受性及耐热能力;番杏TtLIM家族蛋白成员均含有LIM结构域,而该结构域富含半胱氨酸。因此,TtLIMs也是富含半胱氨酸蛋白(Cysteine rich protein, CRP)的一种。序列分析表明,番杏LIM蛋白成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且其成员的复制扩增较为明显;TtLIM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的番杏器官中广泛而有差异地表达。【结论】番杏TtLIMs可能参与调控番杏植株发育和胁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杏 LIM基因 逆境胁迫 金属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更多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克平 任海 龙春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7-1349,共3页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包括4个长期目标和23个行动目标(马克平,2023),为全球2030年前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明确了目标和路径...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包括4个长期目标和23个行动目标(马克平,2023),为全球2030年前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明确了目标和路径。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控、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等,率先实现了《昆蒙框架》中关于通过全域空间规划实现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行动目标1)、保护30%陆地面积(行动目标3)等重要目标,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尽管如此,还必须认识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尚未得到全面扭转,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存在加剧的趋势。作为COP15的主席国,中国应将推动《昆蒙框架》的实施作为2030年前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国家水平采取有效的保护举措,并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有利的变革性转变和高质量发展;在区域水平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寻求适合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全球水平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公平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治理。所有这些行动都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来支持,目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Mi et al.,2021),但距离保护实践的需求还远远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治理 变革性 主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替理论与植被恢复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6-1523,共8页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要高质量保护和恢复各30%的土地,最大化地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目标,而演替理论和植被恢复可以为实现30%的保护和恢复目标服务。演替理论是植被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演替是指在一...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要高质量保护和恢复各30%的土地,最大化地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目标,而演替理论和植被恢复可以为实现30%的保护和恢复目标服务。演替理论是植被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演替是指在一个地点上由一群不同物种组成的生命体的结构或组成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植被恢复是以植物种植、配置为主,恢复或重建植物群落或天然更新恢复植物群落的过程,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建立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演替是植被恢复的基础,植被恢复被视为对演替过程的操纵,以达到恢复受损植被生态系统的目标。演替理论可以指导植被恢复,而植被恢复对演替理论的发展有益。演替按裸地性质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有研究建议将恢复过程视为第三演替,这将有助于理解通过人为干预促进植被恢复成功的管理选择,特别是通过强调退化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生物遗存的管理选择。此外,该文还提出了植被恢复理论和演替理论未来可能重点关注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生态恢复 第三演替 生物多样性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蒭雷草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意兰 刘东明 +2 位作者 王俊 简曙光 王发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探讨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在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干旱胁迫下蒭雷草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的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除重度胁迫下先... 为探讨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在热带珊瑚岛干旱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对干旱胁迫下蒭雷草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加的差异不显著;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除重度胁迫下先迅速增加后急速下降外,其余处理的变化较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升高;随时间延长,SOD活性不断上升,POD活性基本稳定,CAT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除轻度胁迫下可溶性蛋白(SP)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干旱胁迫下的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在处理第18天时不同胁迫程度间均差异不显著。因此,蒭雷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用于南海诸岛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和植被恢复以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蒭雷草 热带珊瑚岛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解剖性状探究29种植物对热带珊瑚岛的适应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雨珩 刘慧 +2 位作者 张世柯 刘芳延 刘楠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7-756,共10页
为探究植物对热带珊瑚岛高温、强光照、干旱、盐碱等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分别以生长于海南文昌苗圃和移栽至热带珊瑚岛的2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海南文昌的同种植物相比,热带珊瑚岛的草本植物... 为探究植物对热带珊瑚岛高温、强光照、干旱、盐碱等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分别以生长于海南文昌苗圃和移栽至热带珊瑚岛的2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性状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海南文昌的同种植物相比,热带珊瑚岛的草本植物除干物质含量增加外其他性状均无显著改变;而木本植物的比叶面积显著下降,叶片厚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海绵组织更厚且栅栏组织排列更紧密,但气孔长度、气孔密度及气孔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岛上木本植株采取慢速投资-收益的资源获取策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叶片构建中从而增强逆境下的适应性,并且通过非气孔调节的方式提高光合与储水的潜力以抵御胁迫。栽植于热带珊瑚岛的29种植物能够采用更保守的资源利用策略,较好地适应干旱、强光照等胁迫环境,可用于热带珊瑚岛植被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岛 生态适应性 功能性状 叶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木本植物对热带珊瑚岛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延 张世柯 +2 位作者 黄耀 王俊 刘楠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探索适生木本植物对热带珊瑚岛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从海南文昌移栽夹竹桃(Nerium indicum)、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a)、桑树(Morus alba)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到热带珊瑚岛,对两地植物的叶片形态解剖学特性和抗性生... 为探索适生木本植物对热带珊瑚岛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从海南文昌移栽夹竹桃(Nerium indicum)、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a)、桑树(Morus alba)和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到热带珊瑚岛,对两地植物的叶片形态解剖学特性和抗性生理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文昌相比,热带珊瑚岛桑树的比叶面积显著增高;夹竹桃的栅栏海绵组织比无显著差异,而其他3种植物则显著降低;夹竹桃和桑树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高,黄金香柳和银叶树则显著降低;桑树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则显著升高;夹竹桃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则显著升高。因此,4种木本植物为适应热带珊瑚岛生境,夹竹桃和桑树呈现出“提高碳同化潜力-承受更高伤害”策略;而黄金香柳和银叶树呈现为“提高抵抗力-降低碳同化潜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策略 热带珊瑚岛 功能性状 生境胁迫 海岛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处理对岛礁植物假茉莉生理适应性的影响
10
作者 聂丽云 张弯弯 +4 位作者 李仕裕 简曙光 刘东明 邢福武 王发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3-410,共8页
为了解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对热带珊瑚岛礁的生理适应性,采用不同浇水频率和氮素处理,对假茉莉的光合特性及抗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浇水频率对于假茉莉生理特性影响较大,而不同氮素处理间的差异不大,说明假... 为了解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对热带珊瑚岛礁的生理适应性,采用不同浇水频率和氮素处理,对假茉莉的光合特性及抗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浇水频率对于假茉莉生理特性影响较大,而不同氮素处理间的差异不大,说明假茉莉对水分胁迫更加敏感。在低浇水频率下,假茉莉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最高,且与其他浇水频率间的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高浇水频率,而蒸腾速率显著低于高浇水频率,表现出较好的光合同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中等浇水频率的脯氨酸含量最高,为(5.04±1.21)mg/g,可降低植物体的渗透压,保证干旱胁迫下对水分的吸收。低浇水频率的相对电导率最低,为0.17±0.03,可减少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因此,假茉莉对干旱、贫瘠的热带珊瑚岛礁生境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茉莉 水分 适应性 热带珊瑚岛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