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河流健康威胁与生态修复 被引量:9
1
作者 林茂森 王殿武 +3 位作者 刘玉珍 翟佳 杨婷婷 王安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论述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和管理措施的欠缺,使城市河流健康受到的多方面威胁:水资源开发量过大,水体污染严重,河流渠道化,河岸硬质化,生态系统全面退化等.认为河流的生态修复作为一种科学环保、经济可靠的治理... 论述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人类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和管理措施的欠缺,使城市河流健康受到的多方面威胁:水资源开发量过大,水体污染严重,河流渠道化,河岸硬质化,生态系统全面退化等.认为河流的生态修复作为一种科学环保、经济可靠的治理方式应得到重视.作为河流治理的主要趋势,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应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通过人工干预,利用生态学手段,最大程度上消除河流的健康问题,恢复河流的自然功能与状态,最终达到城市与河流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城市河流 河流功能 河流保护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苏雷 朱京海 +2 位作者 傅立群 胡远满 刘淼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7-212,319,共6页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应用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原理,将地形、水域、交通等诸多影响因子进行多因子权重叠加,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土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Ⅰ类适宜区,面积约为161 439.3hm2,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用地;Ⅱ类...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应用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原理,将地形、水域、交通等诸多影响因子进行多因子权重叠加,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土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Ⅰ类适宜区,面积约为161 439.3hm2,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用地;Ⅱ类适宜区,面积约为290 081.79hm2,适宜耕地;Ⅲ类适宜区,面积约为52 438.68hm2,适宜恢复牧草地建设;Ⅳ类适宜区,面积约为266 589.18hm2,适宜发展园地和林地;Ⅴ类适宜区,面积约为80 731.53hm2,主要适宜水域及其他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生态适宜性 适宜性评价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苏雷 朱京海 傅立群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4-8,共5页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2,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遥感 景观格局 生态服务价值 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积雪与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娄鑫 谷岩 +1 位作者 张军辉 韩士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70,共8页
以长白山地区3种不同林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采样观测与室内模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积雪与冻融过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冻融过程使白桦成熟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MWD)出现显著下降(P<0.01),但并未显著... 以长白山地区3种不同林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采样观测与室内模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积雪与冻融过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冻融过程使白桦成熟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MWD)出现显著下降(P<0.01),但并未显著影响白桦幼龄林和阔叶红松成熟林。冬季冻结及春季冻融过程都能显著影响团聚体MWD值(P<0.01);2)提前雪盖能够防止土壤秋冬季冻融及冬季土壤结冻,并能够显著增加团聚体MWD值,但并不能防止春季融雪冻融阶段团聚体MWD值下降。3)土壤团聚体在冻融过程中受到不同冻融次数、不同林型以及不同含水率影响,差异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冬季降水格局变化这些全球变化因素能够影响到雪盖、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从而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水稳性团聚体 温带森林 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下三峡支流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及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5
作者 林俊杰 杨振宇 +4 位作者 刘丹 张帅 赵金 杨易 于志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2-611,共10页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 以三峡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为研究区域,采集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游3个水文断面,2个水位高程,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结合沉积物颗粒分形理论探讨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总氮(TN)、总可转化态氮(TF-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粒径组成为砂粒(49.75%)>粉粒(36.16%)>黏粒(14.09%),粒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m)在2.612~2.781之间,均值为2.727。随消落带水位高程下降、流域断面自上至下、深度由表至底,黏粒、粉粒比例、Dm降低,砂粒比例升高。TN、TF-N、NO_3^--N含量分布与黏粒、粉粒、Dm正相关,与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Dm可作为判断沉积物粒径组成与氮含量关系的潜在指标。沉积物总体质地结构良好,但频繁的干湿交替使澎溪河下游和低水位高程沉积物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和砂质化,并通过改变粒径组成影响氮分布。落干期上游和高水位高程沉积物TF-N增加,提高了淹水期氮素进入水体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支流 消落带 沉积物 粒径组成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空间扩展态势的模拟预测与分析
6
作者 苏雷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31-435,共5页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Logistic-CA模型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城市空间扩展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了该区域城市空间的扩展态势.结果表明,锦葫地区的城市扩展仍将集中在海岸带地区,城市空间相向连接、连绵一体的格局十分明显,伴随着经济...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Logistic-CA模型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城市空间扩展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了该区域城市空间的扩展态势.结果表明,锦葫地区的城市扩展仍将集中在海岸带地区,城市空间相向连接、连绵一体的格局十分明显,伴随着经济社会联系的日趋紧密,锦葫一体化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展 模拟预测 态势分析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