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比较研究
1
作者 昝子叶 朱文欢 +3 位作者 李明 邹红 王桂堂 吴山功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33,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种养(Rice-crayfish co-culture,RC)、池塘单养(Single-crayfish pond culture,SC)和池塘混养(Mixed-crayfish pon...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种养(Rice-crayfish co-culture,RC)、池塘单养(Single-crayfish pond culture,SC)和池塘混养(Mixed-crayfish pond culture,MC)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16S rDNA基因V3—V4区,解析了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同时探究了肠道细菌之间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方面,在门水平上,不同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肠道细菌组成较为一致,柔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绝对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不同养殖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细菌相对丰度分别在RC、SC和MC组最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方面,MC组肠道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三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肠道微生物功能方面,RC组显著富集维生素生物合成代谢通路,SC组显著富集乳糖降解和半乳糖降解代谢通路,MC组显著富集脂肪酸和脂质降解、CMP-pseudaminate生物合成和脂多糖生物合成的超途径代谢通路。肠道微生物之间及其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关系方面,肠道细菌之间的合作关系占比达83.76%,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是网络主要节点;肠道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细菌丰度与水体中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NH_(4)^(+)-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克氏原螯虾肠道具有特有的以柔壁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的核心微生物类群,不因养殖模式改变而变化,但在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丰富了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的认识,为克氏原螯虾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养殖模式 理化因子 克氏原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分解过程及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许佳乐 刘军武 +3 位作者 方迎春 吴振斌 刘子森 张义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5-184,共10页
水生植物在改善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恢复水生植物为主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治理。然而,过量繁殖的水生植物腐烂分解后会向湖泊生态系统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因此,... 水生植物在改善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恢复水生植物为主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治理。然而,过量繁殖的水生植物腐烂分解后会向湖泊生态系统释放大量营养物质,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因此,对水生植物的分解进行研究对于探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水生植物的分解机制,包括水生植物的分解过程、水生植物分解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转化,以及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分解的差异;探讨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水生植物的分解程度和速度;分析了水生植物分解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水质、沉积物特性、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最后,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文章对水生植物残体分解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湖泊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分解过程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湖泊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