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
作者 梁康 王启烁 +1 位作者 王飞华 梁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2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即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导致我国地表水水质显著下降,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生活污水的处理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人工湿地被证明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一种经济有效手段,已成为生活污水处理的...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即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导致我国地表水水质显著下降,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生活污水的处理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人工湿地被证明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一种经济有效手段,已成为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工艺之一。通过较为系统地综述表面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流3种流程人工湿地在处理生活污水时常用的植物种类、基质类型、水力负荷及净化效果,总结了目前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活污水 植物 基质 水力负荷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昼夜垂直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耀阳 蔡庆华 +3 位作者 黎道丰 王岚 孔令惠 余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8-612,共5页
具鞭毛的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是三峡水库多数支流库湾春季甲藻水华的优势种类。研究表明,昼夜垂直迁移是鞭毛藻重要的生态学特征。拟多甲藻形态学特征虽然也有鞭毛和自由游泳能力,但至今仍没有关于该种类昼夜垂直迁移的描述。定点... 具鞭毛的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是三峡水库多数支流库湾春季甲藻水华的优势种类。研究表明,昼夜垂直迁移是鞭毛藻重要的生态学特征。拟多甲藻形态学特征虽然也有鞭毛和自由游泳能力,但至今仍没有关于该种类昼夜垂直迁移的描述。定点昼夜垂直分层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甲藻水华暴发的优势种之一拟多甲藻种3(Peridiniopsissp.3)是绝对优势种,相对丰度达到45%;该物种与其它鞭毛藻相似,有昼夜垂直迁移的生态学特征,白天趋于在水体上层聚集分布,晚上趋于在水柱中随机分布;太阳光的昼夜交替是影响拟多甲藻昼夜垂直迁移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春季水华 拟多甲藻 垂直迁移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克隆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风波 周莉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368,共6页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由于其独特的遗传背景和繁殖方式而成为研究进化遗传学和选择育种的一个独特的模式生物。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群体的多样性状况一直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额尔齐斯河水系...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由于其独特的遗传背景和繁殖方式而成为研究进化遗传学和选择育种的一个独特的模式生物。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群体的多样性状况一直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群体的克隆多样性状况,本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来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的4个鲫鱼群体。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血细胞样品,结果证实这些鲫鱼均为三倍体银鲫。通过血清转铁蛋白电泳表型分析,我们从这些银鲫群体中鉴定出总共8个不同的克隆。在这些鉴定的克隆中,有4个克隆(克隆A、J、M和S)同于以前鉴定的克隆,而另外的4个克隆是新发现的。克隆A和M分布最广,出现在所调查的4个群体中;克隆J出现在2个不同的群体中;其余的5个克隆中每个克隆均为单个群体所拥有。不同克隆在群体中的这种分布谱式可能反映了银鲫的各个克隆可在不同水体之间迁移以及同一克隆在不同水体中生存能力存在有差异。在取样的银鲫群体中,发现有一个群体的克隆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个群体,而这后3个群体的克隆多样性水平是与已报道过的银鲫群体相似的。这一结果可能暗示着修建水利工程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所揭示的克隆多样性将有助于进化遗传学和选择育种研究。同时,也反映了保护额尔齐斯河水系银鲫克隆多样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 克隆 克隆多样性 转铁蛋白 流式细胞术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泥沙及水流对黄河生态健康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海军 王洪铸 +3 位作者 赵伟华 沈亚强 茹辉军 梁小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3-1011,共9页
为对黄河的生态健康进行评价,调查了2008年春、秋两季干流14个河段和4座水库,并选择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群落特征等参数进行评价。生物评价结果既有效反映了水质和基质的空间格局,又有其自身分布特点。总体来说,上游的兰州以下河... 为对黄河的生态健康进行评价,调查了2008年春、秋两季干流14个河段和4座水库,并选择高等植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群落特征等参数进行评价。生物评价结果既有效反映了水质和基质的空间格局,又有其自身分布特点。总体来说,上游的兰州以下河段及下游各河段的健康状况较差,中游各河段相对较好。回归分析表明了各种水文和泥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发展和生态健康的重要影响。文章最后就黄河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提出了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生态健康 高等植物 底栖动物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蒸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鱼体中土霉味化合物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婷 李林 +1 位作者 陈伟 宋立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9-454,共6页
采用微波蒸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鱼体中常见的两种土霉味化合物,即2-甲基异茨醇(2-MIB)和土腥素(Geosmin)。研究并优化了微波蒸馏萃取过程的关键参数(微波蒸馏时间、载气流量),结果表明微波蒸馏6min、载气流70mL/min为土霉味... 采用微波蒸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鱼体中常见的两种土霉味化合物,即2-甲基异茨醇(2-MIB)和土腥素(Geosmin)。研究并优化了微波蒸馏萃取过程的关键参数(微波蒸馏时间、载气流量),结果表明微波蒸馏6min、载气流70mL/min为土霉味化合物微波蒸馏萃取的最佳条件。在此优化的条件下,土霉味化合物能够充分地从鱼体中蒸馏出来,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使馏分中的土霉味化合物吸附于纤维涂层上,将其在250℃高温下解吸,并用GC-MS分析。基于此测定方法,鱼肉中2-甲基异茨醇和土腥素的检测限均达到0.1μg/kg,且其在1—20μg/k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87、0.995。因此,用该方法分析鱼体中痕量的(ppb级)的土霉味化合物,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蒸馏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土霉味 2-甲基异茨醇 土腥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月湖沉积物中硅藻的垂直分布与水质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栋 胡胜华 +3 位作者 周巧红 张丽萍 徐恒力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6-802,共7页
采用活塞取样器采集了月湖湖中央2处钻孔沉积物,分析了其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同时采用210Pb/137Cs推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总有机质、生物硅含量分析,以了解月湖各个不同年代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2个柱状沉积物中硅藻的... 采用活塞取样器采集了月湖湖中央2处钻孔沉积物,分析了其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同时采用210Pb/137Cs推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总有机质、生物硅含量分析,以了解月湖各个不同年代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2个柱状沉积物中硅藻的优势属为:小环藻属、直链藻属、舟形藻属、Cyclostephanos属。Z-1钻孔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Navicula porifera、Cyclostephanos tholifomis。Z-2钻孔中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舟形藻、Cyclostephanos invisitatus。就硅藻密度而言,总趋势是上层最多,平均7.14×105~58.65×105ind·g-1,中层其次,平均0.08×105~13.98×105ind·g-1,下层最少,平均0.24×105~0.64×105ind·g-1。硅藻种类数变化虽然没有明显规律,但种类最少的样品出现在中层,210Pb/137Cs测年数据表明中层为19世纪90年代—20世纪70年代。相关分析表明:Z-1孔生物硅与沉积硅藻密度显著正相关(r=0.933,P=0.021<0.05),总有机质含量与种类数显著负相关(r=-0.972,P=0.005<0.05);Z-2孔生物硅与沉积硅藻密度显著正相关(r=0.985,P=0.002<0.05),沉积硅藻密度与种类数显著负相关(r=-0.933,P=0.021<0.05)。研究结果表明,月湖沉积物中硅藻种类与密度的垂直变化可以反映月湖的富营养演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19世纪80年代,月湖水质较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10年代,月湖开始由贫营养状态向中营养状态转变,为水体富营养化开始发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月湖水体营养等级持续增加,已富营养化;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周边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与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月湖水质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至月湖截污前这段时期使月湖最终沦为劣五类水体的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湖 硅藻 生物硅 总有机质 沉积速率 水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故道藻相特征及水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斌梁 张琪 +2 位作者 王玺 毕永红 胡征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170,共5页
为深入认识长江中游故道的生态环境状况,选择石首的黑瓦屋故道和监利的何王庙故道开展了野外生态环境调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黑瓦屋故道各采样点绿藻(Chlorophyta)种类最多,但蓝藻(Cyanophyta)在细胞数量上占优势,叶绿... 为深入认识长江中游故道的生态环境状况,选择石首的黑瓦屋故道和监利的何王庙故道开展了野外生态环境调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黑瓦屋故道各采样点绿藻(Chlorophyta)种类最多,但蓝藻(Cyanophyta)在细胞数量上占优势,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37.1μg/L,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44,Margalef指数均值为4.84,Pielou指数均值为0.67;何王庙故道各采样点绿藻种类最多,但硅藻(Bacillariophyta)在细胞数量上占优势,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7.6μg/L,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1.40,Margalef指数均值为2.99,Pielou指数均值为0.48。总体上,2个故道藻类物种分布均匀,浮游植物种类较多,均属于β-中污型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多样性指数 指示种 故道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紫外辐射对室内水培发状念珠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赖永忠 高坤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5-441,共7页
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 forme Bornet & Flahault)是一种重要的陆生经济蓝藻,室内培育出的原植体如何适应阳光辐射的问题尚需探讨。为此,作者将室内水培发菜置于阳光下培养,测定了其生长、有效光化学效率(ΔF/F′m)和色素的变... 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 forme Bornet & Flahault)是一种重要的陆生经济蓝藻,室内培育出的原植体如何适应阳光辐射的问题尚需探讨。为此,作者将室内水培发菜置于阳光下培养,测定了其生长、有效光化学效率(ΔF/F′m)和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较高的可见光(PAR,395—700nm)和紫外辐射(UVR,280—395nm)均导致水培发菜的ΔF/F′m下降。第1天中午,PAR和UVR分别使ΔF/F′m下降了54%和13%;傍晚,ΔF/F′m有部分恢复。UVR对发菜适应阳光2d后的生长无负面作用。发菜在适应全阳光辐射期间,紫外吸收物质(Scytonemin和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含量不断增加,9d后,分别增加了124倍和9倍。这些紫外吸收物质的增加对发菜细胞降低光抑制,适应阳光辐射,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水培发菜室外培养方法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紫外辐射 生长 有效光化学效率 紫外吸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