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流域水空间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波 邓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20,共5页
流域水空间是与径流密切相关、直接受洪水波及的地表以及此范围内地下含水层系统所共同占据的空间。恢复和保护土地水文功能,实现流域水和土的联合管理已成为流域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水空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特征,提出流域水空间概念... 流域水空间是与径流密切相关、直接受洪水波及的地表以及此范围内地下含水层系统所共同占据的空间。恢复和保护土地水文功能,实现流域水和土的联合管理已成为流域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水空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特征,提出流域水空间概念,对流域水空间内涵、分类、边界、度量、结构和特征进行探讨,并建立流域水空间研究框架,包括流域水空间功能识别、流域水空间特征分析、流域水空间安全预警、流域水空间规划以及流域水空间维护和管理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空间 流域 概念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川渝城市建成区时空动态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涛 于欢 +2 位作者 孔博 胡孟珂 凌鹏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15152-15159,共8页
为了缓解人地矛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研究川渝地区城市时空动态分布以及城市的发展趋势。使用由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下载的DMSP/OLS卫星F101993、F121998、F142003、F162008稳定灯光年度合成影像和NPP/VIIRS卫星2013、2018... 为了缓解人地矛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研究川渝地区城市时空动态分布以及城市的发展趋势。使用由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下载的DMSP/OLS卫星F101993、F121998、F142003、F162008稳定灯光年度合成影像和NPP/VIIRS卫星2013、2018年7月的月合成影像两种夜间灯光数据。以5年为一周期,通过阈值二分法提取川渝地区城市建成区,并利用紧凑度与分形维数、标准差椭圆和城市建成区扩展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川渝地区城市建城区近25年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两种夜间灯光数据拟合R^(2)≈0.7455,提取误差在3%以内,空间精度相对较高;②川渝地区紧凑度指数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分型维度大致呈上升态势;③城市建成区城市重心逐渐东移,城市拓展的方向性先降低后增强,扩展方向由西南-东北转为西北-东南方向;④川渝地区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扩展速度虽有波动但大致呈上升态势,成都、重庆的核心地位日益增强。可见在1993—2018年,川渝地区城市群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结构日益复杂,城市发展以外延式扩展为主,破碎程度较高;城市建成区重心呈现东移趋势,表明以重庆为核心的东部城市发展稍快于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紧凑度与分形维数 标准差椭圆 城市建成区扩展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域尺度苏打碱土的特征与植被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罗金明 邓伟 +2 位作者 张晓平 杨帆 易富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3,共6页
探讨了微域尺度(32 m长的横剖面)苏打碱土的特征以及植被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沿洼地向高平地土壤表现为盐化草甸土—浅位柱状苏打碱土—白盖苏打碱土—中位柱状苏打碱土的分布格局。植被为圆叶碱毛茛/萹蓄蓼群落、鹅绒委陵菜群落、羊草... 探讨了微域尺度(32 m长的横剖面)苏打碱土的特征以及植被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沿洼地向高平地土壤表现为盐化草甸土—浅位柱状苏打碱土—白盖苏打碱土—中位柱状苏打碱土的分布格局。植被为圆叶碱毛茛/萹蓄蓼群落、鹅绒委陵菜群落、羊草/寸草苔群落、裸地以及羊草/星星草/虎尾草群落,其中委陵菜/萹蓄蓼群落、羊草/苔草群落沿洼地呈环状分布,裸地以及碱茅/虎尾草/羊草群落呈斑状分布。洼地边缘的植被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和覆盖度,生物量也最高;高平地的植被矮小,生物量较少。裸地的盐分含量较高(可达3.38%),土体紧实,限制了植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碱土 微域格局 盐生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小尺度范围非点源氮素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泉 朱波 +2 位作者 杨小林 黄文军 任三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5,共5页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地块-小流域尺度农业非点源氮素随径流流失的特征,采用野外径流观测法,对2011年川中某紫色土丘陵区12次典型降雨产流事件进行了监测,测定径流量及径流中氮素浓度与负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地流失负荷值远...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地块-小流域尺度农业非点源氮素随径流流失的特征,采用野外径流观测法,对2011年川中某紫色土丘陵区12次典型降雨产流事件进行了监测,测定径流量及径流中氮素浓度与负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地流失负荷值远大于林地流失负荷值,且旱地氮素流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初期降水事件中,占流失总量的76.1%;壤中流氮素平均浓度为0.98~54.1mg/L;旱地氮素迁移有显著月变化特征,明显受到当地施肥习惯和汛期降雨量影响。陈家湾农林复合小流域氮素迁移特点分析表明,该小流域受到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径流氮素浓度波动范围不大;但在大雨降雨事件中,浓度在降雨后期有所升高,体现了"末期冲刷效应"。研究结果可为调控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氮素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氮 径流 流失负荷 地块-小流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江河径流特征与森林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程根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研究了四川盆地江河的年径流、枯水、洪水特性和变化趋势,分析了它们与当地森林面积变化的关系,归纳出该地区森林水文作用的主要规律,即随森林覆被率的提高,年径流系数、枯水流量、涵养指数、削洪能力都将增加。并提出森林涵养作用... 本文研究了四川盆地江河的年径流、枯水、洪水特性和变化趋势,分析了它们与当地森林面积变化的关系,归纳出该地区森林水文作用的主要规律,即随森林覆被率的提高,年径流系数、枯水流量、涵养指数、削洪能力都将增加。并提出森林涵养作用的地区性和迟滞效应,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布局决策,效益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径流特征 涵养作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