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与H_2salen配合物的合成与波谱性质 被引量:7
1
作者 鲁桂 姚克敏 +2 位作者 陈伟国 沈联芳 袁汉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合成了稀土N,N-亚乙基双(水杨醛缩亚胺)(H2salen)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紫外、红外、远红外光谱、磁化率及1H、13CNMR谱与T1的测定,确定了他们与前人合成的配合物有所不同,其化学组成为[L... 合成了稀土N,N-亚乙基双(水杨醛缩亚胺)(H2salen)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分析、紫外、红外、远红外光谱、磁化率及1H、13CNMR谱与T1的测定,确定了他们与前人合成的配合物有所不同,其化学组成为[Ln2(H2salen)3(NO3)4](NO3)2·3H2O(Ln=La,Pr,Nd,Sm,Gd,Tb,Er,Yb及Y),并对它们的配位作用、波谱及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亚胺 稀土 双核配合物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软物质动力学与NMR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继文 王立英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共21页
高分子熔体或浓溶液中链段扩散和链的弛豫模式满足普适的物理定律,这些定律代表了高分子链动力学的普遍特征。核磁共振(NMR)则为我们直接验证这些物理定律或揭示高分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手段。本文介绍三个基本的高分子... 高分子熔体或浓溶液中链段扩散和链的弛豫模式满足普适的物理定律,这些定律代表了高分子链动力学的普遍特征。核磁共振(NMR)则为我们直接验证这些物理定律或揭示高分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手段。本文介绍三个基本的高分子动力学模型(即Rouse模型,蛇行/管道模型和重整化Rouse模型)和以这三个理论模型为基础的NMR实验原理和技术。最后对相关的NMR实验结果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与理论模型所期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熔体 Rouse模型 管道/蛇行模型 NMR弛豫 NMR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冷费米气体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熊宏伟 吕宝龙 +1 位作者 刘淑娟 詹明生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6-316,共21页
近几年,人们在超冷费米气体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进展,比如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功实现和BCS-BEC渡越过程的大量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对超冷费米气体中的这些进展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凝聚态理论 超冷费米气体 综述 BCS-BEC渡越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计算机存储器中的解相干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登玉 詹明生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4-347,351,共5页
量子计算机中的解相干,破坏量子态中的信息,是量子计算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P.W.Shor的工作基础上,提出存放K个量子位的任意态时,使用6K个量子位进行编码,并且用电磁波脉冲实现幺正变换,以便进一步减少量子计算机存... 量子计算机中的解相干,破坏量子态中的信息,是量子计算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P.W.Shor的工作基础上,提出存放K个量子位的任意态时,使用6K个量子位进行编码,并且用电磁波脉冲实现幺正变换,以便进一步减少量子计算机存储器中的解相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机 存储器 解相干 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中的超辐射现象—辐射阻尼 被引量:1
5
作者 毛希安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9-422,共14页
在强磁场、高灵敏度和高浓度的条件下,质子自旋磁化强度在核磁共振检测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能将磁化强度本身驱回平衡态,该现象被称为辐射阻尼,其本质是无线电频段的超辐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核磁共振领域中得到充分研究的辐射阻... 在强磁场、高灵敏度和高浓度的条件下,质子自旋磁化强度在核磁共振检测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能将磁化强度本身驱回平衡态,该现象被称为辐射阻尼,其本质是无线电频段的超辐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核磁共振领域中得到充分研究的辐射阻尼效应,并用超辐射的观点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超辐射 辐射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相干控制与量子计算中的逻辑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登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9,17,共4页
利用激光控制分子内不同振动模态之间能量转移的几率,论证了激光相干控制能够完成某种量子逻辑门(如量子Fredkin门)的功能。
关键词 分子振动 量子逻辑门 激光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6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7
作者 向贇 许晓莉 +3 位作者 董大翠 刘庆莹 朱长庚 雷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 探求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与癫痫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6 1只Wistar大鼠分成 3组 ,实验组侧脑室注入马桑内酯 (CL) ,2 μl(0 0 5mg/kg体重 ) ,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中对大鼠的行... 目的 探求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与癫痫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6 1只Wistar大鼠分成 3组 ,实验组侧脑室注入马桑内酯 (CL) ,2 μl(0 0 5mg/kg体重 ) ,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中对大鼠的行为及脑电图 (EEG)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大鼠海马IL 6的免疫反应性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射CL过程中即诱发癫痫 ,且测到痫性脑电图 ,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无癫痫症状及癫痫样脑电图出现 ;实验组大鼠海马CA1、CA2 区IL 6免疫反应性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 (P <0 0 1) ,表现为海马CA1、CA2 区阳性反应细胞数目增多 ,着色明显加深 ;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癫痫的发病过程中海马神经元内的IL 6含量有显著的变化 ,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大鼠海马 IL-6 生理盐水 免疫反应性 对照组 空白对照 CA1 侧脑室注射 阳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