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洪湖三种水生植物的分解速率及氮、磷动态 被引量:40
1
作者 厉恩华 刘贵华 +2 位作者 李伟 袁龙义 温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用分解袋法,对生长于洪湖的菰(茎、叶)、莲(叶、叶柄)、微齿眼子菜(整株)进行480d原位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莲叶和菰叶分解最快,其干重损失率分别为96.5%和96.6%;微齿眼子菜和莲叶柄分解最慢,其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6.8%和7... 用分解袋法,对生长于洪湖的菰(茎、叶)、莲(叶、叶柄)、微齿眼子菜(整株)进行480d原位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莲叶和菰叶分解最快,其干重损失率分别为96.5%和96.6%;微齿眼子菜和莲叶柄分解最慢,其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6.8%和71.6%.到实验结束时,菰茎和莲叶柄中的N浓度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P浓度均增加了1倍;莲叶和微齿眼子菜中的N、P含量均降低.5种分解材料分别释放其初始N、P总量的22.6%-98.0%和43.5%-97.4%.分解速率和N、P变化取决于分解材料的烧失重与总氮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腐烂分解 洪湖 氮动态 磷动态 残渣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磷释放特点及水生植物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文颖 袁龙义 +2 位作者 厉恩华 刘文治 李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1-1034,共4页
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综述了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水生植物对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沉积物 内源磷 释放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聚集效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洁琳 尹黎燕 +2 位作者 陈媛媛 顾舒平 李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以10种常见水生植物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聚集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鳖科植物种子萌发对聚集的响应多为正效应: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出水水菜花(O.emers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水鳖(Hydrocharis d... 以10种常见水生植物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聚集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鳖科植物种子萌发对聚集的响应多为正效应: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出水水菜花(O.emers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水鳖(Hydrocharis dubia)和无尾水筛(Blyxa aubertii)种子聚集后其最终萌发率显著提高;苦草(V.na-tans)和刺苦草(V.spinulosa)种子聚集后最终萌发率虽然没有显著提高,但是其萌发速率得到显著提高。种子聚集对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e)的种子萌发无显著作用。水生植物的种子聚集萌发特性可能与其繁殖策略有关。水鳖科植物多进行有性繁殖或者有性繁殖比例较大,其种子也由于粘性物质的包裹为聚集分布,在野外聚集萌发的大量植株形成一个单一物种的斑块,这有利于迅速占领新生境。而穗花狐尾藻、穿叶眼子菜和水麦冬种群维持和扩张基本依靠克隆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种子萌发 聚集萌发 密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对水生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柯学莎 李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42-1549,共8页
激素代谢是植物传导信号和调节生长发育的重要途径。陆地植物五大类激素在水生植物中也有分布,尽管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水生植物衰退的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但水生植物激素的研究和应用却远滞后于陆生植物。在总结了近年来激素类物质在水生... 激素代谢是植物传导信号和调节生长发育的重要途径。陆地植物五大类激素在水生植物中也有分布,尽管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水生植物衰退的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但水生植物激素的研究和应用却远滞后于陆生植物。在总结了近年来激素类物质在水生植物中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激素的种类、激素的生理生态作用、激素生物合成的途径及作用的部位和机制、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激素类物质在实验和实践上的应用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指出了水生植物激素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从利用激素类物质诱导水生植物抗性的表达,提高抗逆性,恢复水生植被,以及研究和开发适于水生植物生产和管理的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就水生植物激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类物质 水生植物 生理生态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物群落恢复重建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3,共6页
以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面临的问题,对水生植物群落恢复重建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在理论方面,介绍了稳态转换理论以及恢复生态学中的次生演替理论、自设计理论和入侵理论在水生植被... 以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面临的问题,对水生植物群落恢复重建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在理论方面,介绍了稳态转换理论以及恢复生态学中的次生演替理论、自设计理论和入侵理论在水生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在技术方法方面,全面介绍了水生植被恢复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最后分析了水生植物的选择、栽培以及恢复群落的维护与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恢复生态学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调度控制汉江中游入侵沉水植物过度生长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 赵肥西 +3 位作者 辛小康 操瑜 熊斌 尹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
针对汉江中游江段入侵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过度生长的问题,以2019年调查监测为基础,采用生物量、分布面积、流速、流量等指标,于2020-2021年在汉江丹江口水库联合王甫洲水利枢纽开展了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度试验并... 针对汉江中游江段入侵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过度生长的问题,以2019年调查监测为基础,采用生物量、分布面积、流速、流量等指标,于2020-2021年在汉江丹江口水库联合王甫洲水利枢纽开展了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度试验并评估其生态效果。结果表明:(1)丹江口−王甫洲区间适宜入侵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的水域面积达16.8 km^(2),主要分布在坝前两岸浅水区、泄水闸上游洲滩、水岸新城、中洲岛、木排港、羊皮滩等区域;(2)生态调度的控制效果显著,伊乐藻生物量和分布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其年度峰值生物量变化与春季萌发期1-3月流量极值比(r=-0.997)和生长旺盛期4−8月平均流量(r=-0.963)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与全年平均流量(r=-0.748)和4−8月平均水温(r=0.732)的相关系数大于0.7,流量(流速)和水温是影响伊乐藻生物量的关键因子;(3)根据王甫洲坝前漂浮伊乐藻日打捞量与入库流量统计,可以对伊乐藻成熟团聚体产生明显冲刷影响的王甫洲入库流量(即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条件为不小于1500m^(3)/s;丹江口水库峰值流量为3500m^(3)/s的单次汛期调度过程,可减少研究区间内约40%的伊乐藻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长控制 生态调度 伊乐藻 汉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命名考及区分要点 被引量:5
7
作者 付文龙 李治中 +2 位作者 刘洋 操瑜 李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由于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繁殖器官微小,营养器官相似且变异较大,使该属植物的鉴定和命名较混乱。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和长期跟踪观察,对我国记载的苦草属3种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刺苦草(V. sp... 由于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繁殖器官微小,营养器官相似且变异较大,使该属植物的鉴定和命名较混乱。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和长期跟踪观察,对我国记载的苦草属3种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刺苦草(V. spinulosa Yan)、密刺苦草(V. denseserrulata Makino)的命名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这3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种间形态差异,可为苦草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属 命名 形态学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湿地水生被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桂彬 杨青 +4 位作者 杨东 常锋毅 韩庆香 刘帆 李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共8页
2009年开展了洱海流域水生被子植物区系研究,共发现38科、76属、100种。从科、属、种3个层面看,热带类群占显著优势,这与洱海流域所处的气候带相一致。世界分布种多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对比以前的调查结果,洱海流域水生植物资源显著退化... 2009年开展了洱海流域水生被子植物区系研究,共发现38科、76属、100种。从科、属、种3个层面看,热带类群占显著优势,这与洱海流域所处的气候带相一致。世界分布种多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对比以前的调查结果,洱海流域水生植物资源显著退化,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特别是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匮乏,仅有1种;外来入侵种呈进一步扩大趋势。针对以上特点,预测洱海流域水生被子植物未来从数量和种类上将进一步减少,入侵种危害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对流域的生态保护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生被子植物 植物区系 洱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亚热带城市(武汉)湖泊修复中密刺苦草的生境需求分析
9
作者 印金凤 操瑜 +5 位作者 吕超超 曹特 张圆 张毅成 秦靖 汤鑫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7-1366,共10页
恢复沉水植被是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了解沉水植物的生境需求是实现沉水植被有效恢复的重要基础。为探讨亚热带城市湖泊中沉水植物的生境需求,本研究选择武汉东湖、南湖和沙湖开展野外调查,以优势物种密刺苦草(Vallisner... 恢复沉水植被是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了解沉水植物的生境需求是实现沉水植被有效恢复的重要基础。为探讨亚热带城市湖泊中沉水植物的生境需求,本研究选择武汉东湖、南湖和沙湖开展野外调查,以优势物种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 Makino)为研究对象。研究测定了植物中长期生长(如生物量)、短期生理(如碳水化合物含量)、瞬时荧光共16个指标以及水体和底泥17个相关指标,通过结合广义加性模型(GAM)和植物性状网络分析(PTN)综合判断密刺苦草在武汉城市湖泊中的生境需求范围。结果表明:(1)3个城市湖泊的43个采样点中53.5%处于轻度富营养化,46.5%处于中度富营养化。(2)环境对密刺苦草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比较显著。水深约为1.1 m、水体总氮浓度约为1 mg/L的条件最有利于密刺苦草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底泥总氮含量在0.16~2.50 g/kg之间以及底泥总有机碳含量在0.19%~13.70%范围内会促进密刺苦草生物量的增加。(3)密刺苦草组织内的N∶P比值(平均值为3)表现出密刺苦草受环境养分中的氮限制。GAM结果表明密刺苦草的生长受水体总磷以及底泥总磷的影响很小,城市湖泊中的氮源对密刺苦草的重要性要大于磷源。(4)较高的水体营养水平往往会促进密刺苦草的短期碳氮积累,抑制密刺苦草的生长,而底泥有机碳含量对密刺苦草生长和繁殖的负面效应较弱。研究认为,未来在应用密刺苦草对亚热带城市湖泊进行修复时,需要更关注对水体生境条件的控制,尤其是氮源,从而最大化密刺苦草的生态效益,更有效地促进湖泊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湖泊 密刺苦草 生态修复 生境需求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挺水植物对水位变化的生长响应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秋林 陈静蕊 +3 位作者 刘晖 尹黎燕 李伟 刘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3-587,共5页
水文情势是湿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土壤环境、物种分布及植被组成具有决定作用,长时间水淹可导致大量物种死亡,改变植被组成和结构 。水文情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位(淹水深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和水质,二者都会... 水文情势是湿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土壤环境、物种分布及植被组成具有决定作用,长时间水淹可导致大量物种死亡,改变植被组成和结构 。水文情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位(淹水深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和水质,二者都会对植被产生显著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等在受水位的影响时表现出一定差异,且物种之间表现不一致 ;当高水位持续时间超过30d时,物种存活率会显著降低口l:而较低的水位波动频率能刺激植物匍匐茎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烛 水位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属野生植物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其分类学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樊香绒 力志 +3 位作者 楚海家 李伟 刘艳玲 陈媛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0-351,共12页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其内河流、浅水湖泊和沼泽众多,菱属植物种类丰富。本研究基于对这两个区域中菱属野生植物的广泛调查,采集其居群42个,分属于9种(细果野菱、四角刻叶菱、四角菱、菱、丘角菱、东...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其内河流、浅水湖泊和沼泽众多,菱属植物种类丰富。本研究基于对这两个区域中菱属野生植物的广泛调查,采集其居群42个,分属于9种(细果野菱、四角刻叶菱、四角菱、菱、丘角菱、东北菱、四角大柄菱、八瘤菱、四瘤菱),3变种(四角矮菱、南昌格菱、短四角菱)。进一步对采集的菱属野生植物16个分类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并对其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分类学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依据菱角的果体大小、果喙性状可以将采集的菱属野生植物划分成两个类群,其中A类群仅包括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而其余的菱属植物7种3变种组成B类群;对有腰角组(5种2变种)的腰角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也可将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与其他菱属植物区分开来;而瘤突、叶和气囊性状的分类价值有限。说明果体大小、果喙和腰角性状的形态学特征是菱属植物分类和鉴定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属野生植物 分类性状 果喙 果体大小 腰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沉水植物刺苦草生活史对策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龙义 李守淳 +1 位作者 李伟 刘贵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7,共6页
以采自江西鄱阳湖的刺苦草冬芽为实验材料,在自然温室中经历了全不遮阳、部分遮阳等4种处理,研究不同遮阳处理产生的光线差异对刺苦草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的资源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苦草的最大叶长、总葡匐茎长和总的叶面积在4... 以采自江西鄱阳湖的刺苦草冬芽为实验材料,在自然温室中经历了全不遮阳、部分遮阳等4种处理,研究不同遮阳处理产生的光线差异对刺苦草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的资源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苦草的最大叶长、总葡匐茎长和总的叶面积在4种光环境下显著不同(F3,39=10.221,P<0.001;F3,39=12.638,P<0.001;F3,39=73.753,P<0.001).随着遮阳强度的增加,刺苦草的最大叶长、总葡匐茎长和总的叶面积减少,遮蔽强度越大,分配到地下的生物量越多,冠根比率越小;遮阳生境下的刺苦草的有性繁殖受限,无性繁殖形成的分株和冬芽也比自然状态少得多;刺苦草采用回避策略应对光照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苦草 形态可塑性 物质分配 生活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洋 付文龙 +1 位作者 操瑜 李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451,共8页
植物的功能性状是指植物体具有的与生长、存活和繁殖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植物属性,这些性状通常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已经快速扩展到生态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沉水植物是一类与水环境关系密切的生态类群... 植物的功能性状是指植物体具有的与生长、存活和繁殖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植物属性,这些性状通常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已经快速扩展到生态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沉水植物是一类与水环境关系密切的生态类群,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意义。之前对功能性状研究主要集中在陆生木本植物,尚无对沉水植物(沉水草本)功能性状的综述。本研究根据沉水草本与陆生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基于陆生植物功能性状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对现有沉水草本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最后对未来沉水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功能性状研究也可用于指导淡水生态系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功能性状 草本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螺类密度对沉水植物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 Yan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秋林 支永威 +2 位作者 江红生 操瑜 李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1-749,共9页
大型水生植物及其附着藻类是浅水湖泊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淡水螺类作为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其密度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设置4种初始螺类密度(0、40、80、240 ind·m-2),研究淡水螺类(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 大型水生植物及其附着藻类是浅水湖泊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淡水螺类作为重要的初级消费者,其密度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设置4种初始螺类密度(0、40、80、240 ind·m-2),研究淡水螺类(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 H.Adams)对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 Yan)及其附着藻类的直接牧食作用和螺类种群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添加螺处理中,刺苦草和人工基质表面附着藻类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同时沉水植物的生长显著增加,在较高初始密度螺类处理中刺苦草产生更多的分株。到实验结束时,螺类的死亡率较高,但3个有螺处理间螺类鲜重无显著差异,而高初始密度螺类条件下的最终密度仍较高,同时个体重量(均重)也较小。在中富营养条件下淡水螺类可以直接牧食沉水植物叶片,但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有可能是因为沉水植物并不能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维持螺类种群,同时螺类的种群结构受到水体营养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淡水螺类 密度 刺苦草 附着藻类 周丛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测定的电化学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伟 尹黎燕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3,共5页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是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基础,沉水植物由于所处生境的特殊性,难以应用在陆生植物光合作用研究中发展起来的速率测定方法。在对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在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研究中广泛应...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是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的重要基础,沉水植物由于所处生境的特殊性,难以应用在陆生植物光合作用研究中发展起来的速率测定方法。在对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在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电化学方法——pH-stat法和pH-drift法的原理,并给出了应用实例。这两种测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电化学方法所依据的溶液无机碳浓度的变化可以利用Gran滴定法方便地计算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光合作用 pH—stat pH—drift 格兰氏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特大洪水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伟 刘贵华 +1 位作者 熊秉红 浦云海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湖泊是相对独立于鄱阳湖主体湖的一个区域,是国际重要湿地。1998年的特大洪水导致湖泊中水生植物的地上部分大量毁灭。通过1999年和2001年的植被调查,并与历史资料比较,探讨了特大洪水干扰后的植被恢复动态。结果表明...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湖泊是相对独立于鄱阳湖主体湖的一个区域,是国际重要湿地。1998年的特大洪水导致湖泊中水生植物的地上部分大量毁灭。通过1999年和2001年的植被调查,并与历史资料比较,探讨了特大洪水干扰后的植被恢复动态。结果表明,1999年湖泊水生植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均低于干扰前的水平;2001年物种种类已经恢复,苦草(Vallisneriaspp.)和黑藻(Hydriallaverticillata)的生物量已超过干扰前的水平,但其它物种的生物量仍较低,尚处于恢复的初始阶段。据此推断,物种间恢复速度的差异主要与物种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关。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的植被恢复不同于温带和其它亚热带的湖泊,不经历轮藻(Charaspp.)作为先锋优势种的阶段,苦草和黑藻可以作为先锋种首先在湖泊中恢复。这可能与鄱阳湖作为通江湖泊其水位频繁波动、轮藻不易定居有关。研究显示,洪水导致的水生植物生物量下降和物种数目减少只是短期现象,湖泊水生植物能在几年内恢复到干扰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被 鄱阳湖 特大洪水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眼子菜种子的萌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蒲云海 刘贵华 李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沉水植被中的优势种,在野外条件下主要依靠断枝繁殖,很少发现它的实生苗。在实验条件下对竹叶眼子菜进行了种子萌发研究,探讨了萌发基质、温度和光暗周期以及冷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 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沉水植被中的优势种,在野外条件下主要依靠断枝繁殖,很少发现它的实生苗。在实验条件下对竹叶眼子菜进行了种子萌发研究,探讨了萌发基质、温度和光暗周期以及冷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藏3个月后未处理种皮的种子发芽率极低,撕破种皮后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在水基质条件下,25°C最适宜竹叶眼子菜的萌发,光暗周期对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冷藏6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8个月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表明竹叶眼子菜的种子不耐贮藏。还讨论了竹叶眼子菜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眼子菜 种子 萌发 沉水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网养殖对水生植被和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祥珍 厉恩华 +1 位作者 袁龙义 李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558,共3页
探讨了围网养殖对水生植被和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破坏水生植物资源,使生物量由532 g·m-2下降至45 g·m-2,围栏内的优势种被迫食种代替;沉积物再悬浮显著增强,试验期间,沉积物TP释放增加了336 mg·m-2。保持30... 探讨了围网养殖对水生植被和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破坏水生植物资源,使生物量由532 g·m-2下降至45 g·m-2,围栏内的优势种被迫食种代替;沉积物再悬浮显著增强,试验期间,沉积物TP释放增加了336 mg·m-2。保持300 g·m-2的最低生物量对维持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降低再悬浮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网养殖 水生植被 沉积物再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气污染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期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黎明 马焕成 +1 位作者 李复秀 李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50,共5页
以云南拟单性木兰一年生幼苗在城市污染条件下测定其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同时测定其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发现在城市大气污染胁迫下,云南拟单性木兰的光合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气孔导度下降最为明显。此外,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均随着处理时... 以云南拟单性木兰一年生幼苗在城市污染条件下测定其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同时测定其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发现在城市大气污染胁迫下,云南拟单性木兰的光合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气孔导度下降最为明显。此外,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造成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硫等污染所产生的气孔限制因素所致。用NaHSO3溶液拟合大气中SO2的污染,测定云南拟单性木兰的叶绿素荧光变化及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趋势,而细胞膜相对透性则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同时测定胁迫条件下云南拟单性木兰叶绿素变化,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大气污染物能够对叶绿素的形成及结构的破坏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叶绿素荧光 细胞膜相对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湖滨湿地种子库初探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凌翔 程玉 +1 位作者 刘帆 李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在青藏高原湖泊尕海湖滨湿地的高寒草甸中,选取4个样地22个样点研究种子库基本组成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尕海湖滨湿地种子库由13科34属37种湿生植物组成,平均为7400 seeds/m2,种类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地表植被由17科29属3... 在青藏高原湖泊尕海湖滨湿地的高寒草甸中,选取4个样地22个样点研究种子库基本组成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尕海湖滨湿地种子库由13科34属37种湿生植物组成,平均为7400 seeds/m2,种类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地表植被由17科29属31种湿生植物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组成的差异较为明显,符合高寒草甸的特征。总体而言,种子库垂直分布的各深度间种子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表层的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深层,在物种水平上,仅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有这一趋势。种子库物种与水位变化研究表明,种子库中物种的生活型随着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水位的升高,种子库中的优势种逐渐由以露蕊乌头为指示种的中生植物向以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为指示种的沉水植物过渡。本研究表明,尕海湖滨湿地种子库具有对受损湿地进行修复的潜在可能,同时水位对其分布有一定影响;如果是针对目标植物的选择性修复则要注意该物种是否存在于种子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库 湖滨湿地 尕海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