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1
作者 苏琦雅 钟彩虹 +2 位作者 徐永平 刘德江 李黎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基于植物-病菌分子互作机理,以跨界RNAi技术为基础,通过在植物表面喷施靶向沉默病菌致病基因的核酸试剂,提升植物防病能力,抵御病害侵染的高效绿色植物病害防控技术。该技...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基于植物-病菌分子互作机理,以跨界RNAi技术为基础,通过在植物表面喷施靶向沉默病菌致病基因的核酸试剂,提升植物防病能力,抵御病害侵染的高效绿色植物病害防控技术。该技术具备靶向性强、防效高、环境兼容性好、开发简便等诸多优势,有望大幅度替换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阐明了SIGS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控方面的应用进展,介绍了多种可提升SIGS效率的递送系统,并针对该技术的发展瓶颈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 真菌病害 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组群落构建及其病害防治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浩浩 李黎 +2 位作者 刘巍 黄丽丽 钟彩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14,共8页
植物表面及内部定殖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功能整体,植物寄主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空间和营养,而微生物则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摄取及植物逆境抗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受到各... 植物表面及内部定殖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功能整体,植物寄主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空间和营养,而微生物则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摄取及植物逆境抗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目前人们对于不同因素如何驱动微生物群落构建及如何利用功能微生物提高寄主植物抗逆性等的认识仍不深入,这严重阻碍了微生物群落应用的发展。明确微生物群落构建的机制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扩宽微生物群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本文总结了不同植物寄主、同一寄主不同生态位及不同生长阶段下的微生物群落差异,阐述了生物因素(生态位、病原入侵等)及非生物因素(地理位置、季节变化等)对植物地上及地下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解析了植物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通过竞争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理,介绍了合成菌群在植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微生物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将有效助力微生物组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绿色高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组 群落构建 高通量测序 病害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性别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家琦 吴淋慧 +2 位作者 郑浩 张琼 钟彩虹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72,共9页
植物性别受到遗传、植物激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是植物性别发育过程中重要的遗传因素,性别决定基因通过调控植物雌雄器官的发育过程决定植物性别的分化。多种植物激素在植物性别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 植物性别受到遗传、植物激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调控。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是植物性别发育过程中重要的遗传因素,性别决定基因通过调控植物雌雄器官的发育过程决定植物性别的分化。多种植物激素在植物性别的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一些环境因素同样对植物的性别表现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遗传因素、植物激素及环境因子等方面对高等植物性别分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分化 性别变异 遗传因素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真叶植物叶绿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博 高磊 +1 位作者 苏应娟 王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3,146,共7页
真叶植物包括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迄今已积累有较为丰富的真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数据。选取了29种真叶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采用PAML软件基于位点间可变ω模型,分别分析了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的适应性... 真叶植物包括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迄今已积累有较为丰富的真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数据。选取了29种真叶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采用PAML软件基于位点间可变ω模型,分别分析了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结果显示:①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各有6.5%、7.5%和19.2%的叶绿体基因受正选择作用;被子植物经历正选择的叶绿体基因明显比蕨类和裸子植物为多;②被正选择作用的叶绿体基因主要是遗传系统和光合系统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涉及叶绿体蛋白质合成、基因转录、能量转化与调节及光合作用等过程。推测叶绿体功能基因可能在真叶植物对陆生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叶植物 叶绿体基因 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 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等位酶遗传变异及其变型间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作洲 暴朝霞 黄宏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73,共10页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对湖北西部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4种变型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在6个酶系统共检测到17个清晰位点和37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位点11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4,位点Acp-4和Pr... 采用超薄平板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对湖北西部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4种变型进行了等位酶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在6个酶系统共检测到17个清晰位点和37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位点11个,位点最大等位基因数为4,位点Acp-4和Prx-2的等位基因表现出变型特异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天麻在物种水平维持着较高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比率P=56.3%,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2.1,平均预期杂合度He=0.222;但其变型水平遗传多样性较低(P=42.2%,A=1.7,He=0.146),其中乌天麻遗传多样性最高,药天麻最低。天麻变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3595,平均基因流(Nm)仅为0.4450,说明天麻变型间遗传分化较大,缺乏基因交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天麻居群以变型为单元优先聚类而非地域优先聚类,揭示各天麻变型在遗传上是相对独立的进化显著单元,支持天麻种内变型的划分。红天麻与乌天麻两变型最为近缘,火天麻与药天麻两类群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猕猴桃建园模式分析及科学建园建议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美艳 张鹏 +1 位作者 韩飞 钟彩虹 《中国果树》 2017年第5期91-94,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出现的猕猴桃产业基地经济年限短、树势差、中途毁园、投资者在产业发展中半途而废等情况,整理了近10年国内各地猕猴桃建园管理经验与教训,同时参考国外的建园管理模式,提出科学建园的建议,希望为国内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目前国内出现的猕猴桃产业基地经济年限短、树势差、中途毁园、投资者在产业发展中半途而废等情况,整理了近10年国内各地猕猴桃建园管理经验与教训,同时参考国外的建园管理模式,提出科学建园的建议,希望为国内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建园模式 科学建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藻属植物hetR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捷 魏爱丽 +3 位作者 石瑛 李艳晖 韩雨昕 王中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31,共9页
以念珠藻属(Nostoc)及其近缘类群hetR基因的51条序列为研究对象,对hetR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并使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进行该基因位点的适应性进化研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51条hetR基因... 以念珠藻属(Nostoc)及其近缘类群hetR基因的51条序列为研究对象,对hetR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并使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进行该基因位点的适应性进化研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51条hetR基因蛋白序列可分为4个大分支。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进化模型中,大多数分支及藻株都没有检测到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的正选择位点,说明检测的位点大多处于负选择压力下。但在普通念珠藻(Nostoc commune,CHAB2802)中检测到正选择位点(126T),提示念珠藻属植物hetR基因发生了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藻属 hetR基因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属植物查耳酮合成酶启动子序列的克隆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谊兰 曾少华 王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9-505,共7页
采用TAIL-PCR技术从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叶片中克隆得到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的启动子,命名为ECHSP,长度为750 bp,其具有TATA BOX、CAAT BOX、MYB结合位点、MYC结合位点等元件。对箭叶淫羊藿、木鱼坪淫羊藿... 采用TAIL-PCR技术从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叶片中克隆得到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的启动子,命名为ECHSP,长度为750 bp,其具有TATA BOX、CAAT BOX、MYB结合位点、MYC结合位点等元件。对箭叶淫羊藿、木鱼坪淫羊藿(E.franchetii)、粗毛淫羊藿(E.acuminatum)、直距淫羊藿(E.mikinorii)、黔岭淫羊藿(E.leptorrhizum)等5种植物的CHS启动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HS启动子的核苷酸多态性丰富,表明CHS的表达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灵活调节。ECHSP与其他植物的CHS启动子序列进行比较,其TATA box的位置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相关。此外,进化分析表明ECHSP的核苷酸序列可应用于淫羊藿属植物的系统进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属 查耳酮合成酶基因 启动子克隆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豆科植物心皮缝合线朝向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鑫 胡光万 +2 位作者 廖文波 郭学民 崔大方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当今植被和地球生态系统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是被子植物。豆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三大科,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颇受植物学家的重视。百余年前植物学家已基本明确回答了豆科植物的许多形态学问题,但仍然有一个问题... 当今植被和地球生态系统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是被子植物。豆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三大科,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颇受植物学家的重视。百余年前植物学家已基本明确回答了豆科植物的许多形态学问题,但仍然有一个问题不甚明确。单枚心皮是豆科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植物学家认为该心皮缝合线朝向心皮的腹面。这种解读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木兰类心皮理解的合理延伸,也是形态演化理论所期望的。但事实上,豆科植物除了单心皮外还有多心皮的属种,其胚珠着生位置及心皮缝合线朝向各异。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我们对被子植物的形态和演化历程的理解关系甚大,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心皮 缝合线 朝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在增强植物真菌病害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丹丹 邓蕾 +4 位作者 汪祖鹏 潘慧 李文艺 钟彩虹 李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6-323,共8页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技术以RNAi技术为基础,可从反向遗传学角度研究基因功能,同时可创制具有持久抗性且稳定遗传的抗病品种,为增强植物抗病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明了HIGS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近年来...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技术以RNAi技术为基础,可从反向遗传学角度研究基因功能,同时可创制具有持久抗性且稳定遗传的抗病品种,为增强植物抗病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明了HIGS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增强植物真菌病害抗性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HIGS技术的优、缺点,并对HIGS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 真菌病害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性植物红菜薹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花青素积累的分子机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国超 程钧 +3 位作者 马百全 王鲁 谷超 韩月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405,共12页
芸薹属植物红菜薹(Brassica rapa)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它的花茎和叶柄表皮中均积累有花青素。为了解红菜薹中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花青素含量的测定和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柄表皮中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 芸薹属植物红菜薹(Brassica rapa)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它的花茎和叶柄表皮中均积累有花青素。为了解红菜薹中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花青素含量的测定和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柄表皮中的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去主脉)的花青素含量。同时,叶柄表皮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叶柄(去表皮)和叶片(去主脉)的表达水平,这表明红菜薹中花青素的合成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BrMYBA1仅在叶柄表皮中表达,但BrbHLH1和BrWD40在叶片和叶柄表皮中均能检测到表达。因此,BrMYBA1的转录激活可能与红菜薹的花青素合成相关。连续低温处理时,红菜薹叶柄表皮中的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加,而该组织中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菜薹 花青素 BrMYBA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淫羊藿属植物的减数分裂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惠 梁琼 +2 位作者 袁芳 李建强 张燕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8-246,共9页
采用去壁低渗法对3种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川鄂淫羊藿(E.fargesii Franch)、黔岭淫羊藿(E.leptorrhizum Stearn)和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 Maxim)的花粉母细胞进行了减数分裂观察。结果显示,3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减数分裂... 采用去壁低渗法对3种淫羊藿属(Epimedium)植物川鄂淫羊藿(E.fargesii Franch)、黔岭淫羊藿(E.leptorrhizum Stearn)和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 Maxim)的花粉母细胞进行了减数分裂观察。结果显示,3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构型和行为特征也非常相似,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但也发现一些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如二价体的提前分离、染色体桥、姐妹染色单体提前分离、染色体断片和二次分裂不同步等异常现象。这些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可能在一定度上推动了淫羊藿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和物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减数分裂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泛基因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晨路 於晓芬 +3 位作者 曲明昊 赖恩惠 郭素敏 高磊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2,共9页
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已有数百种植物的参考基因组被测序,极大地促进了植物功能基因组学、进化遗传学和分子育种学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来自单一个体的参考基因组远不能代表整个物... 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已有数百种植物的参考基因组被测序,极大地促进了植物功能基因组学、进化遗传学和分子育种学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来自单一个体的参考基因组远不能代表整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由此催生了泛基因组(Pan-genome)的概念,并已成功应用于20余种植物的研究,揭示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发掘了大量的新基因,深化了对相关物种遗传多样性的认识。本文简述了泛基因组的概念、构建方法以及在当前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泛基因组 核心基因 非必需基因 结构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奉’猕猴桃实生后代溃疡病抗性评价
14
作者 陈艳燕 朱佳慧 +9 位作者 贺迪 潘慧 涂慧 师冀康 宋轩宇 陶俊杰 杨月 张卓 黄春辉 李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6,共12页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猕猴桃种植区共同面临的严重病害。筛选抗性种质资源、提高品种抗病性是控制猕猴桃溃疡病蔓延的重要手段。‘金奉’猕猴桃是课题组从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种,评价其实生后代群体对溃疡病的抗性,可为培育抗性种质...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猕猴桃种植区共同面临的严重病害。筛选抗性种质资源、提高品种抗病性是控制猕猴桃溃疡病蔓延的重要手段。‘金奉’猕猴桃是课题组从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种,评价其实生后代群体对溃疡病的抗性,可为培育抗性种质、改良品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171份‘金奉’猕猴桃实生后代为材料,运用离体枝条和离体叶盘人工接种溃疡病菌方法对其抗性进行初步评价与进一步验证,并且对其中抗性差异显著的个体进行抗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枝条接种法与叶盘法结果呈正相关。基于枝条病斑长度和叶盘病斑占比,171份猕猴桃实生后代种质资源可划分为抗病、耐病、感病及高感4个级别,其中抗病种质49份,耐病种质62份,感病种质49份,高感种质11份。从中选出11份抗性差异显著的种质,进一步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其叶片生理指标中的木质素、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与个体抗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离体枝条、叶盘法2种抗性评价结果显著相关,叶片生理指标测定与抗性鉴定结果显著相关,证实了离体枝条和叶盘人工接种法是可靠的,3种叶片的生理指标测定可用于抗性种质的快速鉴定。筛选到的抗病种质为‘金奉’猕猴桃的溃疡病抗性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金奉 溃疡病 种质资源 抗性评价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慧 龙超安 +2 位作者 钱国良 李黎 钟彩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猕猴桃果实易受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采后易发生软腐病、灰霉病、青霉病等严重危害果实品质的真菌性病害。传统的有效防治方法主要为采前使用化学杀菌剂,但其易污染环境并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已有一系列生物防治方法被研究并报道,这... 猕猴桃果实易受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采后易发生软腐病、灰霉病、青霉病等严重危害果实品质的真菌性病害。传统的有效防治方法主要为采前使用化学杀菌剂,但其易污染环境并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已有一系列生物防治方法被研究并报道,这些方法可有效防控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第一类为天然抑菌物质,包括植物提取物和其他天然物质;第二类为拮抗微生物,包括生防酵母、生防细菌、生防木霉,生防菌也能与物理及化学方法协同发挥作用。本文概述了各类生物防治方法在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绿色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生防机理,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生物防治 软腐病 灰霉病 青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及株型控制对中科猕砧2号猕猴桃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吕海燕 李大卫 +1 位作者 费早霞 钟彩虹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以中科猕砧2号猕猴桃2月龄组培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配比的叶面施肥结合株型控制对植株干径生长、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以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科猕砧2号组培穴盘苗的干径、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全氮、全钾含量,根冠比在不... 以中科猕砧2号猕猴桃2月龄组培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配比的叶面施肥结合株型控制对植株干径生长、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以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科猕砧2号组培穴盘苗的干径、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全氮、全钾含量,根冠比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植株全磷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个控制因子中,株型控制对中科猕砧2号组培穴盘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全抹芽的株型控制+施复合叶面肥(0.2%尿素+0.1%磷酸二氢钾+0.2%园艺肥)为中科猕砧2号组培穴盘苗育苗期间的最优处理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科猕砧2号 叶面肥 株型控制 猕猴桃 组培苗 生长发育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梨与中华猕猴桃种间杂交群体的抗病性评价及抗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迪 钟彩虹 +6 位作者 朱佳慧 潘慧 李文艺 杨洁 黄跃 刘普 李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5-2249,共15页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面临的毁灭性病害,筛选抗性猕猴桃种质资源,可为抗病育种与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离体枝条接种的方法,连续两年对山梨63101与中华猕猴桃磨山雄7号杂交群体进行溃疡病抗性鉴定;选取19份抗病性存在...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面临的毁灭性病害,筛选抗性猕猴桃种质资源,可为抗病育种与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离体枝条接种的方法,连续两年对山梨63101与中华猕猴桃磨山雄7号杂交群体进行溃疡病抗性鉴定;选取19份抗病性存在差异的种质,进一步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叶片组织结构与气孔特征,并测定叶片中总酚、可溶性糖、木质素含量等,筛选与溃疡病抗病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84份种质资源中含抗病种质67份(占比79.76%)、耐病13份(占比15.48%)、感病3份(占比3.57%)、高感1份(占比1.19%)。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和长度与抗病性呈显著负相关,总酚、可溶性糖及木质素含量与抗病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宽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枝条抗病性不相关。[结论]筛选出67份抗病种质资源,证实叶片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等6个指标可作抗性评价指标,为猕猴桃品种的抗病杂交选育及快速抗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溃疡病 种质资源 抗性评价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主栽品种溃疡病抗性评价及生理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佳慧 李黎 +5 位作者 贺迪 潘慧 李文艺 张琦 王仁才 钟彩虹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2-2322,共11页
[目的]评价中华及美味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深入解析其抗病机制。[方法]以75个中华及美味猕猴桃的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运用离体枝条人工接种溃疡病菌的方法对其抗性进行初步评价,进一步对其中抗性差异显著的品种运用离体叶盘... [目的]评价中华及美味不同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深入解析其抗病机制。[方法]以75个中华及美味猕猴桃的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运用离体枝条人工接种溃疡病菌的方法对其抗性进行初步评价,进一步对其中抗性差异显著的品种运用离体叶盘法进行抗性验证,并测定其抗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基于枝条病斑长度,75个猕猴桃品种可划分为抗病、耐病、感病及高感4个级别,其中抗病品种16个,耐病品种30个,感病品种19个,高感品种10个。从中选出9个抗性差异的品种进行离体叶盘试验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随着品种抗性增强,叶盘病斑面积对应缩小,叶盘法与枝条接种法结果呈正相关;叶片生理指标中的总酚、可溶性糖和木质素含量与品种抗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叶盘法和生理指标与枝条鉴定结果显著相关,可作为抗性品种的快速鉴定方法。筛选到的抗病品种为猕猴桃溃疡病的抗病育种及机制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溃疡病 抗性评价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不同发病程度下花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浩浩 钟彩虹 +2 位作者 刘巍 李黎 黄丽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3-2334,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病程度对猕猴桃花部细菌和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以东红猕猴桃不同溃疡病发病程度(健康、中等、严重)的花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微生物组... [目的]探究不同发病程度对猕猴桃花部细菌和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以东红猕猴桃不同溃疡病发病程度(健康、中等、严重)的花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微生物组成和动态表征,探究溃疡病不同发病程度对猕猴桃花细菌和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影响。[结果]随着发病程度的加剧,细菌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先上升后下降。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样本中优势细菌为蓝细菌、鞘氨醇单胞菌属,优势真菌为被孢霉属;中等发病程度样本中优势细菌为Escherichia Shigella,优势真菌为镰刀菌属、曲霉属、维希尼克氏酵母;严重发病程度样本中的优势细菌为假单胞菌属,优势真菌为链格孢属、枝孢属、线黑粉酵母属。[结论]综上可知,溃疡病菌的入侵显著改变了猕猴桃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被孢霉属在健康样本中显著富集;链格孢属、枝孢属等菌属在严重发病程度样本中显著富集。该研究结果为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互作机制研究及溃疡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微生物组 发病程度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猕猴桃雌雄同株材料发掘性别决定相关基因
20
作者 吴淋慧 董家琦 +3 位作者 郑浩 邱栋梁 张琼 钟彩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3-1162,共10页
为探究猕猴桃雌雄异株变异为雌雄同株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满天红猕猴桃雌雄同株变异株的雌花与雄花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q RT-PCR验证。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结果表明,雌花和雄花间共有337个差异表达基因,雄花中有241... 为探究猕猴桃雌雄异株变异为雌雄同株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满天红猕猴桃雌雄同株变异株的雌花与雄花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q RT-PCR验证。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结果表明,雌花和雄花间共有337个差异表达基因,雄花中有241个基因表达量上调,有96个基因表达量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GO与KEGG富集结果表明,与雌花相比,雄花中上调的基因主要参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以及次生代谢物合成等路径;下调的基因则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物合成、类胡萝卜素合成等途径。通过功能注释分析出30个潜在的性别相关调控基因,其中5个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路径中表达。选取7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 RT-PCR验证,其在雌花、雄花中的表达水平与转录组数据一致。本研究结果为猕猴桃雌雄同株材料的创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天红猕猴桃 性别基因 雌雄同株 转录组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