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卢氏膨胀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胀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善凯
冷先伦
+2 位作者
盛谦
李彪
周永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79-4288,共10页
为研究卢氏膨胀岩的胀缩特性,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岩的胀缩特性试验研究,并在膨胀岩经历干湿循环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吸附试验(NA),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膨胀岩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现象,并解释了胀缩特性改变的原因。研究...
为研究卢氏膨胀岩的胀缩特性,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岩的胀缩特性试验研究,并在膨胀岩经历干湿循环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吸附试验(NA),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膨胀岩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现象,并解释了胀缩特性改变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卢氏膨胀岩膨胀率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绝对膨胀率增加25%;收缩曲线出现明显的"收缩拐点",一般在收缩总时间的20%时出现,这时膨胀岩失水状态由自由水的散失转变为结合水的散失;在膨胀岩第1次胀缩过程中出现裂缝,裂缝为贯通状;在之后的胀缩过程中出现的裂缝较浅且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缝发育逐渐稳定;在干湿循环次数达到6~8次后,卢氏膨胀岩胀缩率达到稳定值,绝对膨胀率稳定在17%,绝对收缩率稳定在9%;微观方面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岩的微观结构中黏土颗粒聚集形态由紧密状态转变为松散状态。此外,试样的孔隙特征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孔隙总体积逐渐增大、孔径逐渐减小、比表面积逐渐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岩
干湿循环
胀缩特性
微观结构
孔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竹城公路高液限土与红粘土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67
2
作者
曾静
邓志斌
+1 位作者
兰霞
盛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2,98,共5页
通过详尽的室内试验,揭示了竹城公路高液限土与红粘土特殊的路用特性。针对其特点,采用石灰进行高液限土的改性试验,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石灰改性处理的高液限土,液限与塑性指数均降低,膨胀性显著减弱,CB...
通过详尽的室内试验,揭示了竹城公路高液限土与红粘土特殊的路用特性。针对其特点,采用石灰进行高液限土的改性试验,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石灰改性处理的高液限土,液限与塑性指数均降低,膨胀性显著减弱,CBR大幅提升,可用作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料。另外探讨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关于高液限土与红粘土规定得不够严密的相关内容,为合理有效地利用高液限土与红粘土和补充或修订相应的技术规范做了必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液限土
石灰
路堤填筑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IFC标准的三维地质模型扩展研究
被引量:
19
3
作者
陈国良
吴佳明
+3 位作者
钟宇
陈健
陈斌
王永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21-2828,共8页
岩土工程信息化迫切需要加强大数据集成共享和多专业协同合作,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可将BIM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质模型与BIM模型数据标准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
岩土工程信息化迫切需要加强大数据集成共享和多专业协同合作,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可将BIM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质模型与BIM模型数据标准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地质模型采用BIM数据标准IFC的思路。采用IFC实体扩展及属性集扩展模式,建立了面向三维地质模型的扩展模型IFC-3DGeoMdl。利用已有的IFC对象类型,派生相应的地质物理实体以及地质空间结构实体,给出地质物理实体的空间表达形式;利用IFC中已有的关系类,定义地质物理实体与空间结构实体的关系;进而,基于IFC中的属性表达方式,实现了地质对象的地层信息与物理力学参数等属性的扩展;最后,给出了创建该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并利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可有效实现岩土工程地质模型与BIM结构模型的集成,从而为深化岩土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地质模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BIM
IFC
集成共享
IFC-3DGeoM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循环围压与振动频率影响的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黄珏皓
陈健
+4 位作者
孔令智
刘府生
柯文汇
邱岳峰
李健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利用GDS变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宁波重塑饱和软黏土进行了一系列变围压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重点研究了循环轴向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动力特性,分析了循环围压、振动频率对轴向累积应变及孔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GDS变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宁波重塑饱和软黏土进行了一系列变围压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重点研究了循环轴向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动力特性,分析了循环围压、振动频率对轴向累积应变及孔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排水条件下,循环轴向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对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轴向累积应变随应力路径斜率η及振动频率f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应力路径斜率、振动频率影响下,应变率随加载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应力路径斜率η对应变率-时间关系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应力路径斜率η的增大,应变率减小,而不同振动频率条件下的应变率-时间关系曲线几近重合。最大孔压随循环围压的增加而增大,而随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在上述试验结果基础上,建立了呈线性关系的应变率与加载时间关系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黏土
循环围压
振动频率
轴向累积应变
应变率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挡墙水平变位诱发地表沉降的显式解析解
被引量:
12
5
作者
胡之锋
陈健
+2 位作者
邱岳峰
李健斌
周兴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65-4175,共11页
将基坑看作平面应变边值问题,借助挡墙刚性平移诱发地表沉降的基本解析解,利用微积分思想,推导得到挡墙刚性变位和柔性变位下的地表沉降显式解析解。其中,在挡墙刚性平移影响范围无穷大时,显示解析解与基本解析解形式一致。通过与挡墙...
将基坑看作平面应变边值问题,借助挡墙刚性平移诱发地表沉降的基本解析解,利用微积分思想,推导得到挡墙刚性变位和柔性变位下的地表沉降显式解析解。其中,在挡墙刚性平移影响范围无穷大时,显示解析解与基本解析解形式一致。通过与挡墙刚性平移解析解和绕墙趾转动、绕墙顶转动、三角形变位、抛物线柔性变位模式等几种已有的积分形式解析解作对比,验证了显式解析解的正确性。将显式解析解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对解析解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较小时,显式解析解可较好地预测墙后地表沉降;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较大时,由显式解析解计算得到的墙后地表沉降归一化曲线可偏安全地估计墙后地表沉降,说明了该显式解析解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挡墙水平位移
地表沉降
微元法
显式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隧道地表沉降预测的黏弹模型
被引量:
3
6
作者
孔庆聪
李银平
+2 位作者
李硕
杨博进
李金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0-186,共7页
在隧道开挖及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岩土体产生扰动,引起隧道地表产生沉降,对于隧道地表沉降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基于力学理论的解析模型。针对该问题,将水平隧道地表沉降问题近似为半无限空间内水平圆柱形孔洞受力收缩导致的边界...
在隧道开挖及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岩土体产生扰动,引起隧道地表产生沉降,对于隧道地表沉降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基于力学理论的解析模型。针对该问题,将水平隧道地表沉降问题近似为半无限空间内水平圆柱形孔洞受力收缩导致的边界位移问题,并通过求解弹性无限域内的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运用叠加原理推导得到含水平圆柱形孔洞的半无限空间地表沉降的弹性积分形式解析解。然后运用对应原理,将体积变形视为弹性,畸变视为Maxwell黏弹性,对地表沉降弹性积分形式解析解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时空域上的地表沉降的黏弹性积分形式解析解,从而建立隧道地表沉降的黏弹模型。模型揭示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为0.6,与多地区沉降监测数据吻合良好,为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提供了一套新的基于力学理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表沉降
力学解析解
黏弹性模型
无量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散土分散性影响因素及其判别方法初探
被引量:
4
7
作者
刘杰
崔瑜瑜
+1 位作者
卢正
姚海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37-244,共8页
分散土遇水分散的特性是造成分散土地区堤坝、渠道边坡、道路边坡被冲蚀和管涌破坏等的重要原因,开展土体分散性判别工作是分散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首先通过针孔试验、碎块试验等对分散土进行判别,随后基于扫描电镜、X衍射...
分散土遇水分散的特性是造成分散土地区堤坝、渠道边坡、道路边坡被冲蚀和管涌破坏等的重要原因,开展土体分散性判别工作是分散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首先通过针孔试验、碎块试验等对分散土进行判别,随后基于扫描电镜、X衍射等试验,研究分散土的分散机制及微观结构,分析土体分散的主次要影响因素。针对标准吸湿含水率与土体矿物成分蒙脱石含量具有较强线性关系的情况,大数据总结典型分散性黏土的蒙脱石含量与pH值分布特点,提出基于标准吸湿含水率+p H值测试的土体分散性的综合判别法,并给出相应的判别指标及判别程序,最后采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的蒙脱石含量以及较高的p H值赋存环境是土体具备分散性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若土体中的蒙脱石含量≥10%且pH≥8.5,则可判断为分散土;不在此区间的土料仍需采用土的分散性判别方法及野外调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土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土
分散机制
蒙脱石
标准吸湿含水率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卢氏膨胀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胀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善凯
冷先伦
盛谦
李彪
周永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
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79-428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C0809400,No.2017YFF0108705,No.2017YFF01087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1472292,No.51679232)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2016年度交通科研项目(16-18K)~~
文摘
为研究卢氏膨胀岩的胀缩特性,开展了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岩的胀缩特性试验研究,并在膨胀岩经历干湿循环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吸附试验(NA),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膨胀岩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现象,并解释了胀缩特性改变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卢氏膨胀岩膨胀率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绝对膨胀率增加25%;收缩曲线出现明显的"收缩拐点",一般在收缩总时间的20%时出现,这时膨胀岩失水状态由自由水的散失转变为结合水的散失;在膨胀岩第1次胀缩过程中出现裂缝,裂缝为贯通状;在之后的胀缩过程中出现的裂缝较浅且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缝发育逐渐稳定;在干湿循环次数达到6~8次后,卢氏膨胀岩胀缩率达到稳定值,绝对膨胀率稳定在17%,绝对收缩率稳定在9%;微观方面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岩的微观结构中黏土颗粒聚集形态由紧密状态转变为松散状态。此外,试样的孔隙特征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孔隙总体积逐渐增大、孔径逐渐减小、比表面积逐渐增大的规律。
关键词
膨胀岩
干湿循环
胀缩特性
微观结构
孔隙分布
Keywords
swelling rock
wetting-drying cycle
swell-shrink characteristic
microstructure
por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竹城公路高液限土与红粘土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67
2
作者
曾静
邓志斌
兰霞
盛谦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竹城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
工程
与
力学
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2,98,共5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No.2002CB41270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与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No.T00040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前沿领域基金资助项目(No.Q220304)
文摘
通过详尽的室内试验,揭示了竹城公路高液限土与红粘土特殊的路用特性。针对其特点,采用石灰进行高液限土的改性试验,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石灰改性处理的高液限土,液限与塑性指数均降低,膨胀性显著减弱,CBR大幅提升,可用作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料。另外探讨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关于高液限土与红粘土规定得不够严密的相关内容,为合理有效地利用高液限土与红粘土和补充或修订相应的技术规范做了必要的工作。
关键词
高液限土
石灰
路堤填筑
试验
Keywords
high liquid limit soil
lime
embankment fill
experiment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FC标准的三维地质模型扩展研究
被引量:
19
3
作者
陈国良
吴佳明
钟宇
陈健
陈斌
王永东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武汉
岩
土力学
研究所
岩
土力学
与
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宁波
工程
学院
岩
土力学
与
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宁波
工程
学院
工程
软土
实验
中心
武汉
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中迪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21-2828,共8页
基金
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No.2017ACA186)
宁波市公益类科技计划项目(No.2019C50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5CB057905)。
文摘
岩土工程信息化迫切需要加强大数据集成共享和多专业协同合作,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可将BIM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质模型与BIM模型数据标准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地质模型采用BIM数据标准IFC的思路。采用IFC实体扩展及属性集扩展模式,建立了面向三维地质模型的扩展模型IFC-3DGeoMdl。利用已有的IFC对象类型,派生相应的地质物理实体以及地质空间结构实体,给出地质物理实体的空间表达形式;利用IFC中已有的关系类,定义地质物理实体与空间结构实体的关系;进而,基于IFC中的属性表达方式,实现了地质对象的地层信息与物理力学参数等属性的扩展;最后,给出了创建该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并利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可有效实现岩土工程地质模型与BIM结构模型的集成,从而为深化岩土工程的结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地质模型信息。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BIM
IFC
集成共享
IFC-3DGeoMdl
Keywords
3D geological mode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IFC-3DGeoMdl
分类号
TU717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循环围压与振动频率影响的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黄珏皓
陈健
孔令智
刘府生
柯文汇
邱岳峰
李健斌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武汉
岩
土力学
研究所
岩
土力学
与
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岩
土力学
与
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宁波
工程
学院
工程
软土
实验
中心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
研究
院有限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No.KFJ-EW-STS-12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No.2015CB057905)
+1 种基金
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No.U1402231)
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No.2017ACA186)~~
文摘
利用GDS变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对宁波重塑饱和软黏土进行了一系列变围压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重点研究了循环轴向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下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动力特性,分析了循环围压、振动频率对轴向累积应变及孔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排水条件下,循环轴向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作用对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轴向累积应变随应力路径斜率η及振动频率f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应力路径斜率、振动频率影响下,应变率随加载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应力路径斜率η对应变率-时间关系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应力路径斜率η的增大,应变率减小,而不同振动频率条件下的应变率-时间关系曲线几近重合。最大孔压随循环围压的增加而增大,而随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在上述试验结果基础上,建立了呈线性关系的应变率与加载时间关系表达式。
关键词
宁波黏土
循环围压
振动频率
轴向累积应变
应变率
孔压
Keywords
Ningbo clay
cyclic confining pressure
vibration frequency
cumulative axial strain
strain rate
pore pressure
分类号
TU41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挡墙水平变位诱发地表沉降的显式解析解
被引量:
12
5
作者
胡之锋
陈健
邱岳峰
李健斌
周兴涛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武汉
岩
土力学
研究所
岩
土力学
与
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岩
土力学
与
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宁波
工程
学院
工程
软土
实验
中心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65-4175,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5CB057905)
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No.U1402231)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No.KFJ-EW-STS-122)
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No.2017ACA186)~~
文摘
将基坑看作平面应变边值问题,借助挡墙刚性平移诱发地表沉降的基本解析解,利用微积分思想,推导得到挡墙刚性变位和柔性变位下的地表沉降显式解析解。其中,在挡墙刚性平移影响范围无穷大时,显示解析解与基本解析解形式一致。通过与挡墙刚性平移解析解和绕墙趾转动、绕墙顶转动、三角形变位、抛物线柔性变位模式等几种已有的积分形式解析解作对比,验证了显式解析解的正确性。将显式解析解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对解析解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较小时,显式解析解可较好地预测墙后地表沉降;当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较大时,由显式解析解计算得到的墙后地表沉降归一化曲线可偏安全地估计墙后地表沉降,说明了该显式解析解的工程实用性。
关键词
基坑
挡墙水平位移
地表沉降
微元法
显式解析解
Keywords
deep excavation
horizontal movement of retaining wall
ground settlement
differential element method
ex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
分类号
P642.26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隧道地表沉降预测的黏弹模型
被引量:
3
6
作者
孔庆聪
李银平
李硕
杨博进
李金龙
机构
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即墨分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即墨国际商贸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0-18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187
51404241
51304187)
文摘
在隧道开挖及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岩土体产生扰动,引起隧道地表产生沉降,对于隧道地表沉降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基于力学理论的解析模型。针对该问题,将水平隧道地表沉降问题近似为半无限空间内水平圆柱形孔洞受力收缩导致的边界位移问题,并通过求解弹性无限域内的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运用叠加原理推导得到含水平圆柱形孔洞的半无限空间地表沉降的弹性积分形式解析解。然后运用对应原理,将体积变形视为弹性,畸变视为Maxwell黏弹性,对地表沉降弹性积分形式解析解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时空域上的地表沉降的黏弹性积分形式解析解,从而建立隧道地表沉降的黏弹模型。模型揭示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为0.6,与多地区沉降监测数据吻合良好,为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提供了一套新的基于力学理论的方法。
关键词
隧道
地表沉降
力学解析解
黏弹性模型
无量纲化
Keywords
tunnel
surface subsidence
mechanical analytical solution
viscoelastic model
dimensionless
分类号
TU45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散土分散性影响因素及其判别方法初探
被引量:
4
7
作者
刘杰
崔瑜瑜
卢正
姚海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武汉
岩
土力学
研究所
岩
土力学
与
工程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37-24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2077261,No.42077262,No.41672312).
文摘
分散土遇水分散的特性是造成分散土地区堤坝、渠道边坡、道路边坡被冲蚀和管涌破坏等的重要原因,开展土体分散性判别工作是分散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首先通过针孔试验、碎块试验等对分散土进行判别,随后基于扫描电镜、X衍射等试验,研究分散土的分散机制及微观结构,分析土体分散的主次要影响因素。针对标准吸湿含水率与土体矿物成分蒙脱石含量具有较强线性关系的情况,大数据总结典型分散性黏土的蒙脱石含量与pH值分布特点,提出基于标准吸湿含水率+p H值测试的土体分散性的综合判别法,并给出相应的判别指标及判别程序,最后采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的蒙脱石含量以及较高的p H值赋存环境是土体具备分散性的物质基础和环境保障;若土体中的蒙脱石含量≥10%且pH≥8.5,则可判断为分散土;不在此区间的土料仍需采用土的分散性判别方法及野外调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土的分散性。
关键词
分散土
分散机制
蒙脱石
标准吸湿含水率
PH值
Keywords
dispersive clay
dispersion mechanism
montmorillonite
standard hygroscopic moisture content
pH value
分类号
TU41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卢氏膨胀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胀缩特性研究
张善凯
冷先伦
盛谦
李彪
周永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竹城公路高液限土与红粘土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曾静
邓志斌
兰霞
盛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IFC标准的三维地质模型扩展研究
陈国良
吴佳明
钟宇
陈健
陈斌
王永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考虑循环围压与振动频率影响的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黄珏皓
陈健
孔令智
刘府生
柯文汇
邱岳峰
李健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挡墙水平变位诱发地表沉降的显式解析解
胡之锋
陈健
邱岳峰
李健斌
周兴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隧道地表沉降预测的黏弹模型
孔庆聪
李银平
李硕
杨博进
李金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分散土分散性影响因素及其判别方法初探
刘杰
崔瑜瑜
卢正
姚海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