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6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喜迎建所50周年
1
作者 曾妍焱 陈继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92-3192,共1页
金秋十月,丹桂馥郁。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迎来建所50周年华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为建所50周年题辞:“创新岩土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建设工程”。
关键词 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岩土 武汉 全国人大常委会 科学技术 建设工程 路甬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大型岩体工程稳定性和优化的分析方法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3-783,共1页
关键词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程稳定性 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科研成果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应用 优化 岩体 岩土 武汉 山东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研究员 露天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研究员当选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
3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0-1820,共1页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理事会于2009年5月18日14点~19点在香港大学召开。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各国家小组主席对下一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进行了投票选举,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研究员成功当选了下一届(2011年至2015年)国际...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理事会于2009年5月18日14点~19点在香港大学召开。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各国家小组主席对下一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进行了投票选举,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研究员成功当选了下一届(2011年至2015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学会 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研究员 岩石 国际 岩土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教育委员会专家访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
4
作者 任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10-1510,共1页
应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邀请,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教育委员会(ISRM Cominission on Education)专家组一行四人于近日访问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并做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共历时2天。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力学学会 委员会 专家组 岩土 武汉 教育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剪作用下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鲍犇 姚华彦 +1 位作者 白冰 张明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2,共7页
为研究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压剪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文章以法向应力和纤维体积掺量为变化参数,制备立方体试件进行压剪试验。分析试件压剪破坏形态,获得压剪状态下剪切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为研究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压剪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文章以法向应力和纤维体积掺量为变化参数,制备立方体试件进行压剪试验。分析试件压剪破坏形态,获得压剪状态下剪切荷载-位移曲线,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短切玄武岩纤维的掺入能减缓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试件的抗剪强度也逐渐提高;相同法向应力下,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抗剪强度先增后降;短切玄武岩纤维在体积掺量为1.0‰时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提升效果最佳。基于主应力空间的破坏准则可以较好地描述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压剪作用下的强度规律。提出的抗剪强度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混凝土 压剪作用 抗剪强度 破坏准则 强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6
作者 薛强 杜延军 +2 位作者 胡黎明 詹良通 李江山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12,共30页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 固体废弃物堆存、场地污染和能源开采等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环境土,其通常赋存于高含水、多荷载、强化学作用等复杂环境中。在热-水-力-化-生多场环境作用下,会发生渗流-热传导-力学变形-化学反应-生物作用等多种过程。这些过程引起环境土固-液-气-生化物质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性能演化,从而改变环境土宏观性能,这造成与环境土相关的工程和环境灾害频发,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最新进展情况,包括环境土多相介质相互作用理论、环境土多尺度表征方法、环境土改性调控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理论框架体系,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目的、应用范畴等,并指出环境土界面力学研究要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 多相介质 相互作用 多尺度表征 改性调控 界面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任务中岩土力学若干问题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潘鹏志 王兆丰 +1 位作者 封雨捷 李雨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53-3172,共20页
随着地球资源能源枯竭与深空探测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纷纷规划了针对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的诸多深空探测任务。抢占深空探测相关科技制高点至关重要,而保障深空探测任务圆满完成更是重中之重。梳理了世界各国近期深空探测任务... 随着地球资源能源枯竭与深空探测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纷纷规划了针对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地外天体的诸多深空探测任务。抢占深空探测相关科技制高点至关重要,而保障深空探测任务圆满完成更是重中之重。梳理了世界各国近期深空探测任务的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和涉及的相关岩土力学与工程问题。地外天体岩土材料赋存于特殊重力、温度、辐射和大气环境,同时受流星体撞击等扰动的影响,与地球岩土材料相比有其特殊性。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四特一扰动”的赋存环境与特殊形成过程导致的地外天体岩土力学特性转变。基于当前深空探测任务规划,总结了任务中不同特定需求面临的若干岩土力学难题及研究进展,包括无人勘探与原位力学测试、极端环境试验平台搭建、极端环境岩土材料力学特性、工程机具与岩土相互作用、地外岩土原位资源利用,以期助力我国深空探测任务顺利开展和推动岩土力学向地外天体岩土力学方向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地外天体岩土力学 地外采样 资源利用 工程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超临界CO_(2)对低黏土含量砂岩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吴青钱 石露 +1 位作者 李小春 白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2-1454,共13页
砂岩是CO_(2)含水层封存中重要岩石类型,其中的黏土矿物吸附CO_(2)或H_(2)O后会发生膨胀,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而可能威胁储层的力学稳定性。以一种低黏土含量的石英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干燥、饱和超临界CO_(2)(supercritical CO... 砂岩是CO_(2)含水层封存中重要岩石类型,其中的黏土矿物吸附CO_(2)或H_(2)O后会发生膨胀,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而可能威胁储层的力学稳定性。以一种低黏土含量的石英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干燥、饱和超临界CO_(2)(supercritical CO_(2),简称scCO_(2))和饱和H_(2)O条件下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孔隙压力恒定为10 MPa),对比分析了不同流体对砂岩的峰值强度、黏聚力、摩擦角及宏微观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干燥状态,超临界CO_(2)和H_(2)O的存在最大降低了砂岩试样7.61%、18.02%的峰值强度,不同围压水平下超临界CO_(2)对砂岩峰值强度的削弱程度几乎为定值,而H_(2)O的削弱程度随围压先升高后降低。砂岩的黏聚力在饱和超临界CO_(2)和H_(2)O条件下分别降低了12.11%、16.03%,而摩擦角几乎不受流体影响。超临界CO_(2)和H_(2)O都降低了砂岩的破坏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砂岩 黏土矿物 三轴压缩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循环荷载下珊瑚砾块灰岩力学特性试验
9
作者 蒋雪 孟庆山 +1 位作者 王志兵 李浩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为探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珊瑚砾块灰岩的力学特性,使用电液伺服三轴试验系统(MTS 815.03)对珊瑚砾块灰岩进行1、2、4、8 MPa下的静态三轴压缩试验与三轴循环荷载试验,从珊瑚砾块灰岩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强度特性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进行... 为探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珊瑚砾块灰岩的力学特性,使用电液伺服三轴试验系统(MTS 815.03)对珊瑚砾块灰岩进行1、2、4、8 MPa下的静态三轴压缩试验与三轴循环荷载试验,从珊瑚砾块灰岩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强度特性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围压对珊瑚砾块灰岩存在明显的强化作用,随着围压增大,珊瑚砾块灰岩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体积应变明显增大,珊瑚砾块灰岩强度符合Mohr-Coulomb强度准则;三轴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珊瑚砾块灰岩破坏后均保持较高的残余强度;在初始较低循环荷载作用下,珊瑚砾块灰岩内部原生孔隙逐渐闭合,过渡到弹性变形阶段与裂纹扩展阶段,随荷载等级升高,裂纹加速演化,岩样逐渐失稳破坏;随着围压和加载频率的增大,破坏模式由劈裂-剪切破坏逐渐向单斜面剪切破坏形式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砾块灰岩 三轴循环荷载 加载频率 围压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型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永水 周秀斌 +3 位作者 刘滨 卢正 耿志 黄友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76-3595,共20页
深部地层断层破碎带分布广泛,通常夹杂断层泥、岩屑等充填物,可显著降低岩体强度,为围岩稳定控制带来严峻挑战。断层破碎带充填型节理的剪切力学特性复杂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石类型及力学特性、节理面粗糙度、充填物矿物组分及力学... 深部地层断层破碎带分布广泛,通常夹杂断层泥、岩屑等充填物,可显著降低岩体强度,为围岩稳定控制带来严峻挑战。断层破碎带充填型节理的剪切力学特性复杂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岩石类型及力学特性、节理面粗糙度、充填物矿物组分及力学性质、流体作用(如地下水)。通过回顾充填型岩石节理剪切力学行为的研究历程,对国内外关于充填型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室内剪切试验、数值仿真方法、抗剪强度准则及本构模型理论等方面分析了充填型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进展,并剖析了不同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目前普遍认同充填度、充填物矿物组分及力学性质是区别于无充填节理的最重要特征;地下水作用、法向应力、节理壁粗糙度等因素对充填节理力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目前通过宏观唯象方法建立的抗剪强度理论难以精确应用到工程实际中,未来的研究关键及难点主要包括:多尺度充填型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基于充填节理的剪切破坏形成的细观机制、不同种类充填节理的剪切破坏准则及其对应的数值仿真本构模型及细观参数取值方法等。考虑多场耦合条件下多尺度充填节理的复杂行为将是未来充填型岩石节理剪切行为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带 充填节理 剪切行为 充填物性质 多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力学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集合卡尔曼滤波估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红亮 冯夏庭 +1 位作者 张东晓 周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19-2223,2228,共6页
岩土参数具有结构性和随机性的空间变异特征,该特征导致岩土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以地质统计学作为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将分布于研究区的岩土参数视为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既描述了岩土参数整体的空间结构性变化,又描述了其... 岩土参数具有结构性和随机性的空间变异特征,该特征导致岩土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以地质统计学作为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将分布于研究区的岩土参数视为区域化变量,变异函数既描述了岩土参数整体的空间结构性变化,又描述了其局部的随机性变化,用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作为描述岩土参数空间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引入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分析方法,利用时空分布的观测数据,对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进行估值。数值算例表明,EnKF能够有效地融合观测数据,较好地提供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的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地质统计学 不确定性 岩土力学参数 集合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力学数值模拟结果的概率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诚 杨春和 吕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7-733,共7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估多参数随机变异情况下岩土力学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的多维高效直接积分型随机分析方法。它首先根据多维积分理论和可靠性分析的直接积分法确定多维随机输入参数的计值点;然后利用非线性数值模拟方法,比如有限元... 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估多参数随机变异情况下岩土力学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的多维高效直接积分型随机分析方法。它首先根据多维积分理论和可靠性分析的直接积分法确定多维随机输入参数的计值点;然后利用非线性数值模拟方法,比如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等,完成所有计值点上的计算任务,据此就可以利用多维高效积分程序计算待评估响应量的前几阶矩(一般包括1~6阶矩);最后利用多种方法,包括曲线拟合法、加权余量法及最大熵法计算响应量的概率分布,并据此算出响应量的概率置信区间,用于定量评估响应量的可靠性。数值算例表明,此法具有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积分 曲线拟合法 加权余量法 最大熵法 非线性数值模拟 可靠性分析 参数随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疲劳破坏的变形控制律、岩土力学试验的实时X射线CT扫描和边坡坝基抗滑稳定分析的新方法 被引量:90
13
作者 葛修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共20页
介绍了近年来在岩土力学领域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①关于岩石疲劳破坏试验方面的实验结果。大量的试验清楚表明岩石发生疲劳破坏时的变形量受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控制的规律,介绍了这方面的试验技术及新型的岩石力学试验机——RMT机... 介绍了近年来在岩土力学领域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①关于岩石疲劳破坏试验方面的实验结果。大量的试验清楚表明岩石发生疲劳破坏时的变形量受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控制的规律,介绍了这方面的试验技术及新型的岩石力学试验机——RMT机的特性,对岩石的I型和Ⅱ型分类作了评述。岩石疲劳试验结果也提示我们在研究岩石的强度理论时要特别重视从变形角度去探讨。②简要介绍了岩土力学室内试验方面的一项新的实验技术——实时X射线CT扫描的试验方法和原理。重点给出了南桥砂岩三轴试验的结果,并与典型的全过程曲线作了对比分析。这一新技术为岩土力学界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使宏观的力学性能与细观层次上的结构演变和裂纹萌生、扩展直到破坏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损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手段。③论述了采用强度储备概念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方面的不足之处。基于力是矢量这一基本概念,提出了计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新方法——矢量和分析方法,并与传统分析方法作了对比,指出了这种新方法的优点。除了平面问题外,还论述了三维问题的计算方法和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周期荷载 疲劳 不可逆变形 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损伤扩展机理 CT实时试验 边坡与坝基 抗滑稳定分析 矢量和分析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系地层TBM掘进巷道围岩强度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自伟 高成登 +6 位作者 景博宇 黄兴 刘滨 胡阳 桑昊旻 徐彬 秦立学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研究全断面掘进机(TBM)掘进参数与煤系地层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互馈关系,准确、实时预测巷道围岩强度特征,基于TBM掘进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通过岩-机互馈关系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特征参数,并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库;将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为研究全断面掘进机(TBM)掘进参数与煤系地层岩体力学参数之间的互馈关系,准确、实时预测巷道围岩强度特征,基于TBM掘进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通过岩-机互馈关系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特征参数,并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库;将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回归(SVR)3种机器学习算法作为基学习器,线性回归(LR)算法作为元学习器,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算法的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了Stacking集成算法与单一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二值判别与箱线图可有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模型的主要输入特征参数为刀盘推力F、刀盘扭矩T、贯入度FPI、刀盘转速RPM、刀盘振动加速度A;Stacking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拟合优度可达0.976,而均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仅有0.031,0.148和0.092,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其拟合优度最高,误差指标数值最小,集成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有效地预测煤矿TBM掘进巷道围岩点荷载强度。研究验证了Stacking模型的准确性,可为煤矿TBM掘进参数控制和巷道支护参数调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全断面掘进机 TBM掘进参数 Stacking集成算法 数据预处理 围岩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Ⅱ型海洋静力触探(SCPT)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岩土力学分层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长歧 汪稔 符策简 《岩土力学》 EI CSCD 1994年第2期78-88,共11页
简述了WR-II型海洋静力触探仪中岩土力学分层模型的建立原则,在计算机上采用曲线Ps-h或qc-h,fs-h,Rf-h与分层模型同步运行并显示的技术,实现了岩土力学分层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过渡,从而可大大推进勘察技... 简述了WR-II型海洋静力触探仪中岩土力学分层模型的建立原则,在计算机上采用曲线Ps-h或qc-h,fs-h,Rf-h与分层模型同步运行并显示的技术,实现了岩土力学分层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过渡,从而可大大推进勘察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分层模型 静力触探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概率方法分析岩土力学数值模拟结果的变异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诚 杨春和 王安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19-2926,共8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在多参数随机情况下岩土力学数值模拟结果变异性的全概率方法。以特定数值模拟结果为随机隐式响应量,根据多维高效数值求积理论,计算出响应量特定函数的均值,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值概率分析方法及笔者开发的最大熵分... 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在多参数随机情况下岩土力学数值模拟结果变异性的全概率方法。以特定数值模拟结果为随机隐式响应量,根据多维高效数值求积理论,计算出响应量特定函数的均值,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值概率分析方法及笔者开发的最大熵分布,求解器软件一次性求解出响应量的全概率分布,用于定量评估数值模拟结果的变异性。算例表明该法具有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数值模拟 全概率方法 数值概率分析方法 快速傅里叶变换 最大熵原理 可靠性分析 参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lder-Mead算法与有限单元法的岩土力学参数反演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善坡 伍国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6,共3页
提出了基于Nelder-Mead优化算法与有限单元法反演岩土力学参数的方法,以测点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建立精确罚函数误差模型,并将有限元程序ABAQUS作为模块嵌入Nelder-Mead优化算法中编制了优化反分析程序。算例结果表明,该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强... 提出了基于Nelder-Mead优化算法与有限单元法反演岩土力学参数的方法,以测点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建立精确罚函数误差模型,并将有限元程序ABAQUS作为模块嵌入Nelder-Mead优化算法中编制了优化反分析程序。算例结果表明,该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强,反演精度高,可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反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优化反演 Nelder—Mead法 有限元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力学中的几类非线性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岩土力学 非线性问题 弹脆塑性 数值方法 混合有限元法 渗流问题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的致密砂岩储层CO_(2)驱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余涛 李琦 +2 位作者 谭永胜 陈博文 胡海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9,共14页
随着致密砂岩储层CO_(2)-EOR项目的不断增加,亟需对CO_(2)与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但室内实验难以观察到CO_(2)与流体在孔隙通道中的动态过程,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则可以弥补传统实验和数值方法的不足。为此... 随着致密砂岩储层CO_(2)-EOR项目的不断增加,亟需对CO_(2)与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但室内实验难以观察到CO_(2)与流体在孔隙通道中的动态过程,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则可以弥补传统实验和数值方法的不足。为此,围绕该方法在CO_(2)-EOR研究中的2大重点——界面行为与受限空间运移行为,对包括萃取、溶胀、降黏、降低界面张力、最小混相压力、润湿性等6个方面界面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前人对CO_(2)与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在受限空间中运移行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分子动力学在致密砂岩储层CO_(2)-EOR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分子动力学能够很好地将CO_(2)萃取原油中—轻烃组分的过程进行可视化,建议根据原油实际组分构成分析CO_(2)的萃取能力,从而弄清CO_(2)萃取原油中各组分的优先顺序及效率;②有关CO_(2)分子对原油溶胀降黏作用的研究,大多数成果中的原油组分体系较为单一,建议根据实际储层的原油组分,系统探讨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的溶胀降黏作用;③对于CO_(2)与油水两相之间界面张力的研究更多是在体相中进行展开,而在纳米受限空间界面行为的研究还有待完善;④有关地层水在孔隙壁面的润湿性研究,对不同因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影响润湿性的机理尚不明确。结论认为,随着量子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计算性能的日益强大,该方法可以在更大尺度上进行复杂体系的计算,以其为基础的油藏、页岩油气藏CO_(2)-EOR机理等研究将会取得较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CO_(2)驱油 致密砂岩储层 溶胀降黏 界面张力 最小混相压力 界面行为 受限空间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生成粗糙度的岩石-混凝土界面破坏特性研究
20
作者 曹勇 余飞 +3 位作者 黄康 戴张俊 陈善雄 张志才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6,共12页
岩石-混凝土界面是工程结构的薄弱环节,对结构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反映岩-混界面天然粗糙状态,基于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简称CZM),建立了具有随机生成粗糙界面的岩石-混凝土复合巴西圆盘试件数值模型,通过不同... 岩石-混凝土界面是工程结构的薄弱环节,对结构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反映岩-混界面天然粗糙状态,基于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简称CZM),建立了具有随机生成粗糙界面的岩石-混凝土复合巴西圆盘试件数值模型,通过不同加载角度下的巴西劈裂物理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探究了界面粗糙度、加载角度对试件峰值荷载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载角度下,试件存在3种典型破坏模式:界面黏结破坏、复合破坏、双材料拉伸开裂破坏;加载角度对试件力学行为的影响以70°为界,加载角度小于70°时影响显著,大于70°后影响不显著;界面粗糙度的影响随加载角度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当加载角度在15°~65°范围内,提高界面粗糙度可显著提高试件峰值荷载,增强岩-混结构的承载能力;界面处应力状态的差异决定了试件破坏模式的不同,但粗糙的界面可以增强混凝土与岩石之间的黏结和互锁效应,对试件破坏模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将加深对岩石-混凝土界面破坏机制的认识,对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粗糙度 节理粗糙系数 巴西劈裂 数字图像相关 内聚力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