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袁晓初 张弯弯 +3 位作者 王发国 王永淇 郭亚男 徐蕾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在对广东省湿地植被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分析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对策。结果显示,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6科240属352种,大部分为被子植物,其中含属数和种数较多的科有菊科、禾本科,含种数较多的属有莎草属Cyperus、蓼属Pol... 在对广东省湿地植被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分析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对策。结果显示,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6科240属352种,大部分为被子植物,其中含属数和种数较多的科有菊科、禾本科,含种数较多的属有莎草属Cyperus、蓼属Polygonum、母草属Lindernia、簕竹属Bambusa。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主要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铺地黍Panicum repens L.等。从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总种数的71.59%,居主要优势;从生态类群来看,湿生植物占总种数的43.47%,居主要优势;从植物来源来看,本地物种占总种数的90.63%,居主要优势。入侵植物有41种,占总种数的11.66%。已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共204种,占总种数的57.6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垦、采砂、排污等人为活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使湿地环境遭到破坏,植物种类大大减少;用于园林绿化和净化污水的植物种类较少且多为外来种。建议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加强外来物种的监控,多利用本地植物资源进行园林绿化和净化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资源 保护利用 入侵植物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坡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2
作者 李志鹏 李旭 +3 位作者 骆金初 李跃林 陈红锋 唐旭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3-494,共12页
为探究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了解群落间物种更替规律,以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坡的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8月以100 m为梯度沿海拔建立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300~1800 m海拔梯度范围内的乔木层植被物种组成、物种... 为探究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了解群落间物种更替规律,以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坡的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8月以100 m为梯度沿海拔建立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300~1800 m海拔梯度范围内的乔木层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更新速率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呈双峰曲线变化,群落间相异性也增大,且随着海拔差值扩大而逐渐增大,而在研究区内,物种更新速率在垂直梯度上表现出不明显的变化。不同海拔区域的群落生产策略有所不同,低海拔地区以中物种数+少个体数+高单株生物量为主,中海拔地区以多物种数+中个体数+中生物量为主,高海拔地区则以少物种数+多个体数+低单株生物量为主。提高物种多样性能为生态系统提高更多生态位和更高的抵抗力稳定性,有益于保护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珍稀濒危植物和重点保护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生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群落结构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分布现状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红锋 张荣京 +2 位作者 周劲松 邢福武 曾庆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58,共7页
对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的分布现状、资源量、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零星分布在我国18°44′~29°24′N,107°50′~119°09′E之... 对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的分布现状、资源量、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零星分布在我国18°44′~29°24′N,107°50′~119°09′E之间的热带至亚热带森林中,估测个体数量不足15000株,其中成年植株数量不足2500株。生境破碎化与乐东拟单性木兰自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影响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人为破坏是造成乐东拟单性木兰种群急剧缩减的直接原因,对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分布现状提出了保护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东拟单性木兰 分布现状 濒危原因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林 龚粤宁 +3 位作者 谢国光 董安强 王发国 邢福武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经调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29科39属,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29种。建议将19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包括广东新分布6种,粤北及南岭特有种9种。分析了广... 经调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29科39属,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29种。建议将19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包括广东新分布6种,粤北及南岭特有种9种。分析了广东南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并针对所受威胁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受危状况 保护对策 广东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文命名规则下的最新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 被引量:26
5
作者 温放 黎舒 +7 位作者 辛子兵 符龙飞 洪欣 蔡磊 秦佳奇 盘波 潘福转 韦毅刚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37-63,共27页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修订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新分类群 中文名 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珍稀濒危植物水松的种群现状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雨晴 王瑞江 +2 位作者 朱双双 蒋奥林 周联选 《热带地理》 2016年第6期944-951,共8页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nunt.)K.Koch]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曾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遍生长。但由于近50 a来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其野生种群和个体数量骤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水松评估为“极危”状态。文...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nunt.)K.Koch]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曾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遍生长。但由于近50 a来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其野生种群和个体数量骤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水松评估为“极危”状态。文章以实测法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野生水松古树在近5 a间快速消亡,现仅存8个种群共14株个体,且半数处于生长不良或濒死状态;种群个体数量少,仅包括1~4株水松,无法进行自然更新;这些水松长期未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如不采取有效保育措施,残酷的生存压力可能导致大部分种群的快速死亡。因此,在广州地区开展水松的就地和迁地保护、扩大种群的个体数量、开展水松的保护遗传学和监测人工林种群的遗传结构变化情况等研究,应成为目前保护和拯救本地区水松种群及其遗传多样性的必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水松 种群现状 保护生物学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中文名的选定/拟定原则建议初探 被引量:7
7
作者 洪欣 黎舒 +4 位作者 蔡磊 韦毅刚 苏兰英 秦佳奇 温放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7-36,共20页
近十年来,已知分布于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猛增至719种(含种下等级,截至2019年1月),其中有大量的新发表类群。然而,这些新发表物种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发表在国外相关学术期刊上,缺乏中文名的拟定,而且很多甚至在发表的时候就未对... 近十年来,已知分布于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猛增至719种(含种下等级,截至2019年1月),其中有大量的新发表类群。然而,这些新发表物种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发表在国外相关学术期刊上,缺乏中文名的拟定,而且很多甚至在发表的时候就未对其拉丁学名的词源进行诠释。同时,由于近年来分子系统学背景下的科内属一级水平上发生巨大变动,国内不同学科的期刊在发表涉及苦苣苔科植物的文章时,不仅在学名的正确应用上存在一定的滞后和障碍,同时其新旧中文名的更迭以及近年来新分类群中文名拟定的随意性,也给国内该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相关的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文尝试梳理和规范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命名规则,以便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实际应用上的使用。这一规范的建立,不仅适合于现在已基本完成的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系统,即便是未来在属一级水平上再次进行重组或修订,本规范依然能够适应且能让后来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和修订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苦苣苔科植物 分类系统 植物中文名 拟名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市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何春梅 童毅华 高常军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6期148-154,共7页
对南京9处典型城市湿地维管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南京湿地维管植物68科160属223种。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湿地维管植物物种组成丰富,优势科属为禾本科和菊科。区系成分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其中,温带分布属95个,占总属... 对南京9处典型城市湿地维管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南京湿地维管植物68科160属223种。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湿地维管植物物种组成丰富,优势科属为禾本科和菊科。区系成分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其中,温带分布属95个,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的64.19%;热带分布属有51个,占34.46%,中国特有分布属有2个,占1.35%。该区湿地维管植物具有广布植物多、区系组成结构复杂、分布区类型丰富、温带热带过渡性质等特征。从生活型组成看,该区湿地维管植物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占总种数的86.55%,处于绝对优势。从生态型组成看,该区水生植物有25种,占总数的11.21%,大多数为单子叶植物,湿生植物有60种,占总数的26.91%,喜湿植物有138种,占总数的61.88%。调查发现24种外来植物,其中空心莲子草和凤眼莲等入侵危害严重。最后,探讨南京城市湿地维管植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南京城市湿地维管植物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维管植物 南京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中王文采旧分类系统与Weber新分类系统的名实更替 被引量:5
9
作者 符龙飞 黎舒 +2 位作者 辛子兵 温放 韦毅刚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自从引入分子系统学的观点和技术手段以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在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转置、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发生。众多物种的系统位置变迁、学名的更替变换对我国科研人员在国产苦苣苔科植物研究、成果发表方面造成... 自从引入分子系统学的观点和技术手段以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在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转置、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发生。众多物种的系统位置变迁、学名的更替变换对我国科研人员在国产苦苣苔科植物研究、成果发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困扰。为协助不同学科方向的学者更好地理解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系统修订与变更前后的过渡关系,同时解决苦苣苔科分类系统发生的变化导致出现的大量相关拉丁学名和中文名错用的现象,本文研究了自2011年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系统构建以来,中文科技论文中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称(包括学名和中文名,主要是学名)更替上出现的混淆问题,并据此展开分析。从学科和时间的角度看,2012—2017年,中文科技文献中修订前的属名仍然大量出现,以唇柱苣苔属为首,出现在园林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中药学等学科之中,但随着新分类系统逐渐被接受,旧学名出现的频度开始出现下降。进一步统一修订后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学名和中文名,对于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科 苦苣苔科植物中文名 学名修订 植物分类系统 植物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耳草属(茜草科)植物新记录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雨晴 郭兴 王瑞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3,共3页
首次报道了蓝花耳草(Hedyotis affinis Roem.&Schult.)在我国的分布新记录,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 蓝花耳草 广东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鹏半岛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颖 田丽华 +2 位作者 胡平 李家美 王瑞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16-3318,3321,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大鹏半岛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以及保育状况。[方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对大鹏半岛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考察。[结果]大鹏半岛药用植物资源共203科748属1 303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67属113种,裸子植物6科7属8种,被子植物155科... [目的]了解深圳市大鹏半岛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以及保育状况。[方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对大鹏半岛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考察。[结果]大鹏半岛药用植物资源共203科748属1 303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67属113种,裸子植物6科7属8种,被子植物155科674属1 182种。此外,来自于14个科的45种珍稀濒危植物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根据大鹏半岛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药效将其分为15类,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论]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及保育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大鹏半岛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菊科二新归化植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春梅 童毅华 +1 位作者 夏静 夏念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3-526,共4页
报道了中国菊科2新归化植物:短舌花金钮扣(Acmella brachyglossa Cass.)和粉黄缨绒花(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短舌花金钮扣原产美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加勒比海,我国台湾有逸生,最近在广州黄埔区发现1归化居群,而此前浙江象山... 报道了中国菊科2新归化植物:短舌花金钮扣(Acmella brachyglossa Cass.)和粉黄缨绒花(Emilia praetermissa Milne-Redh.)。短舌花金钮扣原产美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加勒比海,我国台湾有逸生,最近在广州黄埔区发现1归化居群,而此前浙江象山县报道的本种新记录实为白花金钮扣[A.radicans var.debilis(Kunth)R.K.Jansen]的错误鉴定。粉黄缨绒花原产于西非,我国台湾有逸生,最近在广州市和鹤山市发现了大量的归化居群,而且生长旺盛并排斥其他草本植物,具有明显的入侵性,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舌花金钮扣 白花金钮扣 粉黄缨绒花 菊科 入侵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校园维管植物资源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丽君 易绮斐 +7 位作者 唐春艳 周兰平 李仕裕 陈红锋 黄建昌 洪宝莹 欧远雄 邢福武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15-219,共5页
2014年9—12月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校园植物进行多次实地查勘,对植物种类、植物资源等进行记录并数码摄影存档,分类鉴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维管植物共301种(含种下等级),隶属79科223属;校园内的植物资源较丰富,共有... 2014年9—12月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校园植物进行多次实地查勘,对植物种类、植物资源等进行记录并数码摄影存档,分类鉴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维管植物共301种(含种下等级),隶属79科223属;校园内的植物资源较丰富,共有268种资源植物,其中食用植物29种、药用植物170种、饲用植物28种、工业用植物55种、改善环境及特殊用途植物76种、观赏植物163种、有毒植物14种;并提出该校园植物资源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植物资源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马胎资源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魏蓉 负建全 +1 位作者 谢思明 陈红锋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94-98,共5页
走马胎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野生植物,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及开发潜力。文章介绍了走马胎的生物学特性,对走马胎的资源利用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走马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走马胎 资源现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观赏价值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刺蕊草属(唇形科)植物一新记录种
15
作者 姚纲 邓云飞 葛学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0-422,共3页
报道了中国唇形科(Lamiaceae)刺蕊草属一新记录种——香薷状刺蕊草(Pogostemon elsholtzioides Benth.),该种在中国产于西藏墨脱县,凭证标本保存在PE。该种在喜马拉雅地区分布广泛,与特产于云南西北部地区的狭叶刺蕊草(P.diel... 报道了中国唇形科(Lamiaceae)刺蕊草属一新记录种——香薷状刺蕊草(Pogostemon elsholtzioides Benth.),该种在中国产于西藏墨脱县,凭证标本保存在PE。该种在喜马拉雅地区分布广泛,与特产于云南西北部地区的狭叶刺蕊草(P.dielsianus Dunn)的主要区别为:花萼钟形,长3~3.5Into,花萼齿长为花萼筒的1/3~1/2,花冠长约4.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刺蕊草属 唇形科 香薷状刺蕊草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外来入侵植物 被引量:25
16
作者 蒋奥林 朱双双 +2 位作者 陈雨晴 郭晓明 王瑞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该文于2015—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整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结果表明:(1)中国香港有外来入侵植物共101种,隶属于36科77属,其中菊科(... 该文于2015—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整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结果表明:(1)中国香港有外来入侵植物共101种,隶属于36科77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植物的种类最多,有17种。(2)来源于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占入侵植物总数的77.2%。(3)外来种类中草本植物占了绝大多数,占总种数的80.2%。(4)恶意入侵与严重入侵植物共42种,占总种数的41.6%。同时,通过与邻近的珠海、深圳、澳门、广州四个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提出了珠三角区域共防共治外来植物入侵、保障环境生态安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中国香港 种类组成 起源地 生活型 入侵途径 危害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源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晓洁 谢冲林 +5 位作者 余小玲 邓双文 杨新东 陈流保 王发国 邢福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29-2334,共6页
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韶关翁源县的东南部,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历史标本的基础上,对本区进行全面踏查、标本采集并鉴定,从而进行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33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 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韶关翁源县的东南部,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历史标本的基础上,对本区进行全面踏查、标本采集并鉴定,从而进行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33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32种,隶属于62属24科,裸子植物6种,隶属于4属4科,被子植物1198种,隶属于588属148科;本区的表征科主要以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等为主。植物区系地理组成复杂,主要以热带、亚热带为主,且热带、亚热带的过渡性质明显。从中国特有种的分布情况来看,该地区与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江西西南部联系较为紧密,体现了南岭山脉植物区系的一致性与整体性;珍稀濒危植物共计48种;植被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类型多样,建议将园洞、青山口等珍稀濒危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列为优先保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云山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区系成分 珍稀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系统历史变化——兼论该科植物在我国合格发表的新分类群与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辛子兵 符龙飞 +1 位作者 黎舒 温放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02-117,共16页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且我国该科植物特有属和种的比率十分高。基于现代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对苦苣苔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巨大而频繁。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进行。到目前为止... 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且我国该科植物特有属和种的比率十分高。基于现代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对苦苣苔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巨大而频繁。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撤销、合并、扩增等修订与再修订工作多次进行。到目前为止,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最新系统分类已经基本能较好地反映出我国该科植物的自然演化。此外,近年来该科新分类群的大量发表,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苦苣苔科的物种多样性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将自2011年以来涉及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属一级水平的修订进行归纳和整理,详尽解释介绍亚科水平上的系统新框架,修订前后属一级水平上的拆解、归并、迁移和撤销。专著《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是对我国2005年之前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基于这个基础,我们针对自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14年内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和国家级分布新纪录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时间段内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比2005年报道的520种(含种下等级)新增194种(含种下等级,含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量已达714种(含种下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分布新记录 苦苣苔亚科 生物多样性 新分类群 修订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岛南部岛屿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蓉蓉 陈树钢 +3 位作者 王爱华 李仕裕 王发国 邢福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5-169,共5页
经实地调查统计,确定香港岛南部岛屿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85种(含种下等级),隶属75科154属。可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以药用植物、观赏植物、材用植物为主,其中药用植物104种、观赏植物98种、材用植物27种。首次报道了香港岛南部岛屿的植物种... 经实地调查统计,确定香港岛南部岛屿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85种(含种下等级),隶属75科154属。可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以药用植物、观赏植物、材用植物为主,其中药用植物104种、观赏植物98种、材用植物27种。首次报道了香港岛南部岛屿的植物种类和野生植物资源概况,并通过对各类野生植物资源的分析,对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生态旅游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香港岛 南部岛屿 保护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亚热带和北温带地区禾本科C_(3)与C_(4)草本植物花果期差异研究
20
作者 张浩萍 宋柱秋 +3 位作者 叶楠 陈新兰 练琚愉 刘慧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揭示不同地区禾本科C_(3)与C_(4)植物花果期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以广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代表南亚热带和北温带地区,从植物志中分别获得两地395和265种禾本科草本植物的3个花果期特征(始花期、末花果期和生殖期长),比较开花物候的差... 为揭示不同地区禾本科C_(3)与C_(4)植物花果期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以广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代表南亚热带和北温带地区,从植物志中分别获得两地395和265种禾本科草本植物的3个花果期特征(始花期、末花果期和生殖期长),比较开花物候的差异,并通过一般线性模型探究其与气候因子(年均温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亚热带与北温带地区C_(3)植物的始花期均比C_(4)植物早。两地C_(4)共有种在南亚热带地区具有更早的始花期、更晚的末花果期和更长的生殖期,而C_(3)共有种的末花果期在两地无显著差异,但在南亚热带地区始花期更早,生殖期更长。随年均温升高,北温带地区禾本科植物的始花期提前,而南亚热带地区则延后;随年均降水量升高,两地禾本科植物始花期与末花果期均延迟;禾本科植物生殖期长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均不存在相关性。跨地区分析表明,末花果期、生殖期长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均正相关,而与始花期不相关。禾本科C_(3)植物比C_(4)植物对地区间气候差异响应更敏感是两地共有种始花期差异显著的原因,而共有种生殖期长的显著差异则是由C_(4)植物末花果期结束较晚驱动的,其末花果期对地区间气候差异更敏感。这阐明了禾本科植物生殖物候差异的原因,以及禾本科植物花果期对不同气候区温度、降水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光合类型 气候因子 生殖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