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蒙古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30
- 1
-
-
作者
李文英
顾万春
周世良
-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6,共8页
-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创新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 :2 0 0 1BA5 11B10 )
国家重大基础性工作项目"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项目编号 :科技部 2 0 0 1年 13号 )的部分内容
-
文摘
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嘉荫、内蒙古大青沟和河北省雾灵山的 3个蒙古栎群体及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体为供试材料 ,用筛选出的 4对荧光引物 ,对 4个群体共计 96个个体进行AFLP分析 ,每对AFLP引物扩增出 6 3~ 1 1 3条 ,共得到 346条多态带 ;群体特异带及群体间共有带的差异与分布揭示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及相似性 ;蒙古栎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群体内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 0 0 77。蒙古栎在种级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略高于群体水平 ,多态带百分率P分别为 96 8%、6 7 2 % ,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 1 2 2 0、1 2 0 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 0 1 4 5、0 1 3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 0 2 4 6、0 2 0 8。东灵山辽东栎群体的P为 6 7 6 % ,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 0 2 2 0 ,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 0 1 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蒙古栎自然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有随地理距离跨度增加而递增的趋势。蒙古栎遗传多样性偏低可能与其在历史上长期用作经济树种、人为干预和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
关键词
蒙古栎
天然群体
遗传多样性
AFLP分析
Ant分析
多态带
群体特异带
遗传差异
遗传分化系数
-
Keywords
Quercus mongolica, Quercus liaotungensis , Population, AFLP marker, Genetic diversity
-
分类号
S792.1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