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工作平台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珍 陈之端 +7 位作者 黎建辉 刘红梅 何星 林小光 张寿洲 李勇 胡良霖 周园春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72-274,共3页
在讨论利用基因和基因组信息构建生命之树的历史推进、有效策略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生命之树的建设进行业务流程和应用设计分析,构建面向陆地植物的系统发育平台。平台实现基因数据从国际数据库的自动获取、清洗与自测数据的提交、整理... 在讨论利用基因和基因组信息构建生命之树的历史推进、有效策略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生命之树的建设进行业务流程和应用设计分析,构建面向陆地植物的系统发育平台。平台实现基因数据从国际数据库的自动获取、清洗与自测数据的提交、整理功能,给出系统树的流程化构建,整合数据抽提、多重序列比对、编辑清洗、分模型构树、组装评估、可视化编辑等系列分析算法和模型,经若干交互界面,得到系统树的自动生成、辅助实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 生命之树 数据抽提 自动建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野生莲莲子的形态变异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玲 王硕 +1 位作者 薛建华 周世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了解和掌握野生莲子遗传变异的分布规律,对2009年采自我国5个不同种群(黑龙江省月牙湖、河北省白洋淀、山东省微山湖、湖南省洞庭湖和江西省鄱阳湖)的野生莲子进行了形态学研究,采用多重比较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野生莲子的形态... 为了解和掌握野生莲子遗传变异的分布规律,对2009年采自我国5个不同种群(黑龙江省月牙湖、河北省白洋淀、山东省微山湖、湖南省洞庭湖和江西省鄱阳湖)的野生莲子进行了形态学研究,采用多重比较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野生莲子的形态变异规律和莲子形态性状之间及其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莲子的结实量、结实率、单粒重、纵径、横径及纵横径比表现出较大的种群间的变异。相关分析显示,莲子的单粒重与纵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横径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野生莲子丰富的遗传变异将为优质品种的培育和资源创新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形态变异 莲子 莲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粒水稻花序和小穗的发育进程研究
3
作者 韦若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共4页
裸粒水稻是水稻和小麦远缘杂交的产物,此前的研究已表明OsMADS1基因功能的改变是其特有花部性状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仍对其花序和小穗的发育进程缺乏详细的认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从枝穗分化期至顶端小花内外稃分化期,裸粒水稻的发... 裸粒水稻是水稻和小麦远缘杂交的产物,此前的研究已表明OsMADS1基因功能的改变是其特有花部性状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仍对其花序和小穗的发育进程缺乏详细的认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从枝穗分化期至顶端小花内外稃分化期,裸粒水稻的发育仍与水稻没有明显区别,但在其后花器官的发育上较为紊乱,花器官确定性丧失,从而产生额外的花器官和次级小穗。这些观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裸粒水稻形态变异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粒水稻 花序 小穗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仙花属棒凤仙亚属(凤仙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曾蕾 闫瑞亚 +3 位作者 张梅 许为斌 张林静 于胜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5-1252,共8页
棒凤仙亚属代表着凤仙花属最先分化出的一支,以多年生草本,多于5朵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4枚,3沟花粉,心皮四室且每室具1枚种子,果实棒锤状,种子椭圆形以及三沟花粉其极面观为三角形而区别于其它种类。该亚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少数种... 棒凤仙亚属代表着凤仙花属最先分化出的一支,以多年生草本,多于5朵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4枚,3沟花粉,心皮四室且每室具1枚种子,果实棒锤状,种子椭圆形以及三沟花粉其极面观为三角形而区别于其它种类。该亚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少数种类辐射分布至华中和中南半岛地区。已有报道证实花粉的形态特征对凤仙花属植物的属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棒凤仙亚属的种类少有涉及。为了进一步探讨该亚属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国产棒凤仙亚属植物的14种以及凤仙花亚属的窄萼凤仙花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棒凤仙亚属的花粉以单粒存在,具3条萌发沟,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三角状圆形,花粉粒外壁具均匀的网状纹饰,网脊平滑或具波状边缘,网眼中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棒凤仙亚属的花粉形态与水角属的花粉形态相似,表现出了其原始性;其花粉形态特征与花部形态性状等相关性差,对该亚属的组级分类意义较小,但对于该亚属的种间界定具有重要意义;而其花粉的极面观形状、赤道面观形状以及网状纹饰等变异相对稳定,对于界定该亚属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花科 凤仙花属 棒凤仙亚属 花粉形态 分类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植物区系新资料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玉 谢丹 +4 位作者 张梦华 陈庸新 赵玉城 刘应迪 张代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5-278,共4页
该文报道了产鄂西和湘西北的双子叶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1个属和8个种。湖北分布新记录有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var. elatum)、虫莲(Sanguisorba filiformis)、腺地榆(S. officinalis var. gla... 该文报道了产鄂西和湘西北的双子叶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1个属和8个种。湖北分布新记录有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 var. elatum)、虫莲(Sanguisorba filiformis)、腺地榆(S. officinalis var. glandulosa)、平叶酸藤子(Embelia undulata)、广西地海椒(Physaliastrum chamaesarachoides)、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黄鼠狼花(Salvia tricuspis),其中龙珠对应的龙珠属(Tubocapsicum)是湖北新记录属;湖南分布新记录有宝兴藨寄生(Gleadovia mupinense)。根据IUCN标准,宝兴藨寄生属濒危(EN)物种。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华中植物区系资料,在植物保护方面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湖南 双子叶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仙花属总状花序组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慧 闫瑞亚 +3 位作者 张梅 罗强 张林静 于胜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5,共13页
总状花序组隶属于凤仙花亚属凤仙花属,以具多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2枚、子房5室、果实为线状圆柱形、种子多数、迈卵形、种皮表面具指状突起等特征区别于该亚属的其他类群。前人对凤仙花花粉形态的研究表明凤仙花属的花粉形态对于属... 总状花序组隶属于凤仙花亚属凤仙花属,以具多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2枚、子房5室、果实为线状圆柱形、种子多数、迈卵形、种皮表面具指状突起等特征区别于该亚属的其他类群。前人对凤仙花花粉形态的研究表明凤仙花属的花粉形态对于属下分类及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而对于总状花序组来说,有关花粉形态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组花粉S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总状花序组的21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总状花序组植物的花粉粒均具4条萌发沟,两侧对称,极面观为矩圆形、长矩圆形或近方形;长赤道面观多为椭圆形至矩圆形,短赤道面观为椭圆形;长、短赤道轴比值多在1.4~2.4范围内;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在花粉粒表面均匀分布或赤道面的网眼较极面观的小,网脊边缘光滑或具波状突起,网眼内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该组的花粉形态与宏观形态性状相关性较小,但花粉极面观形状、长短赤道轴的比值、网眼的分布、网脊边缘形状、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该组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花科 凤仙花属 总状花序组 花粉形态 分类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命之树重建的数据集 被引量:1
7
作者 孟珍 杨拓 +26 位作者 刘红梅 黎建辉 曹巍 刘勇 杲艳平 刘奇 林小光 何星 邵靖 郑波 王学志 周园春 陈之端 林立 苏俊霞 孙苗 董晓宇 李洪雷 鲁丽敏 张景博 朱新宇 李勇 张寿洲 董慧 廖一颖 杨蕾蕾 万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3期69-84,共16页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三方两地”共同合作研究建设的“达尔文树”——分子数据分析应用环境(DarwinTree——Molecular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从...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三方两地”共同合作研究建设的“达尔文树”——分子数据分析应用环境(DarwinTree——Molecular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从中国陆地植物发育系统框架的研究出发,逐步推动解决生命之树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探索利用基因和基因组信息构建生命之树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和开发DNA序列信息自动采集和生命之树自动生成技术(Automat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ee of Life),建立生命之树信息平台及其利用体系,为最终在我国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能很好地兼容物种分类、地理分布、形态性状、化石信息以及DNA信息的物种库(Species Bank)创造条件。DarwinTree旨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和分析并举的工作平台,该平台将承担数据汇集和面向实际科研工作应用的双重作用。本文发布的数据集包括:(1)DarwinTree基础数据集:来自国际公共序列数据的标记处理得到的分子标记数据及其与任意阶元物种分类名称对应的统计数据集;(2)DarwinTree自测序数据集:面向中国陆地植物研究的补充测序序列数据;(3)DarwinTree中国维管植物进化数据集:已构建的中国维管植物属系统发育树的数据(Generic tree of Chinese vascular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winTree 系统发育 生物进化 分子序列 基础数据集 自测序数据集 中国维管植物进化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十字花科3新记录属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群 谢丹 +2 位作者 陈庸新 杨开华 张代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2-1676,共5页
2011~2013年对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湖北十字花科3个新记录属——双果荠属(Megadenia Maximowicz)、念珠芥属(Neotorularia Hedge&J.Léonard)、大蒜芥属(Sisymbrium Linna... 2011~2013年对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湖北十字花科3个新记录属——双果荠属(Megadenia Maximowicz)、念珠芥属(Neotorularia Hedge&J.Léonard)、大蒜芥属(Sisymbrium Linnaeus)以及对应的3个湖北分布新记录种双果荠(Megadenia pygmaea Maximowicz)、蚓果芥(Neotorularia humilis(C.A.Meyer)Hedge&J.Léonard)、全叶大蒜芥(Sisymbrium luteum(Maximowicz)O.E.Schulz)。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植物区系组成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新记录 十字花科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