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态地理特征论中国东北样带(NECT)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倪健 李宜垠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2-629,共8页
中国东北样带(NECT)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跨越北纬42°~46°,宽约300km,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以降水或湿润度/... 中国东北样带(NECT)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跨越北纬42°~46°,宽约300km,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以降水或湿润度/干燥度为主要全球变化驱动因素,自东至西沿一个连续的空间过渡梯度,植被类型或生物群区是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农田及温带草原的3个亚地带: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组成。给出了样带的基本生态地理特征及其梯度分析,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梯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格局、植被类型、主要优势种和群落类型的生态地理特征以及全新世适宜期的植被分布格局。这些特征沿经向均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样带 生态地理特征 梯度分析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被引量:67
2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8-473,共6页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造成了流域生态环境的重大破坏 ,为了合理开发流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非常有必要开展流域生态学的研究。文中系统阐述了流域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流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造成了流域生态环境的重大破坏 ,为了合理开发流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非常有必要开展流域生态学的研究。文中系统阐述了流域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流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主要借助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流域生态学与目前生态学最关注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3个研究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极具研究价值 ,建议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信息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美珍 蒋高明 +4 位作者 李永庚 高雷明 于顺利 牛书丽 李凌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19-2727,共9页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路 ;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 ,主要借助自然力恢复。结果表明 ,自然力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 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 ( P<0 .0 5 )。流动沙丘的裸沙 ,经 2 a自然恢复后 ,生物量达 1 0 1 2 g/m,总盖度高达 60 %。与对照相比 ,封育 2 a后固定沙地群落盖度增加近 3倍 ;滩地群落生物量提高了 9倍 ,平均高度增加 4倍。植被组成方面 ,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 ( 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 ( Cleistogens squarrosa)和寸草苔 ( Carexduriuscula)等为主 ,恢复 2 a后冰草 ( Agropyron cristatum)、褐沙蒿 (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等占优势 ;滩地植被中 ,羊草 ( L eymus chinensis)、披碱草 ( Elymus 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 ( Chenopodiumglaucum)和尖头叶藜 ( Chenopodium acuminatum)等。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系统 沙地草地 自然恢复 浑善达克 生态恢复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成花分子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宪利 袁志友 高东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以拟南芥、金鱼草为例 ,介绍了近几年植物成花 (包括成花诱导、花序分生组织的组成、花发端、花器官发生及发育 )研究的一些进展。着重介绍了成花过程中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成花 拟南芥 金鱼草 高等植物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特殊性和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业生产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海生 陈仲新 赵雨兴 《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5-365,共11页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位于鄂尔多...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39a(1953-1991)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构建一个可用于描述生态过渡带气候特征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并用与植被动态密切相关的天然放牧条件下(1958-1979),该旗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历史资料代替植被动态资料,进行鄂尔多斯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天然放牧条件下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动态分析,构建其ARMAX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敏感易变,降水年际变化大;高原光、温、水配合并不完全一致,光、温超前,降水滞后,天然植被生产力不高;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生产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天然放牧情况下,主要依赖于牧场植被长势的畜牧生产与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密切相关,说明构建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生态过渡带 气候 生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植物种子萌发对环境的适应对策 被引量:119
6
作者 渠晓霞 黄振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89-2398,共10页
盐生环境是一种严峻的胁迫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活史的各阶段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盐生植物是生长在盐渍土壤上的一类天然植物区系,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盐生生境的特殊生存策略。一般情况下,盐生植物... 盐生环境是一种严峻的胁迫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活史的各阶段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盐生植物是生长在盐渍土壤上的一类天然植物区系,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盐生生境的特殊生存策略。一般情况下,盐生植物种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植物对盐生环境适应性的重要体现;而植物发育早期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又是决定物种分布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从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机理及植物种子萌发对盐生环境的适应对策两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种子休眠萌发与盐生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盐度 温度 种子萌发 适应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植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彭羽 蒋高明 +3 位作者 牛书丽 刘美珍 丁圣彦 刘书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14-1419,共6页
运用常规取样方法,2003年夏季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由阳坡、阴坡、沙脊、腰地、落沙坡、丘顶和风蚀坑植物群落组成,阴坡植物种类复杂,主要为耐阴乔木半乔木+灌木... 运用常规取样方法,2003年夏季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由阳坡、阴坡、沙脊、腰地、落沙坡、丘顶和风蚀坑植物群落组成,阴坡植物种类复杂,主要为耐阴乔木半乔木+灌木+柳灌丛类,群落较为稳定;阳坡主要以褐沙蒿、雾冰藜和虫实为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退化严重;沙脊为沙蒿+半旱生杂草类;腰地形成木岩黄芪+半灌木半旱生杂草类;落沙地形成虫实+狗尾草优势群落;风蚀坑形成狗尾草+虫实+褐沙蒿优势群落;顶部则形成虫实(63%)单优势群落。固定沙丘植物群落退化严重,需要加强保护,控制放牧强度,防止沙丘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固定沙丘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草地土壤水分及盐渍化动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王仁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5-383,共9页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及新型编程语言Java ,在水盐平衡模型基础上 ,通过简化机理模型建立了物理过程模型 ,来模拟土壤水分和盐碱化动态。模型以 1d为步长 ,适合于模拟异质性强的多层土壤水盐动态。利用长岭 1 997年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对土壤...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及新型编程语言Java ,在水盐平衡模型基础上 ,通过简化机理模型建立了物理过程模型 ,来模拟土壤水分和盐碱化动态。模型以 1d为步长 ,适合于模拟异质性强的多层土壤水盐动态。利用长岭 1 997年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对土壤水分模型进行了验证 ,模拟结果很理想。模拟了 1 997年羊草及角碱蓬群落土壤盐分、碱化度、pH值动态 ,并与实验资料进行了比较 ,模拟结果可以反映土壤盐分和碱化的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草地 土壤水分 盐渍化 模拟研究 水盐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的生态适应 被引量:34
9
作者 肖春旺 刘玉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2-426,共5页
将4年生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置于按全光照百分率为100%(S100)、55%(S55)、33%(S33)和18%(S18)的人控光环境下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环境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的叶数,叶面积和叶大小的生长动态具有显著差... 将4年生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置于按全光照百分率为100%(S100)、55%(S55)、33%(S33)和18%(S18)的人控光环境下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环境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的叶数,叶面积和叶大小的生长动态具有显著差异,且全光照的幼苗生长动态曲线波动最大,主要是因为日照胁迫所致。S100的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最差,S55生长最好,后遮阴强度增大而下降;地下根系生长随光强增加而增加。主分量分析能很好地反映4种光环境下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差异及其生态适应策略。S100与S55的幼苗生长差异最大。S100的幼苗将生物量干重相对多地分配到根系生长。在遮阴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头茶 生态适应 光环境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分状况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8-537,共10页
中国气候信息库提供了全国太阳辐射日资料以及 1 2个月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和风速资料。利用改进后的 Penman式估算出全国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的空间分布 ,以及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3.0℃和4 .5℃ ... 中国气候信息库提供了全国太阳辐射日资料以及 1 2个月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和风速资料。利用改进后的 Penman式估算出全国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的空间分布 ,以及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3.0℃和4 .5℃ 3种假定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 ,以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分状况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气温的升高 ,潜在蒸散量会显著增加 ;而干燥指数变化较为复杂 ,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较 ,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时中国水分状况会稍微湿润 ,气温上升 4 .5℃时会稍微干燥 ,而气温上升 3.0℃时中国水分状况将介于稍微润与稍干燥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状况 潜在蒸散 干燥指数 全球气候变化 敏感性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暗适应叶的放氧动力学(Ⅰ)——光声放氧动力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樊大勇 高荣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1,共5页
用光声光谱仪检测结果表明 ,暗适应叶在光诱导期间出现非常复杂的光声瞬态放氧 ,产生了一种称为氧峰(oxygengush)的现象 .该文利用自制的光声仪对暗适应菠菜叶在光诱导期间出现的光声瞬态放氧与暗适应时间关系 ,远红光、饱和光预处理以... 用光声光谱仪检测结果表明 ,暗适应叶在光诱导期间出现非常复杂的光声瞬态放氧 ,产生了一种称为氧峰(oxygengush)的现象 .该文利用自制的光声仪对暗适应菠菜叶在光诱导期间出现的光声瞬态放氧与暗适应时间关系 ,远红光、饱和光预处理以及高浓度CO2 对光声瞬态放氧的影响 ,光声热信号与光声放氧信号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瞬态放氧 氧峰 光系统Ⅱ 放氧蛋白复合体S状态 暗适应 植物叶片 光声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种群优势度增长动态及自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元润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39-344,共6页
用逻辑斯谛模型分析了红花尔基沙地不同类型樟子松种群胸高断面积增长规律 ,发现从坡底到坡顶 ,环境容纳量逐渐减小 ,种群内禀增长率降低 ,种群胸高断面积最大增长速度逐渐减小 ,种群的特征返回时间逐渐增大。樟子松种群自疏规律为 :平... 用逻辑斯谛模型分析了红花尔基沙地不同类型樟子松种群胸高断面积增长规律 ,发现从坡底到坡顶 ,环境容纳量逐渐减小 ,种群内禀增长率降低 ,种群胸高断面积最大增长速度逐渐减小 ,种群的特征返回时间逐渐增大。樟子松种群自疏规律为 :平均胸径与密度的关系符合负幂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优势度 特征返回时间 自蔬 樟子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退耕还林(草)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建议——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皇甫川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波 郭卫华 +1 位作者 赵海霞 张新时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0期232-236,共5页
在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生态及自然地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等政策运行情况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以野外综合调查分析为基础,对相关政策的运行现状、退耕与禁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退耕还... 在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生态及自然地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等政策运行情况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以野外综合调查分析为基础,对相关政策的运行现状、退耕与禁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退耕还林(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项目整合:将现行的退耕还林(草)等有关生态的项目整合在一起,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2.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农牧民稳定地越过温饱水平,以保障有关生态项目的成功实施并长久发挥效益;3.在计划与验收标准的制定以及补偿政策等方面,需进一步深化、细化,不能政策上把“穷人束缚在穷地方”;4.在景观或更小尺度上须做到”因地制宜”;5.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及高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工作;6.完善管理,强化干部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政策运行 项目整合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