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0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植物标本馆数字化发展的缩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启新 褚晓芳 +2 位作者 董晓宇 惠红 周义峰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1-86,共16页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文字信息数字化规范阶段;2004年以后的标本批量数字化与信息网络共享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后的标本数字化信息维护与优化阶段。这一过程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此外,近年来开始了发掘和利用江苏植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工作,包括建设江苏省级数字植物标本馆、开发江苏省维管植物标本时空分布可视化系统、开展标本采集-入库过程数字化等。今后,将不断深化标本数字化的工作,以期形成有NAS特色的数字化植物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植物标本 标本图像 标本信息 数字化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珍稀濒危维管植物名录数据集
2
作者 苏文 张琳 任小丽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66-275,共10页
珍稀濒危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因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涵盖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因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涵盖丰富的植被类型,包括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研究CERN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CERN植物物种名录数据集,加工生成了CERN珍稀濒危维管植物名录数据集,包含分布在14个生态站的189种珍稀濒危植物。本数据集数据来源可靠、加工方法合理,因此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可作为开展国家尺度植物多样性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也可为生态站加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监测和利用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珍稀濒危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8年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水稻根系生物量及水稻根系元素含量数据集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春兰 陈安磊 +5 位作者 秦红灵 傅心赣 谢小立 尹春梅 张琳 魏文学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220-231,共12页
水稻根系残留于土壤,是水稻土有机质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水稻土有机碳含量保持一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数据集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监测样地,包括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3个施肥处理)、2个站区调查点样地2005–... 水稻根系残留于土壤,是水稻土有机质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水稻土有机碳含量保持一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数据集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监测样地,包括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3个施肥处理)、2个站区调查点样地2005–2018年相关数据。数据集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表层根系生物量(0–20 cm)、根系元素含量(全碳、全氮、全磷、全钾)、根系分布(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样地背景信息、样地肥料投入情况、采样记录、分析方法记录。数据的产生严格遵照CERN生物联网监测规范执行,数据质量由台站与分中心质控人员审核质控。本数据集为调查水稻根系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元素的贡献,以及水稻根系对维护稻田土壤地力的作用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系 生物量 元素含量 根系分布 长期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原球茎和类原球茎研究进展
4
作者 邹俊燕 王筠竹 +3 位作者 赵婉秋 尹志浩 杜建科 孙崇波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2-1389,共18页
原球茎和类原球茎作为兰科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繁殖体,不仅是重要的再生器官,部分种属还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在产业化开发与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存在... 原球茎和类原球茎作为兰科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繁殖体,不仅是重要的再生器官,部分种属还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认识仍不够深入,在产业化开发与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存在明显局限。本文系统综述了原球茎和类原球茎在兰科植物育种、种苗繁育和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从形态建成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内源与环境影响因素、分子调控机制、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发生机理不明、技术开发不足等关键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展望了其在种苗规模化生产、新种质创制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兰科植物原球茎和类原球茎的深入研究与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原球茎 类原球茎 生长发育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物种子形态学研究方法和术语 被引量:162
5
作者 刘长江 林祁 贺建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强调了研究中国植物种子形态的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介绍了种子形态学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材料选择、形态描述、照相等。解释了常用种子形态学术语,包括种子状果实、种子各组成部分、种子表面及切面、附属物、种皮特化结构、质地等。
关键词 种子 形态学 方法 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柴胡属药用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Ⅰ) 被引量:24
6
作者 舒璞 袁昌齐 +3 位作者 佘孟兰 刘一真 相秉仁 安登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综合研究了柴胡属植物的形态、解剖和花粉方面的性状,对中国柴胡属药用的14种、2变种、1变型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根据植物分类学的实际意义,首次提出了中国柴胡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分为2亚属,2组;探讨了柴胡属药用植物各种间... 综合研究了柴胡属植物的形态、解剖和花粉方面的性状,对中国柴胡属药用的14种、2变种、1变型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根据植物分类学的实际意义,首次提出了中国柴胡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分为2亚属,2组;探讨了柴胡属药用植物各种间的亲缘关系及种间、种下单位的分类关系;并通过对分类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排序,找出了柴胡属植物分类中所应依据的重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属 药用植物 数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地理特征论中国东北样带(NECT)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倪健 李宜垠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2-629,共8页
中国东北样带(NECT)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跨越北纬42°~46°,宽约300km,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以降水或湿润度/... 中国东北样带(NECT)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跨越北纬42°~46°,宽约300km,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以降水或湿润度/干燥度为主要全球变化驱动因素,自东至西沿一个连续的空间过渡梯度,植被类型或生物群区是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农田及温带草原的3个亚地带: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组成。给出了样带的基本生态地理特征及其梯度分析,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梯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格局、植被类型、主要优势种和群落类型的生态地理特征以及全新世适宜期的植被分布格局。这些特征沿经向均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样带 生态地理特征 梯度分析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崖柏的木材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唐熙 李振宇 胡玉熹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崖柏的木材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为:生长轮中早材至晚材急变,晚材带较窄;轴向管胞较短,平均长度1.61±0.22mm(早材管胞)至1.74±0.26mm(晚材管胞),具缘纹孔单列,在...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崖柏的木材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为:生长轮中早材至晚材急变,晚材带较窄;轴向管胞较短,平均长度1.61±0.22mm(早材管胞)至1.74±0.26mm(晚材管胞),具缘纹孔单列,在纹孔缘外表面及其周围偶见少量稀疏瘤状物;交叉场纹孔为杉木型,2~6(8)个;木射线单列,高1~11(2~5)个细胞,每平方毫米具65~70条木射线,端壁节状加厚和凹痕均较明显;木薄壁组织细胞多分布在晚材带中,端壁节状加厚略明显。崖柏与该属的木材结构特征基本相符。在讨论中还与崖柏属其余4个种的木材结构特征作了详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木材结构 管胞 具缘纹孔 交叉场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旭 郑殿升 +9 位作者 董玉琛 朱德蔚 方嘉禾 费砚良 贾敬贤 蒋尤泉 杨庆文 王述民 黎裕 曹永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11-416,F0002,共7页
本研究围绕粮食、经济、果树、蔬菜、饲草与绿肥、花卉六大类作物,以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为主线,开展了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界定和系统规范了种质资源概念和范畴,提出了层次结构的理论,查清... 本研究围绕粮食、经济、果树、蔬菜、饲草与绿肥、花卉六大类作物,以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为主线,开展了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界定和系统规范了种质资源概念和范畴,提出了层次结构的理论,查清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有9631个物种及其分布、特征特性及用途;深入研究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本底,首次明确了中国农作物总计有528种(类),涉及1339个栽培物种和1930个野生近缘植物物种;优化了农作物种以下农艺性状分类技术指标,阐明了中国农作物地方品种的987个变种、978个变型、1223个农艺性状特异类型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得出了中国是禾谷类作物裸粒基因、糯性基因、矮秆基因和育性基因等特异基因的起源中心或重要起源地之一的结论;首次编撰出版了《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专著6卷,并编撰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物种名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理论体系。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野生近缘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蜘蛛抱蛋属植物分布及生境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韦毅刚 李光照 +1 位作者 郎楷永 王任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从植物区系分布分析着手 ,重点阐述了国产蜘蛛抱蛋属植物所在各种植被类型及其生境特点。现知全世界该属植物约有 50种 ,中国产 4 7种 (占该属种数的 94 % ) ,其中特有种 4 5种 (占该属种数的 90 %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尤其广西... 从植物区系分布分析着手 ,重点阐述了国产蜘蛛抱蛋属植物所在各种植被类型及其生境特点。现知全世界该属植物约有 50种 ,中国产 4 7种 (占该属种数的 94 % ) ,其中特有种 4 5种 (占该属种数的 90 %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尤其广西的 5个天然植被型 8个植被亚型中 ,特别在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种类最为丰富 (约 2 3种 )。它们是群落组成中一个不固定的成员 ,对环境中的荫闭度、湿度和土壤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天然林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要保护好该属植物并使其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抱蛋属 分布 生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豆科植物外来种之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朱相云 杜玉芬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50,共12页
人们对外来种的研究给予较大的关注 ,尤其在研究外来种的适应机理和生存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 ,本文作者对我国豆科植物外来种进行了全面的整理 ,对一些种类进行了详实的考证 ,并以PE馆藏标本为蓝本 ,对部分种... 人们对外来种的研究给予较大的关注 ,尤其在研究外来种的适应机理和生存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 ,本文作者对我国豆科植物外来种进行了全面的整理 ,对一些种类进行了详实的考证 ,并以PE馆藏标本为蓝本 ,对部分种类的原产地进行了核实和确认。中国豆科植物外来种有 73属、 1 5 8种 (含亚种及变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外来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卷柏科植物的研究(Ⅳ):两种卷柏孢子形态的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晓红 张静梅 +3 位作者 李倩 于志红 刘家熙 张宪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卷柏科植物 卷柏 孢子 形态 孢粉学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八)——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丹 刘胜祥 吴鹏程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叶附生苔类 ,共 3科 7属 7种 ,它们分布在 30°5′32″N,110°33′10″E,海拔10 0 0~ 110 0 m之间的河谷常绿阔叶林内。最常见的种为叶生针鳞苔 Rhaphidolejeunea foliicola和尖叶薄鳞苔L eptolej...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叶附生苔类 ,共 3科 7属 7种 ,它们分布在 30°5′32″N,110°33′10″E,海拔10 0 0~ 110 0 m之间的河谷常绿阔叶林内。最常见的种为叶生针鳞苔 Rhaphidolejeunea foliicola和尖叶薄鳞苔L eptolejeunea elliptica。这是叶附生苔类在湖北省的首次发现 ,也是目前我国叶附生苔类分布最北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叶附生苔类植物 湖北 后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瓦韦属植物叶柄与根状茎的比较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顺利 林尤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4,共5页
详细观察了已发表的60种瓦韦属植物叶柄和根状茎的横切面。瓦韦属植物叶柄维管束条数最多7条,最少2条,其中2个较粗,其余较细,排成一字型、三角型、四角型、半轮型等。根状茎上的维管束条数最少5条,最多16条,属于网状中柱... 详细观察了已发表的60种瓦韦属植物叶柄和根状茎的横切面。瓦韦属植物叶柄维管束条数最多7条,最少2条,其中2个较粗,其余较细,排成一字型、三角型、四角型、半轮型等。根状茎上的维管束条数最少5条,最多16条,属于网状中柱,维管束不规则环形排列,夏绿种类厚壁组织较少或没有,常绿种类厚壁组织较多。叶柄与根状茎的研究对瓦韦属组的划分和种的确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参考这些特征,瓦韦属相应地划分成六个组,即:大叶瓦韦组、扭瓦韦组、瓦韦组、革质叶瓦韦组、纸质叶瓦韦组、网眼瓦韦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韦属 叶柄 根状茎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的生长速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宣继萍 刘建秀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8-100,共3页
以盆栽法对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64份野生种源的匍匐茎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利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时,变异很大,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97%和33.00%;不同种间的匍匐茎总长度存在... 以盆栽法对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64份野生种源的匍匐茎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种源利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时,变异很大,匍匐茎总长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97%和33.00%;不同种间的匍匐茎总长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结缕草Zoysiajaponica的种内变异最大,细叶结缕草Z.tenuifolia的种内变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属 生长速度 匍匐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兰科植物研究杂记(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伟涛 何疆海 +1 位作者 朱正明 金效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互生对叶兰[Neottia alternifolia(King&Pantl.)Szlach.];并对紫婉石斛(Dendrobium transparens Wall.ex Lindl.)的形态特征、生境等进行了描述。紫婉石斛与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Roxb.)C.E.Fi...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互生对叶兰[Neottia alternifolia(King&Pantl.)Szlach.];并对紫婉石斛(Dendrobium transparens Wall.ex Lindl.)的形态特征、生境等进行了描述。紫婉石斛与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Roxb.)C.E.Fischer]相似,区别在于唇瓣中央具深紫红色大斑块,唇瓣正面具柔毛;互生对叶兰是鸟巢兰属自养类型种类中唯一具有两片互生叶的种类,极易同该属其他种类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资料 紫婉石斛 互生对叶兰 兰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蔷薇科植物分类之研究(六) 被引量:8
17
作者 谷粹芝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5,共15页
作者在整理横断山区植物标本以及整理借阔其他单位标本过程中,发现在蔷薇属有10新种和7新变型,在绣线梅属有2新种。现将它们的拉丁及中文描述发表如下:
关键词 蔷薇科 蔷薇属 分类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五)——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植华 吴鹏程 《华南植物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3-27,共5页
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调查,为该省西部有关叶附生苔类的首次报道,发现了2科、7属、13种和1变种。它们分布于海拔350—600m之间的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最习见种类为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和尖舌扁萼苔(Radu... 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调查,为该省西部有关叶附生苔类的首次报道,发现了2科、7属、13种和1变种。它们分布于海拔350—600m之间的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最习见种类为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和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其次系海南薄鳞苔(Leptolejemea hainanensis)和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等。从区系角度分析,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与我国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和台湾的叶附生苔类分别有50—70%的种类相似,它们以南亚成分为主,并有明显的我国特有成分(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叶附生苔类植物 广东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细鳞苔科 扁萼苔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光萼苔科四种植物的核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晓杰 沙伟 +1 位作者 肖静 汪楣芝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5-418,T005,共5页
报道了中国产光萼苔科四种植物配子体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四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n =8。核型为 :细光萼苔陕西变种 (P .gracillimavar.urogea)k(n) =8=8m或k(n) =8=4v + 4 (v) ;毛缘光萼苔 (P .vernicosa)k(n) =8=5m + ... 报道了中国产光萼苔科四种植物配子体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四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n =8。核型为 :细光萼苔陕西变种 (P .gracillimavar.urogea)k(n) =8=8m或k(n) =8=4v + 4 (v) ;毛缘光萼苔 (P .vernicosa)k(n) =8=5m + 3sm或k(n) =8=6v +2J;密叶光萼苔 (P .densifolia)k(n) =8=8m或k(n) =8=5v + 3(v) ;多瓣苔 (Macvicariau lophylla)k(n) =8=6m + 2sm或k(n) =8=6v + 1 (v) + 1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萼苔科 核型 植物 染色体 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定量化研究──Ⅲ.区系指数(Flora Index) 被引量:13
20
作者 傅德志 左家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3-29,共7页
本文从植物区系研究现状出发,依照吴征镒教授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思想与方法,提出了用于植物区系比较研究的一个新指数-区系指数(FloraIndex),详细讨论了其意义并用实例介绍了其应用情况.
关键词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定量区系学 区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