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孔径雷达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喜平 苏彦 +3 位作者 李海英 戴舜 孔德庆 朱新颖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6,共17页
合成孔径雷达以飞机、卫星等运动物体为载体,具备全天候、全天时观测能力,俨然成为一种高效的遥感探测手段,在深空探测、军事侦察、地形测绘、灾害监测、农林生长监测和洋流观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几个国外深空探测器携带的SAR系统... 合成孔径雷达以飞机、卫星等运动物体为载体,具备全天候、全天时观测能力,俨然成为一种高效的遥感探测手段,在深空探测、军事侦察、地形测绘、灾害监测、农林生长监测和洋流观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对几个国外深空探测器携带的SAR系统的技术状态、科学目标和探测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作出了相应的比较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对未来深空探测星载SAR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星载SAR逐渐向着高分辨率、多参数、多模式、多基成像和轻量化等多方面发展,终将在更丰富的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辨率 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月球探测进展(2011-2020年)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春来 刘建军 +2 位作者 左维 苏彦 欧阳自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5,共8页
回顾2011至2020年10年来中国月球探测的进展,重点介绍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工程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科学探测成果,展望中国月球和行星探测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嫦娥三号任务 嫦娥四号任务 月球探测 科学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春来 刘建军 +8 位作者 耿言 曹晋滨 张铁龙 方广有 杨建峰 舒嵘 邹永廖 林杨挺 欧阳自远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5期406-413,共8页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实施,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是工程任务的重要顶层设计之一。简要回顾了国外已实施火星探测任务的主要科学目标,介绍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有效载荷配置,分析了科学目标的创新性和特色。
关键词 火星探测 有效载荷 环绕探测 巡视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表面矿物二向性反射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路鹏 陈圣波 +2 位作者 崔腾飞 周超 杨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是月球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矿物在光学波段的吸收特征,可以达到识别月表矿物的目的。作为月岩的风化产物,月壤的成分包括了主要的月球成岩矿物: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等。本课题以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作为研究对象,... 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是月球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矿物在光学波段的吸收特征,可以达到识别月表矿物的目的。作为月岩的风化产物,月壤的成分包括了主要的月球成岩矿物:斜长石、橄榄石、辉石等。本课题以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单矿物的二向性反射特性。影响月壤反射率的因素包括成分、表面物理特性等多种因素,研究中选用美国ASD公司Filedspec3光谱仪,测量单矿物不同颗粒粒度状态下350~2500nm的二向性反射特征。结果表明,观测几何角度变化对反射率的影响较大,有明显的二向性特征,在方位角180°及0°方位热点较明显。反射率随粒径降低而增加。实验结果可为月表矿物反演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二向性反射方向的研究也为合理选择观测几何条件提高月表信息获取精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石 单斜辉石 二向性反射 光谱特征 月球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探测天线组阵数据接收技术研究和验证实验 被引量:8
5
作者 孔德庆 李春来 +6 位作者 张洪波 苏彦 刘建军 徐茂格 朱新颖 李俊铎 薛喜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8-958,共11页
为了满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需要,确保探测器有效载荷科学数据的顺利下传,将采用天线组阵的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天线组阵数据接收技术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尚属首次,为此开展了信号合成方法和处理流程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模型计算和... 为了满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需要,确保探测器有效载荷科学数据的顺利下传,将采用天线组阵的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天线组阵数据接收技术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国内尚属首次,为此开展了信号合成方法和处理流程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模型计算和基于科斯塔斯环的搜索估计相结合的初始时延和多普勒频差快速估计方法。利用现有的密云站50 m天线和昆明站40 m天线,以嫦娥3号着陆器数传信号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天线组阵与数据接收技术检验实验。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全频谱合成方法优于符号流合成方法,其合成损耗小于等于0.45 dB,可用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线组阵的信号合成;初始时延和多普勒频差快速估计方法可提高广域组阵信号互相关的搜索效率;所确定的信号合成技术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可用于后续信号合成软硬件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组阵 深空探测 信号合成 软件解调 全频谱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东海盆地的矿物光谱特征及遥感探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灵芝 凌宗成 刘建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8-203,共16页
东海盆地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大型撞击盆地之一,其地形地貌和矿物与岩石类型分布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月球撞击盆地形成过程和地质演化历史。LOLA高程数据揭示东海盆地为保存完好的多环撞击盆地。基于月球矿物绘图仪(M3)反射率数据,在东海... 东海盆地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大型撞击盆地之一,其地形地貌和矿物与岩石类型分布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月球撞击盆地形成过程和地质演化历史。LOLA高程数据揭示东海盆地为保存完好的多环撞击盆地。基于月球矿物绘图仪(M3)反射率数据,在东海盆地发现了尖晶石、辉石、结晶斜长石、橄榄石等矿物,采用修正高斯模型(MGM)进行混合矿物光谱分解获取了矿物端员,利用光谱角分类方法(SAM)作出了Maunder撞击坑的主要矿物分布图。发现的纯结晶斜长石矿物与最近其他月球探测(如Kaguya)相吻合,为月球岩浆洋模型提供了新约束条件。在Lowell撞击坑中央峰发现尖晶石分布,并利用多光谱成像仪(MI)数据进行了验证;利用MGM方法,在Maunder建造上发现结晶斜长石与尖晶石的混合矿物,我们通过分析认为东海盆地的尖晶石在外卢克山脉上可能有更广泛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尖晶石 结晶斜长石 修正高斯模型 月球矿物绘图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行星探测科学目标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春来 刘建军 +3 位作者 严韦 封剑青 任鑫 刘斌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5期424-436,共13页
由于较好地保留了太阳系早期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遗迹,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已成为国际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小行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探测方式,指出目前小行星探测已进入空间探测的新时代;总结了国际小行星探测的现状,包括... 由于较好地保留了太阳系早期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遗迹,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已成为国际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小行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探测方式,指出目前小行星探测已进入空间探测的新时代;总结了国际小行星探测的现状,包括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小行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科学载荷配置,以及获取的主要科学数据等;探讨了未来小行星探测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科学问题,并对我国未来自主小行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的制定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探测 深空探测器 科学目标 有效载荷 采样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建军 苏彦 +5 位作者 左维 任鑫 孔德庆 温卫斌 张洪波 李春来 《深空探测学报》 2018年第5期414-425,共12页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HX-1)计划2020年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地面应用系统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五大系统之一,主要负责科学探测计划制定,有效载荷运...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HX-1)计划2020年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地面应用系统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五大系统之一,主要负责科学探测计划制定,有效载荷运行管理,探测数据的接收、处理、解译和管理,组织开展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等任务。在分析国外类似系统和火星探测地面应用系统的特点和难点基础上,从系统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出发,介绍了系统总体布局、分系统主要功能、组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 地面应用系统 系统组成 分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二号”任务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春来 刘建军 +4 位作者 任鑫 严韦 张舟斌 李海英 欧阳自远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回顾了近30年国际上小行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和载荷配置。在总结小行星探测主要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任务的对象选择、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进行了论述。围绕实现科学目标探测,并提出了相应的科学研... 回顾了近30年国际上小行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和载荷配置。在总结小行星探测主要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任务的对象选择、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进行了论述。围绕实现科学目标探测,并提出了相应的科学研究内容和有效载荷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二号 小行星探测 科学目标 有效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与科学问题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郑永春 欧阳自远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2期83-92,共10页
分析了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认为从月球到火星是未来太阳系探测的主线,太阳系探测将从普查性探测向重点天体探测转变,从技术实现为主向科学牵引转变,国际合作成为太阳系探测的必然趋势。归纳了太阳系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认为太阳系与... 分析了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趋势,认为从月球到火星是未来太阳系探测的主线,太阳系探测将从普查性探测向重点天体探测转变,从技术实现为主向科学牵引转变,国际合作成为太阳系探测的必然趋势。归纳了太阳系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认为太阳系与行星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探测的终极科学目标,寻找地外生命和宜居环境是探测的主要驱动力,预防太阳活动和小天体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是探测的现实意义。在探月工程取得进展之后,中国应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主线,以火星探测为切入点,有序开展火星、小行星、太阳、金星、木星系统等太阳系探测任务,牵引航天技术进步,推动行星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探测 发展趋势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风暴洋地区元素丰度研究:“嫦娥二号”X射线谱仪探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班超 郑永春 +2 位作者 张锋 朱永超 邹永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73,共12页
月球表面的元素丰度是研究月表物质分布的基础数据,可以提供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卫星搭载了一台X射线谱仪,自2010年10月1日发射以来,获得了丰富的观测数据。在X射线谱仪长达7个月的对月球观测期间... 月球表面的元素丰度是研究月表物质分布的基础数据,可以提供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卫星搭载了一台X射线谱仪,自2010年10月1日发射以来,获得了丰富的观测数据。在X射线谱仪长达7个月的对月球观测期间,发生过多次太阳爆发。文中利用2011年2月16日9时一次太阳M级爆发事件时X射线谱仪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定量反演元素丰度的方法,获得了月球正面风暴洋地区Mg、Al、Si、Ca和Fe的含量。通过各区域的元素含量比较,从风暴洋南部沿飞行轨迹向北,Si含量逐渐升高,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玄武岩浆的成分差异。Ⅱ区域的Fe含量高于其他5个区域,但Ca、Mg、Al含量低于其他5个区域,说明II区域相对其他地区受高地物质的混染影响较小。月球风暴洋中6个探测区域的元素平均含量分别是Mg 7.3%、Al 8.4%、Si 15.8%、Ca 6.0%、Fe 18.6%。最后,分析了"嫦娥二号"XRS数据反演月表元素含量可能存在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反演 元素丰度 X射线谱仪 “嫦娥二号” 风暴洋 月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的月球岩石类型填图:以月球雨海—冷海地区(LQ-4)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凌宗成 刘建忠 +4 位作者 张江 李勃 武中臣 倪宇恒 孙灵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20,共14页
月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分布是理解月球岩浆演化的线索。随着出现越来越多的月球探测数据,利用我国的月球探测数据开展数据挖掘,以获得更深刻的科学认识,这是促进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的当务之急。文中在进一步校正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的基础上,... 月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分布是理解月球岩浆演化的线索。随着出现越来越多的月球探测数据,利用我国的月球探测数据开展数据挖掘,以获得更深刻的科学认识,这是促进相关研究领域发展的当务之急。文中在进一步校正干涉成像光谱仪数据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为可靠的月表FeO和TiO2、镁指数填图等。在调研已有的月球岩石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月表成分填图结果并结合Lunar Prospector Th元素数据,将月球岩石分为亚铁斜长岩、富镁结晶岩套、克里普岩和5种不同钛含量月海玄武岩等8类岩石。笔者以月球正面雨海—冷海(LQ-4)地区为例,做出该区域的岩石分类图,并讨论了该地区的岩石成因。该地区覆盖"嫦娥三号"着陆区,包含月球雨海撞击事件所形成的玄武岩岩浆泛滥区,对于理解月球的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笔者利用岩石类型分布图,结合岩石同位素年龄数据,与对该地区岩石类型分布及其所代表的月球岩浆演化历史进行了讨论。此外,笔者也对"嫦娥三号"着陆区的FeO、TiO2和镁指数、岩石类型等进行了初步判别,有待于与玉兔号搭载的探测仪器测量结果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岩石类型 分类 干涉成像光谱仪 “嫦娥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进展(2011—2020) 被引量:5
13
作者 缪秉魁 胡森 +5 位作者 陈宏毅 张川统 夏志鹏 黄丽霖 薛永丽 谢兰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2-1286,共15页
过去十年,中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嫦娥工程与月球采样返回,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发展;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库的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充足样... 过去十年,中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嫦娥工程与月球采样返回,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发展;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库的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充足样品;高精度同位素分析平台的建设,保障了陨石及地外返回样品的分析研究需要;此外,国内还涌现了一批优秀行星科学与天体化学青年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对各类陨石的研究,在太阳星云起源与演化、火星与月球等类地行星形成与宜居性研究、小行星岩浆作用和含水蚀变及后期撞击历史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学 天体化学 太阳星云 类地行星 小行星 南极陨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光学遥感与制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建军 任鑫 +3 位作者 王奋飞 牟伶俐 王文睿 谭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1-470,共10页
在月球探测活动中,光学成像探测是任务重点,也是信息量最大的数据源。航天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月球光学遥感的发展,月球科学研究也越来越依赖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月球光学遥感与制图的研究是月球探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扼... 在月球探测活动中,光学成像探测是任务重点,也是信息量最大的数据源。航天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月球光学遥感的发展,月球科学研究也越来越依赖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月球光学遥感与制图的研究是月球探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扼要论述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包括月球光学遥感数据获取系统、月球遥感立体测绘和制图,以及月球控制网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光学遥感 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移动端月球形貌展示的快速三维地图平台搭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兴国 左维 +2 位作者 牟伶俐 张舟斌 李春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5,共4页
受限于移动设备运算能力和三维地图数据网络传输速度,如何在快速移动端流畅地显示月球三维地图,展示月球形貌细节,还是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考察已有的移动端三维地图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前后台异步渲染策... 受限于移动设备运算能力和三维地图数据网络传输速度,如何在快速移动端流畅地显示月球三维地图,展示月球形貌细节,还是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考察已有的移动端三维地图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前后台异步渲染策略的三维月球地图实现方案;基于嫦娥月球数据,构建了一个月球三维形貌地图原型系统,并成功应用于移动端的嫦娥月球三维形貌数据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图 移动互联网 三维月球 月球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陨石NWA 11801中火山玻璃的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国柱 缪秉魁 +4 位作者 黄丽霖 张川统 夏志鹏 彭艳华 王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6,共14页
对月球陨石NWA 11801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矿物学研究,发现了24颗玻璃,其中9颗玻璃成分相近。其主量元素Mg、Al、Ca和Fe的成分及微量元素Mn、Cr等的成分都分布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且MgO/Al_(2)O_(3)=1.31~1.54,落在月球火山玻璃范围(>1.2... 对月球陨石NWA 11801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矿物学研究,发现了24颗玻璃,其中9颗玻璃成分相近。其主量元素Mg、Al、Ca和Fe的成分及微量元素Mn、Cr等的成分都分布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且MgO/Al_(2)O_(3)=1.31~1.54,落在月球火山玻璃范围(>1.25),故这9颗玻璃为火山玻璃。然而,它们在结构上具有一定变化,其内部微晶的数量和形态表现出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由于冷却环境不同造成的。因此,9颗火山玻璃的结构和成分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同一岩浆喷发形成,但喷出后玻璃形成的环境温度条件不同。另外,在其中一颗火山玻璃中发现了橄榄石斑晶,橄榄石呈自形晶且Fo值(76.4 mol%~78.2 mol%)较高,可能表明这些橄榄石来自于月球内部,记录了月球岩浆结晶和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陨石 火山玻璃 玻璃特征 橄榄石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的月球橄榄石二向性反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渊智 黄朝君 +1 位作者 周超 陈圣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154,共5页
研究月表矿物组成和分布,对于探测月表地质构造以及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物质成分探测一直是月球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尽管人类已经能够从月球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但遥感技术仍然是研究月球的主要手段。文中主要... 研究月表矿物组成和分布,对于探测月表地质构造以及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物质成分探测一直是月球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尽管人类已经能够从月球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但遥感技术仍然是研究月球的主要手段。文中主要目的是模拟不同粒径下橄榄石的二向性反射特征。为此,首先提出模拟不同粒径下反射特征的方法,然后利用Hapke模型和Mie散射理论对不同粒径下富铁和富镁橄榄石的二向性反射特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富镁橄榄石的二向性反射率较富铁橄榄石的反射率高。最后,分析了反射率差值和等效粒径的相关性。该结论为选择探月传感器的波段组合、识别橄榄石镁铁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应用遥感数据的橄榄石的判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向性反射率 橄榄石 月球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野号”探测冥王星及柯伊伯带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永春 胡国平 《深空探测学报》 2015年第1期3-9,共7页
迄今为止飞得最快的航天器、人类发射的第一个冥王星探测器——"新视野号",经过约9年的行星际旅行,于2015年1月15日抵达距地球约47亿千米的冥王星附近,开始探测冥王星、冥卫、以及它们所处的柯伊柏带其他天体。柯伊柏带是199... 迄今为止飞得最快的航天器、人类发射的第一个冥王星探测器——"新视野号",经过约9年的行星际旅行,于2015年1月15日抵达距地球约47亿千米的冥王星附近,开始探测冥王星、冥卫、以及它们所处的柯伊柏带其他天体。柯伊柏带是1992年才发现的太阳系新大陆,虽然冥王星已被重新定义为矮行星,却从一颗颇具争议的行星成为数千颗冰冻小天体的"领头羊"。本文介绍了"新视野号"的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分析了"新视野号"采用的探测器长期休眠、木星借力、太空核能等关键技术,探讨了冥王星和柯伊柏带探测的意义。作为太阳系的冷库,柯伊伯带天体保留着太阳系形成时的原始状态,对它的探测,有助于揭示太阳系行星形成时的关键环节。"新视野号"也可能发现新的太阳系行星,其成果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太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视野号 科学目标 有效载荷 冥王星 柯伊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位移叠加方法探测暗弱小行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斌 赵海斌 李彬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107,共13页
为了提高对太阳系内暗弱小天体的探测能力,将位移叠加方法应用于时序光学图像的处理,提高了暗弱小行星的识别效率.通过试位法预估动目标的视运动速度,确定动目标的存在性,进一步根据目标星象特征判据(信噪比和星象伸长率)迭代确定动目... 为了提高对太阳系内暗弱小天体的探测能力,将位移叠加方法应用于时序光学图像的处理,提高了暗弱小行星的识别效率.通过试位法预估动目标的视运动速度,确定动目标的存在性,进一步根据目标星象特征判据(信噪比和星象伸长率)迭代确定动目标的精确位置.将位移叠加方法运用在近地天体望远镜同一天区连续曝光的多幅图像的处理中,成功探测到暗于21 mag的单帧不可见动目标,验证了图像位移叠加方法探测暗弱动目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仪器 望远镜 技术:图像处理 方法:观测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试验的嫦娥五号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婷妮 李春来 +3 位作者 何志平 任鑫 刘斌 徐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7-262,共6页
探月工程三期项目将完成"绕、落、回"三个阶段中的采样返回任务,将在未来发射嫦娥五号(CE-5)探测器,执行月面着陆、采样并返回地球的任务。嫦娥五号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LMS)是探月工程三期重要的数据来源,通过LMS光谱数据分... 探月工程三期项目将完成"绕、落、回"三个阶段中的采样返回任务,将在未来发射嫦娥五号(CE-5)探测器,执行月面着陆、采样并返回地球的任务。嫦娥五号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LMS)是探月工程三期重要的数据来源,通过LMS光谱数据分析识别月球表面物质的矿物组成,包括含水矿物,同时有助于判断岩石类型,辅助地层学分析。为月球的形成过程、月球地质演变及岩石-水交互作用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相比于嫦娥三号红外成像光谱仪,LMS将光谱范围从450~2 400nm扩展到了480~3 200nm,除了能探测月球表面主要矿物辉石、橄榄石等,还可以探测3 000nm附近的羟基吸收峰特征,为月球表面是否存在"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此外,嫦娥五号月面工作任务将获取月表以下物质,LMS可以对月表采样前后的采样区域进行光谱探测,比较不同深度、不同风化程度下的月壤光谱特征,且与后期返回样品的实验室光谱对比分析。为保证LMS月面数据的可靠性,在探测器发射之前开展了LMS地面验证试验,采用多种矿物及矿物混合样品,在不同试验环境下获取LMS的探测数据,分析研究LMS的矿物成分探测能力,并结合标准比对仪器光谱进行光谱质量分析。计算了所有实验样品的光谱不确定度参数。除了具有低反射率的钛铁矿外,所有样品都具有高质量的光谱数据。同时,在相同条件下,LMS光谱特征与标准比对仪器得到的光谱数据相一致,表明LMS整体数据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五号 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 光谱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