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北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多样性和区系成分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徐亮 陈功锡 +2 位作者 张洁 邓涛 张代贵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8,共9页
对湘西北猛洞河和德夯河谷9类小生境(凹槽、干旱石壁、滴水岩壁、石土坡、瀑布、微土台、溪沟、岩溶洞穴和河水浸没带)的土壤环境因子(包括含水量、pH值和矿质元素含量)和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成分进行了调查,并采用RDA排序法分析了该区... 对湘西北猛洞河和德夯河谷9类小生境(凹槽、干旱石壁、滴水岩壁、石土坡、瀑布、微土台、溪沟、岩溶洞穴和河水浸没带)的土壤环境因子(包括含水量、pH值和矿质元素含量)和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成分进行了调查,并采用RDA排序法分析了该区域植物区系成分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生境异质性较高,各类小生境土壤的含水量、pH值和矿质元素含量均有差异;其中,瀑布生境中土壤含水量最高(达51.9%),干旱石壁土壤含水量最低(仅13.0%);绝大多数生境土壤偏碱性,仅石土坡土壤偏酸性(pH 6.4);9类小生境土壤中Al、Ba、Cd、Co、Cu、K、Mg、Mn、Se和Zn含量差异明显,其中Al含量均最高。各生境中分布的植物种类数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石土坡生境中植物种类最多(共735种)、岩溶洞穴生境中植物种类最少(仅6种);有724种植物的分布辐射范围为1个小生境,分布辐射范围达7个小生境的植物仅1种。各类小生境中植物科、属的分布型数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以热带分布型为主,但温带分布型属的数量略有增加。RDA排序结果显示:土壤环境因子的12个变量分别可解释科、属区系成分变异信息量的75.9%和88.9%,其中矿质元素含量及pH值与科、属区系成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总体上看,土壤Cd、Se、Zn和Ba含量及pH值是影响该区域植物区系组成的主要土壤因子。研究结果显示:湘西北河谷特殊生境中植物物种分布生境较为专一,植被抗干扰能力较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长期维持;生境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区系成分的变化,但在科、属层次上影响程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北河谷 特殊生境 种类组成 植物区系成分 冗余分析 土壤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在定量重建中国新生代植物群古年均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苏涛 星耀武 +4 位作者 JACQUES Frederic M.B 陈文允 黄永江 刘裕生 周浙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8-646,共9页
叶缘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现代植被木本双子叶植物全缘叶物种百分比与年均温的函数关系,定量重建化石植物群古年均温的方法。该方法在新生代植物群的古年均温定量重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世界不同地区现代植被的研究表明,尽管... 叶缘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现代植被木本双子叶植物全缘叶物种百分比与年均温的函数关系,定量重建化石植物群古年均温的方法。该方法在新生代植物群的古年均温定量重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世界不同地区现代植被的研究表明,尽管全缘叶物种百分比与年均温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具有地区差异性。本文旨在总结叶缘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基于中国植被建立的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同时,采用该模型重建了中国新生代不同时期植物群的古年均温,且与前人采用其它模型得到的年均温重建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叶缘—年均温中国模型能够有效地重建中国新生代植物群的古年均温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物群 化石 模型 年均温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生态生活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嵘 李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6,共8页
依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朝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58种植物标本记录,按植物的生态生活型,将这些植物归为水生、湿生、陆生植物三大类,分为28类生态生活型。其中,水生植物28种,占全部植物种类的7.82%,湿生植物239种,... 依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朝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58种植物标本记录,按植物的生态生活型,将这些植物归为水生、湿生、陆生植物三大类,分为28类生态生活型。其中,水生植物28种,占全部植物种类的7.82%,湿生植物239种,占66.76%,陆生植物91种,占25.14%。对区内各植物生态生活型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区内的生态系统相对齐全;②区内首次发现以沉水植物水毛茛、岛田水筛及尖叶眼子菜为优势种的沉水植物群落;③丰富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157种)是区内的主要植物资源;④残留在多石山坡和人工林下的陆生灌木矮高山栎见证了矮高山栎灌丛曾是本区山丘重要原生植被类型之一,而陆生多年生灌木状竹类海竹所形成的海竹灌丛亦为本区以及滇东北亚高山地带的特有原生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包 黑颈鹤 自然保护区 植物生态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区两种菊科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国 徐波 +1 位作者 李志敏 孙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4,69,共5页
对横断山区两种菊科植物圆齿狗娃花和细叶亚菊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报道和核型研究,其中圆齿狗娃花为首次报道,2n=18=2x=18m(2SAT);而细叶亚菊的为新的染色体数目,2n=72=8x=56m+16sm,与之前报道的36不同。研究结果发现菊科植物这两个属在横... 对横断山区两种菊科植物圆齿狗娃花和细叶亚菊进行了染色体数目报道和核型研究,其中圆齿狗娃花为首次报道,2n=18=2x=18m(2SAT);而细叶亚菊的为新的染色体数目,2n=72=8x=56m+16sm,与之前报道的36不同。研究结果发现菊科植物这两个属在横断山及其它地区同时存在二倍体与多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圆齿狗娃花 细叶亚菊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特有水生植物海菜花微卫星引物开发(英文)
5
作者 卢然然 杨振艳 +2 位作者 陶程程 陈绍田 纪运恒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7,83,共5页
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水生单子叶植物.基于AFLP技术的磁珠富集快速分离技术(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FIAS-CO),共筛选出9对多态性引物并对3... 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水生单子叶植物.基于AFLP技术的磁珠富集快速分离技术(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FIAS-CO),共筛选出9对多态性引物并对3个居群45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居群的等位基因数目为1~3个,观测杂合度从0.000~0.933,期望杂合度从0.000~0.605.这些筛选出的微卫星引物将用于海菜花后续的谱系地理学和生态遗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鳖科 海菜花 多态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旌蚧Orthezia quadrua(Homoptera:Ortheziidae)--紫茎泽兰和飞机草的一种本地天敌 被引量:8
6
作者 许瑾 刘恩德 +2 位作者 向春雷 陈丽 彭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79,共3页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是我国西南危害严重的两种外来入侵物种。笔者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现了一种昆虫———昆明旌蚧(Orthezia quadrua),可以感染这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并使其生活力下降直至死亡。...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和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是我国西南危害严重的两种外来入侵物种。笔者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现了一种昆虫———昆明旌蚧(Orthezia quadrua),可以感染这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并使其生活力下降直至死亡。该虫主要聚集于茎结处危害,吸食植株的汁液。这种昆虫的发现,表明在紫茎泽兰和飞机草的生境拓展过程中,本地昆虫已经与之建立起相应的生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飞机草 昆明旌蚧 生物入侵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茵陈”的基原植物和药用亲缘学 被引量:6
7
作者 马俊蓉 李子信 +2 位作者 温红艳 王庆忠 薛春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2-555,560,共5页
详细比较藏药"藏茵陈"基原植物川西獐牙菜及其混淆品(代用品)抱茎獐牙菜、紫红獐牙菜、四数獐牙菜、红直獐牙菜、大籽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澄清了这一类群在分类上的混乱,发现川西獐牙菜... 详细比较藏药"藏茵陈"基原植物川西獐牙菜及其混淆品(代用品)抱茎獐牙菜、紫红獐牙菜、四数獐牙菜、红直獐牙菜、大籽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澄清了这一类群在分类上的混乱,发现川西獐牙菜与紫红獐牙菜在习性,花部特征,种子形态和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相似性最高,印证了核基因ITS序列的结果。同时分析"藏茵陈"混淆的原因是多种来源和形态相似性造成的,讨论了"藏茵陈"鉴定的方法。通过对獐牙菜属系统关系的分析,提出紫红獐牙菜作为川西獐牙菜替代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茵陈” 獐牙菜属 基原植物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属植物三种不同总DNA提取方法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杰 高连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4-249,159,共7页
红豆杉属植物均为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红豆杉属植物叶片为材料,利用三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提取总DNA,用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得率和纯度,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质量,并对三种不同提取... 红豆杉属植物均为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红豆杉属植物叶片为材料,利用三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提取总DNA,用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得率和纯度,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所得总DNA的质量,并对三种不同提取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和得率均较高,可直接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用试剂盒提取的总DNA质量也很好,纯度高,但得率较低且成本较高;SDS法提取的总DNA质量较差,很难直接用于下游分子生物学实验。同时对影响植物总DNA得率和纯度的限制因素进行了讨论,为植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和选择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属 DNA提取方法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植物花的向日运动及其适应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舒 郁文彬 王红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2,共6页
花的向日性是一种花部运动的行为,通过花梗的弯曲或转动使花冠或花序能够追踪太阳,从而有效改善花内或花序温度,有利于吸引传粉者和促进其生殖器官的发育,以提高繁殖成功率。花的向日性是高山植物热量适应行为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花... 花的向日性是一种花部运动的行为,通过花梗的弯曲或转动使花冠或花序能够追踪太阳,从而有效改善花内或花序温度,有利于吸引传粉者和促进其生殖器官的发育,以提高繁殖成功率。花的向日性是高山植物热量适应行为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花的向日性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花部运动对植物雌雄功能的影响。而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运动机制和进化过程的认识仍存在着许多疑问,如植物是如何平衡向日增温和蒸腾失水,花的哪些部位对追踪太阳起主导作用等。主要概述了植物(尤其是高山植物)的花向日性生物学特性、运动行为及其生态适应意义,并结合作者已开展的工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花的向日运动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植物 花向日性 运动行为 繁育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植物区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嵘 李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505-2516,共12页
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对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72科197属358种(亚种和变种),其中栽培植物18种、外来入侵植物3种。其植物区系性质为温带性,为东... 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对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72科197属358种(亚种和变种),其中栽培植物18种、外来入侵植物3种。其植物区系性质为温带性,为东亚地区高寒山地植物区系。大山包现代植物区系缺乏裸子植物和乔木树种归因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干扰,水生植物种类贫乏是自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包 亚高山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豆藤(Craspedolobium schochii)分布区的变化及其中国特有属性质的再论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瑾 刘恩德 彭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特有性是植物区系研究中的重要指标,中国植物区系中的中国特有属对于中国大陆腹地的类群而言是相对稳定的,但对于分布于云南的类群则需要具体分析。巴豆藤(Craspedalobium schochii)分布区发生变化的例子说明对周边国家的植物区系调查... 特有性是植物区系研究中的重要指标,中国植物区系中的中国特有属对于中国大陆腹地的类群而言是相对稳定的,但对于分布于云南的类群则需要具体分析。巴豆藤(Craspedalobium schochii)分布区发生变化的例子说明对周边国家的植物区系调查仍然不够深入、彻底,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些类群的特有概念会有时效的限制,同样,其他一些类似属的分析也支持这样的判断。如何更好地分析此类情况,需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加大植物区系调查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豆藤 分布区变化 特有性 植物区系 中国特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算盘子属(叶下珠科)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纲 张连婕 薛彬娥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算盘子属(Glochidion J.R.&G.Forst.)是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叶下珠族(Phyllantheae)中一个分类极为困难的类群。基于广泛野外考察与馆藏标本查阅,对中国该属部分物种进行分类学处理。其中,长柱算盘子[G.khasicum(Müll.Arg... 算盘子属(Glochidion J.R.&G.Forst.)是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叶下珠族(Phyllantheae)中一个分类极为困难的类群。基于广泛野外考察与馆藏标本查阅,对中国该属部分物种进行分类学处理。其中,长柱算盘子[G.khasicum(Müll.Arg.)Hook.f.]与倒卵叶算盘子(G.obovatum Siebold&Zucc.)在中国的分布予以排除,菲岛算盘子[G.philippicum(Cav.)C.B.Rob.]在中国被发现仅分布于台湾地区;G.bodinieri H.Lév.,G.pseudo-obscurum var.glabrum Pamp.与G.pseudo-obscurum var.lanceolatum Pamp.这三个名称被处理为湖北算盘子(G.wilsonii Hutch.)的新异名;G.vaniotii H.Lév.被排除在算盘子属外,并接受为芸香科臭常春(Orixa japonica Thunb.)的异名。另外,对G.khasicum(Müll.Arg.)Hook.f.,G.obovatum Siebold&Zucc.,G.philippicum(Cav.)C.B.Rob.,G.pseudo-obscurum var.lanceolatum Pamp.及G.wilsonii Hutch.这五个名称进行了后选模式的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盘子属 叶下珠科 分类处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多星韭二倍体—四倍体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翟艳红 杨莹 +2 位作者 星耀武 纪运恒 周浙昆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7,共8页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云贵高原17个多星韭居群,共412株个体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合已有的细胞学资料,对云贵高原多星韭多倍体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9个二倍体居群、6个二倍体与四倍体混生居群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12个四倍体...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云贵高原17个多星韭居群,共412株个体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合已有的细胞学资料,对云贵高原多星韭多倍体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9个二倍体居群、6个二倍体与四倍体混生居群分布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12个四倍体居群分布于整个云贵高原。二倍体除香格里拉d和保山居群核型类型为3A型外,其余均为2A型,四倍体除会泽和赫章居群为2 B型外,其余均为2A型。云南西北部四倍体核型不对称指数低于其它分布区,推测该地区四倍体可能起源较早。多星韭二倍体与四倍体核型类型和形态并无明显差异,表明多星韭四倍体可能为同源多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韭 葱科 核型 同源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种丁茜形态描述的修订及新分布区的报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泽欢 刘恩德 +1 位作者 向春雷 彭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9-571,共3页
对中国特有种丁茜进行了形态描述的修订,并报道了其一新分布区。长期以来,丁茜一直被认为仅分布于金沙江流域,但作者们对绿汁江(红河上游元江的一级支流)进行植被考察时发现了其分布,说明丁茜在红河流域亦有分布,从而形成金沙江-红河间... 对中国特有种丁茜进行了形态描述的修订,并报道了其一新分布区。长期以来,丁茜一直被认为仅分布于金沙江流域,但作者们对绿汁江(红河上游元江的一级支流)进行植被考察时发现了其分布,说明丁茜在红河流域亦有分布,从而形成金沙江-红河间断分布的格局。此发现为金沙江从古红河改道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茜 修订 新分布 中国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冠附生植物观测方法概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洁 陈文红 +1 位作者 税玉民 盛家舒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7,共7页
林冠的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乔木树体高大,冠层难以接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冠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在过去30年中,各种技术不断应用于林冠附生植物的采样,林冠取样方法的研究成为林冠附... 林冠的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乔木树体高大,冠层难以接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冠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在过去30年中,各种技术不断应用于林冠附生植物的采样,林冠取样方法的研究成为林冠附生植物的多样性、生物量及其生态学效应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基础。文中以附生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附生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等为基础,结合作者已开展的工作,综述了林冠附生植物的观测调查及取样方法,并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在林冠研究中的应用,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附生植物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 附生植物 观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荨麻科楼梯草属七种植物果实的补充描述(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增源 王红 李德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3-606,共4页
楼梯草属植物的果实形态特征是属下系的划分和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研究该属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标本查阅及野外调查,为该属七种植物的果实进行了补充描述,对该属的进一步分类修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荨麻科 楼梯草属 果实 补充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区六种八居群鼠尾草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胜 金泓燕 +2 位作者 黄愿如 李志敏 孙文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8-1837,共10页
鼠尾草属(Salvia)是唇形科(Lamiaceae)最大的属,属下多种为民间常用草药,亦有供观赏的种类。为探究横断山区物种在细胞学水平的进化方式,讨论形态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之间的分类关系,该研究通过广泛收集染色体文献资料,采用植物常规压片... 鼠尾草属(Salvia)是唇形科(Lamiaceae)最大的属,属下多种为民间常用草药,亦有供观赏的种类。为探究横断山区物种在细胞学水平的进化方式,讨论形态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之间的分类关系,该研究通过广泛收集染色体文献资料,采用植物常规压片法对采集自横断山地区6种8居群鼠尾草属植物进行核型分析,并构建了中国地区分布的鼠尾草属植物叶绿体系统发育树。统计结果表明:(1)全世界范围内报道了约23%的鼠尾草属植物染色体数据,其中分布在中国地区的鼠尾草属植物染色体报道率为32.10%,分布在横断山地区的鼠尾草属植物报道率为40.54%,(2)鼠尾草属植物染色体基数以x=8和x=11为主,分布在中国地区的鼠尾草属植物染色体基数均为x=8。实验结果表明:(1)西藏鼠尾草(S.wardii)核型数据为首次报道。(2)雪山鼠尾草(S.evansiana)首次在云南德钦地区发现二倍体居群。将细胞学数据结合叶绿体进化树开展染色体进化关联分析,论证多倍化可能不是鼠尾草属物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主要机制,表明多倍体不是该属物种形成的主要进化途径而是以二倍体水平为主,推测染色体组的加倍可能是物种在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上分类关系不一致的原因之一。该研究丰富了横断山区鼠尾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数据,结合区域分子系统树探讨染色体特征的进化关系,为今后深入研究该属物种的核型进化做出了探索,为开展祖先物种染色体基数推演分析补充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鼠尾草属 核型分析 染色体进化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气调保鲜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动态研究
18
作者 李英 普星瑜 +4 位作者 郝艳佳 李文春 赵琪 邓罡 雷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7期241-243,245,共4页
[目的]探索松茸保鲜的最佳方法,有效延长松茸保质期。[方法]采用L18(36)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包装材料、保鲜剂、抗氧化剂、温度及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对松茸保鲜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温度、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对维生素... [目的]探索松茸保鲜的最佳方法,有效延长松茸保质期。[方法]采用L18(36)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包装材料、保鲜剂、抗氧化剂、温度及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对松茸保鲜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温度、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对维生素C的影响最大,其最佳组合为贮藏在(3±0.5)℃中,以PE为包装材料,充3%氧气和6%二氧化碳,再加1.0μl/L甲基环丙烯。该组合贮藏松茸维生素含量高、口感滑腻、味道鲜美、保鲜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松茸储存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交试验 保鲜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首蒲儿根的繁殖生态学特性及其濒危成因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涛 陈功锡 +1 位作者 张代贵 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318-4326,共9页
吉首蒲儿根为近年来发现的菊科蒲儿根属新物种,由于种群和数量都极度稀少,其濒危级别达极危(CR)等级。生态分布和生境的调查结果表明,吉首蒲儿根仅在吉首市德夯地质公园内分布有3个种群,总数约2000—3000株,其中,峡谷瀑布下的种群最大,... 吉首蒲儿根为近年来发现的菊科蒲儿根属新物种,由于种群和数量都极度稀少,其濒危级别达极危(CR)等级。生态分布和生境的调查结果表明,吉首蒲儿根仅在吉首市德夯地质公园内分布有3个种群,总数约2000—3000株,其中,峡谷瀑布下的种群最大,约2000株;分布海拔为268—384 m,生境特点是温暖、湿润,土壤略偏酸性且钙质高。野外生殖物候的观察结果表明,2月初吉首蒲儿根的芽开始萌动,2月底至3月初抽生花葶,3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花,6月茎生叶逐渐枯死,随后根状块茎侧芽开始萌动,逐渐形成新分株。种群水平从第1个头状花序开放到最后一个凋谢约为50 d,单个头状花序从开始膨大到凋谢约为18 d,单朵小花的花期为3—5 d,整个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雌雄异位和菊科特有的花粉次级展现现象。吉首蒲儿根的花部构成、高度同期的开花模式和"刷状机制"、瘦果小且无冠毛及以营养繁殖为主兼有种子繁殖等是对峡谷瀑布特殊生境的生态适应。人为活动的干扰,访花昆虫种类较少、访问频次和效率低,种子数量不多、质量差和传播不开,以及生境要求苛刻则是吉首蒲儿根致濒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首蒲儿根 特有植物 物候特征 繁殖 生态适应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种群组成和群落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晓娟 闫兴富 +1 位作者 刘建利 刘培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066-7074,共9页
以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纯培养菌株,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测序分析,对测序的菌株数量和得到的OTUs数量绘制物种累积曲线,当物种... 以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纯培养菌株,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测序分析,对测序的菌株数量和得到的OTUs数量绘制物种累积曲线,当物种累积曲线趋于平缓时,对OTUs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可培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2)对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全部细菌类群的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分离得到菌根际可培养细菌793株,分属于3个属的61个OTUs,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序列占总序列的86%,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序列占总序列的9.8%,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序列占总序列的6.5%。假单胞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绝对优势类群。(2)高通量测序得到菌根际细菌序列8937条,分属于20个门、198属、2073个OTUs。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OTUs占总OTUs的65.9%,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细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细菌。隶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的OTUs占总OTUs的33%,黄杆菌属、根瘤菌属和假黄色单胞菌属细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属。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低,假单胞菌属细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类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物种种类丰富,优势菌群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云南松 菌根 细菌 高通量测序 培养 根际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