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民族植物学——一个新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
1
作者
耿彦飞
王雨华
裴盛基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城市民族植物学(urban ethnobotany)是一个新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一般指在城市背景下研究人与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城市居民(新移民和原住民)利用植物和植物产品的知识。本文系统阐述了城市民族植物学的定义、研究进展和研...
城市民族植物学(urban ethnobotany)是一个新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一般指在城市背景下研究人与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城市居民(新移民和原住民)利用植物和植物产品的知识。本文系统阐述了城市民族植物学的定义、研究进展和研究内容,并探讨了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国外城市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聚焦于药用植物知识状况,同时关注庭院与城市绿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在塑造城市景观、增强文化认同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国内城市民族植物学研究还包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群和受城镇化影响较大的农村地区人群的传统植物知识。城市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包括传统植物(如传统食用植物和传统药用植物等)知识的迁移与适应、城市集市植物(产品)、庭院植物、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生态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城市民族植物学研究面临众多挑战,包括如何防止传统植物知识逐渐消失,如何避免传统植物知识边缘化和同质化,如何长期跟踪特定群体,如何应对文化多样性对居民植物认知及植物使用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强研究结果的可扩展性、可转移性和解释性。研究者应坚持植物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植物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和机构,设立科学教育中心,并推动城市植物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植物学
民族植物学
传统植物知识
城镇化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札达县藏族有用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蔺蕾
丁晓勇
+4 位作者
胡华斌
张德政
吴国茂
梅任强
王雨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6-1988,共13页
野生植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藏区人民提供了诸多生计必需品。札达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西南部,与印度相邻,是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该地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藏族在适应恶劣的环境中掌握了丰富的...
野生植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藏区人民提供了诸多生计必需品。札达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西南部,与印度相邻,是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该地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藏族在适应恶劣的环境中掌握了丰富的野生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为全面系统地调查、记录和研究札达县藏族对野生植物的传统利用知识,该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共访谈了173位信息报告人,记录了3639条利用报告(UR),并采用利用价值(UV)、文化价值指数(CV)和文化重要性指数(CII)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札达县藏族掌握着丰富的野生植物利用传统知识,119种可利用野生植物,分属40科83属。(2)该地野生植物利用类别多样,有8个利用类别,并且多种植物同时具有2种及以上用途。(3)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植物是葛缕子(Carum carvi)(UV=1.220)、冻原白蒿(Artemisia stracheyi)(UV=0.919)、心叶大黄(Rheum acuminatum)(UV=0.890)、柏木属(Cupressus sp.)(UV=0.769)和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UV=0.757),这些植物和当地藏族的生活息息相关。(4)复杂多样的高原环境显著影响该地区野生植物的利用。该研究不仅系统地记录了札达县野生植物利用的知识和特征,有助于该地区植物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促进传统知识的传承,而且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
生物多样性
西藏札达县
藏族
传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
3
作者
张雄
冯浩文
+2 位作者
王瑾
蔺蕾
王雨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1-1975,共15页
煨桑是青藏高原上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在藏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青藏高原上有着丰富的煨桑植物资源和相关的煨桑文化知识,为调查、记录和研究藏族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该研究团队先后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进行了4次煨...
煨桑是青藏高原上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在藏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青藏高原上有着丰富的煨桑植物资源和相关的煨桑文化知识,为调查、记录和研究藏族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该研究团队先后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进行了4次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访谈了23个乡镇的459位信息报告人,记录了19科36属83种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人们普遍掌握着丰富的煨桑植物知识。(2)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滇藏方枝柏(Juniperus indica)、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的文化价值指数(CV)较高,是煨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3种植物。(3)煨桑植物的利用呈现出地域性和替代性的特点,展现出当地人对煨桑植物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采集的实践经验。该研究将有助于煨桑文化的传承以及煨桑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煨桑植物
民族植物学
资源管理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族植物学视角下的森林茶园
被引量:
3
4
作者
裴盛基
苟祎
+1 位作者
耿彦飞
王雨华
《中国茶叶》
2022年第12期66-72,共7页
森林茶园源自于古茶林,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农用林业生产系统。基于民族植物学的认知理念,根据植被生态学的分类原理和植物群落学的类型划分原则,提出了森林茶园的属性和定义,探讨了森林茶园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山地民族高超的生态智慧和...
森林茶园源自于古茶林,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农用林业生产系统。基于民族植物学的认知理念,根据植被生态学的分类原理和植物群落学的类型划分原则,提出了森林茶园的属性和定义,探讨了森林茶园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山地民族高超的生态智慧和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推进森林茶园的有效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创新发展,围绕人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传统知识及其实践的动态发展两条主线,提出了森林茶园的综合研究思路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林
森林茶园
民族植物学
生态文明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历史动态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潘跃芝
赵玉娟
龚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0-350,共11页
异叶泽兰属于菊科泽兰属,是该属分布海拔相对较高的植物,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海拔1700~3000 m的地区。该文利用ycf6-psbM和rpl32-trnL两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以及核DNA片段ITS(nITS)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
异叶泽兰属于菊科泽兰属,是该属分布海拔相对较高的植物,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海拔1700~3000 m的地区。该文利用ycf6-psbM和rpl32-trnL两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以及核DNA片段ITS(nITS)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居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叶绿体片段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异叶泽兰在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单倍型多态性指数(H_(d))为0.656,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161;而ITS的基因型多态性指数(H d)为0.687,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235。(2)cpDNA和nITS分析结果均显示,异叶泽兰居群水平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cpDNA:G_(st)=0.679,N_(st)=0.655,F st=0.655;nITS:G_(st)=0.543,N_(st)=0.370,F_(st)=0.584),但是由于N_(st)值小于G_(st)值,因此异叶泽兰的分布不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3)基于单倍型地理分布以及Network分析推测,横断山区南部(川西南-滇西北)和云南中部可能是异叶泽兰在第四纪冰期时的两个避难所,中性检验和失配分析的结果支持异叶泽兰在冰期后未发生过居群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泽兰
遗传多样性
居群历史动态
横断山区
避难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血树柴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字陈
赵玉娟
+1 位作者
龚洵
潘跃芝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研究基于7个叶绿体DNA片段(cpDNA)和2个核DNA片段(ITS和PZ8)的测序数据,对龙血树柴胡(Bupleurum dracaenoides Huan C.Wang,Z.R.He&H.Sun)8个居群的153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布式样研究。cpDNA片段分析结果显示:龙血树柴胡...
本研究基于7个叶绿体DNA片段(cpDNA)和2个核DNA片段(ITS和PZ8)的测序数据,对龙血树柴胡(Bupleurum dracaenoides Huan C.Wang,Z.R.He&H.Sun)8个居群的153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布式样研究。cpDNA片段分析结果显示:龙血树柴胡在物种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d=0.862;Pi=0.00567),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Fst=0.959);而核DNA片段ITS和PZ8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遗传多样性较低(Hd=0.532,Pi=0.00121和Hd=0.349,Pi=0.00060),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仅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中性检验和失配分布分析结果发现龙血树柴胡没有经历过近期种群扩张事件,8个居群的153个样本从遗传成份上可被分为两组。研究结果将为龙血树柴胡的资源保护和发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树柴胡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薛瑞娟
隋晓琳
+1 位作者
李景秀
李爱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44-148,共5页
以具膨大茎基的枫叶秋海棠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考察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茎基直径、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开花数等)的影响,以期为枫叶秋海棠规范化栽培与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标准浓度NP...
以具膨大茎基的枫叶秋海棠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考察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茎基直径、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开花数等)的影响,以期为枫叶秋海棠规范化栽培与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标准浓度NPK处理相比,缺氮、缺磷处理下枫叶秋海棠生长和各观赏性状指标均显著降低;提高氮、磷水平对枫叶秋海棠的茎基直径、茎基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开花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2NPK处理下,枫叶秋海棠的茎基直径、茎基生物量和开花数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影响显著,在保证磷素供应的基础上提高氮素供给水平对维持枫叶秋海棠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观赏形态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
观赏植物
矿质养分
盆花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蒜兰形态生理特征对不同生长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
2
8
作者
贺膑
张石宝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探究独蒜兰对温度的响应机制,对独蒜兰在昼夜温度为32/27℃(高温)、26/21℃(中温)和20/15℃(低温)3个温度处理下的叶片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高温处理会显著减少根系的生物量分配。(2)高温和低温处理显著...
为探究独蒜兰对温度的响应机制,对独蒜兰在昼夜温度为32/27℃(高温)、26/21℃(中温)和20/15℃(低温)3个温度处理下的叶片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高温处理会显著减少根系的生物量分配。(2)高温和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叶片长度和气孔面积,但是可提高气孔密度。中温处理植株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肉导度、电子传递速率、Rubisco的最大羧化速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表明生长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独蒜兰的光合能力产生抑制作用。(3)从膜稳定性来看,高温和低温处理均增加了独蒜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4)高温处理还使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升高,同时伴随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上升。可得结论:生长温度显著影响独蒜兰的生理功能和生物量分配,高温通过抑制光合作用、增加活性氧积累和膜指过氧化而引起独蒜兰的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独蒜兰属植物的温度适应机制和制定人工栽培措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蒜兰
高温
光合作用
活性氧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民族植物学——一个新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
1
作者
耿彦飞
王雨华
裴盛基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
科学
学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出处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099)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502)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1]一般091)。
文摘
城市民族植物学(urban ethnobotany)是一个新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一般指在城市背景下研究人与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城市居民(新移民和原住民)利用植物和植物产品的知识。本文系统阐述了城市民族植物学的定义、研究进展和研究内容,并探讨了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国外城市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聚焦于药用植物知识状况,同时关注庭院与城市绿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在塑造城市景观、增强文化认同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国内城市民族植物学研究还包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群和受城镇化影响较大的农村地区人群的传统植物知识。城市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包括传统植物(如传统食用植物和传统药用植物等)知识的迁移与适应、城市集市植物(产品)、庭院植物、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生态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城市民族植物学研究面临众多挑战,包括如何防止传统植物知识逐渐消失,如何避免传统植物知识边缘化和同质化,如何长期跟踪特定群体,如何应对文化多样性对居民植物认知及植物使用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强研究结果的可扩展性、可转移性和解释性。研究者应坚持植物多样性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植物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和机构,设立科学教育中心,并推动城市植物产业发展。
关键词
城市民族植物学
民族植物学
传统植物知识
城镇化
跨文化传播
Keywords
urban ethnobotany
ethnobotany
traditional plant knowledge
urbaniz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分类号
Q988 [生物学—生态学]
Q949.9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札达县藏族有用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蔺蕾
丁晓勇
胡华斌
张德政
吴国茂
梅任强
王雨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大学
中国科学院
西双版纳热带
植物
园
云南
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
学院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6-1988,共13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502)(科技部重大专项)。
文摘
野生植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藏区人民提供了诸多生计必需品。札达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西南部,与印度相邻,是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该地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藏族在适应恶劣的环境中掌握了丰富的野生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为全面系统地调查、记录和研究札达县藏族对野生植物的传统利用知识,该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共访谈了173位信息报告人,记录了3639条利用报告(UR),并采用利用价值(UV)、文化价值指数(CV)和文化重要性指数(CII)等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札达县藏族掌握着丰富的野生植物利用传统知识,119种可利用野生植物,分属40科83属。(2)该地野生植物利用类别多样,有8个利用类别,并且多种植物同时具有2种及以上用途。(3)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植物是葛缕子(Carum carvi)(UV=1.220)、冻原白蒿(Artemisia stracheyi)(UV=0.919)、心叶大黄(Rheum acuminatum)(UV=0.890)、柏木属(Cupressus sp.)(UV=0.769)和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UV=0.757),这些植物和当地藏族的生活息息相关。(4)复杂多样的高原环境显著影响该地区野生植物的利用。该研究不仅系统地记录了札达县野生植物利用的知识和特征,有助于该地区植物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促进传统知识的传承,而且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
生物多样性
西藏札达县
藏族
传统知识
Keywords
ethnobotany
biodiversity
Zanda County
Tibetan
traditional knowledge
分类号
Q949.9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
3
作者
张雄
冯浩文
王瑾
蔺蕾
王雨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1-1975,共15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502)(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
文摘
煨桑是青藏高原上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在藏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青藏高原上有着丰富的煨桑植物资源和相关的煨桑文化知识,为调查、记录和研究藏族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该研究团队先后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进行了4次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访谈了23个乡镇的459位信息报告人,记录了19科36属83种煨桑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人们普遍掌握着丰富的煨桑植物知识。(2)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滇藏方枝柏(Juniperus indica)、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的文化价值指数(CV)较高,是煨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3种植物。(3)煨桑植物的利用呈现出地域性和替代性的特点,展现出当地人对煨桑植物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采集的实践经验。该研究将有助于煨桑文化的传承以及煨桑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
关键词
西藏
煨桑植物
民族植物学
资源管理
可持续利用
Keywords
Xizang
bsang plants
ethnobotany
resource manage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分类号
Q949.9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植物学视角下的森林茶园
被引量:
3
4
作者
裴盛基
苟祎
耿彦飞
王雨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
农业
科学院
茶叶
研究所
云南省
茶学
重点
实验室
贵州大学茶
学院
出处
《中国茶叶》
2022年第12期66-72,共7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50203)
云南臻字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开发项目(E2552812C1)。
文摘
森林茶园源自于古茶林,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农用林业生产系统。基于民族植物学的认知理念,根据植被生态学的分类原理和植物群落学的类型划分原则,提出了森林茶园的属性和定义,探讨了森林茶园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山地民族高超的生态智慧和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推进森林茶园的有效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创新发展,围绕人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传统知识及其实践的动态发展两条主线,提出了森林茶园的综合研究思路和框架。
关键词
古茶林
森林茶园
民族植物学
生态文明
创新发展
Keywords
ancient tea forest
forest-tea garden
ethnobotan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历史动态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潘跃芝
赵玉娟
龚洵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0-35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200)。
文摘
异叶泽兰属于菊科泽兰属,是该属分布海拔相对较高的植物,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海拔1700~3000 m的地区。该文利用ycf6-psbM和rpl32-trnL两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以及核DNA片段ITS(nITS)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居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叶绿体片段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异叶泽兰在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单倍型多态性指数(H_(d))为0.656,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161;而ITS的基因型多态性指数(H d)为0.687,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235。(2)cpDNA和nITS分析结果均显示,异叶泽兰居群水平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cpDNA:G_(st)=0.679,N_(st)=0.655,F st=0.655;nITS:G_(st)=0.543,N_(st)=0.370,F_(st)=0.584),但是由于N_(st)值小于G_(st)值,因此异叶泽兰的分布不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3)基于单倍型地理分布以及Network分析推测,横断山区南部(川西南-滇西北)和云南中部可能是异叶泽兰在第四纪冰期时的两个避难所,中性检验和失配分析的结果支持异叶泽兰在冰期后未发生过居群扩张。
关键词
异叶泽兰
遗传多样性
居群历史动态
横断山区
避难所
Keywords
Eupatorium heterophyllum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demography
Hengduan mountains
refugium
分类号
Q948.1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血树柴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赵字陈
赵玉娟
龚洵
潘跃芝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5204)。
文摘
本研究基于7个叶绿体DNA片段(cpDNA)和2个核DNA片段(ITS和PZ8)的测序数据,对龙血树柴胡(Bupleurum dracaenoides Huan C.Wang,Z.R.He&H.Sun)8个居群的153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分布式样研究。cpDNA片段分析结果显示:龙血树柴胡在物种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d=0.862;Pi=0.00567),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Fst=0.959);而核DNA片段ITS和PZ8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遗传多样性较低(Hd=0.532,Pi=0.00121和Hd=0.349,Pi=0.00060),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仅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中性检验和失配分布分析结果发现龙血树柴胡没有经历过近期种群扩张事件,8个居群的153个样本从遗传成份上可被分为两组。研究结果将为龙血树柴胡的资源保护和发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龙血树柴胡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Keywords
Bupleurum dracaenoides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tructure
分类号
Q347 [生物学—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薛瑞娟
隋晓琳
李景秀
李爱荣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云南省
野生
资源
植物
研发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44-148,共5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关键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202102AE090030)。
文摘
以具膨大茎基的枫叶秋海棠为试验材料,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考察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茎基直径、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开花数等)的影响,以期为枫叶秋海棠规范化栽培与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标准浓度NPK处理相比,缺氮、缺磷处理下枫叶秋海棠生长和各观赏性状指标均显著降低;提高氮、磷水平对枫叶秋海棠的茎基直径、茎基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开花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2NPK处理下,枫叶秋海棠的茎基直径、茎基生物量和开花数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影响显著,在保证磷素供应的基础上提高氮素供给水平对维持枫叶秋海棠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观赏形态尤为重要。
关键词
秋海棠
观赏植物
矿质养分
盆花栽培
Keywords
Begonia
Ornamental plant
Mineral nutrients
Potted flower cultivation
分类号
S682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蒜兰形态生理特征对不同生长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
2
8
作者
贺膑
张石宝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资源
植物
与生物技术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基金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重大项目“滇西北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202101BC07003)
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项目(YNWR-CYJS-2020-023)
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202105AE160012)。
文摘
为探究独蒜兰对温度的响应机制,对独蒜兰在昼夜温度为32/27℃(高温)、26/21℃(中温)和20/15℃(低温)3个温度处理下的叶片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高温处理会显著减少根系的生物量分配。(2)高温和低温处理显著降低叶片长度和气孔面积,但是可提高气孔密度。中温处理植株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肉导度、电子传递速率、Rubisco的最大羧化速率和相对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表明生长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独蒜兰的光合能力产生抑制作用。(3)从膜稳定性来看,高温和低温处理均增加了独蒜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4)高温处理还使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升高,同时伴随着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上升。可得结论:生长温度显著影响独蒜兰的生理功能和生物量分配,高温通过抑制光合作用、增加活性氧积累和膜指过氧化而引起独蒜兰的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独蒜兰属植物的温度适应机制和制定人工栽培措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
独蒜兰
高温
光合作用
活性氧
膜脂过氧化
Keywords
Pleione bulbocodioides
high temperature
photosynthesi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分类号
S682.3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Q945.3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民族植物学——一个新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
耿彦飞
王雨华
裴盛基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藏札达县藏族有用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
蔺蕾
丁晓勇
胡华斌
张德政
吴国茂
梅任强
王雨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藏煨桑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
张雄
冯浩文
王瑾
蔺蕾
王雨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民族植物学视角下的森林茶园
裴盛基
苟祎
耿彦飞
王雨华
《中国茶叶》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异叶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历史动态研究
潘跃芝
赵玉娟
龚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龙血树柴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赵字陈
赵玉娟
龚洵
潘跃芝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枫叶秋海棠观赏性状的影响
薛瑞娟
隋晓琳
李景秀
李爱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独蒜兰形态生理特征对不同生长温度的响应
贺膑
张石宝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