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1
作者 邱金水 蔡杰 +1 位作者 杨娅娟 庄会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6-1545,共10页
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是科技部和财政部设立的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之一,目前由国内从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的11所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建设。为了实现各参建单位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数据汇交、资源共享和统计... 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是科技部和财政部设立的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之一,目前由国内从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的11所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建设。为了实现各参建单位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数据汇交、资源共享和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协同工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联合科技信息中心,首先对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对平台的架构、功能模块、核心业务流程和数据库等进行设计,并基于ASP.NET MVC(Active Server Page.NET,Model View Controller)框架,采用数据质量保证技术、互联互通技术、权限控制技术和安全技术开发实现了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能有效控制种质资源的数据质量,实现了与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等相关平台的数据交互,满足了较为复杂的权限分配需求,平台的安全性较高,从而促进了各参建单位在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采集、处理、保藏和分发等方面进行协同工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获取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实物和数据方面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促进了国家科技资源尤其是以种子为代表的植物遗传资源的共享,为推进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该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方法亦可为其他领域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种质资源 共享服务平台 植物遗传资源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多样性及其获取与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丽琼 黎若竹 +4 位作者 李鑫 姚昕 杨俊波 李德铢 郁文彬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82,共17页
维管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管植物的系统分类、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序列被解析和发表,为深入认识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文... 维管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管植物的系统分类、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序列被解析和发表,为深入认识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该文介绍了维管植物质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多样性,并以寄生植物为例简述了质体基因组退化;回顾了当前主流的质体基因组的测序技术及组装策略,并探讨了获取标本DNA和特殊类群的质体基因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该文还探讨了质体基因组在系统发育和超级DNA条形码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体基因组演化 基因组结构变异 质体基因组获取 系统发育 超级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22种苦苣苔科植物引种综合评价
3
作者 周群 段登文 +3 位作者 温放 亚吉东 蔡磊 孟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80-89,共10页
【目的】筛选在昆明地区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苦苣苔科植物,为苦苣苔科植物开发、推广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保存率、长势、病虫害等7个指标对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等22种苦苣苔科植物进行生长... 【目的】筛选在昆明地区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苦苣苔科植物,为苦苣苔科植物开发、推广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保存率、长势、病虫害等7个指标对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等22种苦苣苔科植物进行生长状况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22种苦苣苔科植物的花色、叶长、株型等17个指标进行观赏性状评价。【结果】生长状况评价方面,所有种类均能正常越冬并开花,其生长状况可被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生长优良(Ⅰ)、生长良好(Ⅱ)、生长一般(Ⅲ)和生长不良(Ⅳ)的种分别占总数的18.18%、27.27%、13.64%和40.91%,无全部死亡(Ⅴ)的种。观赏性状评价方面,在17个指标中花色、群体花期和花茎轴长占重要因素,花序繁密度、花筒长度、叶面斑纹、生长状况和株型因素次之。根据每个物种的综合评价分值,将22个苦苣苔科植物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总分≥3.0,观赏性最强,包括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等6个种;二级总分2.5~3.0,包括长柱报春苣苔、焰苞报春苣苔等12个种;三级总分≤2.5,包括冬花报春苣苔、龙氏报春苣苔等4个种。【结论】贵港报春苣苔、中华报春苣苔、长茎芒毛苣苔、烟叶报春苣苔、圆叶汉克苣苔和斑叶汉克苣苔6个一级种适宜在昆明地区引种应用;长柱报春苣苔、焰苞报春苣苔、齿叶吊石苣苔、柳江报春苣苔、爱子报春苣苔、川鄂粗筒苣苔等、黄花牛耳朵、河池报春苣苔和革叶光叶苣苔12个二级种要按实际需求选择性引种;冬花报春苣苔、龙氏报春苣苔、单座苣苔和紫花苣苔4个三级种不适合在昆明地区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 观赏植物 适应性 AHP法 引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算盘子属(叶下珠科)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姚纲 张连婕 薛彬娥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算盘子属(Glochidion J.R.&G.Forst.)是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叶下珠族(Phyllantheae)中一个分类极为困难的类群。基于广泛野外考察与馆藏标本查阅,对中国该属部分物种进行分类学处理。其中,长柱算盘子[G.khasicum(Müll.Arg... 算盘子属(Glochidion J.R.&G.Forst.)是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叶下珠族(Phyllantheae)中一个分类极为困难的类群。基于广泛野外考察与馆藏标本查阅,对中国该属部分物种进行分类学处理。其中,长柱算盘子[G.khasicum(Müll.Arg.)Hook.f.]与倒卵叶算盘子(G.obovatum Siebold&Zucc.)在中国的分布予以排除,菲岛算盘子[G.philippicum(Cav.)C.B.Rob.]在中国被发现仅分布于台湾地区;G.bodinieri H.Lév.,G.pseudo-obscurum var.glabrum Pamp.与G.pseudo-obscurum var.lanceolatum Pamp.这三个名称被处理为湖北算盘子(G.wilsonii Hutch.)的新异名;G.vaniotii H.Lév.被排除在算盘子属外,并接受为芸香科臭常春(Orixa japonica Thunb.)的异名。另外,对G.khasicum(Müll.Arg.)Hook.f.,G.obovatum Siebold&Zucc.,G.philippicum(Cav.)C.B.Rob.,G.pseudo-obscurum var.lanceolatum Pamp.及G.wilsonii Hutch.这五个名称进行了后选模式的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盘子属 叶下珠科 分类处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FA的高山栎和高山松林松茸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淑娇 杨永平 +4 位作者 石玲玲 毕迎凤 李建文 杨锦超 杨雪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0-1638,共9页
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生物标记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内的松茸菌塘和非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菌塘内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真菌(18:2ω6,9c、18:1ω9c、18:3 w6c(6,9,1... 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生物标记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内的松茸菌塘和非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菌塘内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真菌(18:2ω6,9c、18:1ω9c、18:3 w6c(6,9,12))、革兰氏阴性菌(19:0 cyclo w8c)、革兰氏阳性菌(15:0 iso)和未被鉴定的PLFAs(16:0、17:1 anteiso B、18:1 w6c、16:1 w6c和18:0);2)从群落组成上看,菌塘内的真菌百分含量、真菌/细菌生物量比(F/B)显著高于非菌塘,而革兰氏阴性菌(GNB)和革兰氏阳性菌(GPB)的百分含量,以及总PLFAs均匀度(J)均低于非菌塘;3)从群落结构上看,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菌塘和非菌塘间、以及不同林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菌塘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林型;4)无论是在群落组成还是群落结构上,林型均不与菌塘存在交互作用,即松茸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不随宿主森林类型而发生改变;5)土壤化学性质与林型密切相关,但与菌塘关系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菌塘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非菌塘有所不同,且在两种林型中表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塘 土壤微生物群落 林型 磷脂脂肪酸(PL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灯盏花种子储存条件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陆滟 李唯奇 王丹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36-1647,共12页
该文以云南春季野外采收灯盏花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储存湿度、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不同光照、温度、吸胀条件等对其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低储存湿度(15%RH)和储存温度(-20、4℃)有利于种子保存,种子寿命可延长2 a多,萌发率在... 该文以云南春季野外采收灯盏花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储存湿度、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不同光照、温度、吸胀条件等对其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低储存湿度(15%RH)和储存温度(-20、4℃)有利于种子保存,种子寿命可延长2 a多,萌发率在80%以上;高温(35、45℃)和高湿(60%RH)加快了种子衰老,不利于保存,种子为短命种子。(2)光照与否对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为光中性种子,但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形成。(3)25℃为该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萌发率可达84.37%。(4)生产上播种时,尽量避免低温(4℃)和高温(30、35℃),有利于提高出苗率。(5)该种子对吸胀冷害不敏感,为抗冷型种子。因此,在种子研究和药材生产上,成熟种子采收后应及时干燥并密封存于低温下,来年春季及早播种;在育苗生产上,应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设置单独的恒温(25℃)育苗间,并避免低温季播种。通过研究灯盏花种子的适宜储存条件和萌发特性,为该珍稀药用物种的合理储存和高产栽培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种子 储存条件 萌发特性 萌发率 短命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极小种群大花石蝴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亚瑞 何俊 +2 位作者 亚吉东 华珊 孟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为探究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花石蝴蝶的生物学特性,以大花石蝴蝶为试材,采用透明胶带法、石蜡切片制片观测大花石蝴蝶叶解剖形态(叶表皮、叶切面形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分别用MTT法、H2O2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 为探究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花石蝴蝶的生物学特性,以大花石蝴蝶为试材,采用透明胶带法、石蜡切片制片观测大花石蝴蝶叶解剖形态(叶表皮、叶切面形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分别用MTT法、H2O2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不同预处理条件和不同解离时间对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进行核型分析,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1)叶片上表皮的细胞轮廓为清晰、不规则的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轮廓为清晰的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气孔散生于叶下表皮,为平列型;栅栏组织由不规则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细胞组成。(2)花粉为近长球形,极面观三裂近三角形,具三拟孔沟,外壁为疣状纹饰,表面有颗粒突起。(3)花冠半开放至完全打开阶段花粉活力最高,为65.87%,而柱头可授性在花冠完全开放阶段最强。(4)根尖在0℃蒸馏水中预处理24 h和1 mol/L HCl+45%乙酸1︰1混合液解离3 min的条件下,能得到分散良好、形态清楚、便于观察的染色体。大花石蝴蝶为二倍体,具34条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 n=2 x=34 m,核型类型属于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99%。大花石蝴蝶基因组大小为1685.05 Mbp,1C DNA含量为1.72 pg。研究结果为大花石蝴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石蝴蝶属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大花石蝴蝶 生物学特性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毛算盘子(叶下珠科)在中国无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华 郭永杰 +1 位作者 李玉玲 姚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45-1651,共7页
长期以来,白毛算盘子(Glochidion arborescens Blume)被认为广布于中国云南西部至南部地区。该研究基于多年野外考察及标本查阅工作发现,由于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实为标本错误鉴定所致,相关错误鉴定的标本绝大部分属于绒毛算盘子[G.h... 长期以来,白毛算盘子(Glochidion arborescens Blume)被认为广布于中国云南西部至南部地区。该研究基于多年野外考察及标本查阅工作发现,由于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实为标本错误鉴定所致,相关错误鉴定的标本绝大部分属于绒毛算盘子[G.heyneanum(Wight&Arn.)Wight],少部分属于里白算盘子(G.acuminatum var.acuminatum Müll.Arg.)、毛果算盘子(G.eriocarpum Champ.ex Benth.)、艾胶算盘子[G.lancolarium(Roxb.)Voigt]或厚叶算盘子[G.zeylanicum var.tomentosum(Dalzell)Trimen]等物种,故在此将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予以排除。另外,对白毛算盘子进行了后选模式指定,并提供了白毛算盘子与相关混淆种的物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盘子属 白毛算盘子 叶下珠族 叶下珠科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苍山种子植物新记录(一)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罡 田琴 +10 位作者 邹乐 王亚琴 张春松 马春红 向春雷 李园园 柴勇 彭华 蔡杰 赵灿军 马小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为进一步澄清云南苍山的植物多样性,于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对苍山植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考察。通过文献查阅、馆藏标本研究和物种鉴定,报道了该区100个种子植物新记录种,隶属于45科82属,含4个新记录科、31个新记录属、1个云南省新记录种(... 为进一步澄清云南苍山的植物多样性,于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对苍山植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考察。通过文献查阅、馆藏标本研究和物种鉴定,报道了该区100个种子植物新记录种,隶属于45科82属,含4个新记录科、31个新记录属、1个云南省新记录种(头状龙胆Gentiana capitate Buch.-Ham.ex D.Don)。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加强了对云南苍山的种子植物多样性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苍山植物区系研究和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丰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植物区系 新记录科 苍山 种子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丝桃属一新记录种——罗汉松叶金丝桃
10
作者 白蕊珠 赵飞 +2 位作者 蔡杰 申仕康 向春雷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西藏吉隆县的金丝桃属金丝桃组一中国新记录种,即罗汉松叶金丝桃(Hypericum podocarpoides N.Robson)。结合野外考察和标本研究,本论文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对其花粉和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量。此外... 本文报道了采自西藏吉隆县的金丝桃属金丝桃组一中国新记录种,即罗汉松叶金丝桃(Hypericum podocarpoides N.Robson)。结合野外考察和标本研究,本论文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对其花粉和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量。此外,本文还编制了西藏产7种金丝桃组植物的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松叶金丝桃 金丝桃属 金丝桃科 金虎尾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植物分蘖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孙佳玮 郭振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2,I0002,I0003,I0004,共15页
从水稻中选取相关的候选基因,对毛竹和4种新测序的竹类植物以及水稻、谷子和二穗短柄草的分蘖数相关基因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对粗型和细型2种地下茎类型的竹类植物中分蘖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10、DLT、Gn1a、HTD1、LAX1... 从水稻中选取相关的候选基因,对毛竹和4种新测序的竹类植物以及水稻、谷子和二穗短柄草的分蘖数相关基因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对粗型和细型2种地下茎类型的竹类植物中分蘖基因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10、DLT、Gn1a、HTD1、LAX1、MOC1、OsAAP3、OsCYP19-4、 OsEATB、 OsIAGLU、 OsPIN1、 OsPIN5b、 OsSPL14、 OsSUT2、 OsTB1、 RFL、THIS1等17个基因序列在不同地下茎类型的竹子中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差异,在基因的进化树中,2种草本竹和禾草类植物关系较近,而与木本竹区分开,这或许为木本竹独特的地下茎系统提供一些分子依据;17个基因中调控分蘖增加或抑制分蘖生长的基因存在结构域的缺失,这种差异可能抑制毛竹(即细型地下茎竹类)的合轴生长,并使其进行地下茎延伸,从而形成真鞭,某些分蘖基因参与到各植物激素的信号通路中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分蘖的产生。通过以上结果可推测,粗型地下茎与细型地下茎的形成可能与调控分蘖数目的基因,以及各类激素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地下茎 分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高黎贡山附生兰的种子表面灭菌及生活力测定研究
12
作者 李村富 浦秀丽 +2 位作者 李春芳 蒋宏 何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筛选出一种便捷、高效的测定附生兰种子生活力的通用方法,对高黎贡山2种附生兰的种子进行不同表面灭菌处理,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种子的TTC染色率与非共生萌发率。结果显示:2种附生兰种子对灭菌试剂的种类和浓度存在耐受性差异。金耳石... 为筛选出一种便捷、高效的测定附生兰种子生活力的通用方法,对高黎贡山2种附生兰的种子进行不同表面灭菌处理,通过测定和比较分析种子的TTC染色率与非共生萌发率。结果显示:2种附生兰种子对灭菌试剂的种类和浓度存在耐受性差异。金耳石斛种子的灭菌耐受性较好,属于耐受型种子,4种灭菌试剂处理一段时间后种子均能保持较好的TTC染色率与非共生萌发率。长瓣万代兰种子属于灭菌不耐受型种子,4种灭菌试剂处理一段时间后种子染色率均下降,但2%NaClO、1%NaDCC处理后能保持较好的非共生萌发率。结果表明:2种附生兰种子用1%NaDCC处理10~40 min的萌发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1%NaDCC处理10~40 min可作为二者最佳灭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附生兰 TTC染色率 非共生萌发率 灭菌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鞋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建国 杨大松 +2 位作者 杨永平 王云月 李晓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89-1792,共4页
采用硅胶、Sephades LH-20、RP-18等色谱技术,对草鞋木(Macaranga henryi)枝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学技术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1),trigowiin A(2),datur... 采用硅胶、Sephades LH-20、RP-18等色谱技术,对草鞋木(Macaranga henryi)枝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学技术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1),trigowiin A(2),daturadiol(3),山楂酸甲酯(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6),豆甾-3,5-二烯-7-酮(7),丁香脂素(8)。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桐属 草鞋木 二萜 甾体 木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槁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14
作者 杨丽 吴媛 +4 位作者 林亮 杨湘云 谭欣 叶青青 吴之坤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9-252,共14页
以米槁成熟种子的胚胎为外植体,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同步化的最适条件进行筛选,建立米槁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米槁成熟种子胚性愈伤诱导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为PIC(毒莠定),其最佳诱导培... 以米槁成熟种子的胚胎为外植体,对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以及体细胞胚胎发生同步化的最适条件进行筛选,建立米槁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米槁成熟种子胚性愈伤诱导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为PIC(毒莠定),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WPM+蔗糖40 g/L+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 g/L+CH(酪蛋白水解物)1 g/L+0.3%Phytagel(植物凝胶)+PIC 3 mg/L;米槁胚性愈伤组织胚性维持和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WPM+蔗糖30 g/L+CH 1 g/L+0.3%Phytagel+PIC 8 mg/L;适宜米槁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分化条件为:胚性细胞团孔径<0.10 mm,25℃,WPM+蔗糖30 g/L+AC(活性炭)1 g/L+0.9%Phytagel+ABA(脱落酸)4 mg/L,最高可以获得31.85%的子叶胚分化比例;成熟体细胞胚胎萌发较好的处理为:含1 mg/L GA液体培养基浸泡48 h,转入萌发培养基WPM+蔗糖30 g/L+0.3%Phytagel+GA 1 mg/L,最高可获得73.33%的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槁 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氏块菌与5种松树幼苗的菌根合成及对松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黄兰兰 万山平 +1 位作者 汪延良 于富强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选用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马尾松(P.massionana)、辐射松(P.radiata)和黑松(P.thunbergii)幼苗,采用孢子接种法与波氏块菌(Tuber borchii)合成菌根,6个月后考察菌根定殖率、菌根形态和解剖特征,测定松树幼苗... 选用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华山松(P.armandii)、马尾松(P.massionana)、辐射松(P.radiata)和黑松(P.thunbergii)幼苗,采用孢子接种法与波氏块菌(Tuber borchii)合成菌根,6个月后考察菌根定殖率、菌根形态和解剖特征,测定松树幼苗的株高、茎直径、冠幅。结果表明:波氏块菌与5种松树幼苗形成的菌根呈二叉状或珊瑚状结构,菌根表面光滑或具有丰富的针状外延菌丝,外菌套呈迷宫状,菌丝侵入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蒂式网结构;波氏块菌的定殖显著增加云南松和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和茎直径,对其他3种松树幼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波氏块菌在我国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接种 菌根形态 宿主植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的水稻稀有气孔细胞类型鉴定
16
作者 刘开燕 孙桂玲 郭振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为探讨禾本科植物气孔发育和运动的调控机制,在初次聚类的基础上,利用获得的所有表皮细胞进行亚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更多标记基因,在亚聚类Resolution值为2.6时成功地从水稻叶片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中获得了独立且稳定的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 为探讨禾本科植物气孔发育和运动的调控机制,在初次聚类的基础上,利用获得的所有表皮细胞进行亚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更多标记基因,在亚聚类Resolution值为2.6时成功地从水稻叶片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中获得了独立且稳定的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的聚类,分别包括了12个保卫细胞和17个副卫细胞。GO富集分析揭示了“基于维管的运动”“信号转导”和“对刺激的响应”等气孔后期发育的生物学特征;基因调控网络分析揭示了OsDOF11、OsMAPK2、OsNAC75、OsABCG4、OsERF52和OsSWEET2b等基因及其潜在的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结果为植物稀有细胞类型的鉴定提供了方法参考,同时也为其他禾本科植物气孔细胞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细胞类型 气孔 水稻 单细胞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驴蹄草的细胞地理学研究(英文)
17
作者 王广艳 周宁 +2 位作者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91-1200,共10页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地理 驴蹄草 花葶驴蹄草 多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根粗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肖支叶 胡唐阁然 +5 位作者 王四海 赵能 陈中华 原晓龙 郑科 王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68-73,82,共7页
为高效利用蒜头果资源,以蒜头果根的粗提取物对13种人体致病细菌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滤纸片法,对蒜头果根的乙醇及丙酮粗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同时,对其抗菌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在酸碱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为高效利用蒜头果资源,以蒜头果根的粗提取物对13种人体致病细菌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滤纸片法,对蒜头果根的乙醇及丙酮粗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同时,对其抗菌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在酸碱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蒜头果丙酮粗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具有抗菌活性(MIC值分别为:14.450mg/mL,7.225mg/mL,7.225mg/mL),丙酮粗提物通过不同温度(30℃、50℃、70℃、90℃、100℃)、不同pH值(3、5、7、9、11)和紫外光不同照射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处理后,对蜡样芽孢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依然有抑菌效果,而对无乳链球菌却没有抑菌活性。这说明蒜头果根含有多种抗菌化合物,且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蒜头果根丙酮粗提取物在分段纯化后,只在50%乙醇洗脱部分具有抗菌活性。研究结果为蒜头果根的抗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根 粗提取物 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高产悬浮细胞系建立及其紫杉醇诱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沐兰 杨生超 +1 位作者 郁步竹 李唯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7-1146,共10页
紫杉醇是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次生代谢物,是世界公认广谱、活性强的天然抗癌新药。但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产量低,且会对野生红豆杉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紫杉醇... 紫杉醇是一种四环二萜酰胺类化合物,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次生代谢物,是世界公认广谱、活性强的天然抗癌新药。但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产量低,且会对野生红豆杉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紫杉醇的化学全合成也由于其结构复杂而不具备商业价值。与之相反,细胞培养技术具有受外界影响少、生产成本低、次生代谢产物多、细胞生长周期短的优势,是目前最具前景的紫杉醇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紫杉醇无论在生理代谢调控、关键基因挖掘,还是新药物制剂与剂型及其类似物的开发和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要建立紫杉醇商业化高产体系,还必须和前人的研究经验相结合。该文对红豆杉高产悬浮细胞系建立及其紫杉醇诱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前人对红豆杉属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相关的外植体、培养基、激素、培养条件、褐化等问题的研究,以及从代谢调节、培养方式、基因工程等多方面提高紫杉醇含量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通过多种组合方式来提高紫杉醇含量的生产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为药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生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抗癌药物 细胞培养 悬浮细胞系建立 紫杉醇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15个油茶品种基因组测定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晓兰 佟岩 +2 位作者 雷小林 徐林初 高立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以15个油茶品种的嫩叶为材料,用基因组大小水稻日本晴为内标,筛选出适合油茶的流式细胞术估测基因组大小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解离液的反复筛选,改良的Otto法对油茶细胞核的解离效果最佳,内标水稻与待测样品油茶的变异系数(CV)均控制在6... 以15个油茶品种的嫩叶为材料,用基因组大小水稻日本晴为内标,筛选出适合油茶的流式细胞术估测基因组大小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解离液的反复筛选,改良的Otto法对油茶细胞核的解离效果最佳,内标水稻与待测样品油茶的变异系数(CV)均控制在6%以内;细胞悬液在加入PI染色剂10 min后便可上机检测,15个油茶品种的基因组大小范围为6 411.99~9 398.58Mbp,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 解离 基因组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