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藤三七中一个新黄烷醇和抗HIV活性成分 被引量:26
1
作者 顾琼 马云保 +4 位作者 张雪梅 王睿睿 周俊 郑永唐 陈纪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08-1511,共4页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和1D,2D NMR方法,分... 利用各种色谱(硅胶和凝胶)方法,从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70%(体积分数)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1,2)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3~6).采用UV,IR,MS和1D,2D NMR方法,分别鉴定出如下化合物:7-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3,4-黄烷二醇,命名为藤三七醇A(1);4,7-二羟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黄烷(2);7-O-methylunonal(3);5,7-二羟基-6,8-二甲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4);Desmosflavone(5)和Demethoxymatteucinol(6).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黄烷二醇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HIV-1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2,5,6对HIV-1诱导合胞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5.09,48.73,55.47和82.75μmol/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41,1.20,7.15和〉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三七 藤三七醇A 黄烷醇 抗HIV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体外抗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媛媛 欧阳东云 郑永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29-732,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天花粉蛋白(TCS)对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机制。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TCS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S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2.5μg/ml浓度的TCS可以显著抑制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天花粉蛋白(TCS)对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机制。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TCS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S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2.5μg/ml浓度的TCS可以显著抑制各种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但对T淋巴细胞系和巨噬细胞细胞系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对B淋巴瘤细胞系则表现为生长抑制效应。通过细胞周期检测发现,TCS可以将B淋巴瘤细胞系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但对T淋巴细胞系则无明显影响。结论:TCS以不同的作用机制杀伤白血病细胞,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分别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白血病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房水中Th1/Th2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妍 李丽红 +3 位作者 刘海 盛智超 闵婕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观察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房水中Th1/Th2炎性因子的变化,了解Th1/Th2炎性因子与本病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茄病镰刀菌培养7 d后收集真菌混悬液,调整孢子密度为10×109CFU·m L-1。清洁级树鼩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 目的观察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房水中Th1/Th2炎性因子的变化,了解Th1/Th2炎性因子与本病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茄病镰刀菌培养7 d后收集真菌混悬液,调整孢子密度为10×109CFU·m L-1。清洁级树鼩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组10只,右眼为实验眼。实验组将真菌孢子混悬液50μL注入角膜基质中央,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50μL。造模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流式细胞仪分析房水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4、IL-10的水平;病理学检查观察浸润细胞类型。结果 Th1型细胞因子IL-1β和IL-6浓度均在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造模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h2细胞因子IL-10浓度在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造模后第7天、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L-4浓度仅在造模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示:炎症细胞浸润数量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实验组各时间点均可见菌丝平行于基质纤维生长。结论促炎因子IL-1β和IL-6及抑炎因子IL-10在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炎症反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鼬 茄病镰刀菌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重度抑郁症及其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晨 吴志国 +14 位作者 洪武 汪作为 胡莺燕 曹岚 陈俊 王勇 彭代辉 刘晓华 易正辉 卢卫红 苑成梅 李则挚 禹顺英 吴彦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2-425,43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Bcl-2基因启动子rs2279115位点多态性与重度抑郁症(MDD)及其临床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就诊的MDD患者701例(MDD组)和725名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Bcl-2基因启动子rs2279115位点多态性与重度抑郁症(MDD)及其临床表型的遗传关联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就诊的MDD患者701例(MDD组)和725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的临床表型;采集外周血样本,提取DNA,利用TaqMan荧光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rs2279115位点进行分型。结果 MD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rs227911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79115多态性基因型之间HAMD-17总分及抑郁情绪、全身症状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C基因型的MDD患者HAMD-17总分及抑郁情绪、全身症状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携带C/A或A/A基因型的MDD患者。结论 Bcl-2基因启动子rs2279115位点可能与MDD临床症状群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BCL-2基因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D2、HTR2A和HTR2C基因在氯氮平诱导代谢综合征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毅 张晨 +3 位作者 陈美娟 袁爱花 禹顺英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5-羟色胺2A受体(HTR2A)及5-羟色胺2C受体(HTR2C)基因在氯氮平诱导代谢综合征(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的诊断标准,将199例长期服用氯氮平的...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5-羟色胺2A受体(HTR2A)及5-羟色胺2C受体(HTR2C)基因在氯氮平诱导代谢综合征(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的诊断标准,将199例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选取DRD2、HTR2A及HTR2C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800497、rs6311和rs1414334,采用SNaPshot SNP基因分型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验,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腰围、FPG、TG、HDL、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rs1800497不同基因型携带者F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P=0.036),其中T/T基因型携带者FPG水平显著高于C/T携带者(P=0.011)。结论 DRD2基因rs1800497可能不是氯氮平诱导MS的直接作用位点,但可能通过影响DRD2表达,造成患者体内糖代谢异常,增加M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 5-羟色胺2A受体 5-羟色胺2C受体 氯氮平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衍生物FZU-00,033通过负调控KLF5表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 被引量:2
6
作者 鲍敏 陈海军 +2 位作者 毛新良 陈策实 刘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8-612,共5页
目的米非司酮(MIF)在高浓度时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文中旨在研究低浓度MIF的衍生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SUM149PT和HCC1937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DMSO组、MIF组(加10μmol/L MIF)、5μm... 目的米非司酮(MIF)在高浓度时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文中旨在研究低浓度MIF的衍生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SUM149PT和HCC1937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DMSO组、MIF组(加10μmol/L MIF)、5μmol/L FZU-00,033组、10μmol/L FZU-00,033组,处理24、48、72 h,用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取构建好的稳定过表达KLF5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HCC1937进行实验,细胞分为PCDH-DMSO组(空载PCDH,DMSO)、PCDH-FZU-00,033组(空载PCDH,10μmol/L的FZU-00,033)、KLF5-DMSO组(过表达KLF5,DMSO)以及KLF5-FZU-00,033组(过表达KLF5,10μmol/L的FZU-00,033)。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处理后对细胞中KLF5表达、PARP剪切的影响。另在原有PCDH-DMSO组、PCDH-FZU-00,033组、KLF5-DMSO组以及KLF5-FZU-00,033组基础上增设5μmol/L PCDH-FZU-00,033组(空载PCDH,5μmol/L FZU-00,033)和5μmol/L KLF5-FZU-00,033组(过表达KLF5,5μmol/L FZU-00,033),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ZU-00,033对过表达KLF5细胞的作用。结果与DMSO组比较,5μmol/L FZU-00,033组、10μmol/L FZU-00,033组、MIF组在24、48、72 h均明显抑制SUM149PT、HCC1937细胞的存活(P<0.01),其中72 h DMSO组、5μmol/L FZU-00,033组、10μmol/L FZU-00,033组、MIF组SUM149PT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4)%、(17±2)%、(5±1)%、(58±1)%],HCC1937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7)%、(39±1)%、(30±1)%、(62±1)%];与MIF组比较,5μmol/L FZU-00,033组、10μmol/L FZU-00,033组在24、48、72 h对SUM149PT、HCC1937细胞存活明显抑制(P<0.01)。相对于DMSO组而言,5μmol/L FZU-00,033组、10μmol/L FZU-00,033组、MIF组均显著抑制KLF5蛋白水平的表达且增加细胞凋亡;而与10μmol/L MIF组相比,5μmol/L FZU-00,033组以及10μmol/L FZU-00,033组显著增加细胞凋亡。与PCDH-DMSO组相比,10μmol/L PCDH-FZU-00,033组于48 h存活率降低[(100±6)%vs(39±2)%,P<0.05],72 h存活率亦降低[(100±3)%vs(21±1)%,P<0.05];与KLF5-DMSO组相比,10μmol/L KLF5-FZU-00,033组于48 h存活率降低[(100±1)%vs(47±1)%,P<0.05],72 h存活率亦降低[(100±1)%vs(27±1)%,P<0.05];同时,与10μmol/L PCDH-FZU-00,033组相比,10μmol/L KLF5-FZU-00,033组于48以及72 h能增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存活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DH-DMSO组相比,5μmol/L PCDH-FZU-00,033组以及10μmol/L PCDH-FZU-00,033组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与KLF5-DMSO组相比,5μmol/L KLF5-FZU-00,033组以及10μmol/L KLF5-FZU-00,033组的细胞凋亡亦显著增加。结论 MIF的衍生物能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抑制KLF5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米非司酮衍生物 FZU-00 033 KLF5 细胞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