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准频标与守时频标联合的频率驾驭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书红 董绍武 +2 位作者 白杉杉 王燕平 屈俐俐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75,共9页
基准频标中铯喷泉钟实现了最佳的"秒"定义,光钟比铯喷泉钟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高出一个量级以上,因此将基准频标与守时型频标联合,可以产生一个更加准确、稳定的时间尺度。设计了基准频标与守时型频标联合的频率驾驭算法,采用... 基准频标中铯喷泉钟实现了最佳的"秒"定义,光钟比铯喷泉钟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高出一个量级以上,因此将基准频标与守时型频标联合,可以产生一个更加准确、稳定的时间尺度。设计了基准频标与守时型频标联合的频率驾驭算法,采用卡尔曼加权算法计算联合时间尺度,基准频标预测守时型频标的频率和频漂,并采用最优二次型高斯控制算法,实现最优的频率驾驭量生成。通过对各类频标数据的模拟,对一台氢钟进行为期100 d的频率驾驭,当铯喷泉钟参与时间保持,驾驭后信号保持在1 ns以内,稳定度为1.8×10-16/10 d。如果光钟可用率达到50%参与时间保持,驾驭后信号保持在0.3 ns内,稳定度为3.3×10-17/10 d。最终试验表明,利用该算法可以显著提高驾驭后信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时间 时间尺度 频率驾驭 时间保持 KALMAN算法 最优二次型高斯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共视的远程时间频率校准系统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瑞琼 刘娅 李孝辉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4,共7页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投入运行,基于北斗卫星的远程时间频率比对成为可能。国家授时中心基于北斗卫星共视时间比对方法,搭建了一套远程时间频率校准系统,由远程时间比对基准终端、远程时间比对校准终端和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组成,可在远...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投入运行,基于北斗卫星的远程时间频率比对成为可能。国家授时中心基于北斗卫星共视时间比对方法,搭建了一套远程时间频率校准系统,由远程时间比对基准终端、远程时间比对校准终端和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组成,可在远程恢复出UTC(NTSC)的时间频率信号。远程时间比对基准终端测量UTC(NTSC)与北斗卫星钟的钟差;远程时间比对校准终端测量本地原子钟与北斗卫星钟的钟差,并在本地驾驭生成与UTC(NTSC)同步的时频信号;数据分析处理中心处理来自远程时间比对基准终端和远程时间比对校准终端的数据。该系统摒弃了传统的不连续观测方法,以10 min作为1个观测周期,实现了时间频率的连续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配送UTC(NTSC)的不确定度为3.74 ns,配送信号的频率天稳定度达到1.97E-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 共视 远程时间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时频测试实验室关键技术分析与实现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瑞琼 刘娅 李孝辉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网络化测试是测试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精密的时间频率信号的测量,网络化测试尤其重要。通过网络对测试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可以摆脱地域限制,随时对测量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并且通过网络设置测量参数,可以减少人为活动对测量的干扰,提... 网络化测试是测试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精密的时间频率信号的测量,网络化测试尤其重要。通过网络对测试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可以摆脱地域限制,随时对测量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并且通过网络设置测量参数,可以减少人为活动对测量的干扰,提高测量精度。这一方面可以使许多昂贵的硬件资源得以共享,另一方面还便于测试系统的扩展和测试效率的提高。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化仪器的优势,然后详细阐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软件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远程监控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频率信号的完好性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雨薇 王文利 +1 位作者 孟令达 李丹丹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现代导航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系统时间基准和导航定位结果。为了保证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时频信号完好性监测方法。并在此监测方法上,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生成并保持... 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现代导航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系统时间基准和导航定位结果。为了保证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时频信号完好性监测方法。并在此监测方法上,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生成并保持的UTC(NTSC)建立高精度时频信号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时频信号性能,检测异常,并及时响应以保证时频信号的完好性和系统时间基准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好性监测 故障排除 及时响应 实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频率专业数据集 被引量:2
5
作者 章宇 王燕平 +1 位作者 袁海波 董绍武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标准时间频率系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起着基础保障作用。时间频率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信息资源之一,推动着时间频率中守时、授时和时间频率应用的发展。在大数据融合的背景下,时间频率专业数据集在中国... 标准时间频率系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起着基础保障作用。时间频率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信息资源之一,推动着时间频率中守时、授时和时间频率应用的发展。在大数据融合的背景下,时间频率专业数据集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大数据工程项目支持下应运而生。本数据集通过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定期向国际计量局(BIPM)提交我国国家标准时间系统测量比对数据、国际计量局国际原子时(TAI)归算数据、全球各守时实验室保持的本地时间UTC(k)与协调世界时(UTC)的偏差数据,及各实验室原子钟在国际原子时归算中所占的权重公报(w公报)、速率公报(r公报)等数据,通过数据字典匹配,生成TAI(k)、UTC(k)、参与TAI归算的原子钟权重、速率等数据集。此外,数据集扩展包括《时间频率公报》电子版以及收集到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机构(IERS)公布的地球自转A、B、C、D公报相关内容。本数据集为2018–2019年数据,采用时频科学数据规程控制数据质量。未来,随着数据库资源的不断完善,时间频率专业数据集可以为时频科学研究及国家标准时间频率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基础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体系 原子钟权重 原子钟速率 NTSC时频公报 地球自转公报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精密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43
6
作者 辜新宇 郭际 +1 位作者 施韶华 李孝辉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3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了更方便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对多个物理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扩大测量量程,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大量程的精密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研制方法。系统的设计采用集成的数字时间转换芯片TDC-GPX,运用管道式预处理和逻辑门延迟线... 为了更方便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对多个物理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扩大测量量程,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大量程的精密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研制方法。系统的设计采用集成的数字时间转换芯片TDC-GPX,运用管道式预处理和逻辑门延迟线方法,能实现8个通道的同时测量,测量精度可达50 ps,测量范围为5.5 ns^4 294 s,在TDC-GPX芯片的内部再触发模式下,通过编程进一步扩展还可以实现无限制测量量程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 大量程 时间间隔 精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卫星共视法的远程时间比对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瑞琼 刘娅 李孝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7-763,共7页
为了解决标准卫星共视法中存在的两个局限性:一是其完整的观测周期为16 min,只有13 min有观测数据,存在3 min观测间隙;二是数据事后交换处理模式,导致比对结果生成严重滞后,不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卫星共视法,改进的... 为了解决标准卫星共视法中存在的两个局限性:一是其完整的观测周期为16 min,只有13 min有观测数据,存在3 min观测间隙;二是数据事后交换处理模式,导致比对结果生成严重滞后,不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卫星共视法,改进的卫星共视法不使用国际权度局规定的共视跟踪表,而是采用时间频率连续比对的方法,以10 min(或其整数倍)作为一个观测周期,并同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当一个周期结束时,立即进入下一个观测周期,去除了标准卫星共视法中每个观测周期内的观测死区时间,增加了观测数据量,实现了时间频率的连续比对。最后,文中利用改进的卫星共视法研制了一套高精度远程时间频率校准系统,并与标准卫星共视法比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零基线情况下,改进的卫星共视法授时精度达到0.295 ns,与相同条件下标准卫星共视法比对结果 0.554 ns相比有了提高。另外,在长基线条件下,改进卫星共视法的授时精度达到3.12 ns,频率稳定度天稳达到8.24 e-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共视 时间频率 远距离 连续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共视的国际时间比对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继海 武文俊 +2 位作者 广伟 袁海波 董绍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03,共8页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比对是当前国际标准时间产生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之一,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都已被国际权度局正式列为国际标准时间比对的手段。为促使北斗尽早加入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瑞典...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比对是当前国际标准时间产生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之一,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都已被国际权度局正式列为国际标准时间比对的手段。为促使北斗尽早加入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瑞典国家技术研究院以及比利时国家天文台等欧洲守时实验室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比对标准的框架下,基于上述3个守时实验室各自保持的各国时间基准系统,利用北斗伪码实测数据,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亚欧长基线高精度共视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中北斗零基线共钟比对结果的标准偏差(STDEV)优于1 ns,亚欧长基线北斗共视时间比对STDEV优于2.5 ns,天稳可达10-14量级,这与GPS共视性能基本相当。表明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已可用于纳秒级高精度时间传递与远距离时间比对,该试验的完成为北斗正式纳入国际标准时间的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导航系统 CGGTTS 共视时间传递 国际时间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共视周期的标准时间远程复现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瑞琼 刘娅 +1 位作者 杨莹 李孝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39,共7页
传统卫星共视法的共视周期为16 min,其存在间断及数据处理滞后的特性。采用改进的卫星共视法,解决了传统卫星共视法存在间断,且不能灵活设置共视周期及实时输出比对结果的问题。基于标准时间远程复现原理,以国家标准时间UTC(NTSC)作... 传统卫星共视法的共视周期为16 min,其存在间断及数据处理滞后的特性。采用改进的卫星共视法,解决了传统卫星共视法存在间断,且不能灵活设置共视周期及实时输出比对结果的问题。基于标准时间远程复现原理,以国家标准时间UTC(NTSC)作为基准,基于UTC(NTSC)远程复现系统,能在用户所在地复现出与标准时间同步的时间频率信号,用户以高稳晶振作为复现终端的信号源,分析了不同共视周期下的远程复现结果,根据高稳晶振的特性,试验分别采取1、5及10 min作为共视周期进行标准时间远程复现,3种不同共视周期复现比对结果显示,复现信号与标准时间UTC(NTSC)的偏差均小于10 ns。共视周期为1 min时,高稳晶振的复现信号同步效果最佳,其所复现的信号与标准时间同步偏差小于5 ns,当取样间隔为10 000 s时,频率稳定度为2.72×10-13,10万秒时的频率稳定度为1.40×10-14,远优于高稳晶振自由运行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共视 时间频率 远距离 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高精度频率源钟差仿真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超 李博 +2 位作者 刘军良 吴华兵 胡永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8-1004,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精度频率源仿真的钟差仿真方法。从频率源的噪声特性及噪声幂率谱模型入手,利用[-1,1]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模拟各类噪声的特性,并给出了各类噪声模拟产生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牛顿迭代法求...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精度频率源仿真的钟差仿真方法。从频率源的噪声特性及噪声幂率谱模型入手,利用[-1,1]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模拟各类噪声的特性,并给出了各类噪声模拟产生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牛顿迭代法求解噪声参数的新方法,避免了噪声参数拟合过程中进行线性近似带来的误差,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钟差模拟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原子钟以及高稳晶振的钟差模拟仿真,模拟产生的钟差数据的阿伦偏差与实测值非常接近,能很好地反映各种噪声对钟差数据的影响,可以满足高精度频率源模拟仿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钟 高稳晶振 钟差 幂率谱噪声 牛顿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界不连续误差对GNSS载波相位频率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向波 郭际 +2 位作者 胡永辉 赵当丽 武建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为分析日界不连续误差对GNSS载波相位频率传递的影响,采用MGEX/BIPM并址站10 d的GPS/BDS观测数据进行PPP测站钟差解算,在分析测站钟差估计结果日界不连续误差统计特性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两方面研究日界不连续误差对两地时钟... 为分析日界不连续误差对GNSS载波相位频率传递的影响,采用MGEX/BIPM并址站10 d的GPS/BDS观测数据进行PPP测站钟差解算,在分析测站钟差估计结果日界不连续误差统计特性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两方面研究日界不连续误差对两地时钟相对频率偏差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界不连续误差基本服从高斯分布,导致两地时钟相对频率偏差估计结果在相邻批单元边界处出现偏移,难以准确估计总时段中相对频率偏差,严重影响两地时钟频率比对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PPP 载波相位时间传递 日界不连续 相对频率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时间比对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继海 董绍武 +3 位作者 袁海波 广伟 赵书红 王威雄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3,共8页
为促使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系统尽早加入国际原子时计算,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及捷克无线电工程和电子学院两个守时实验室接收机产生的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观测数据,开展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 为促使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系统尽早加入国际原子时计算,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及捷克无线电工程和电子学院两个守时实验室接收机产生的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观测数据,开展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北斗三号信号的多路径噪声影响小于北斗二号信号,且信噪比优于北斗二号信号。对比已有的研究,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B1C和B2a)共视时间比对的噪声相对于北斗三号卫星播发的北斗二号兼容信号体制(B1I和B3I)有较大的改善,其结果与GPS、Galileo共视比对结果相当,且在零基线共钟比对中,基于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比对钟差的标准偏差相对于北斗二号信号提高了40%以上;利用北斗三号新信号体制共视得到的亚欧两地钟差噪声小于北斗二号信号,且比对钟差的稳定度相对于北斗二号提高了10%以上。该试验也可为北斗三号时间比对纳入国际原子时计算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信号噪声 共视时间比对 国际原子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C的无死区频率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涛 陈国超 +3 位作者 陈法喜 赵侃 董瑞芳 张首刚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18-2525,共8页
在精密时频测控领域中,高分辨率、无死区的时间间隔和频率测量非常关键,而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 to Digital Converter,TDC)是时间频率测量的常用手段。该文研制了基于ACAM公司生产的时间数字转换芯片TDC-GP21和Altera公司FPGA芯片EP4CE6... 在精密时频测控领域中,高分辨率、无死区的时间间隔和频率测量非常关键,而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 to Digital Converter,TDC)是时间频率测量的常用手段。该文研制了基于ACAM公司生产的时间数字转换芯片TDC-GP21和Altera公司FPGA芯片EP4CE6E22C8N的时间频率测量设备,实现了高分辨率的时间间隔测量,测量分辨率达到13ps。同时采用时间间隔测量模块两两组合的方式实现了无死区频率测量,创新性地采用每组3个TDC芯片,共4组搭建了时间频率测量系统,并对组内3个TDC芯片测量结果采用平均值滤波法,使频率测量稳定度达到1.1 ×10^(-11)@1 s,5.6 × 10^(-15)@10000 s,与商用K+K FXE频率计数器指标相当。本设备具有体积小、无需校准、成本低等优点,能够广泛应用到高精度时间间隔和精密频率测量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测量 时间间隔测量 时间数字转换器(TDC) 高精度 无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东山 高玉平 赵书红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由于截然不同的物理机制,毫秒脉冲星可产生与原子时尺度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时间尺度.利用长期的脉冲星计时观测数据可建立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但通常脉冲星计时观测是非等间隔采样,并且有些脉冲星的观测间隔过长等,这些因素均对综合脉冲... 由于截然不同的物理机制,毫秒脉冲星可产生与原子时尺度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时间尺度.利用长期的脉冲星计时观测数据可建立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但通常脉冲星计时观测是非等间隔采样,并且有些脉冲星的观测间隔过长等,这些因素均对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的产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来计算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即:首先选用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进行内插,并使观测数据间隔均匀;其次采用Vondrak滤波方法对观测序列进行平滑处理并去除高频噪声;最后再利用加权算法产生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利用NANOGRAV(North American Nanohertz Observatory for Gravitational Waves)最新发布的长达9 yr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了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它的长期稳定度(取样间隔大于1 yr)优于3.4×10^(-15).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有效降低脉冲星计时残差中的噪声影响,同时可提高综合脉冲星时间尺度的长期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脉冲星 方法:观测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继海 董绍武 +2 位作者 袁海波 广伟 马佳慧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5-53,共9页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已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本文基于我国国家标准时间频率UTC(NTSC)系统,开展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性能分析,通过实测数据开展研究并试验了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已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本文基于我国国家标准时间频率UTC(NTSC)系统,开展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性能分析,通过实测数据开展研究并试验了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在零基线与长基线时间比对方面的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北斗三号与GPS融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零基线比对中,两接收机共钟比对钟差的标准偏差优于0.3 ns;长基线比对中,利用北斗三号非差组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以及融合载波相位时间比对获得的亚欧两守时实验室之间的比对钟差与国际权度局基于GPS时间比对链路获得的钟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钟差的频率稳定度和时间稳定度与国际权度局发布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残差的均方根均优于0.25 ns,试验结果满足亚纳秒量级的时间比对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多路径噪声 非差组合 载波相位时间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化的频率驾驭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书红 董绍武 +1 位作者 白杉杉 高喆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7-1464,共8页
为满足各应用领域对高精度时间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该文设计实现了一种迭代的优化频率驾驭算法,主要分为纸面时间计算和实际物理信号实现两个部分。其中纸面时间计算采用ALGOS算法,利用实时原子钟数据和Circular T公报数据计算获得准确... 为满足各应用领域对高精度时间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该文设计实现了一种迭代的优化频率驾驭算法,主要分为纸面时间计算和实际物理信号实现两个部分。其中纸面时间计算采用ALGOS算法,利用实时原子钟数据和Circular T公报数据计算获得准确可靠的时间尺度,保障了驾驭参考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实时物理信号实现采用最优二次型高斯控制算法与Kalman算法综合,通过实时调整参数,计算出最优的频率驾驭量,将该驾驭量输送至频率调整设备,最终实现高精度时间信号的输出,整个驾驭系统是闭环的。该文基于我国时间基准保持系统和原子钟组,搭建试验平台,采用该算法对一台氢钟进行为期140天的频率驾驭,最终对输出的物理信号进行性能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驾驭后物理信号的准确度和稳定度,驾驭后信号与国际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相比,相位偏差保持在±3 ns以内,且30天稳定度优于5×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时间 时间尺度 时间保持 频率驾驭 KALMAN算法 最优二次型高斯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原子钟的频率驾驭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东山 赵书红 高玉平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以氢钟作为主钟系统的频率源,可产生短期稳定度更好的本地时间UTC(k),氢钟通常具有频率漂移效应,这使得氢原子钟的长期稳定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进而影响UTC(k)的稳定度与准确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分析了氢钟和铯钟的性能,改进... 以氢钟作为主钟系统的频率源,可产生短期稳定度更好的本地时间UTC(k),氢钟通常具有频率漂移效应,这使得氢原子钟的长期稳定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进而影响UTC(k)的稳定度与准确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分析了氢钟和铯钟的性能,改进了氢钟参与时间尺度计算的算法,并提出了基于主钟为氢钟的频率驾驭算法.通过搭建试验系统,编制相关的软件,对该算法进行了检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氢钟参与原子时计算时,可有效改善参考时间尺度的短期稳定度,同时主钟频率源为氢钟比主钟频率源为铯钟产生的本地时间UTC(k)具有更好的短期频率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时间 氢原子钟 时间保持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亚欧全视时间比对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喆 张继海 +3 位作者 王翔 安卫 武文俊 董绍武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于卫星导航双频时间传递型接收机的伪码观测量,利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Service,IGS)提供的高精度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实现了北斗全视法时间比对.以IGS提供的时间... 基于卫星导航双频时间传递型接收机的伪码观测量,利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Service,IGS)提供的高精度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实现了北斗全视法时间比对.以IGS提供的时间尺度为两个待比对站的公共参考时间,首先使用双频组合法消除电离层对伪距观测的影响,然后将对流层和地球自转效应带来的时延利用理论模型在伪码观测量中进行扣除,分别获得两个比对站时间与公共参考时间之差后,将2者再做差,便得到了北斗全视时间比对结果.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和西班牙海军天文台(ROA)所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作为比对对象,开展了长基线北斗全视时间比对试验,获得北斗全视时间传递结果,最后利用阿伦方差和时间方差两项关键性能指标以及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对其进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北斗全视时间比对的天稳为10-14量级,可以满足国际时间比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时间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钟的频率驾驭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书红 王正明 尹东山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321,共9页
各时间实验室产生的标准时间UTC(k)是UTC(协调世界时)在各时间实验室的物理实现.为了更好地驾驭主钟系统,使得主钟系统输出时间与标准时间UTC的偏差尽可能地小,且主钟系统输出的信号满足好的短、长期稳定度,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驾驭算法... 各时间实验室产生的标准时间UTC(k)是UTC(协调世界时)在各时间实验室的物理实现.为了更好地驾驭主钟系统,使得主钟系统输出时间与标准时间UTC的偏差尽可能地小,且主钟系统输出的信号满足好的短、长期稳定度,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驾驭算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自动定时计算给出相位微调仪的调整量,从而使频率驾驭后的主钟系统输出时间与标准时间UTC的偏差控制在较小的相位偏差范围内,并尽量不影响其稳定度.测试结果表明了新的主钟频率驾驭算法可以实现相位偏差保持在±15 ns之内,并且在保证不降低UTC(k)长期稳定度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它的短期稳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方法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ndrak滤波方法在软件接收机卫星双向时间传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翔 宋会杰 +2 位作者 郭栋 武文俊 董绍武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9,共10页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SDR-TWSTFT)链路每秒采集测量数据后通过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拟合为300 s一组的观测文件,因此链路的时间传递结... 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SDR-TWSTFT)链路每秒采集测量数据后通过数学模型将原始数据拟合为300 s一组的观测文件,因此链路的时间传递结果受短期测量噪声和非模型误差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随机噪声的特征.提出了一种频域幅值分析方法,针对性地确定滤波因子,构造符合需求的低通Vondrak滤波器.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NTSC)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所(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PTB)之间的SDR-TWSTFT链路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方法对过滤链路平均时间一天内的高频噪声有效,能够提高链路时间传递结果的可信度,同时滤波后链路的短期频率、时间稳定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接收机 卫星双向时间传递 链路校准 滤波 Vondr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